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欲救朝鮮 重訂策略
大明:我崇禎要打爆全球 作者:通州小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八十四章欲救朝鮮重訂策略
千重根坐在椅子上,抱著水碗,淚流滿麵,表情悲苦,雖然努力控製,可嗚咽之聲和淚水,還是止不住。
突然,千重根的喉嚨中,發出了如悲鳴一般的哭腔,吟誦道。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說完,再也控製不了,哇的大喊,痛哭失聲了起來。
一首大宋狀元陳亮的《水調歌頭》,聽得朱佑儉隻感覺頭皮一陣熱。前世,這一首詞,還有《正氣歌》、《出師表》,每每聽到,都讓朱佑儉感受到無盡悲壯。
如今,一個身著異族衣裝的人,居然背誦此文,這讓人如何不動容。
不知不覺間,朱佑儉居然站了起來,並走向了千重根。看到皇帝站了起,其他人也是紛紛起立。而這個千重根因為一直低頭哭泣,一直抹眼淚,因此,沒有發覺皇帝有什麽不尋常的舉動。
直到大明皇帝走到了他的麵前,他才看到了皇帝龍袍的一角。
“撲通。”千重根發現大明皇帝就在麵前,趕緊跪在了朱佑儉的麵前,哭著說道。
“陛下,奉吾王口信,自丁卯胡亂、丙子胡亂,我朝鮮君臣雖表麵投降後金,然心向九州,心向大明!想當年,後蠻夷胡皇入侵我高麗,十二萬鐵騎,如狼似虎,安州、定州、全羅道無力抵抗。”
“百姓被殺被俘,不計其數,我朝鮮王氏也被俘,隻得投降。如今,高麗二王子尚在盛京之中。”
“然,我高麗軍民,仍未忘大明自倭亂以來的再造之恩,未忘中華詩文之禮!望大明皇帝出兵朝鮮,重現萬曆朝鮮之役,斬胡虜頭顱於牡丹峰下,葬蠻夷殘肢於鳴梁海中!救高麗百姓於蠻夷鐵蹄胡塵裏!”
說完,千重根又是大哭不止。
朱佑儉聽了,也是頗為感動。彎下身,將千重根撫了起來,關切地說。
“千卿,你的心意,朕已經知道了。不過,現在,我大明也是內憂外患。不過,你放心,千卿,待大明討賊興兵之日,汝定為先鋒!”
聽了朱佑儉的承諾,千重根的臉色有了一絲希望的光彩,方要再拜,被朱佑儉阻攔下。之後,朱佑儉命千重根先去休息,自明日起,千重根隨駕。
待安排千重根退下休息之後,朱佑儉坐在椅子上,腦子裏開始想著朝鮮的事情。
這朝鮮對於大明,可謂是唇齒相依。清廷之所以能夠如此肆無忌憚的南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擺平了朝鮮。
而袁崇煥被批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擅自斬殺了皮島的毛文龍,為後金拔掉了來從朝鮮海上的威脅。若是這皮島上的毛文龍不死,不僅孔有德幾人不會投降,更重要的,是明軍可以在海上騷擾、打擊後金,並可與朝鮮在陸上的軍隊相互呼應。
如今這個千重根隻身前來,雖然不能給大明什麽軍事上的援助,卻給了大明一個出師朝鮮完美理由。
可就如他朱佑儉自己說的,現在,大明還是內憂外患,怎麽又餘力去幫助朝鮮呢?
“陛下,今日還是先用晚餐吧,朝鮮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說話的,是錢謙益。
不僅是他,所有人都看出來,皇帝是動了幫助朝鮮的心思。可是,現在怎麽幫呢?還是先解決了李自成、張獻忠再說吧。
而朱佑儉卻是意猶未盡的感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說到吃飯,大家可知,我成祖,最喜歡吃什麽?”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皇帝問的是什麽問題。
看眾人疑惑,朱佑儉道自問自答道:“那就是高麗的泡菜呀,哈哈,對此,朕也甚愛之。”
這句話,還是很好解釋的,成祖朱棣,喜歡征戰,也愛吃高麗泡菜。如今,皇帝把這位好戰的祖上和朝鮮聯係了起來。那就是說,這朝鮮之戰,必打。
聽皇帝的意思,是要用兵朝鮮,於保、釋衍和尚還有錢謙益三人同時站了起來,異口同聲道。
“陛下!”
三人站起來之後,其他人也有要起身的意思,貌似要勸說朱佑儉不要用兵朝鮮。
朱佑儉當然知道他們想說什麽,一擺手,說道:“眾位愛卿,哈哈,坐下吧。朕知道你們要說什麽。朕之前也說過,《皇明祖訓》有訓誡,朝鮮等之地不可征伐。放心,朕不會像你們想的那樣發兵朝鮮的。”
“像……像你們想的那樣?”錢謙益奇怪地問,“陛下,我們如何想,您可知?”
“當然知道了,”朱佑儉笑道,“哈哈,你們一定是認為朕會為朝鮮,出兵伐清,或者用船運士兵入朝作戰,比如登陸仁川,是與不是?”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大家都沒有什麽異議,因為他們基本上,也都是這麽想的。
朱佑儉繼續說道:“朕知道,現在我大明自顧不暇,哪有兵力分去遼東和朝鮮?我們原定的方針,攘外必先安內,內不定,朕自然不會發兵朝鮮。而且,即便發兵了,這發兵的方式較之萬曆年間的朝鮮之役,也是會有很大的不同。”
眾人不明就裏,抬頭看著朱佑儉。
隻聽朱佑儉道:“叫華梅提督來。”
聽皇帝叫長平公主,眾人更是看不懂,狐疑地看著朱佑儉。難道,陛下要和清軍海戰?可現在的清廷,還沒有海軍。
稍頃,阿九一身黑色官服,腰佩問天劍,上到了水榭之中。
“臣水師提督朱華梅,拜見陛下!”
對於阿九的言談舉止,在平日裏如何,朱佑儉並不多言。而上了殿,議論政事的時候,朱佑儉要求她一定要言有所物,且態度肅穆。
這一點,阿九把握的還是很好的。
“諸位愛卿,”朱佑儉道,“朕答應進軍朝鮮,可並不是要派兵入朝作戰。”
聽皇帝這麽說,大家都是一愣,不入朝作戰,那是怎麽作戰?真的打海戰?
千重根坐在椅子上,抱著水碗,淚流滿麵,表情悲苦,雖然努力控製,可嗚咽之聲和淚水,還是止不住。
突然,千重根的喉嚨中,發出了如悲鳴一般的哭腔,吟誦道。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說完,再也控製不了,哇的大喊,痛哭失聲了起來。
一首大宋狀元陳亮的《水調歌頭》,聽得朱佑儉隻感覺頭皮一陣熱。前世,這一首詞,還有《正氣歌》、《出師表》,每每聽到,都讓朱佑儉感受到無盡悲壯。
如今,一個身著異族衣裝的人,居然背誦此文,這讓人如何不動容。
不知不覺間,朱佑儉居然站了起來,並走向了千重根。看到皇帝站了起,其他人也是紛紛起立。而這個千重根因為一直低頭哭泣,一直抹眼淚,因此,沒有發覺皇帝有什麽不尋常的舉動。
直到大明皇帝走到了他的麵前,他才看到了皇帝龍袍的一角。
“撲通。”千重根發現大明皇帝就在麵前,趕緊跪在了朱佑儉的麵前,哭著說道。
“陛下,奉吾王口信,自丁卯胡亂、丙子胡亂,我朝鮮君臣雖表麵投降後金,然心向九州,心向大明!想當年,後蠻夷胡皇入侵我高麗,十二萬鐵騎,如狼似虎,安州、定州、全羅道無力抵抗。”
“百姓被殺被俘,不計其數,我朝鮮王氏也被俘,隻得投降。如今,高麗二王子尚在盛京之中。”
“然,我高麗軍民,仍未忘大明自倭亂以來的再造之恩,未忘中華詩文之禮!望大明皇帝出兵朝鮮,重現萬曆朝鮮之役,斬胡虜頭顱於牡丹峰下,葬蠻夷殘肢於鳴梁海中!救高麗百姓於蠻夷鐵蹄胡塵裏!”
說完,千重根又是大哭不止。
朱佑儉聽了,也是頗為感動。彎下身,將千重根撫了起來,關切地說。
“千卿,你的心意,朕已經知道了。不過,現在,我大明也是內憂外患。不過,你放心,千卿,待大明討賊興兵之日,汝定為先鋒!”
聽了朱佑儉的承諾,千重根的臉色有了一絲希望的光彩,方要再拜,被朱佑儉阻攔下。之後,朱佑儉命千重根先去休息,自明日起,千重根隨駕。
待安排千重根退下休息之後,朱佑儉坐在椅子上,腦子裏開始想著朝鮮的事情。
這朝鮮對於大明,可謂是唇齒相依。清廷之所以能夠如此肆無忌憚的南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擺平了朝鮮。
而袁崇煥被批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擅自斬殺了皮島的毛文龍,為後金拔掉了來從朝鮮海上的威脅。若是這皮島上的毛文龍不死,不僅孔有德幾人不會投降,更重要的,是明軍可以在海上騷擾、打擊後金,並可與朝鮮在陸上的軍隊相互呼應。
如今這個千重根隻身前來,雖然不能給大明什麽軍事上的援助,卻給了大明一個出師朝鮮完美理由。
可就如他朱佑儉自己說的,現在,大明還是內憂外患,怎麽又餘力去幫助朝鮮呢?
“陛下,今日還是先用晚餐吧,朝鮮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說話的,是錢謙益。
不僅是他,所有人都看出來,皇帝是動了幫助朝鮮的心思。可是,現在怎麽幫呢?還是先解決了李自成、張獻忠再說吧。
而朱佑儉卻是意猶未盡的感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說到吃飯,大家可知,我成祖,最喜歡吃什麽?”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皇帝問的是什麽問題。
看眾人疑惑,朱佑儉道自問自答道:“那就是高麗的泡菜呀,哈哈,對此,朕也甚愛之。”
這句話,還是很好解釋的,成祖朱棣,喜歡征戰,也愛吃高麗泡菜。如今,皇帝把這位好戰的祖上和朝鮮聯係了起來。那就是說,這朝鮮之戰,必打。
聽皇帝的意思,是要用兵朝鮮,於保、釋衍和尚還有錢謙益三人同時站了起來,異口同聲道。
“陛下!”
三人站起來之後,其他人也有要起身的意思,貌似要勸說朱佑儉不要用兵朝鮮。
朱佑儉當然知道他們想說什麽,一擺手,說道:“眾位愛卿,哈哈,坐下吧。朕知道你們要說什麽。朕之前也說過,《皇明祖訓》有訓誡,朝鮮等之地不可征伐。放心,朕不會像你們想的那樣發兵朝鮮的。”
“像……像你們想的那樣?”錢謙益奇怪地問,“陛下,我們如何想,您可知?”
“當然知道了,”朱佑儉笑道,“哈哈,你們一定是認為朕會為朝鮮,出兵伐清,或者用船運士兵入朝作戰,比如登陸仁川,是與不是?”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大家都沒有什麽異議,因為他們基本上,也都是這麽想的。
朱佑儉繼續說道:“朕知道,現在我大明自顧不暇,哪有兵力分去遼東和朝鮮?我們原定的方針,攘外必先安內,內不定,朕自然不會發兵朝鮮。而且,即便發兵了,這發兵的方式較之萬曆年間的朝鮮之役,也是會有很大的不同。”
眾人不明就裏,抬頭看著朱佑儉。
隻聽朱佑儉道:“叫華梅提督來。”
聽皇帝叫長平公主,眾人更是看不懂,狐疑地看著朱佑儉。難道,陛下要和清軍海戰?可現在的清廷,還沒有海軍。
稍頃,阿九一身黑色官服,腰佩問天劍,上到了水榭之中。
“臣水師提督朱華梅,拜見陛下!”
對於阿九的言談舉止,在平日裏如何,朱佑儉並不多言。而上了殿,議論政事的時候,朱佑儉要求她一定要言有所物,且態度肅穆。
這一點,阿九把握的還是很好的。
“諸位愛卿,”朱佑儉道,“朕答應進軍朝鮮,可並不是要派兵入朝作戰。”
聽皇帝這麽說,大家都是一愣,不入朝作戰,那是怎麽作戰?真的打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