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青菡的目光從沈姨娘身上移開,抬起茶盞慢條斯理的啜著茶,打量著另外十幾個花團錦簇的女子,想來盡是鄭伯綏、鄭升妾室和庶出的女兒。
聽錦繡說過,宋氏不會生養,膝下無兒無女,一個沒有子嗣的嫡妻,麵對較自己年輕貌美,生養了一堆庶子、庶女的妾室,地位該有多局促,外人可想而知,
可如今所見,宋氏拿捏、轄製妾室的手段極其高明,光瞧她目光閃過幾個妾室,對方立即戰戰兢兢的模樣就可知道,宋氏的心機能奈是一等一的。
宋氏一臉親熱:“聽聞你腦病全愈,我真心替你高興,可冶病要斷根,改天替你找個名醫把把脈,才能讓人寬心。”
鄭青菡並不推托,隻道:“大伯母費心了。”
宋氏低眉斂目,擺弄著手上的佛珠:“你母親和我都是命苦之人,你母親去的早,我膝下無子嗣,日後沒事,你多來陪陪我。”
鄭青菡應了一聲。
宋氏又道:“你病剛好沒多久,別跟府裏姨娘們置氣,她們不過一介妾婢,你是嫡女,身份背景就占了優勢,不急著立規矩,有事沒事多去你繼母屋裏走動,待你繼母生了嫡子,你處處幫襯著,你繼母自然會念著你的好。”
鄭青菡心裏一驚,沒想到宋氏看的如此透徹。
獨木難成林,單絲不成線,她一個人再能幹,終是難成氣候,要想在相國府後宅站穩腳跟,必須要人協助,才能成事,繼母蔣瀲是最好人選。
宋氏一語道破天機,正是鄭青菡心中所想,此刻籌謀之事,她看宋氏的眼神漸漸深邃起來。
宋氏見她不說話,和善溫和道:“這些話本不該由我說,剛見你遇事還指著手下丫環,好似過去的人事半分記憶也沒了,怕你日後吃虧,方才提點幾句,全是好心。”
鄭青菡回過味來,自己先前對錦繡使眼色、朝著沈姨娘的一笑全落在宋氏眼中,才會引申出下話,不禁在心裏直歎宋氏見微知著的本事,忙回道:“我娘過世的早,身邊就差德高望重的長輩提點,今兒伯母的話,青菡聽到心坎裏,隻會感激涕零。”
不但領了情,還給宋氏按了個“德高望重”的賢明,宋氏臉上添了三分滿意:“你不怨我多事就好。”
鄭青菡正要客氣幾句,見鄭伯綏領著鄭升和一幹鄭家子弟過來,便隨著宋氏起身。
領頭的是鄭伯綏,一邊走一邊跟身側的中年男子說著話,鄭青菡見那人容貌和鄭伯綏有七分相像,料定是鄭伯綏大哥鄭升,行禮道:“青菡錯過吉時,給大伯父請罪。”
鄭升漫不經心瞧了她一眼,瞬間像遭雷劈,呆呆道:“你,你,你就是得腦病的……。”
下一句話沒說出來,卻是自個咬了自個舌頭。
宋氏見鄭升出醜,打圓場道:“定是好久不見侄女,高興的說不出話來!”
台階已經鋪好,也得有人願意走,鄭升渾然不顧,竟道:“是,是,還是十年前見過一麵,沒想到如今出落得美豔非常,勝似謫仙一樣的人物,比風滿樓的名角都漂亮百倍。”
竟拿相國府嫡女跟戲子放一起比較,真是為老不尊的渾物!
為了把鄭家的親戚舊故弄清,鄭青菡這些日子沒少從錦繡嘴裏套話,看來這個鄭升和傳聞中一樣,是個隻會捧名旦、逛窯子、賭骨牌的草包一枚。
鄭伯綏咳了一聲,麵如寒霜斥責鄭青菡:“你大伯隨口誇了幾句,不必沾沾自喜,光有漂亮臉麵有何用?整日做些有份的事、說些有失體統的話,越發沒羞沒躁,把鄭家祖宗的臉都給丟盡了。”
不過是指桑罵槐!
“父親教訓的是。”鄭青菡慢悠悠回話,瞥一眼鄭升,好一副窩囊模樣,站在邊上大氣也不敢哼一聲,不知道的,還當他是弟輩,鄭伯綏是長兄。
鄭伯綏環顧,眾人臉色緊張不敢作聲,唯鄭青菡和宋氏麵色端正和顏,淩厲問話:“青菡,錯過求佛吉時是大忌,神靈會怪罪,還會對奉佛者施災降禍,你明知道理,為何還要遲來?”
“父親奉佛十餘載,自當知道,佛語有雲“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隻要心懷誠敬,即便因事耽擱時辰,佛祖心胸寬敞,也會體諒,而非怪罪。”
鄭伯綏麵色下沉:“你的意思是,為父的心胸不寬敞?”
鄭青菡腹誹,你何止心胸不寬敞,完全是歪心邪道,不得好死,臉上不露分毫道:“女兒不敢,路上遇積石攔路,不得已改道而行,才會錯過吉時。”
鄭伯綏不依不繞:“走的是同一條路,別人都準時而至,為何隻有你遲到?”
鄭青菡正要開口,卻聽天籟之聲由遠即近,那聲音像是驚鴻,光聽就能撩亂人心,此生再也聽到如斯幹靜、如斯撩人心扉的天音。
“相國大人、姑父、姑母,路上遇積石攔道,不得不繞道而行,方才錯過時辰,望諸位見諒。”
這少年來的恰是時候,此話正好接上鄭伯綏的上話,倒像刻意幫鄭青菡解了圍。
宋氏端著的笑變得異常溫柔,嘴角彎彎道:“之佩,早一點、晚一點無妨,來了就好。”
護短之意,明顯不過。
鄭伯綏啞然,也不好對鄭青菡再發作,看著少年道:“聽說你從翰林院編修晉升為侍讀學士,年紀輕輕破格晉升,真是給宋家添光。”
宋之佩謙虛道:“我父母遭病早亡,全仗姑父、姑母撫養教誨,他們視我已出,今日有所成績,全是兩位長輩教導有方。”
如此年輕,已經是侍讀學士,簡直是個傳奇。
此人一定是宋之佩,鄭青菡聽過他的事跡,年僅十七歲就及第,是帝都最年輕的進士,
年少有為者,大多恃才倨傲,可他的聲音幹淨平穩,不起波瀾,連鄭青菡也好奇起來,她抬起眼簾,一張肅清的臉倒映進來,兩個眼睛不自主瞪大,居然是他!
是城門前的清冷少年。
她低頭長長吸了口氣,似乎還能嗅到那壇女兒紅的香味,眼神像燭火般晃了又晃。
再抬頭,宋之佩已經被宋氏拉到她眼前:“青菡,這是你佩哥哥。”
鄭青菡雖貴為相國千金,卻是白身,而宋之佩官職在身,她行禮道:“見過宋大人。”
宋之佩看她一眼,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惑,客客氣氣道:“都是自家人,何必多禮。”
宋氏也道:“全是親戚,叫什麽宋大人?你隻管叫他佩哥哥,之佩比你虛長幾歲,直呼你名字可好?”
鄭青菡愣了一下,正要推辭,宋氏已經自顧自往下說:“青菡,之佩剛進內翰院參與機務,你舅父沛國公是內翰院首輔,你二表兄連城是今年及第的鼎元,也進了內翰院,是之佩的同僚,伯母知道你舅父、表兄最心疼你,你見著他們可要替之佩多說幾句好話。”
內翰院是獨立機構,是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與六部各司其職,所以鄭伯綏插不上手,能主宰宋之佩官運亨通的人隻有內翰院首輔、鄭青菡的嫡親舅舅連晉,宋氏真是深諳此道。
世上哪有無緣無故的好、無緣無故的壞,都是有道理的。
難怪宋氏對自己親熱有加,原來還是沾了連家的光。
鄭青菡沒開口,宋之佩已經接話:“姑母不需麻煩青菡,連大人最公正不過的。”
不卑不亢,話裏有兩個意思:第一,宋之佩憑本事吃飯,不靠別人。第二,連大人公正,就算有人說項也是白搭。
宋氏假裝嗔道:“跟我那死去的哥哥一個模樣,一根筋不會轉彎。”
鄭青菡笑了笑:“佩哥哥有本事,我舅父定會慧眼識珠。”
宋氏聽了這話,眉毛緊了又鬆,透著得意道:“也是,整個京都誰不知道之佩的才情。按他的年紀,別說進內翰院,就算中個鄉試也算本事。”
鄭青菡腦子一片清明,看著鄭升身後幾個明顯比宋之佩年長的庶子,臉紅的臉紅、低頭的低頭,自然知道宋氏的話是說給他們聽的。
人比人氣死人,有人十五歲就中了進士,有人快二十連個鄉試都沒過,那些個庶子氣的牙咬了一遍又一遍,又有什麽用,活該技不如人。
宋氏明著誇耀自個侄兒,暗底裏貶低鄭升的庶子。
倒是鄭升不幹,陰陽怪氣道:“是,也就你們宋家出人才。”
宋氏冷哼一聲:“之佩是我一手撫養大的,名義上是姑母,實則如親子,他出息了,自然會提攜自家兄弟。”
鄭青菡終於知道宋氏的底氣在哪裏了!宋之佩年紀輕輕,已有如此作為,假以時日定當位及權臣,他無父無母,全是宋氏栽培長大,宋氏不是其母,勝似其母,日後飛黃騰達,定然不會忘記宋氏。
反觀鄭升其它庶子,不文不武,無官職傍身,見了宋之佩還要委身行禮,自然十個也抵不上宋之佩一個,宋氏就算不會生養,有侄如此,也算揚眉吐氣、高人一頭。
聽錦繡說過,宋氏不會生養,膝下無兒無女,一個沒有子嗣的嫡妻,麵對較自己年輕貌美,生養了一堆庶子、庶女的妾室,地位該有多局促,外人可想而知,
可如今所見,宋氏拿捏、轄製妾室的手段極其高明,光瞧她目光閃過幾個妾室,對方立即戰戰兢兢的模樣就可知道,宋氏的心機能奈是一等一的。
宋氏一臉親熱:“聽聞你腦病全愈,我真心替你高興,可冶病要斷根,改天替你找個名醫把把脈,才能讓人寬心。”
鄭青菡並不推托,隻道:“大伯母費心了。”
宋氏低眉斂目,擺弄著手上的佛珠:“你母親和我都是命苦之人,你母親去的早,我膝下無子嗣,日後沒事,你多來陪陪我。”
鄭青菡應了一聲。
宋氏又道:“你病剛好沒多久,別跟府裏姨娘們置氣,她們不過一介妾婢,你是嫡女,身份背景就占了優勢,不急著立規矩,有事沒事多去你繼母屋裏走動,待你繼母生了嫡子,你處處幫襯著,你繼母自然會念著你的好。”
鄭青菡心裏一驚,沒想到宋氏看的如此透徹。
獨木難成林,單絲不成線,她一個人再能幹,終是難成氣候,要想在相國府後宅站穩腳跟,必須要人協助,才能成事,繼母蔣瀲是最好人選。
宋氏一語道破天機,正是鄭青菡心中所想,此刻籌謀之事,她看宋氏的眼神漸漸深邃起來。
宋氏見她不說話,和善溫和道:“這些話本不該由我說,剛見你遇事還指著手下丫環,好似過去的人事半分記憶也沒了,怕你日後吃虧,方才提點幾句,全是好心。”
鄭青菡回過味來,自己先前對錦繡使眼色、朝著沈姨娘的一笑全落在宋氏眼中,才會引申出下話,不禁在心裏直歎宋氏見微知著的本事,忙回道:“我娘過世的早,身邊就差德高望重的長輩提點,今兒伯母的話,青菡聽到心坎裏,隻會感激涕零。”
不但領了情,還給宋氏按了個“德高望重”的賢明,宋氏臉上添了三分滿意:“你不怨我多事就好。”
鄭青菡正要客氣幾句,見鄭伯綏領著鄭升和一幹鄭家子弟過來,便隨著宋氏起身。
領頭的是鄭伯綏,一邊走一邊跟身側的中年男子說著話,鄭青菡見那人容貌和鄭伯綏有七分相像,料定是鄭伯綏大哥鄭升,行禮道:“青菡錯過吉時,給大伯父請罪。”
鄭升漫不經心瞧了她一眼,瞬間像遭雷劈,呆呆道:“你,你,你就是得腦病的……。”
下一句話沒說出來,卻是自個咬了自個舌頭。
宋氏見鄭升出醜,打圓場道:“定是好久不見侄女,高興的說不出話來!”
台階已經鋪好,也得有人願意走,鄭升渾然不顧,竟道:“是,是,還是十年前見過一麵,沒想到如今出落得美豔非常,勝似謫仙一樣的人物,比風滿樓的名角都漂亮百倍。”
竟拿相國府嫡女跟戲子放一起比較,真是為老不尊的渾物!
為了把鄭家的親戚舊故弄清,鄭青菡這些日子沒少從錦繡嘴裏套話,看來這個鄭升和傳聞中一樣,是個隻會捧名旦、逛窯子、賭骨牌的草包一枚。
鄭伯綏咳了一聲,麵如寒霜斥責鄭青菡:“你大伯隨口誇了幾句,不必沾沾自喜,光有漂亮臉麵有何用?整日做些有份的事、說些有失體統的話,越發沒羞沒躁,把鄭家祖宗的臉都給丟盡了。”
不過是指桑罵槐!
“父親教訓的是。”鄭青菡慢悠悠回話,瞥一眼鄭升,好一副窩囊模樣,站在邊上大氣也不敢哼一聲,不知道的,還當他是弟輩,鄭伯綏是長兄。
鄭伯綏環顧,眾人臉色緊張不敢作聲,唯鄭青菡和宋氏麵色端正和顏,淩厲問話:“青菡,錯過求佛吉時是大忌,神靈會怪罪,還會對奉佛者施災降禍,你明知道理,為何還要遲來?”
“父親奉佛十餘載,自當知道,佛語有雲“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隻要心懷誠敬,即便因事耽擱時辰,佛祖心胸寬敞,也會體諒,而非怪罪。”
鄭伯綏麵色下沉:“你的意思是,為父的心胸不寬敞?”
鄭青菡腹誹,你何止心胸不寬敞,完全是歪心邪道,不得好死,臉上不露分毫道:“女兒不敢,路上遇積石攔路,不得已改道而行,才會錯過吉時。”
鄭伯綏不依不繞:“走的是同一條路,別人都準時而至,為何隻有你遲到?”
鄭青菡正要開口,卻聽天籟之聲由遠即近,那聲音像是驚鴻,光聽就能撩亂人心,此生再也聽到如斯幹靜、如斯撩人心扉的天音。
“相國大人、姑父、姑母,路上遇積石攔道,不得不繞道而行,方才錯過時辰,望諸位見諒。”
這少年來的恰是時候,此話正好接上鄭伯綏的上話,倒像刻意幫鄭青菡解了圍。
宋氏端著的笑變得異常溫柔,嘴角彎彎道:“之佩,早一點、晚一點無妨,來了就好。”
護短之意,明顯不過。
鄭伯綏啞然,也不好對鄭青菡再發作,看著少年道:“聽說你從翰林院編修晉升為侍讀學士,年紀輕輕破格晉升,真是給宋家添光。”
宋之佩謙虛道:“我父母遭病早亡,全仗姑父、姑母撫養教誨,他們視我已出,今日有所成績,全是兩位長輩教導有方。”
如此年輕,已經是侍讀學士,簡直是個傳奇。
此人一定是宋之佩,鄭青菡聽過他的事跡,年僅十七歲就及第,是帝都最年輕的進士,
年少有為者,大多恃才倨傲,可他的聲音幹淨平穩,不起波瀾,連鄭青菡也好奇起來,她抬起眼簾,一張肅清的臉倒映進來,兩個眼睛不自主瞪大,居然是他!
是城門前的清冷少年。
她低頭長長吸了口氣,似乎還能嗅到那壇女兒紅的香味,眼神像燭火般晃了又晃。
再抬頭,宋之佩已經被宋氏拉到她眼前:“青菡,這是你佩哥哥。”
鄭青菡雖貴為相國千金,卻是白身,而宋之佩官職在身,她行禮道:“見過宋大人。”
宋之佩看她一眼,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惑,客客氣氣道:“都是自家人,何必多禮。”
宋氏也道:“全是親戚,叫什麽宋大人?你隻管叫他佩哥哥,之佩比你虛長幾歲,直呼你名字可好?”
鄭青菡愣了一下,正要推辭,宋氏已經自顧自往下說:“青菡,之佩剛進內翰院參與機務,你舅父沛國公是內翰院首輔,你二表兄連城是今年及第的鼎元,也進了內翰院,是之佩的同僚,伯母知道你舅父、表兄最心疼你,你見著他們可要替之佩多說幾句好話。”
內翰院是獨立機構,是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與六部各司其職,所以鄭伯綏插不上手,能主宰宋之佩官運亨通的人隻有內翰院首輔、鄭青菡的嫡親舅舅連晉,宋氏真是深諳此道。
世上哪有無緣無故的好、無緣無故的壞,都是有道理的。
難怪宋氏對自己親熱有加,原來還是沾了連家的光。
鄭青菡沒開口,宋之佩已經接話:“姑母不需麻煩青菡,連大人最公正不過的。”
不卑不亢,話裏有兩個意思:第一,宋之佩憑本事吃飯,不靠別人。第二,連大人公正,就算有人說項也是白搭。
宋氏假裝嗔道:“跟我那死去的哥哥一個模樣,一根筋不會轉彎。”
鄭青菡笑了笑:“佩哥哥有本事,我舅父定會慧眼識珠。”
宋氏聽了這話,眉毛緊了又鬆,透著得意道:“也是,整個京都誰不知道之佩的才情。按他的年紀,別說進內翰院,就算中個鄉試也算本事。”
鄭青菡腦子一片清明,看著鄭升身後幾個明顯比宋之佩年長的庶子,臉紅的臉紅、低頭的低頭,自然知道宋氏的話是說給他們聽的。
人比人氣死人,有人十五歲就中了進士,有人快二十連個鄉試都沒過,那些個庶子氣的牙咬了一遍又一遍,又有什麽用,活該技不如人。
宋氏明著誇耀自個侄兒,暗底裏貶低鄭升的庶子。
倒是鄭升不幹,陰陽怪氣道:“是,也就你們宋家出人才。”
宋氏冷哼一聲:“之佩是我一手撫養大的,名義上是姑母,實則如親子,他出息了,自然會提攜自家兄弟。”
鄭青菡終於知道宋氏的底氣在哪裏了!宋之佩年紀輕輕,已有如此作為,假以時日定當位及權臣,他無父無母,全是宋氏栽培長大,宋氏不是其母,勝似其母,日後飛黃騰達,定然不會忘記宋氏。
反觀鄭升其它庶子,不文不武,無官職傍身,見了宋之佩還要委身行禮,自然十個也抵不上宋之佩一個,宋氏就算不會生養,有侄如此,也算揚眉吐氣、高人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