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開設邊貿 是戰是和
大明:我崇禎要打爆全球 作者:通州小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七十七章開設邊貿是戰是和
聽了沈德剛的話,朱佑儉微微一蹙眉。看來自己對於這清廷的局勢判斷,有些樂觀了。
清朝的兵製源於女真族的猛安謀克製度,簡單地說,就是兵農合一。普通的百姓平時種地、打獵,打仗的時候就是士兵,因此,他們對於後勤的需要,比起明朝要小很多。
也就是因為這個製度,幾十年來,清廷的地盤不斷擴大。即便是增加了蒙八旗、漢八旗,他們對於這鐵器、馬匹的需要,都不是那麽大。
朱佑儉又問:“你和敵酋說了承德開邊貿的事情了嗎?”
“說了,”沈德剛答道:“敵酋多爾袞表示非常願意開邊貿,他們現在還是急需鐵器馬匹,尤其是這糧食,他們應該也是會大量夠買的。”
“那朕問你,他們買東西,用什麽?”
範德剛一愣,語氣有些茫然地說:“當然是用錢了,陛下。”
“朕知道用錢!”見範德剛沒有明白他的意思,朱佑儉有些生氣地說:“朕是問,他們用什麽錢。”
“哦,”範德剛恍然大悟,說:“是這樣的,陛下。這白銀在遼東的流通還是比較少的,他們用的大多是銅錢,我這裏有幾枚,您看看。”
說著,範德剛從懷裏掏出了幾枚銅錢,交給了王承恩。王承恩仔細看過之後,用自己的手帕包好,放在了朱佑儉的麵前。
朱佑儉信手拿起來一枚銅錢,仔細觀看。沒錯,正是“天命通寶”,前世,他在博物館和一些書麵資料上,看到過這種錢。
將這錢放下,朱佑儉笑著說道:“哈哈,此次遼東之行,你辛苦了,朕聽說多爾袞還賜了你一把匕首,是吧。”
一聽這話,範德剛心裏咯噔一下子,莫非皇帝要這把匕首?
這把匕首可不是用來防身的,那是遼東的通行證。範德剛正準備帶著這把匕首,跑幾次遼東,做些生意呢。
“你把匕首交上來吧,還有,這次你辛苦了,朕不能虧待你,獎勵你白銀五萬兩。”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
範德剛一聽獎勵,立刻跪倒謝恩。他心想,有了這五萬兩白銀,老子就去江南做富翁去,這個皇帝太危險。那匕首,嗬嗬,算了,跑多少趟生意能賺一千兩呀,就送這皇帝吧。
正謝恩,朱佑儉給王承恩一個眼色,王承恩不懷好意地笑著,走向了範德剛。
“範先生,您可是為大明立了大功,咱家欽佩的很,”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一張花花綠綠的紙,說道:“這個您拿好,小心別丟嘍。”
“謝陛下!謝王公公!謝.”還要謝,卻發現這紙不是什麽銀票、寶鈔,這紙上印著四個醒目大字“繳賊債券”。
“這這.”範德剛看著手中的債券,一時語塞,他沒想到,自己這個大忽悠,居然讓皇帝給忽悠了。
朱佑儉笑著說:“德剛啊,朕一下子給你五萬兩,應該不少了。你拿著,以後還有分紅和兌現。哦,對了,你不要離開北京,不久,朕還要給你委派新的任務。”
範德剛心中叫苦,這次遼東之行,自己花錢花時間,要不是多爾袞給了點,這次真的是白跑了一趟。這下好,五萬兩白銀的債券,兌現不了,還不如白紙有用。
這皇帝,也太會用人了!不僅沒給自己一文錢,還從自己的身上詐走了幾個清廷的銅錢。可他又沒有辦法,悻悻然離開了皇宮。
朱佑儉之所以隻給沈德剛債券作為獎勵,一方麵確實是因為現在白銀不夠用,別說五萬兩,就是五百兩拿出來,朱佑儉也是心疼的緊。
另一方麵,那就是他懂得,範德剛是那種機會主義分子,喂飽了他,他自然會跑。有了這五萬兩的承諾,他一定會乖乖幹活,等著白銀的兌現。
等範德剛走後,朱佑儉拿起了桌子上的匕首。輕輕揮舞,隻感覺此刀,鋒利無比,帶著噬魂的寒意。
把玩了一陣,就聽一旁的王承恩對他說道:“陛下,此刀寒光凜凜,老奴推斷,多爾袞一定用這把匕首殺過不少漢人。”
朱佑儉看了王承恩一眼,冷冷地說道:“大伴,你可能不知道,這多爾袞可是極其狠辣之人,此刀,不僅殺了不少漢人,也殺過不少滿人。”
王承恩聽了,倒吸一口冷氣,這多爾袞的殺漢人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滿朝文武也知道。可多爾袞殺滿人的事情,卻沒有人提過。
正如大清內部的一些事情,王承恩以及大明的官員都不知道,或者說是不屑去知道。
而朱佑儉卻很清楚,這大清的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曆史上,要不是這大清沒想到,明朝如此羸弱,迅速南下,占領了中原,而是繼續在遼東拖上幾年,那這大清內部會發生什麽,誰也不敢下結論。
畢竟,曾經的努爾哈赤、皇太極這樣的雄主,可以憑一己之力鎮住這蒙古、遼東以及朝鮮之地。可現在,多爾袞、豪格再加上順治皇帝等,多方的政治角逐,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鼇拜,朱佑儉一直惦記著他這個埋在遼東的釘子。因為保密的關係,鼇拜回到遼東後,並沒有給崇禎送書信。
但他在處理沈德剛的到訪,以及與大明休戰求和,開設邊貿等問題上,是持支持立場的。沈德剛之前的來信,也說明了這一點。
沈德剛曾經在信中說,大清朝廷中,大多數官員對求和、互市的態度是極其冷淡,甚至是反對的。事實上,除了多爾袞為了多鐸,想要聯係大明、支持互市之外,其他的官員,包括索尼在內,都認為大明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但鼇拜力勸索尼,支持互市貿易。鼇拜說,隻有如此,遼東之地才能有穩定的物資來源。可朱佑儉知道,鼇拜這麽說,還是因為他希望大清與大明停戰,修和。
如此,朱佑儉的難題來了,以後對著大清,是戰,還是和?
聽了沈德剛的話,朱佑儉微微一蹙眉。看來自己對於這清廷的局勢判斷,有些樂觀了。
清朝的兵製源於女真族的猛安謀克製度,簡單地說,就是兵農合一。普通的百姓平時種地、打獵,打仗的時候就是士兵,因此,他們對於後勤的需要,比起明朝要小很多。
也就是因為這個製度,幾十年來,清廷的地盤不斷擴大。即便是增加了蒙八旗、漢八旗,他們對於這鐵器、馬匹的需要,都不是那麽大。
朱佑儉又問:“你和敵酋說了承德開邊貿的事情了嗎?”
“說了,”沈德剛答道:“敵酋多爾袞表示非常願意開邊貿,他們現在還是急需鐵器馬匹,尤其是這糧食,他們應該也是會大量夠買的。”
“那朕問你,他們買東西,用什麽?”
範德剛一愣,語氣有些茫然地說:“當然是用錢了,陛下。”
“朕知道用錢!”見範德剛沒有明白他的意思,朱佑儉有些生氣地說:“朕是問,他們用什麽錢。”
“哦,”範德剛恍然大悟,說:“是這樣的,陛下。這白銀在遼東的流通還是比較少的,他們用的大多是銅錢,我這裏有幾枚,您看看。”
說著,範德剛從懷裏掏出了幾枚銅錢,交給了王承恩。王承恩仔細看過之後,用自己的手帕包好,放在了朱佑儉的麵前。
朱佑儉信手拿起來一枚銅錢,仔細觀看。沒錯,正是“天命通寶”,前世,他在博物館和一些書麵資料上,看到過這種錢。
將這錢放下,朱佑儉笑著說道:“哈哈,此次遼東之行,你辛苦了,朕聽說多爾袞還賜了你一把匕首,是吧。”
一聽這話,範德剛心裏咯噔一下子,莫非皇帝要這把匕首?
這把匕首可不是用來防身的,那是遼東的通行證。範德剛正準備帶著這把匕首,跑幾次遼東,做些生意呢。
“你把匕首交上來吧,還有,這次你辛苦了,朕不能虧待你,獎勵你白銀五萬兩。”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
範德剛一聽獎勵,立刻跪倒謝恩。他心想,有了這五萬兩白銀,老子就去江南做富翁去,這個皇帝太危險。那匕首,嗬嗬,算了,跑多少趟生意能賺一千兩呀,就送這皇帝吧。
正謝恩,朱佑儉給王承恩一個眼色,王承恩不懷好意地笑著,走向了範德剛。
“範先生,您可是為大明立了大功,咱家欽佩的很,”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一張花花綠綠的紙,說道:“這個您拿好,小心別丟嘍。”
“謝陛下!謝王公公!謝.”還要謝,卻發現這紙不是什麽銀票、寶鈔,這紙上印著四個醒目大字“繳賊債券”。
“這這.”範德剛看著手中的債券,一時語塞,他沒想到,自己這個大忽悠,居然讓皇帝給忽悠了。
朱佑儉笑著說:“德剛啊,朕一下子給你五萬兩,應該不少了。你拿著,以後還有分紅和兌現。哦,對了,你不要離開北京,不久,朕還要給你委派新的任務。”
範德剛心中叫苦,這次遼東之行,自己花錢花時間,要不是多爾袞給了點,這次真的是白跑了一趟。這下好,五萬兩白銀的債券,兌現不了,還不如白紙有用。
這皇帝,也太會用人了!不僅沒給自己一文錢,還從自己的身上詐走了幾個清廷的銅錢。可他又沒有辦法,悻悻然離開了皇宮。
朱佑儉之所以隻給沈德剛債券作為獎勵,一方麵確實是因為現在白銀不夠用,別說五萬兩,就是五百兩拿出來,朱佑儉也是心疼的緊。
另一方麵,那就是他懂得,範德剛是那種機會主義分子,喂飽了他,他自然會跑。有了這五萬兩的承諾,他一定會乖乖幹活,等著白銀的兌現。
等範德剛走後,朱佑儉拿起了桌子上的匕首。輕輕揮舞,隻感覺此刀,鋒利無比,帶著噬魂的寒意。
把玩了一陣,就聽一旁的王承恩對他說道:“陛下,此刀寒光凜凜,老奴推斷,多爾袞一定用這把匕首殺過不少漢人。”
朱佑儉看了王承恩一眼,冷冷地說道:“大伴,你可能不知道,這多爾袞可是極其狠辣之人,此刀,不僅殺了不少漢人,也殺過不少滿人。”
王承恩聽了,倒吸一口冷氣,這多爾袞的殺漢人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滿朝文武也知道。可多爾袞殺滿人的事情,卻沒有人提過。
正如大清內部的一些事情,王承恩以及大明的官員都不知道,或者說是不屑去知道。
而朱佑儉卻很清楚,這大清的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曆史上,要不是這大清沒想到,明朝如此羸弱,迅速南下,占領了中原,而是繼續在遼東拖上幾年,那這大清內部會發生什麽,誰也不敢下結論。
畢竟,曾經的努爾哈赤、皇太極這樣的雄主,可以憑一己之力鎮住這蒙古、遼東以及朝鮮之地。可現在,多爾袞、豪格再加上順治皇帝等,多方的政治角逐,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鼇拜,朱佑儉一直惦記著他這個埋在遼東的釘子。因為保密的關係,鼇拜回到遼東後,並沒有給崇禎送書信。
但他在處理沈德剛的到訪,以及與大明休戰求和,開設邊貿等問題上,是持支持立場的。沈德剛之前的來信,也說明了這一點。
沈德剛曾經在信中說,大清朝廷中,大多數官員對求和、互市的態度是極其冷淡,甚至是反對的。事實上,除了多爾袞為了多鐸,想要聯係大明、支持互市之外,其他的官員,包括索尼在內,都認為大明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但鼇拜力勸索尼,支持互市貿易。鼇拜說,隻有如此,遼東之地才能有穩定的物資來源。可朱佑儉知道,鼇拜這麽說,還是因為他希望大清與大明停戰,修和。
如此,朱佑儉的難題來了,以後對著大清,是戰,還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