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易回家已經七天。


    那日呂公告訴他不用擔心刺客,他當即去了一趟嶺南王府,向林花等人辭行,他打算好好閉關一段時間。師姐方戎女得知劉知易要回家,也跟著一起回十裏亭,這次她沒有住在劉家,而是回了藥鋪,收拾一番,等待方先生歸來。


    家裏情況大變,大興土木,隔壁驛站搬走了,劉大刀走關係接手了這塊地。驛站是一處占地兩百多畝的土地,現在卻顯得小了,官府把驛站搬到了鎮外,圈了兩千畝土地。


    劉大刀占了這塊地,開始建造新宅子,因為兩個兒子漸漸大了,祖宅是給劉知難的,新建的宅子是給劉知易準備的。


    兩百畝的地方,建宅子當然用不了,王府也不能超過百畝。建宅子隻用了三十畝,其中還帶兩個花園。其他地方,修了一個學堂,請了先生,十裏亭劉氏家族,不管遠近,隻要拜一個祖宗的孩子,都能來讀書。還留下了十畝地當練功場,招了上百個讀不進去書的劉氏子弟,劉大刀親自帶著練武,其中年長的幾個,已經是劉家家丁,多次跟隨劉大刀去過漠北販馬。生下的地方,全都建成鋪子,準備租出去收租。


    一年不見,劉家發了。去年一年,劉大刀賣了十萬匹馬,少說賺了二十多萬兩銀子。十裏亭到處都在蓋房子,整個鎮子都發了起來。


    原因隻有一個,大夏跟北方、西方的貿易徹底開發了。以前朝廷對馬匹買賣控製很嚴,這兩年放開了,不然劉大刀也不可能賣那麽多匹馬,以前是有錢都買不到。徹底放開之後,數以十萬計的戰馬從北方草原販賣到了中原,草原民族賣了這麽多戰馬,手裏就有錢了,中原的百貨大批量輸入草原,一進一出,都要經十裏亭過。至少夏郡通往西方和北方的商道,主要走十裏亭中轉。這一來一回,十裏亭就繁榮起來。


    劉大刀如今走路都飄了,不止是因為發財了,果然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自從徐謙案過後,家族運勢勢不可擋,兩個兒子一個比一個出色。小兒子劉知易自不必說,太學才子的名聲,在小鎮上也流傳開來,許多老人回想起劉知易過去的神童名聲,都說打小看這孩子就聰明。長子劉知難也在去年秋天的秋闈中,武舉鄉試高中頭名解元,都說幾年後能考武狀元,加上劉知易在夏京狀元之才的名聲傳了回來,現在逢年過節來劉家拜年的吉祥話都成了恭喜劉家出文武兩狀元。


    兒子出色,劉大刀自己的事業也迎來了巔峰,突破武進士後,小小的十裏亭就有些容不下他了。一番活動,成了十裏亭上的望京鄉遊徼,一下子成了鄉三老之一。其實如果不是放不下十裏亭亭長,他能去縣衙當守備。隻是去了縣衙做官,就成了正式官員,不像鄉官自由,他就得放棄亭長職務。劉大刀還有小心思,打算等過兩年長子回鄉了,把亭長之位傳給長子,他再去往上走走。


    財源廣進,事業有成,劉大刀確實飄了,劉知易進家門的時候,他正在挨揍,母親拎著菜刀追著他砍,原因是他竟然想納妾!


    真是豈有此理,劉知易馬上站在母親一邊,幫忙搖旗呐喊。


    劉大刀看著兒子麵色陰寒。


    劉知易挑釁道:“爹,我覺得你好像想教訓我?”


    母親在一旁雙目血紅的瞪著,手裏還拎著菜刀,喘著粗氣,劉大刀不敢造次。


    但又氣不過:“教訓就免了,咱父子倆都是武人,比武切磋還是可以的。”


    飄了!


    劉知易歎道:“爹,你可想好,上陣無父子,動起手來,刀槍無眼。”


    劉大刀悶哼一聲:“少囉嗦,讓你爹看看長進了沒有?別光顧著讀書,把家傳武藝都丟了。”


    劉知易為難道:“那好吧。你是老子,你先請。”


    劉大刀哼道:“臭小子,少來這一套,老子還能先動手,你先來。”


    話音剛落,隻見兒子身影閃過,劉大刀都沒看清楚就躺了。


    “劉知田,愣著幹什麽。快把你大伯抬回去!”


    劉知易對旁邊看戲的同族堂弟道,劉知田現在不跟他爹劉大耒當長工了,放下了鄉下農活,全勤在劉家打雜。這兩父子挺有意思,有些小福運,自爺爺輩起,就跟劉大刀家關係密切,當年起名字的時候,劉知易的爺爺給兒子起名劉大刀,劉知田的爺爺舍得花錢,請鎮上教授先生起名,借了劉大刀一個大字,叫劉大耒,劉大耒給兒子起名字的時候,又花錢請先生,又借了劉知易兄弟倆一個知字,說法是劉大刀家運勢好,要借運。


    實際上,劉家三代前都是小門小戶,根本沒有論資排輩的想法,起名字隨性的很,不然劉大刀也不可能叫劉大刀,劉知易的爺爺叫劉鐵槍,軍人加農民兩種身份,都沒什麽文化,都不講究。


    不過劉大耒家好像真的借到了運勢,劉大耒年紀輕輕就成了劉大刀家的長工頭子,如今更是升級成了大總管,全權管理劉家內外事務。兒子劉知田讀書識字,在劉府上當起了賬房,現在是劉大刀做生意的好幫手。


    跟劉知田一起,把老爹抬進房裏,讓他好好睡一覺,做個美夢得了,別想那些有的沒的。劉知易當然不可能打老子,隻是一掌刀把他拍暈了。


    目的嗎,看劉薑氏臉上出現的不忍心就知道了,就是給母親出出氣,給她一個解氣的台階。


    這就是劉知易回家第一天發生的鬧劇。


    第二天,老爹醒來後,愁眉苦臉,一天都唉聲歎氣。他覺得以他的身份,討幾房小老婆不過分,他才隻想討一個,結果就弄成這樣。他劉大刀,現在大小也是個人物,鄉裏三大鄉老,那個不是三妻四妾的。望京鄉十個亭,跟夏京隔江相望,人口百萬,有錢人太多了,劉大刀去了鄉上做官,眼界一開,就覺得他這輩子活的太虧,年輕時習武,耽誤了好時光,好容易娶妻生子,把兒子養大,家裏又糟了難,他劉大刀不氣不餒,奮發圖強,不但帶著家人度過難關,如今福運來了,財源廣進,官運亨通,就連縣令見了他都讓著三分,他怎麽就不能納妾了?


    他坐在飯桌上唉聲歎氣,去賬房對賬唉聲歎氣,就連打拳練刀間隙,都忍不住唉聲歎氣,一副人間不值得的模樣。


    別說,這招還真管用。在這個男權時代,劉薑氏竟然有些動搖,覺得自己是不是過分了,劉家現在也是大戶人家,就是人丁不旺,幾代人練武,娶妻生子一個比一個晚,不修煉到武舉人水平,長輩就不需結婚,劉大刀算結婚早的。如今劉大刀才五十出頭,練武練出的體魄,壯實的像個愣頭青年,她都有些受不住。劉薑氏這兩年一心想要生養,可肚子就是不爭氣。也許讓自家老爺納個妾,多添幾個丁男,才是這個主母應該有的氣度。


    第三天飯桌上,劉薑氏就挑起這個話頭,可剛一開口。


    劉知易堅決反對,都什麽年紀了,還想給自己找個姨娘,堅決表示,想都別想。


    劉大刀氣的拍桌子,叱罵,這個家什麽時候輪到你小子說話了。劉知易不服,也拍桌子,大聲問他爹是不是又想切磋。老爹瞬間慫了,軍人世家,拳頭說話。他當年也是打贏了他爹,才被準許娶媳婦的。


    劉大刀鬱悶了三天,到了第六天才緩過神,突然想通了一樣,不提納妾了,反而熱心起來,想幫兒子定下婚事。


    良配很多,表示去縣上出公差,縣長親自招待,席上提了幾個人選,都是賢良淑德的官宦人家小姐。縣令家都排不上號,有戶部某個郎中家的千金,那郎中官運不錯,最近剛剛升了一級,去年還是員外,如今雖然還是負責嶺南司,但嶺南那邊多了一個郡,他監管南荒錢糧,就升到了郎中。還有刑部一個侍郎的孫女可選,也是賢良淑德,幾代人做官的名門望族。另外還有幾個豪富之家,甚至還有開國功勳家的千金。通過各種渠道,向劉大刀表示了想聯姻的想法。


    劉大刀自己失去的青春,好像從兒子身上找到了,飯桌上就跟妻子商量起來。


    當然看上劉家大朗的人家也有,北陵縣守備家的侄女,邊郡一個校尉想嫁妹妹,武備衙門主管武舉的一個監試禦史也看上了劉知難這個新出爐的武舉解元。


    對大兒子,劉大刀不著急,兒子的武道正在精進,如今家裏有了進士級的功法,以劉知難的資質,修成武進士手拿把攥,他打算等兒子多修煉幾年在看。但小兒子的婚事,現在就可以定了。小兒子學文,又不需要多高的武道修為,甚至現在的境界,劉大刀都覺得太高了,都能揍他爹了,這還了得,還是得多讀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聖賢書。練武有大兒子就行了。


    一聽這些人家的背景,劉薑氏一個一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鄉下婦人,哪裏有半個不滿,隻是有些挑花眼。覺得功勳家的千金也好,與國同休,世代富貴,覺得郎中家的千金也不錯,書香門第,知書達理,又覺得侍郎家的孫女合適,名門望族,高不可攀。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就沒人有一點意思要跟劉知易商量一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沒有意識要跟兒子商量。


    實在拿不定注意,這才想起來兒子是讀書人,見過大世麵,就象征性的問了下。


    “二郎,你覺得哪家的好?”


    “都好,都好。”


    劉知易很敷衍。


    劉大刀被刺中神經,罵道:“你還想都娶了不成?”


    劉知易歎道:“男人三妻四妾不是很平常的嘛。都娶了,也不是不行。就這些,我還嫌不夠呢!”


    劉大刀氣急:“不夠?你倒是說說,你還想娶誰?”


    劉知易開始如數家珍的算起來:“你兒子呢,心也不貪。我跟師姐說好了,等我五十歲了,娶她做小妾。還有嶺南王府的林花,哦,現在嶺南王世子的義女,也跟我私定終身了,非我不嫁。還有宜春院的花魁憐月,我看他對我有意,等我武道大成,她還沒嫁,就為難點把她娶了。還有怡紅院花魁玉扣的侍女楚兒,芙蓉樓的花魁花媚、牡丹樓的花魁無格、芍藥樓的花魁紅衣,已經有人托付我要照顧……”


    劉知易越說,劉大刀的臉越黑!


    劉知易抬頭一看:“咦?爹你臉色不好啊,哎,這是想找我切磋了!”


    劉大刀強忍一口氣,又想起自己的委屈,這日子沒發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