小秋和金笛都笑起來,一齊搖頭,孩子這才失望地低下頭。不過,吃了飯就有力氣,孩子已經不用窩在他娘懷裏躺著了,小秋就拿出一本小畫書來,招呼孩子坐在硬臥鋪上看畫書……七八歲的孩子,在城裏都應該上學了,這孩子卻還未啟蒙,畫書上的字他是不認識的,但看圖畫也看得津津有味的,小秋問他,他竟然也能自圓其說地編出一個故事來。
眼看著孩子好起來,婦人對小秋和金笛感激不盡,連連道謝不說,還一定要小秋留下地址,小秋也沒隱瞞,就把學校告訴了她。
這時,秦戎過來招呼小秋和金笛準備下車了,小秋就讓婦人和孩子在硬臥車廂休息,他們換座的時候,用的就是這母子倆的名義,她們是豫北人,到家還有好幾個小時呢。
婦人領著孩子將幾個人送到車廂門口,眼看著幾人下了車,才猛地想起來,跑回來一看,硬臥車廂的桌子上放著一堆吃的,中午剩下的燒雞、餅,還有一包糖果和兩本畫書。
她想再把東西送下去卻來不及了,火車已經開動,隔著車窗,她隻看見兩個姑娘和兩個青年往站外走的背影。
小秋一行並沒有到達省城,而是在魯北的德城下了車。這個城市曆史上曾經是運河漕運的樞紐,漕運沒落後,也隨之沒落蕭條。如今,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卻沒有自己特別突出的產業優勢。
小秋和她的小夥伴們,就從這個灰撲撲的城市為出發點,開始了她們的遊曆。
當然,他們遊曆還是村鎮,特別是每個村鎮的集市,幾個人每到一地,首先打聽當地集市的日子,然後,跟隨著集市在一個個村鎮中走過去。
最開始,被眾多村民矚目審視著,他們也會覺得拘束、尷尬、羞窘無措……當地村民也隻是看得多,搭理他們的少,更別說上前看病了。
尷尬、窘迫之後,幾個人終於鼓起勇氣,掛起了招牌:大學生暑期義診。人們還不上前,他們又被逼著吆喝、招呼,和人搭話說話……漸漸地,有老頭老太上來問眼睛看不清、牙疼、腿疼、腦袋疼……有婦人拉著孩子過來問孩子肚子生蟲……這些小毛病,自然難不住小秋,該用藥用藥,該下針下針,有金笛幫忙做助手,外傷之類的也都有她動手解決,至於兩個男生,也漸漸由最初的苦力,學會了包紮、固定、拿藥……
因為小秋的醫術確實不錯,金笛處置外傷的手法也嫻熟,又是免費義診,很快,就在周邊有了一定的名聲。哪怕再換了村子趕集,也不缺病號了,男女老少,各種各樣的,從最初的乏人問津,漸漸變成擁擠不堪,於是秦戎和喬北又多了維護患者、家屬以及看熱鬧群眾秩序的新任務。
村子裏趕集,非節日的時候,一般也就趕半天時間,過了中午,集市就散了。最開始,小秋他們的攤子隻能擺在集市的邊角地方,因為好位置會被人早早就占下了。
自從她們‘生意’好起來,一些心思靈活的小販就將攤子挪到了他們旁邊,借了光之後生意興隆,有一有二,漸漸地,那些買小吃的賣飲料賣冰棍的,竟漸漸將他們的攤子圍攏在了中間……若不是他們一天換一個地方,並不在一個地方久留,時日久了,大概會變成所有小販趨之若鶩的鄰居。
又一天趕完集,幾個人回到住宿的旅社,梳洗之後,小秋開始坐下來整理一天的病例資料。
金笛累的不行,躺在床上就睡著了,一覺醒來房間裏都暗了下來,隻有小秋還坐在窗前的桌子旁。
她揉著眼睛坐起來:“你怎麽不開燈啊,這麽暗的光線,你也不怕傷了眼睛啊?”
小秋回頭,無聲地朝她一笑,起身去開燈,折回來,才開口道:“我剛才就整理完了,就是坐著發了會兒呆……這些天,經過越多地方,我感觸越深,農村的老百姓們是真需要能看病會看病的醫生啊。”
經過一段時間的義診遊曆,小秋發現,過來求醫尋診的病患,其實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什麽大病,卻一拖再拖,生生拖成了陳年舊疾,治療困難不說,還遭受了不知多長時間的痛苦折磨。
金笛不以為意地笑笑,起身下床,一邊道:“瞧你這話說的,人吃五穀雜糧,自然有生老病死,看病吃藥是在所難免的,哪裏的人不需要醫生啊?”
隨手將頭發紮成一個馬尾,金笛繼續道:“之所以,這麽多人來找咱們,最大的原因不過是咱們不收錢,免費看病免費開藥罷了。別的不說,就是那些你給開了方子的,我敢說,得有一大半兒不會抓藥。”
小秋愕然了片刻,露出一抹苦澀地笑來,虧得她兩輩子都是生長在村子裏,竟然還不如金笛看得明白:老百姓之所以忍受病痛、拖著忍著,最大的原因不是沒有好醫生,而是他們舍不得花錢、看不起病。
看小秋表情有些黯然,金笛笑著寬慰道:“你說起這個,倒是讓我想起林婭說的國外的醫療製度了,他們沒有太多政策性的福利,大部分都是市場化操作加上國家給予民眾的福利……”
關於這些,小秋其實了解的比金笛更多,而且知道自己這個國家多年以後,也會推行全民醫保、城鄉醫保,又有針對大病特種病的特殊項目等等……隻不過,同時也會有新的衍生問題出現。
不過,小秋也知道,她的腦子學習、鑽研點兒專業知識還行,國計民生的問題是真不在行,還是不自找煩惱了。
若是她們的公司發展順利,到了條件允許的時候,倒是可以做一些回饋社會的事情,資助一些家境貧困的特殊患者。
而,她更應該努力的是,讓自己學有所成,用醫術治病救人、回饋社會,更直觀更有意義。
眼看著孩子好起來,婦人對小秋和金笛感激不盡,連連道謝不說,還一定要小秋留下地址,小秋也沒隱瞞,就把學校告訴了她。
這時,秦戎過來招呼小秋和金笛準備下車了,小秋就讓婦人和孩子在硬臥車廂休息,他們換座的時候,用的就是這母子倆的名義,她們是豫北人,到家還有好幾個小時呢。
婦人領著孩子將幾個人送到車廂門口,眼看著幾人下了車,才猛地想起來,跑回來一看,硬臥車廂的桌子上放著一堆吃的,中午剩下的燒雞、餅,還有一包糖果和兩本畫書。
她想再把東西送下去卻來不及了,火車已經開動,隔著車窗,她隻看見兩個姑娘和兩個青年往站外走的背影。
小秋一行並沒有到達省城,而是在魯北的德城下了車。這個城市曆史上曾經是運河漕運的樞紐,漕運沒落後,也隨之沒落蕭條。如今,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卻沒有自己特別突出的產業優勢。
小秋和她的小夥伴們,就從這個灰撲撲的城市為出發點,開始了她們的遊曆。
當然,他們遊曆還是村鎮,特別是每個村鎮的集市,幾個人每到一地,首先打聽當地集市的日子,然後,跟隨著集市在一個個村鎮中走過去。
最開始,被眾多村民矚目審視著,他們也會覺得拘束、尷尬、羞窘無措……當地村民也隻是看得多,搭理他們的少,更別說上前看病了。
尷尬、窘迫之後,幾個人終於鼓起勇氣,掛起了招牌:大學生暑期義診。人們還不上前,他們又被逼著吆喝、招呼,和人搭話說話……漸漸地,有老頭老太上來問眼睛看不清、牙疼、腿疼、腦袋疼……有婦人拉著孩子過來問孩子肚子生蟲……這些小毛病,自然難不住小秋,該用藥用藥,該下針下針,有金笛幫忙做助手,外傷之類的也都有她動手解決,至於兩個男生,也漸漸由最初的苦力,學會了包紮、固定、拿藥……
因為小秋的醫術確實不錯,金笛處置外傷的手法也嫻熟,又是免費義診,很快,就在周邊有了一定的名聲。哪怕再換了村子趕集,也不缺病號了,男女老少,各種各樣的,從最初的乏人問津,漸漸變成擁擠不堪,於是秦戎和喬北又多了維護患者、家屬以及看熱鬧群眾秩序的新任務。
村子裏趕集,非節日的時候,一般也就趕半天時間,過了中午,集市就散了。最開始,小秋他們的攤子隻能擺在集市的邊角地方,因為好位置會被人早早就占下了。
自從她們‘生意’好起來,一些心思靈活的小販就將攤子挪到了他們旁邊,借了光之後生意興隆,有一有二,漸漸地,那些買小吃的賣飲料賣冰棍的,竟漸漸將他們的攤子圍攏在了中間……若不是他們一天換一個地方,並不在一個地方久留,時日久了,大概會變成所有小販趨之若鶩的鄰居。
又一天趕完集,幾個人回到住宿的旅社,梳洗之後,小秋開始坐下來整理一天的病例資料。
金笛累的不行,躺在床上就睡著了,一覺醒來房間裏都暗了下來,隻有小秋還坐在窗前的桌子旁。
她揉著眼睛坐起來:“你怎麽不開燈啊,這麽暗的光線,你也不怕傷了眼睛啊?”
小秋回頭,無聲地朝她一笑,起身去開燈,折回來,才開口道:“我剛才就整理完了,就是坐著發了會兒呆……這些天,經過越多地方,我感觸越深,農村的老百姓們是真需要能看病會看病的醫生啊。”
經過一段時間的義診遊曆,小秋發現,過來求醫尋診的病患,其實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什麽大病,卻一拖再拖,生生拖成了陳年舊疾,治療困難不說,還遭受了不知多長時間的痛苦折磨。
金笛不以為意地笑笑,起身下床,一邊道:“瞧你這話說的,人吃五穀雜糧,自然有生老病死,看病吃藥是在所難免的,哪裏的人不需要醫生啊?”
隨手將頭發紮成一個馬尾,金笛繼續道:“之所以,這麽多人來找咱們,最大的原因不過是咱們不收錢,免費看病免費開藥罷了。別的不說,就是那些你給開了方子的,我敢說,得有一大半兒不會抓藥。”
小秋愕然了片刻,露出一抹苦澀地笑來,虧得她兩輩子都是生長在村子裏,竟然還不如金笛看得明白:老百姓之所以忍受病痛、拖著忍著,最大的原因不是沒有好醫生,而是他們舍不得花錢、看不起病。
看小秋表情有些黯然,金笛笑著寬慰道:“你說起這個,倒是讓我想起林婭說的國外的醫療製度了,他們沒有太多政策性的福利,大部分都是市場化操作加上國家給予民眾的福利……”
關於這些,小秋其實了解的比金笛更多,而且知道自己這個國家多年以後,也會推行全民醫保、城鄉醫保,又有針對大病特種病的特殊項目等等……隻不過,同時也會有新的衍生問題出現。
不過,小秋也知道,她的腦子學習、鑽研點兒專業知識還行,國計民生的問題是真不在行,還是不自找煩惱了。
若是她們的公司發展順利,到了條件允許的時候,倒是可以做一些回饋社會的事情,資助一些家境貧困的特殊患者。
而,她更應該努力的是,讓自己學有所成,用醫術治病救人、回饋社會,更直觀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