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諸葛賢妻 發明創造
大明:我崇禎要打爆全球 作者:通州小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百三十二章諸葛賢妻發明創造
待確認了張煌言的身份之後,那老者又施一禮。原來,僅僅一天多的時間,張煌言教訓左良玉參將的事情,已經傳遍了襄陽了,難怪這老者知道他就是張煌言。
張煌言趕緊還禮,說道:“閣下,切勿如此,還未請教尊師大名。”
那老者道:“在下姓宋,名應星,字長庚。以前是亳州的知州,不過,以前,一直做的是縣學教諭之事。”
“哦,原來是宋大人。”
宋應星一擺手,笑道:“哈哈,已經不是什麽大人了。年初之時,老夫就準備辭官回家。不過,後來,家兄去到襄陽附近的宜城赴任,因此,我們一家也就遷徙而來。”
“來到此地,小老兒也沒什麽可做到,聽說這裏有個隆中書院,再加上之前做過縣學,於是,就來這裏教教書,打一打不聽話孩子的手心,哈哈!”
說到這裏,宋應星哈哈大笑,看得出,他對於教育事業,還是非常熱衷,或者說是樂在其中的。
“哦,這位是左統禦。”張煌言又將左羨梅介紹給了宋應星。
宋應星當然一眼就看出來,這位統禦是為女將。
“原來是左統禦,幸會,幸會!好,既然兩位來了,那就請兩位隨老夫,參觀一下這武侯祠和隆中書院吧。”
說著,宋應星伸手示意,讓張煌言和左羨梅裏麵請。於是,兩人就跟著這位宋先生,進到了祠堂的裏麵,其實,這個祠堂並不大。
一路上,張煌言發現,這武侯祠中,大多是紀念諸葛亮事跡的碑文,還有諸葛亮最著名的兩篇文章《出師表》和《誡子書》的石刻。
至於原來諸葛亮躬耕之地,和居住的草廬,隻是遺跡而已。不過,張煌言也不糾結於這些所謂的景點。他更看重的是諸葛亮的奇謀和忠誠。
簡單瀏覽了一圈,這宋應星與張煌言邊走邊聊。兩讀書人在一起,自然有很多話題。從諸葛亮的生平,到他的功業,再到讚美諸葛亮的詩文,諸如此類,等等。
不僅是諸葛亮,對於東漢的黨錮之禍、三國的戰略得失,以及魏晉竹林玄學等,兩人也是進行了討論。一旁的左羨梅,聽兩人的談論,也是十分受益,這讓她對張煌言更加崇拜。
討論之中,張煌言發現這個宋應星真是一個博古通今的大才,而宋應星也覺得張煌言也有真才實學。更加難得的是,在一些事情的觀點上,兩個人是一致的。
就比如這玄學,兩人都認為,這狂狷之士難成大業。張煌言說他們,上不能保家國,下不能安黎庶。若在盛世,無傷大雅。若是亂世,就是誤國。
宋應星也認為,玄妙之詞,看似奧妙無比,實際嘩眾取寵的居多。士大夫若以談玄妙而自居高雅,定是心懷叵測之人,托玄妙之名,而行蠱惑之事。
雖然兩人越說越投機,頗有忘年交的意思。
待到了一處草廬前,宋應星道:“玄著,這草廬,傳說就是諸葛亮新婚之所在。哦,對了,你知道他的夫人,黃月英吧?”
黃月英,張煌言自然知道此人,便說道:“這個當然知道,在下不僅知道這黃月英知書達理,賢良淑德,而且,知道這黃月英也是心靈手巧,善於製造一些小玩意。”
“哦?你知道都有什麽小玩意嗎?”宋應星好像來了興趣,問道。
“嗯,比如那木牛流馬,還有諸葛巾等,都是黃月英所造。”
宋應星笑道:“玄著果然博學,不過,還有幾樣東西,你沒說。”
“哦?”張煌言也是一愣,還有什麽東西,是黃月英發明的?
“還有這八陣圖、元戎弩和孔明燈。”
聽宋應星說出了這三樣東西,張煌言登時一愣。他一直認為,這三樣東西都是諸葛亮發明的。沒想到,宋應星說這是黃月英所創。
“哦?當真?”張煌言問道。
宋應星說道:“沒有確實的證據,不過,可以推測,諸葛亮內政外交,軍事調度,事無巨細,都是親力親為。他哪有時間去琢磨這些東西呢?”
“況且,這木牛流馬,確為黃月英所提出的,那麽,即便上述幾樣東西是諸葛亮想出來的主意,最終將其實現的,也定然是出自黃月英之手。”
張煌言聽了,點點頭,也認同了這個道理。
宋應星接著說道:“我聽說,這崇禎17乃是當今陛下所製,可否與在下一觀?”
雖然張煌言猶豫了一下,不過,他覺得,這個老人即是儒生,又那麽談得來,索性,還是把肩上的崇禎17交給宋應星。
宋應星接過那槍,眯著眼,仔細查看這槍的構造和細節。一邊看,一邊提出問題。
比如,如何上彈,如何瞄準,如何擊發等。張煌言對他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還給了他一個紙殼彈。
與左羨梅拿到崇禎17後的一臉興奮不同,張煌言越說,宋應星的眉頭就皺的越深。
他還提出了一些原理性的問題,比如為什麽撞針可以激發底火,紙殼彈的殺傷力為何比普通火銃要強等等。
這些,張煌言也不是非常清楚,最後沒辦法,張煌言隻能說。
“此槍,乃是陛下設計,軍機大臣湯若望所造,有些問題,可能需要陛下和湯大人來回答您了。不過,說到這槍在戰場之上的表現,那還是非常厲害的。”
說到這崇禎17在戰場的表現,宋應星是絕對不會皺眉頭的,開洛之戰,誰不知道呢?
之後,宋應星又仔細看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一言不發。而張煌言和左羨梅就坐在那裏,也不好意思打擾。
突然,宋應星說道:“這個崇禎17,哦,還有這個紙殼彈,還可以進行改進。”
聽到這個話,張煌言到是來了興趣,以他的見解來說,現在的崇禎17已經是天下無敵了,怎麽還會有改進的地方?
於是,張煌言心中更是奇怪。這麽一個老學究,怎麽會懂火器呢?可他不知道的是,這個宋應星乃是明末的科技代表。
待確認了張煌言的身份之後,那老者又施一禮。原來,僅僅一天多的時間,張煌言教訓左良玉參將的事情,已經傳遍了襄陽了,難怪這老者知道他就是張煌言。
張煌言趕緊還禮,說道:“閣下,切勿如此,還未請教尊師大名。”
那老者道:“在下姓宋,名應星,字長庚。以前是亳州的知州,不過,以前,一直做的是縣學教諭之事。”
“哦,原來是宋大人。”
宋應星一擺手,笑道:“哈哈,已經不是什麽大人了。年初之時,老夫就準備辭官回家。不過,後來,家兄去到襄陽附近的宜城赴任,因此,我們一家也就遷徙而來。”
“來到此地,小老兒也沒什麽可做到,聽說這裏有個隆中書院,再加上之前做過縣學,於是,就來這裏教教書,打一打不聽話孩子的手心,哈哈!”
說到這裏,宋應星哈哈大笑,看得出,他對於教育事業,還是非常熱衷,或者說是樂在其中的。
“哦,這位是左統禦。”張煌言又將左羨梅介紹給了宋應星。
宋應星當然一眼就看出來,這位統禦是為女將。
“原來是左統禦,幸會,幸會!好,既然兩位來了,那就請兩位隨老夫,參觀一下這武侯祠和隆中書院吧。”
說著,宋應星伸手示意,讓張煌言和左羨梅裏麵請。於是,兩人就跟著這位宋先生,進到了祠堂的裏麵,其實,這個祠堂並不大。
一路上,張煌言發現,這武侯祠中,大多是紀念諸葛亮事跡的碑文,還有諸葛亮最著名的兩篇文章《出師表》和《誡子書》的石刻。
至於原來諸葛亮躬耕之地,和居住的草廬,隻是遺跡而已。不過,張煌言也不糾結於這些所謂的景點。他更看重的是諸葛亮的奇謀和忠誠。
簡單瀏覽了一圈,這宋應星與張煌言邊走邊聊。兩讀書人在一起,自然有很多話題。從諸葛亮的生平,到他的功業,再到讚美諸葛亮的詩文,諸如此類,等等。
不僅是諸葛亮,對於東漢的黨錮之禍、三國的戰略得失,以及魏晉竹林玄學等,兩人也是進行了討論。一旁的左羨梅,聽兩人的談論,也是十分受益,這讓她對張煌言更加崇拜。
討論之中,張煌言發現這個宋應星真是一個博古通今的大才,而宋應星也覺得張煌言也有真才實學。更加難得的是,在一些事情的觀點上,兩個人是一致的。
就比如這玄學,兩人都認為,這狂狷之士難成大業。張煌言說他們,上不能保家國,下不能安黎庶。若在盛世,無傷大雅。若是亂世,就是誤國。
宋應星也認為,玄妙之詞,看似奧妙無比,實際嘩眾取寵的居多。士大夫若以談玄妙而自居高雅,定是心懷叵測之人,托玄妙之名,而行蠱惑之事。
雖然兩人越說越投機,頗有忘年交的意思。
待到了一處草廬前,宋應星道:“玄著,這草廬,傳說就是諸葛亮新婚之所在。哦,對了,你知道他的夫人,黃月英吧?”
黃月英,張煌言自然知道此人,便說道:“這個當然知道,在下不僅知道這黃月英知書達理,賢良淑德,而且,知道這黃月英也是心靈手巧,善於製造一些小玩意。”
“哦?你知道都有什麽小玩意嗎?”宋應星好像來了興趣,問道。
“嗯,比如那木牛流馬,還有諸葛巾等,都是黃月英所造。”
宋應星笑道:“玄著果然博學,不過,還有幾樣東西,你沒說。”
“哦?”張煌言也是一愣,還有什麽東西,是黃月英發明的?
“還有這八陣圖、元戎弩和孔明燈。”
聽宋應星說出了這三樣東西,張煌言登時一愣。他一直認為,這三樣東西都是諸葛亮發明的。沒想到,宋應星說這是黃月英所創。
“哦?當真?”張煌言問道。
宋應星說道:“沒有確實的證據,不過,可以推測,諸葛亮內政外交,軍事調度,事無巨細,都是親力親為。他哪有時間去琢磨這些東西呢?”
“況且,這木牛流馬,確為黃月英所提出的,那麽,即便上述幾樣東西是諸葛亮想出來的主意,最終將其實現的,也定然是出自黃月英之手。”
張煌言聽了,點點頭,也認同了這個道理。
宋應星接著說道:“我聽說,這崇禎17乃是當今陛下所製,可否與在下一觀?”
雖然張煌言猶豫了一下,不過,他覺得,這個老人即是儒生,又那麽談得來,索性,還是把肩上的崇禎17交給宋應星。
宋應星接過那槍,眯著眼,仔細查看這槍的構造和細節。一邊看,一邊提出問題。
比如,如何上彈,如何瞄準,如何擊發等。張煌言對他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還給了他一個紙殼彈。
與左羨梅拿到崇禎17後的一臉興奮不同,張煌言越說,宋應星的眉頭就皺的越深。
他還提出了一些原理性的問題,比如為什麽撞針可以激發底火,紙殼彈的殺傷力為何比普通火銃要強等等。
這些,張煌言也不是非常清楚,最後沒辦法,張煌言隻能說。
“此槍,乃是陛下設計,軍機大臣湯若望所造,有些問題,可能需要陛下和湯大人來回答您了。不過,說到這槍在戰場之上的表現,那還是非常厲害的。”
說到這崇禎17在戰場的表現,宋應星是絕對不會皺眉頭的,開洛之戰,誰不知道呢?
之後,宋應星又仔細看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一言不發。而張煌言和左羨梅就坐在那裏,也不好意思打擾。
突然,宋應星說道:“這個崇禎17,哦,還有這個紙殼彈,還可以進行改進。”
聽到這個話,張煌言到是來了興趣,以他的見解來說,現在的崇禎17已經是天下無敵了,怎麽還會有改進的地方?
於是,張煌言心中更是奇怪。這麽一個老學究,怎麽會懂火器呢?可他不知道的是,這個宋應星乃是明末的科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