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郡主入城,排場極大。


    南蠻使者持節開道,身後跟著一百力士,力士後三千鐵騎護衛。


    兩旁站著兩個女子,一個是身穿華麗金甲的方戎女,一旁是姿容豔麗的楚兒。


    楚兒跟郡主乘車,戎人騎馬,跟烏校尉一左一右,保護馬車。


    金川郡主南下,沒有帶一個侍女,一直輕車簡從,所以隻能從軍中挑選儀仗。好在這些力士經常幹這些活兒,熟門熟路,打著各種儀仗,華蓋,加上高大的身材,不輸給京城裏的王公出行,而且這些力士是真的能打,並不是花架子。


    楚兒隨行,一方麵是楚兒懂畫道,能將所見畫出來,回去給王爺看;另一方麵,則是楚兒是女子,而且放得下身段伺候人,不然嶺南王軍中,畫道高手眾多,一路上繪畫地圖,記錄風土,水準不比楚兒差,不會派不出幾個畫師。方戎女隨軍保護,也有這個考慮,高手很多,可女的就這一個,貼身護衛郡主,自然是女子更方便一些。


    至於讓劉知易隨行,更多是金川郡主的意圖。


    劉知易趕到的時候,他們基本已經準備好了。


    郡主詢問劉知易準備騎馬還是坐車,考慮了一下,劉知易決定坐車。


    嶺南王大營距離九蠡城十裏,這一路過去,得一會兒呢,正好跟郡主說說話。


    上車後,車駕很快開行。劉知易將自己剛才的一些胡思亂想說出來,跟郡主交流一番,在這些話題上,郡主是一個很好的聊天對象。


    郡主聽完劉知易那些關於地理和政治的猜想,把嶺南王止步九蠡城跟朝廷控製大海聯係起來,金川郡主聽得十分入神。


    聽完之後驚歎:“把地理和軍政聯係起來,你是第二個人!”


    劉知易更驚訝,他說這些,是許多現代社會裏的政治專家研究出來的,地緣跟政治結合,是很現代的學說。這個時代,竟然也有人能領悟其中奧妙?


    “第一個人是誰?”


    劉知易問道。


    “魏無暇!”


    郡主笑道。說起這個人,她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無比的光芒,有讚賞,有崇拜,還有不服。


    劉知易問道:“魏太師是如何說的?”


    他想聽聽魏無暇這個兵家大宗師的理論。


    郡主搖搖頭:“他從未說過,可他做了。”


    劉知易道:“做了?怎麽做的?”


    郡主問道:“你可知嶺南東郡遠比西郡繁華?”


    劉知易點點頭,東郡靠海,人口集中在入海口廣闊的平原地區,沿著海岸線往北,隻需要三千裏就能抵達大夏王朝最富庶的江南郡。嶺南西郡,從金川城出發,距離中原最近的通道,要通過太平溝進入楚郡,這一路雖然也是三四千裏,但楚郡完全無法與江南郡相比,而且這一路也遠遠無法跟便捷的海陸相比。相當於廣東和雲南的天然的劣勢,非人力能夠彌補。雖然嶺東郡也受限於人口稀少的缺陷,但在技術水平上,卻遠超嶺西郡。


    郡主又問:“你可知道嶺南東郡與西郡不睦,與王府貌合神離?”


    劉知易點點頭,聽過這個傳聞,到了嶺南,感受更加強烈。嶺東郡人口集中在東部沿海,嶺西郡人口集中在金川城周邊。兩個統治中心,一個在金川江上遊,一個在金川江下遊,一頭一尾相隔萬裏,盡管一水相連,卻很難緊密聯係在一起。嶺西郡的商船順流而下的多,嶺東郡的船逆流而上的少,許多貨船,滿載貨物輸送到嶺東郡後,船就可以賣掉了。因為逆流拉纖上萬裏,根本不劃算。這種天然的地緣紐帶,也不是人力可以扭轉的。可是一水相連,相互隔絕到這種程度,也有些蹊蹺。


    郡主再問:“你可知道,金川之亂以前,嶺南東郡才是嶺南中心。一千萬嶺南人,八百萬在東郡。西郡南蠻遍地,蠻夏雜居,民風凶悍,對嶺南王府十分仇視。東郡豪族世家,對嶺南王府更加親近。”


    嶺東郡靠近大海,便於開發,文武皇帝兩朝,對嶺南開發相對重視。嶺南是嶺南王祖上領兵開拓,嶺南舊族許多出自嶺南王帳下,對舊主心懷感恩,文武皇帝對嶺南王家族不公之時,東郡豪族世家多為王府抱不平。西郡則是嶺南王當年打擊的重點,依靠武力降服的蠻族,更多是心懷畏懼,內心不服。


    郡主歎道:“你可知這一切,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劉知易當然知道:“金川之亂。”


    郡主搖頭:“準確的說,是太平溝修成之後。”


    太平溝是一條運河,後來成為分割嶺南東西兩郡的界限,怎麽看這條河的修建,對嶺南兩郡都有好處。他不太明白,這條河與東郡越來越遠離嶺南王府有什麽關係。


    不由問道:“這是為何?”


    金川郡主道:“當年開挖太平溝,本為軍事。可征發民力巨大,當時徐謙當權,堅決反對挖掘太平溝。幸好武帝英明神武,堅定支持我父。後來太平溝成,嶺南平定。那年,魏無暇高中狀元,重塑兵家,成就宗師。勢頭一時無兩,強勢入主兵部。事後敘功,徐謙堅決反對在嶺南置節度使,設置東西兩大邊郡。我兄當時抬棺還朝,以開疆拓土之功,與魏無暇聯合,力壓徐謙一黨,成功讓桓帝順應武帝遺命,開設嶺南兩郡,設置東西節度使。然後嶺南王帳下兩大猛將,先鋒裴駿與中軍都督司馬亮分為兩大節度使,永鎮嶺南。兩位部下受封,主將沒有不封的道理。你可知當時為了嶺南軍功封賞,魏無暇和徐謙各持何種態度?”


    這種朝堂秘聞,不入史書,劉知易無從得知,搖了搖頭。


    金川郡主道:“當時徐謙認為,嶺南王立下不世之功,自然該賞。封王都不足以酬功,奏請為嶺南王加九錫。哼哼!”


    說到這裏,郡主冷笑一聲。加九錫,位尊到極致了。是曆來篡位者畢竟過程,加九錫,出行用天子儀仗。但實際好處沒多少,反而讓人非議,遭人排擠。嶺南王加九錫,地位一下子就超過八國柱,不管嶺南王做什麽,都會成為舊權貴的眼中釘。徐謙出這樣的主意,簡直是捧殺,用心險惡。


    金川郡主又道:“當時魏無暇堅決反對,我兄長堅辭不受。最後魏無暇建議,將太平溝兩岸作為嶺南王封地。有王爵,有封地,名實兼顧。說服了桓帝。”


    劉知易點點頭,太平溝兩岸封地雖然小,但很重要,卡著運河,吃不盡的好處。封地狹小,不可能繁衍多少人口,還不會被猜忌,確實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金川郡主問:“如果你是宰相,你會如何決斷?”


    嶺南王當時立下大功,且手握雄兵,按照功勞,把整個嶺南封給他都不為過,可一旦如此,嶺南王就成了新的諸侯,且跟中原八郡不同,嶺南遠離夏京,及其容易成為割據勢力。對朝廷威脅很大。所以嶺南可以分成兩郡,設置兩個節度使轄區,但不能封給嶺南王。可部下封為節度使,嶺南王又不能不賞,封太平溝這種狹長、富庶的地方確實很合適。魏無暇不虧能夠鬥倒徐謙,權傾朝野,考慮的確實很周全。站在朝廷和嶺南王的角度,都能夠接受。


    劉知易道:“是我的話。堅決不會開設嶺南邊郡的,嶺南必須朝廷直轄。開發嶺南,成為另一個中原。太平溝封給王爺倒是無可厚非。”


    金川郡主搖頭:“文武兩代皇帝,就是這麽做的。嶺南太遠,嶺南官員與地方豪族勾結,欺壓蠻族,朝廷無暇顧及,乃至釀成金川之亂。開設邊郡,是武帝臨終前深思熟慮的遺命。非此不能保嶺南安定。”


    劉知易點頭,其實也有道理。大夏王朝本就不是一個純粹郡縣製的帝國,北方本就有邊郡,而且很好的製衡了中原八郡,又抵禦了北方狄人。嶺南也是如此,如果不設邊郡,誰敢保證南蠻參與不會卷土重來。開設邊郡之後,嶺南再無大亂,也證明了武帝的英明。


    金川郡主又道:“你可看出魏無暇支持加封太平溝封地的意圖?”


    劉知易想了想,搖了搖頭,還是想不明白這有什麽關係。


    金川郡主道:“當時誰都不知道這背後的深意,徐謙沒看明白,以為是魏無暇勾結嶺南王的私相授受,拿國利換私利。我王兄也沒看明白,以為魏無暇隻是拉攏自己,趁勢與魏無暇結盟對抗徐謙。隻有魏無暇明白,太平溝加封給嶺南王之後,嶺南必將分崩離析。”


    聽到這裏,劉知易陷入了沉思,許久才抬起頭。


    “魏無暇果然才智無雙!”


    郡主問道:“你想明白了?”


    劉知易點點頭。


    “那你還不笨。我王兄用了十八年才想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不是有現實在眼前,劉知易或許也需要十八年。那個人的智計太可怕了,他反複推演,反證,結合實際,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假如不封太平溝這個可以控製嶺南的通道給嶺南王,嶺南王的地位會如何?


    嶺南王成為一個太平王爺,地位很高,沒有實權。此時會十分依賴嶺南的地方勢力支持,所以嶺南王在朝中會堅定的成為嶺南代言人,為嶺南發聲。


    嶺南兩大節度使,互相之間可能會有衝突,但在麵對朝廷的時候,他們必須得擰成一股繩,就像中原八郡那樣,麵對朝廷會團結起來。他們還會支持嶺南王,需要嶺南王在朝中為他們發聲,將嶺南王看做他們首領。


    這樣一來,威望高,權力小的嶺南王和權力大,威望低的嶺南邊郡之間,就形成了互相需要,互相依賴的局麵,必須擰成一股繩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朝廷無論動誰,都要顧及其他方麵。最後任由嶺南形成一個以嶺南王為旗幟,嶺南邊郡為根基的割據勢力集團。


    而將太平溝封給嶺南王又會如何?


    太平溝是溝通嶺南的重要通道,是個人控製了這裏,都會形成對嶺南的強大影響力。嶺南王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好處,更何況嶺南王本身在嶺南的勢力就盤根錯節,做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所以太平溝在嶺南王手中,就會成為他束縛嶺南的一條韁繩,將嶺南緊緊綁在嶺南王的戰車上。但這樣一來,嶺南王和嶺南兩大節度使之間,就不再是互相依賴、互相需要的關係,而是變成嶺南王要控製嶺南,節度使要擺脫束縛的關係。


    沒人願意頭上有個太上皇,隻要有可能,嶺南節度使家族一定會想方設法加強自己的力量,擺脫嶺南王的掣肘。所以兩大節度使各懷鬼胎,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結果被嶺南王敲打,有所收斂。尤其是嶺西郡,索性躺平了,裴駿將自己當成嶺南王家臣,對嶺南王唯命是從。但嶺東郡節度使司馬家族,在司馬亮死後,卻越來越不馴服。與東海邊郡夏氏聯姻,跟海商集團的關係更加密切。


    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因為嶺東有選擇,而嶺西沒有選擇。離開嶺南王控製的太平溝,嶺西幾乎跟中原切斷聯係,金川之亂後,嶺南凋敝,百廢待興,離不開中原的物資支持。嶺南王隻要阻斷太平溝,就能讓嶺西郡破產。而嶺東郡,靠近東海,完全可以依靠海路,從江南獲取支持。所以跟嶺南王有舊情的司馬亮在十八年後死去,繼任的二代嶺東節度使,開始對嶺南王陽奉陰違,把嶺南王安插在嶺東郡的官員逐一清洗排擠。


    嶺南王對此無可奈何,隻能眼睜睜看著嶺東節度使跟嶺東世家豪族沆瀣一氣,對外勾結東海勢力,日漸脫離嶺南王控製,成為名副其實的藩鎮,而且跟朝廷走的越來越近。嶺南王還不敢過於逼迫,一旦將嶺東徹底逼到朝廷一邊,嶺南王在嶺南的根基就徹底動搖了。


    金川郡主歎道:“可笑當年得到太平溝封地後,王兄還將魏無暇當成兄弟,與魏無暇聯手對抗徐謙。用了十幾年,將徐謙勢力徹底驅逐出朝堂。”


    劉知易點頭:“徐謙在朝堂,才能製衡魏無暇,對王爺更有利。”


    金川郡主冷笑:“等他明白,一切都晚了。”


    正說著,九蠡城使者提醒,九蠡城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