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郡主檀口微張,繼續念誦:“……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念完,眾人沉默,好詞,真是好詞。


    片刻,狂生曾鴻端起酒杯,麵向郡主。


    “郡主詞藻,讓人歎服。不是在下奉承,此詞淒婉之氣直衝雲霄,當為古今第一淒婉之詞。聽之讓人落淚!”


    這狂生,考中之後,不但不狂了,還懂得拍馬屁了。


    鄙視之!


    劉知易心中歎息,知道事情找上門了,看向郡主,果然郡主也在看他。


    這首詞是他拿來調戲王府婢女林花的,此時郡主念誦出來,到底為什麽?


    曾鴻之後,眾士子不甘人後,馬屁一波又一波,郡主都插不上話。


    許久,郡主才找著機會,開口說道:“諸位誤會了。這詞不是本郡主所做,而是另有他人。”


    “誰?”


    “何人?”


    “哪位才子?”


    眾人紛紛詢問,郡主的眼睛始終看著劉知易,麵如桃花,似乎也被這首千古第一詞人,倒黴皇帝李煜的作品打動。


    劉知易躲不過去了,隻能硬著頭皮站起來。


    不斷拱手謝罪:“獻醜。獻醜。獻醜。”


    “你是何人?”


    不少人同時發問。


    劉知易身穿白袍,明顯是太學醫科弟子,但卻坐在錦衣士子一邊,向南而坐,這是次席。


    一個豪邁的聲音響起:“他是本王的救命恩人!”


    此時一個魁梧身影,大踏步而來,行動如風。


    眾人一看,紛紛行禮:“拜見王爺!”


    嶺南郡王從皇宮回來了。


    隨著王爺出現,加上劉知易身上的穿著,馬上有人認出他了。


    “閣下可是為王爺煮骨療毒的劉公子?”


    “閣下是太學懸壺院劉兄?”


    左右士子紛紛小聲問著,這不是什麽秘密,劉知易大方承認。


    “諸位免禮。今日夜宴,不講俗禮。”


    王爺走上高台,衝向他行禮的士子說道,邊說邊走到了劉知易麵前。


    突然拱手,深深下拜。


    “本王謝先生救命之恩,一直無以為報。今日請先生赴宴,當麵致謝,了卻心願。”


    劉知易哪敢讓他拜,連忙走出宴席,扶他起身。


    “王爺萬萬不可,學生可當不起!”


    嶺南郡王,眉目剛毅,性格豪爽,也不扭捏,順勢起身,拉著劉知易的胳膊,送他入席,給足了麵子。


    然後又拱手拜拜,接著不斷朝其他士子拱手,朝主位走去,走到金川郡主旁落座。


    “諸位不必拘束,開懷暢飲!”


    接著王爺頻頻舉杯,眾士子連連應和。


    王爺這個正主一到,劉知易明顯從各個士子臉上,看到了更加精彩的表情,有的興奮,有的緊張,但都有所改變。


    終於又有人站了出來,這次是跟劉知易同排的一個士子。


    劉知易桌旁的美麗侍女馬上俯身在劉知易耳邊低語起來,自從公主將劉知易寫過林花詞的事情說出來,侍女就對他熱情起來,當王爺親口說出劉知易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後,侍女就動不動刻意接近,時不時借機在劉知易耳鬢廝磨。


    “公子,這位是中原八大名士之一的姚重,儒道士子。今科杏榜排名第七。”


    杏榜是禮部考試,名詞是主考官定出來的,名次並不重要,因為後麵殿試定下的名次,才是正式名次,所以會試隻有頭名才有一點影響力,其他名次基本無人問津,第二名都沒人記得,更何況是第七名。但會試名字未必沒有含金量,相反,很可能更專業。曆史上,歐陽修主持科舉那年,看到一份好文章,想定為頭名,可歐陽修覺得那篇文章太好,可能是他的弟子曾鞏所寫,他是老師,定弟子為頭名,擔心引起別人誹謗,於是放到了第二名,後來放榜才知道,那篇文章是蘇東坡寫的,說蘇東坡有狀元之才,沒人會懷疑。但那屆科舉殿試,蘇東坡被皇帝排到了乙榜十幾名,連甲榜都沒進去,雖然皇榜才是正規名詞,但相比歐陽修這樣的大文豪,對文章的鑒賞力方麵,可能皇帝是個外行。


    這個姚重被禮部主考定為第七,很能說明他的實力。


    劉知易點點頭,見那姚重舉起酒杯,突然衝自己這排的另一個士子說話。


    “謝會元。久聞江南四大才子才學無雙,值此良辰美景,何不賦詩一首。”


    謝會元是謝玄,劉知易看杏榜的時候,就記住了這一個名字。


    謝玄出身江南謝家,是江南望族。


    江南郡位於夏江下遊,北邊沿江,東邊靠海,境內平坦,土地肥沃,桑基魚塘,是天下第一富郡。江南富庶,文風興盛,江南才子力壓中原,每次科舉都能屠榜,可謂進士及第,江南第一。


    姚重將目標直指江南四大才子之稱的謝玄,顯現了強大的自信,中原八大名士也不是浪得虛名。


    中原八郡,與江南不同。江南郡是大夏王朝直屬郡,是朝廷的糧倉錢袋。中原八郡,則是封地。所謂中原,不僅僅是夏京周邊的夏原,夏原得天獨厚,表裏河山,南北都有天險,東西都有要塞。西方的百戎山,北方的黃龍山,南方的青龍山,將夏原護在中央,隻有東方,通過狹長的河穀通往夏原之外。除了夏原,夏江兩岸地勢開闊平坦,形成了一片方圓萬裏的大平原。這塊大平原加上夏原,就是所謂的中原。


    夏原以東,有八條大河分別從南北匯入夏江,分別是姬、薑、姒、嬴和媯、姚、姞、妘,共八條河流,以這八條河流流域,將夏江中原分成八塊小平原。其中姬、薑、姒、嬴四條河流位於江北,因此稱為北四原,媯、姚、姞、妘四條河流位於夏江以南,因此稱為南四原。


    八大平原上,自古生活著以河為姓的部族,演化到後來,成為姬、薑、姒、嬴、媯、姚、姞、妘八大豪族。


    兩百年前,西戎大舉入侵,吞並中原,建立戎朝。中原大地慘遭戰火洗禮,八大豪族不但沒有消亡,還在戎朝發展成為地方門閥。事實上,夏氏祖先何嚐不是如此,他們在戎朝時,也向戎朝納貢,換取富貴。


    後來夏太祖起兵反戎,八大豪族站在了太祖一邊,出人出力,提供軍餉糧草,協助太祖將戎人逐出中原。這段曆史,在史書上稱之為太祖九合諸侯。


    由於依仗八大豪族的人力財力,太祖鼎鼎天下之後,大封諸侯。八大門閥都被封為國公,而且是有封地的實封諸侯。他們在自己的領地內,權力至高無上,甚至比戎人統治之時,還要強勢。


    中原九郡,夏朝隻掌握了一個夏原,因此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開國之初,朝廷都遠遠比不了中原八郡。八郡門閥,則借助這樣的優勢,不斷向朝廷滲透,影響甚至幹預朝政。這種情況,一直到太祖晚年才逐步扭轉。隨著太祖南征北戰,三次北伐大漠,將北狄趕到了漠北,又在八郡以東的江北、江南兩大平原上設立郡縣製度,這才徹底化解中原強枝弱幹的窘境。


    到了文帝時期,休養生息,徹底消除了戎人統治時期的痹症,人口繁盛起來,這時朝廷掌握的人力物力已經徹底壓倒中原八郡。但八郡依然靠著人才優勢,繼續幹涉朝廷。於是文帝開了太學,試圖聚攏天下才子為朝廷所用。此舉利弊參半,好處是,天下才子齊聚京師,朝廷能用的人才徹底壓倒了八郡,壞處是,八郡也趁機光明正大的向朝堂塞人,他們的士子也可以通過科舉入朝做官,但這些八郡士子,永遠心向世世代代統治八郡的門閥豪族,而不是效忠朝廷。


    武帝之時,朝廷與八郡之間的關係已經貌合神離。幸好武帝時期,邊境動蕩不安,朝廷需要應付邊患,對八郡采取懷柔,這才沒有讓矛盾徹底爆發。但武帝埋下了控製八郡的伏筆,重新平定嶺南、收複漠南之後,在邊地設置了九大邊郡。這樣形成邊郡在外,朝廷在內,一內一外夾攻八郡的態勢。


    之後繼位的桓帝,荒淫無度,朝堂上,徐謙、魏無暇兩黨內鬥激烈,朝廷根本沒有餘力打擊八郡。桓帝當政十八年,景德繼位,急於清除魏黨,最後的結果是魏太後政變,垂簾聽政。


    太後當政,開了恩科,八郡豪門士子進京趕考,也是在釋放某種態度,那就是八郡豪門對太後當政的支持。


    八郡豪族,除了八大封侯之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地方門閥,名門望族,把八郡統治的鐵板一塊。這些豪族,由於沒有經曆太祖滅戎的戰爭,家族積累、傳承得以保留下來,都是經曆過三個以上朝代更替,延續數百年甚至千年的大家族。這些家族底蘊深厚,每年科舉,都能取得顯赫的成績,不輸給江南才子,讓人不敢忽視。


    八郡豪族在大夏朝的地位特殊,劉知易不可能不知道,但江南四大才子他就沒聽說過了。


    “江南四大才子都是誰啊?”


    劉知易虛心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這個異界需要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