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正人匯聚
乾清宮內,休息了幾日的朱佑桓和弘治皇帝對坐,吃茶座談國事,都對首輔劉大人的辦事效率,由衷感到欣慰。(.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比起刑部尚書王恕做事一板一眼,不太適應邢獄審案,進展龜速,劉吉的動作可謂神速,這位在成化朝整倒過無數好人的劉棉花,整起庸臣和小人一樣絕不手軟,為了獲得帝王信任,近些天上躥下跳,渾身是刺,帶頭彈劾萬安一幹黨羽。
而劉棉花最大的本事就是記仇,誰以往有過什麽劣跡,做過什麽丟人事,還能瞞得過他去?
加上言官眼看彈劾不倒劉吉,炮口一轉,朝著泥塑六尚書猛烈攻擊,反正那位置一個蘿卜一個坑,擠走一位,大家也有機會升官不是?
短短幾日,原刑部尚書杜銘,禮部尚書李裕,右都禦使劉敷等,十幾個位高權重,成化朝有名的吃貨統統丟了官。
奈何子彈無眼,就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禮部尚書周洪謨大人,同樣榜上有名。和一生命犯小人,性格耿直的王恕,馬文升二位大人不同,周大人做人做官要委曲求全的多,從不和萬安等人硬頂,表麵上附和居多,其眼光無疑要長遠的多,因此受到的指責也多。
當年泰山地震,朱佑桓就是提前得到周大人的暗示,得以逃過一劫。是以後來留了心,曾經派人打聽過周洪謨的生平。
行事低調的周大人,暗地裏配合地方官整治過跋扈的采辦太監。配合王恕,抵製過權貴兼並土地,勸說過朱見深停止勞民傷財的營建宮殿,興建佛色等事。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提出多條完善合理的建言,徹底安撫禍亂西南多年的荊襄流民,僅這一件事,周大人就稱得上盡職盡責,因為朱佑桓比誰都清楚,明朝是怎麽滅亡的。
不好明說泰山那檔子事,朱佑桓委婉的道:“周大人辦事勤勉,這些年夾在萬安和幾位尚書之間,多有苦衷,臣弟願一力保他。”
朱佑樘頓時失笑,隨手扔過來十幾本奏疏,笑罵道:“為兄豈會不辨是非?你看看這些奏疏,就會一目了然了。”
朱佑桓好奇的拿起來看了看,大笑搖頭,罵道:“虧了這些言官絞盡腦汁的尋找借口,周大人和萬安同鄉?妄議先帝的禦製文字?於欽天監任上妖言惑眾?簡直胡鬧。”
“是胡鬧,所以整治吏治勢在必行。”
朱佑樘神色間深為感觸,緩緩說道:“權恩老大人臨走前,留下親筆書信,舉薦王恕和馬文升,一個七十一歲,一位六十一歲,都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朕還得忍下心來重用他們。就連周大人都已經六十七歲了,徐浦今年五十多歲,劉建將將六十,唉隻希望老天能保佑這些位老臣,離了他們,你我兄弟二人根本不足以成事。”
朱佑桓輕輕點頭,他和皇帝兩個愣頭青,哪裏能處理了紛繁雜亂的國事?暗歎朱見深明明有這麽多能臣不用,攪得天下一片凋零,可悲可歎作為曆史上有名的一代昏君,朱見深當之無愧。
心中一動,朱佑桓說道:“依臣弟看,王恕大人應該執掌吏部,而馬文升大人精通軍事,應該升為兵部尚書,皇兄應放手令二位大人做事。”
“哈哈”朱佑樘讚道:“和我想到一處去了,來人,擬旨”
如此王馬二位成化三君子,都順理成章的榮升為尚書,朱佑桓又和朱佑樘徹夜長談,任命何喬新為刑部尚書,李敏為戶部尚書,老臣徐貫升工部尚書,周洪謨留任禮部尚書,象征性的罰俸兩個月。
六位正直大臣走馬上任,有感於皇帝的信任,紛紛大刀闊斧的清理官場,裁掉庸庸碌碌者,提拔清正有為的好官,內有三閣臣和弘治皇帝的一力支持,外有翻臉不認人的朱佑桓,哪裏遇到阻礙,立時拍馬殺到,管你是誰,哪怕是英國公家的,一樣照打不誤。
四千多位傳奉官全被就地罷免,朱佑桓為此堅持己見,鬧得朱佑樘無法,明旨天下,傳奉官三代之內不得為官,此聖旨立為祖製,後人不得更改,算是堵住了企圖幸進之人。
成化朝眾多的國師,供奉,神僧等全部收回金印玉冊,名號,不法所得後被趕出京城。朱佑桓不想這些神棍四處禍害百姓,強行把人拘禁在南京城外,人盡其用,準備送到隔海相望的朝鮮和倭國去。
所有正在興建的工程全部叫停,王恕一上任就把整個京畿官場清掃一遍,短短一個月,就有多達二百六十四位貪贓枉法,不幹正事的官員落馬。隨即又把考核官吏的範圍擴大到了全國,鬧得整個官場風聲鶴唳。
兵部尚書馬文升更狠,上任之後狠抓蛀蟲,嚴查軍隊腐敗,多位手握重兵的督撫將軍被罷官抄家。這二位被朱佑桓戲稱為老麻雀,做起事來當真是六親不認,油鹽不進,不管是送禮的,說情的,威脅的,統統拒之門外。
弘治皇帝也沒閑著,親自把關,凡是六品以上,都要仔細核查官員的履曆。
這些大臣因此而成為弘治朝初期的中流砥柱,一大批新鮮血液源源不斷的充實到各級官府,成化朝積累下來的垃圾被一掃而空,史稱這段時期為:正人匯集。
看著整個朝廷氣象為之一新,朱佑桓欣慰之餘,把目光瞅向朝臣動不了的宦官,對此他自是當仁不讓,特殊的身份,對付大小太監名正言順。
權義如期把受賄名單送了過來,上麵全是各司的頭頭腦腦,其中東廠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查一查到底朱佑桓當即下令,命錦衣衛包圍東廠衙門,把整個東廠一窩端,接著兵分各路,隻要是在京城置辦豪宅的,全都抓起來押送錦衣衛大牢,酷刑加身,抄沒家財。
錦衣衛的酷刑多了,很快一大批宦官送命,誰知朱老六矛頭一轉,大罵錦衣衛濫施酷刑,命人把各種刑具統統搬到街上,當眾燒毀,錦衣衛一幹官員全都送交刑部查辦。
此事立即掀起驚濤駭浪,朱佑桓的名聲傳遍了北京城,對於東廠和錦衣衛的倒台,人人撫掌稱快。弘治皇帝急命權義傳旨,召朱佑桓覲見。
麵對著神色複雜的皇兄,朱佑桓輕聲道:“太監誤國,錦衣衛必須禁止私設刑堂,宋朝就是先例。”
明顯兄弟是要趕盡殺絕,想要一勞永逸的除掉宦官,並且限製錦衣衛的權利,對此身為皇帝的朱佑樘不敢苟同,身處的位置不同,想法自然就不同。
從小到大都有太監陪伴,尤其還有權恩老大人的珠玉在前,朱佑樘信任太監,而太監就是帝王的耳目,沒有了太監製衡文臣,沒有了錦衣衛暗查百官,朱佑樘擔心今後被朝臣欺上瞞下,聖旨出不了紫禁城。
朱佑桓對此心知肚明,借機說道:“皇兄,不知這親戚和宦官孰親?”
朱佑樘先是一愣,說道:“那還用問,親戚親戚,宦官豈可與之相比?”
朱佑桓笑道:“那放著幾萬親戚不用,為何一味的寵幸太監呢?”
皇帝臉上微微變色,低聲道:“這其中的緣故,你難道不知?重用各地宗室,為禍更大。”
“不然”朱佑桓搖頭道:“臣弟不是指有爵位在身的宗室,而是指失去爵位的普通子弟,現如今朝廷不許他們務農,科舉,經商,每月領受一份錢糧,蹉跎一生,大好年華就這麽虛度了。為何不允許他們讀書做官呢?與皇族沒有任何威脅,出身又不同,稍加栽培,不難成為陛下的心腹。”
朱佑樘好半天沒反應過來,深思半天,為難的道:“不妥,萬一要是進入中樞,把持朝政呢?”
朱佑桓心裏歎了口氣,家天下,家天下,哪怕出現無數權臣奸佞,做皇帝的都不想看到一個忠心耿耿的自家人存在,蓋因他能威脅到帝位。
自己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即使皇兄再信任,也不能輕易插手朝堂政務。
“皇兄,朱家子孫將來會越來越多,再過幾十年,就是十幾萬的兒孫,百年後,可能人數會多達上百萬,全都無所事事,飽食終日,不識字,不會種地,不會謀生,就連穿衣都不會,像那養在圈裏的豬牛一樣,任人宰割
將來萬一有外敵入侵,京師一旦被異族攻破,皇位沒了傳承,難道要靠日漸腐敗的文臣,還是貪生怕死的武將抵抗?再說都是朱家後代,您就真的忍心不管?就算不能進京任職,起碼在地方可以擔任些閑職,興修水利,勸導農桑,教導學問,做做言官,不好嗎?”
這話說的委婉多了,朱佑樘不禁頻頻點頭,縱觀千古,沒有哪個朝代會永遠傳承下去,居安思危,必須要考慮到今後。
其實這些年來,普通宗室要求讀書科舉的呼聲很高,有的是胸懷大誌的青年,寧肯放棄宗室身份,也要和普通文人一樣,報效朝廷。
朱家子孫閑來無事,生孩子的速度甲於天下,十幾年就翻一倍,立國之初製定的宗室國策,時至今日確實不合時宜了,供養龐大的宗室子弟,越來越成為朝廷的一大負擔。
曆史上幾十年之後,嘉靖皇帝就受此壓力,準許普通宗室科舉做官,和朱佑桓的建議幾乎一模一樣,不許擔任官府要職,但即使如此,朱家子孫還是湧現出很多好官,造福一方。
朱佑桓繼續勸道:“凡事有好有壞,說起來,還有誰人比得上自家兄弟對皇兄的忠心?骨肉相連,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科舉做官就意味著今後身為人臣,國法可以懲處,與普通官員無異,隻要加以限製,皇兄就等於多了一大批嫡係,分布在天下各地,足以對各地官吏產生震懾。”
朱佑樘連連點頭,可是最終說道:“此事事關重大,不可操之過急,還要征求大臣的意見。”
朱佑桓心中暗笑,拿文臣的死敵太監和宗室子做閑官來比較,是個人就知該如何選擇。他要做的,不單單是企圖往文官裏麵摻沙子,今後還要提升武將的地位,起碼也要幾股勢力相互製衡,絕對不能任由文人一家獨大。。.。
更多到,地址
乾清宮內,休息了幾日的朱佑桓和弘治皇帝對坐,吃茶座談國事,都對首輔劉大人的辦事效率,由衷感到欣慰。(.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比起刑部尚書王恕做事一板一眼,不太適應邢獄審案,進展龜速,劉吉的動作可謂神速,這位在成化朝整倒過無數好人的劉棉花,整起庸臣和小人一樣絕不手軟,為了獲得帝王信任,近些天上躥下跳,渾身是刺,帶頭彈劾萬安一幹黨羽。
而劉棉花最大的本事就是記仇,誰以往有過什麽劣跡,做過什麽丟人事,還能瞞得過他去?
加上言官眼看彈劾不倒劉吉,炮口一轉,朝著泥塑六尚書猛烈攻擊,反正那位置一個蘿卜一個坑,擠走一位,大家也有機會升官不是?
短短幾日,原刑部尚書杜銘,禮部尚書李裕,右都禦使劉敷等,十幾個位高權重,成化朝有名的吃貨統統丟了官。
奈何子彈無眼,就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禮部尚書周洪謨大人,同樣榜上有名。和一生命犯小人,性格耿直的王恕,馬文升二位大人不同,周大人做人做官要委曲求全的多,從不和萬安等人硬頂,表麵上附和居多,其眼光無疑要長遠的多,因此受到的指責也多。
當年泰山地震,朱佑桓就是提前得到周大人的暗示,得以逃過一劫。是以後來留了心,曾經派人打聽過周洪謨的生平。
行事低調的周大人,暗地裏配合地方官整治過跋扈的采辦太監。配合王恕,抵製過權貴兼並土地,勸說過朱見深停止勞民傷財的營建宮殿,興建佛色等事。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提出多條完善合理的建言,徹底安撫禍亂西南多年的荊襄流民,僅這一件事,周大人就稱得上盡職盡責,因為朱佑桓比誰都清楚,明朝是怎麽滅亡的。
不好明說泰山那檔子事,朱佑桓委婉的道:“周大人辦事勤勉,這些年夾在萬安和幾位尚書之間,多有苦衷,臣弟願一力保他。”
朱佑樘頓時失笑,隨手扔過來十幾本奏疏,笑罵道:“為兄豈會不辨是非?你看看這些奏疏,就會一目了然了。”
朱佑桓好奇的拿起來看了看,大笑搖頭,罵道:“虧了這些言官絞盡腦汁的尋找借口,周大人和萬安同鄉?妄議先帝的禦製文字?於欽天監任上妖言惑眾?簡直胡鬧。”
“是胡鬧,所以整治吏治勢在必行。”
朱佑樘神色間深為感觸,緩緩說道:“權恩老大人臨走前,留下親筆書信,舉薦王恕和馬文升,一個七十一歲,一位六十一歲,都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朕還得忍下心來重用他們。就連周大人都已經六十七歲了,徐浦今年五十多歲,劉建將將六十,唉隻希望老天能保佑這些位老臣,離了他們,你我兄弟二人根本不足以成事。”
朱佑桓輕輕點頭,他和皇帝兩個愣頭青,哪裏能處理了紛繁雜亂的國事?暗歎朱見深明明有這麽多能臣不用,攪得天下一片凋零,可悲可歎作為曆史上有名的一代昏君,朱見深當之無愧。
心中一動,朱佑桓說道:“依臣弟看,王恕大人應該執掌吏部,而馬文升大人精通軍事,應該升為兵部尚書,皇兄應放手令二位大人做事。”
“哈哈”朱佑樘讚道:“和我想到一處去了,來人,擬旨”
如此王馬二位成化三君子,都順理成章的榮升為尚書,朱佑桓又和朱佑樘徹夜長談,任命何喬新為刑部尚書,李敏為戶部尚書,老臣徐貫升工部尚書,周洪謨留任禮部尚書,象征性的罰俸兩個月。
六位正直大臣走馬上任,有感於皇帝的信任,紛紛大刀闊斧的清理官場,裁掉庸庸碌碌者,提拔清正有為的好官,內有三閣臣和弘治皇帝的一力支持,外有翻臉不認人的朱佑桓,哪裏遇到阻礙,立時拍馬殺到,管你是誰,哪怕是英國公家的,一樣照打不誤。
四千多位傳奉官全被就地罷免,朱佑桓為此堅持己見,鬧得朱佑樘無法,明旨天下,傳奉官三代之內不得為官,此聖旨立為祖製,後人不得更改,算是堵住了企圖幸進之人。
成化朝眾多的國師,供奉,神僧等全部收回金印玉冊,名號,不法所得後被趕出京城。朱佑桓不想這些神棍四處禍害百姓,強行把人拘禁在南京城外,人盡其用,準備送到隔海相望的朝鮮和倭國去。
所有正在興建的工程全部叫停,王恕一上任就把整個京畿官場清掃一遍,短短一個月,就有多達二百六十四位貪贓枉法,不幹正事的官員落馬。隨即又把考核官吏的範圍擴大到了全國,鬧得整個官場風聲鶴唳。
兵部尚書馬文升更狠,上任之後狠抓蛀蟲,嚴查軍隊腐敗,多位手握重兵的督撫將軍被罷官抄家。這二位被朱佑桓戲稱為老麻雀,做起事來當真是六親不認,油鹽不進,不管是送禮的,說情的,威脅的,統統拒之門外。
弘治皇帝也沒閑著,親自把關,凡是六品以上,都要仔細核查官員的履曆。
這些大臣因此而成為弘治朝初期的中流砥柱,一大批新鮮血液源源不斷的充實到各級官府,成化朝積累下來的垃圾被一掃而空,史稱這段時期為:正人匯集。
看著整個朝廷氣象為之一新,朱佑桓欣慰之餘,把目光瞅向朝臣動不了的宦官,對此他自是當仁不讓,特殊的身份,對付大小太監名正言順。
權義如期把受賄名單送了過來,上麵全是各司的頭頭腦腦,其中東廠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查一查到底朱佑桓當即下令,命錦衣衛包圍東廠衙門,把整個東廠一窩端,接著兵分各路,隻要是在京城置辦豪宅的,全都抓起來押送錦衣衛大牢,酷刑加身,抄沒家財。
錦衣衛的酷刑多了,很快一大批宦官送命,誰知朱老六矛頭一轉,大罵錦衣衛濫施酷刑,命人把各種刑具統統搬到街上,當眾燒毀,錦衣衛一幹官員全都送交刑部查辦。
此事立即掀起驚濤駭浪,朱佑桓的名聲傳遍了北京城,對於東廠和錦衣衛的倒台,人人撫掌稱快。弘治皇帝急命權義傳旨,召朱佑桓覲見。
麵對著神色複雜的皇兄,朱佑桓輕聲道:“太監誤國,錦衣衛必須禁止私設刑堂,宋朝就是先例。”
明顯兄弟是要趕盡殺絕,想要一勞永逸的除掉宦官,並且限製錦衣衛的權利,對此身為皇帝的朱佑樘不敢苟同,身處的位置不同,想法自然就不同。
從小到大都有太監陪伴,尤其還有權恩老大人的珠玉在前,朱佑樘信任太監,而太監就是帝王的耳目,沒有了太監製衡文臣,沒有了錦衣衛暗查百官,朱佑樘擔心今後被朝臣欺上瞞下,聖旨出不了紫禁城。
朱佑桓對此心知肚明,借機說道:“皇兄,不知這親戚和宦官孰親?”
朱佑樘先是一愣,說道:“那還用問,親戚親戚,宦官豈可與之相比?”
朱佑桓笑道:“那放著幾萬親戚不用,為何一味的寵幸太監呢?”
皇帝臉上微微變色,低聲道:“這其中的緣故,你難道不知?重用各地宗室,為禍更大。”
“不然”朱佑桓搖頭道:“臣弟不是指有爵位在身的宗室,而是指失去爵位的普通子弟,現如今朝廷不許他們務農,科舉,經商,每月領受一份錢糧,蹉跎一生,大好年華就這麽虛度了。為何不允許他們讀書做官呢?與皇族沒有任何威脅,出身又不同,稍加栽培,不難成為陛下的心腹。”
朱佑樘好半天沒反應過來,深思半天,為難的道:“不妥,萬一要是進入中樞,把持朝政呢?”
朱佑桓心裏歎了口氣,家天下,家天下,哪怕出現無數權臣奸佞,做皇帝的都不想看到一個忠心耿耿的自家人存在,蓋因他能威脅到帝位。
自己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即使皇兄再信任,也不能輕易插手朝堂政務。
“皇兄,朱家子孫將來會越來越多,再過幾十年,就是十幾萬的兒孫,百年後,可能人數會多達上百萬,全都無所事事,飽食終日,不識字,不會種地,不會謀生,就連穿衣都不會,像那養在圈裏的豬牛一樣,任人宰割
將來萬一有外敵入侵,京師一旦被異族攻破,皇位沒了傳承,難道要靠日漸腐敗的文臣,還是貪生怕死的武將抵抗?再說都是朱家後代,您就真的忍心不管?就算不能進京任職,起碼在地方可以擔任些閑職,興修水利,勸導農桑,教導學問,做做言官,不好嗎?”
這話說的委婉多了,朱佑樘不禁頻頻點頭,縱觀千古,沒有哪個朝代會永遠傳承下去,居安思危,必須要考慮到今後。
其實這些年來,普通宗室要求讀書科舉的呼聲很高,有的是胸懷大誌的青年,寧肯放棄宗室身份,也要和普通文人一樣,報效朝廷。
朱家子孫閑來無事,生孩子的速度甲於天下,十幾年就翻一倍,立國之初製定的宗室國策,時至今日確實不合時宜了,供養龐大的宗室子弟,越來越成為朝廷的一大負擔。
曆史上幾十年之後,嘉靖皇帝就受此壓力,準許普通宗室科舉做官,和朱佑桓的建議幾乎一模一樣,不許擔任官府要職,但即使如此,朱家子孫還是湧現出很多好官,造福一方。
朱佑桓繼續勸道:“凡事有好有壞,說起來,還有誰人比得上自家兄弟對皇兄的忠心?骨肉相連,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科舉做官就意味著今後身為人臣,國法可以懲處,與普通官員無異,隻要加以限製,皇兄就等於多了一大批嫡係,分布在天下各地,足以對各地官吏產生震懾。”
朱佑樘連連點頭,可是最終說道:“此事事關重大,不可操之過急,還要征求大臣的意見。”
朱佑桓心中暗笑,拿文臣的死敵太監和宗室子做閑官來比較,是個人就知該如何選擇。他要做的,不單單是企圖往文官裏麵摻沙子,今後還要提升武將的地位,起碼也要幾股勢力相互製衡,絕對不能任由文人一家獨大。。.。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