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千尋在書店裏向幾個活計交代了幾句,獨自去了二樓。
她平日裏的事情很簡單,整理書籍,到處去尋找能刻印成冊的書籍,作者。
閑下來的時候,都會一個人安靜的看書。
“還習慣嗎?”
那是風煙客的聲音,通過特殊的傳聲方式,隻有兩人才能聽得見。
能聽到聲音,那就說明風煙客就在附近。
“師父,你來了。”駱千尋站起身。“這裏挺好,沒什麽不習慣的。”
“為師教你的東西,和你家族傳承的東西,都別荒廢了,術士一族,還要靠著你發揚光大呢。”
“師父,徒兒記住了。”
“寧蘭君那小子,可以多走動走動,你的未來少不了他的一臂之力。”
這話駱千尋聽明白了,但又沒明白。
寧蘭君是她的恩人,按照她的本意來說,她不想繼續麻煩他了。
她的身份敏感,她更不想有一天影響了他的未來。
“不會影響寧公子嗎?”
哎!
風煙客歎一聲,這個徒弟孤身一人在這永安城,幹什麽事都是謹小慎微的,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風煙客索性換了種說法:“日後,寧蘭君還需要你的協助。”
“師父,真的嗎?”
“我什麽時候騙過你。”
“師父,我明白了。”
風煙客的聲音消失,駱千尋重新坐下。
……
寧蘭君回到寧府的時候,宮裏的太監已經到了。
當眾宣讀了聖旨,將聖旨給了寧蘭君。
嘉明帝賞賜了三樣東西,和上次涼州之行區別不大。
黃金千兩,聽雨樓指揮使,晉升一等寧遠侯。
都是預料中的事,寧蘭君沒多少激動。
打發走了宮裏的太監,拿著聖旨回到院子裏,黃金會稍後送來。
寧府的人幾乎都到了,一個個興高采烈的的恭喜寧蘭君。
老規矩,大家高興高興,讓鶯兒給他們每人幾兩銀子。
以前挺清高,對錢沒什麽概念的天火,也變的市儈了,財迷一樣的拿好自己的那份銀子。
江夜是真高興,巴不得寧蘭君天天立功。
自從鶯兒姐姐上次告訴他,要重建江家需要很多錢之後,他就不怎麽花錢了。
精打細算的開始攢錢,立誌攢夠銀子,重建江家。
丫鬟冬兒打趣的說,不應該先攢錢娶親嗎?
江夜說不成親,立業更重要。
鬧哄哄都散了,鶯兒跟著寧蘭君走進書房。
“公子,殿下說想和你見一麵,時間定在明天晚上。”
好久沒見了,是時候找個時間和這為九公主深入交流一下了。
“還有別的事嗎?”
“公子,最近宮裏挺亂的,很多風聲,說什麽的都沒有。”
很多皇親國戚都集中在宮裏,看來真是風雨欲來了。
“你進宮的時候,不要亂問,也別隨便打聽,就當什麽事都沒有發生。”
“公子,我明白怎麽做。”
鶯兒離開了。
不管是文官集團,還是勳貴集團,寧蘭君都不會招惹。
不管是兩邊廝殺,還是嘉明帝一挑二,都鬧去,越熱鬧越好。
……
第二天,一大早,寧蘭君去了聽雨樓。
他穿的是全新的指揮使的衣服,走進聽雨樓的時候,自然引起一陣騷動。
“指揮使大人,請吩咐。”
“侯爺,請指示。”
“寧大人,請多多關照。”
……
一群人圍上來,調侃的,搞笑的,不亦樂乎。
也算寧蘭君平日裏人緣好,有什麽說什麽,熱鬧一片。
何寶興和宋小偉幾人,現在不敢太放肆了。
寧蘭君已經是指揮使了,他們還隻是小小青衣使。
以後一起去教坊司怕是都沒機會了。
好在,寧蘭君沒什麽架子,這一點讓幾人輕鬆很多。
李長庚隻是笑,發自內心的那種高興。
“屬下李長庚見過寧大人。”
“李堂主,別來無恙。”
“寧大人有事請吩咐。”
“晚上去教坊司,你請客。”
李長庚臉色一變:“寧大人,屬下囊中羞澀,實在……”
“既然沒錢,裝什麽大尾巴狼。”
李長庚笑著道:“規矩就是這樣,我也是……”
正說著,沈長卿從三樓走了出來,看了寧蘭君一眼:“該進宮了。”
寧蘭君跟了上去,今天嘉明帝親自點名讓他參加早朝,也不知道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和沈長卿同乘一輛馬車,不是第一次了,兩人麵對麵,也沒有初來聽雨樓時的那種壓迫感了。
“在想什麽?”沈長卿忽的問。
“在想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的事。”
“看來你也收到風聲了。”
寧蘭君答道:“對。”
“打算怎麽做?”
“自然是要和樓主的中立政策背道而馳。”
沈長卿柔和的目光,從寧蘭君身上掃過:“不錯,這是一箭雙雕。站在我的對立麵,這是陛下最喜歡的。另一方麵,要對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動手,還需要第三方,讓兩者保持平衡。很顯然,陛下眼中,你是這個人,將會重用你。”
“樓主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
“穩重點,待會兒金鑾殿上演戲的時候,真實點。”
寧蘭君不由的腹誹,你老也好不到哪去。
“是,樓主。”寧蘭君答道
……
金鑾殿上,今日百官齊至。
嘉明帝和往常一樣,姍姍來遲。
他坐在龍椅上,掃了一眼群臣。
嘉明帝略微停頓,而後開口:“諸位愛卿,眼下西北戰事結束,外患暫時消除,然而大夏的國庫依然入不敷出,怎麽辦?朕憂心忡忡,晚上不得安寢。諸位愛卿皆是大夏棟梁,都說說,怎麽辦?”
有人馬上站出來道:“陛下,如今的大夏連年逢災,大夏百姓苦不堪言。饒是如此,皇親國戚和勳貴們,依然歌舞升平,視民間疾苦如無物。長此以往,恐傷之國本,遺害千年。”
此言一出,如同驚雷。
這帽子扣的不是一般的高。
很多人開始狐疑,那人隻是個小小禦史,真的敢說出如此驚人之語。
這背後必然有所依仗。
依仗誰?
很多人已經猜出來了。
這背後必然是文官集團,又或者陛下在拱火。
最近早有傳言,說陛下為了整頓內部,開始對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動手了。
說不定這個小小禦史,奉的是陛下旨意。
朝中大臣一個個按兵不動,而那些勳貴,則是全都坐不住了。
她平日裏的事情很簡單,整理書籍,到處去尋找能刻印成冊的書籍,作者。
閑下來的時候,都會一個人安靜的看書。
“還習慣嗎?”
那是風煙客的聲音,通過特殊的傳聲方式,隻有兩人才能聽得見。
能聽到聲音,那就說明風煙客就在附近。
“師父,你來了。”駱千尋站起身。“這裏挺好,沒什麽不習慣的。”
“為師教你的東西,和你家族傳承的東西,都別荒廢了,術士一族,還要靠著你發揚光大呢。”
“師父,徒兒記住了。”
“寧蘭君那小子,可以多走動走動,你的未來少不了他的一臂之力。”
這話駱千尋聽明白了,但又沒明白。
寧蘭君是她的恩人,按照她的本意來說,她不想繼續麻煩他了。
她的身份敏感,她更不想有一天影響了他的未來。
“不會影響寧公子嗎?”
哎!
風煙客歎一聲,這個徒弟孤身一人在這永安城,幹什麽事都是謹小慎微的,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風煙客索性換了種說法:“日後,寧蘭君還需要你的協助。”
“師父,真的嗎?”
“我什麽時候騙過你。”
“師父,我明白了。”
風煙客的聲音消失,駱千尋重新坐下。
……
寧蘭君回到寧府的時候,宮裏的太監已經到了。
當眾宣讀了聖旨,將聖旨給了寧蘭君。
嘉明帝賞賜了三樣東西,和上次涼州之行區別不大。
黃金千兩,聽雨樓指揮使,晉升一等寧遠侯。
都是預料中的事,寧蘭君沒多少激動。
打發走了宮裏的太監,拿著聖旨回到院子裏,黃金會稍後送來。
寧府的人幾乎都到了,一個個興高采烈的的恭喜寧蘭君。
老規矩,大家高興高興,讓鶯兒給他們每人幾兩銀子。
以前挺清高,對錢沒什麽概念的天火,也變的市儈了,財迷一樣的拿好自己的那份銀子。
江夜是真高興,巴不得寧蘭君天天立功。
自從鶯兒姐姐上次告訴他,要重建江家需要很多錢之後,他就不怎麽花錢了。
精打細算的開始攢錢,立誌攢夠銀子,重建江家。
丫鬟冬兒打趣的說,不應該先攢錢娶親嗎?
江夜說不成親,立業更重要。
鬧哄哄都散了,鶯兒跟著寧蘭君走進書房。
“公子,殿下說想和你見一麵,時間定在明天晚上。”
好久沒見了,是時候找個時間和這為九公主深入交流一下了。
“還有別的事嗎?”
“公子,最近宮裏挺亂的,很多風聲,說什麽的都沒有。”
很多皇親國戚都集中在宮裏,看來真是風雨欲來了。
“你進宮的時候,不要亂問,也別隨便打聽,就當什麽事都沒有發生。”
“公子,我明白怎麽做。”
鶯兒離開了。
不管是文官集團,還是勳貴集團,寧蘭君都不會招惹。
不管是兩邊廝殺,還是嘉明帝一挑二,都鬧去,越熱鬧越好。
……
第二天,一大早,寧蘭君去了聽雨樓。
他穿的是全新的指揮使的衣服,走進聽雨樓的時候,自然引起一陣騷動。
“指揮使大人,請吩咐。”
“侯爺,請指示。”
“寧大人,請多多關照。”
……
一群人圍上來,調侃的,搞笑的,不亦樂乎。
也算寧蘭君平日裏人緣好,有什麽說什麽,熱鬧一片。
何寶興和宋小偉幾人,現在不敢太放肆了。
寧蘭君已經是指揮使了,他們還隻是小小青衣使。
以後一起去教坊司怕是都沒機會了。
好在,寧蘭君沒什麽架子,這一點讓幾人輕鬆很多。
李長庚隻是笑,發自內心的那種高興。
“屬下李長庚見過寧大人。”
“李堂主,別來無恙。”
“寧大人有事請吩咐。”
“晚上去教坊司,你請客。”
李長庚臉色一變:“寧大人,屬下囊中羞澀,實在……”
“既然沒錢,裝什麽大尾巴狼。”
李長庚笑著道:“規矩就是這樣,我也是……”
正說著,沈長卿從三樓走了出來,看了寧蘭君一眼:“該進宮了。”
寧蘭君跟了上去,今天嘉明帝親自點名讓他參加早朝,也不知道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和沈長卿同乘一輛馬車,不是第一次了,兩人麵對麵,也沒有初來聽雨樓時的那種壓迫感了。
“在想什麽?”沈長卿忽的問。
“在想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的事。”
“看來你也收到風聲了。”
寧蘭君答道:“對。”
“打算怎麽做?”
“自然是要和樓主的中立政策背道而馳。”
沈長卿柔和的目光,從寧蘭君身上掃過:“不錯,這是一箭雙雕。站在我的對立麵,這是陛下最喜歡的。另一方麵,要對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動手,還需要第三方,讓兩者保持平衡。很顯然,陛下眼中,你是這個人,將會重用你。”
“樓主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
“穩重點,待會兒金鑾殿上演戲的時候,真實點。”
寧蘭君不由的腹誹,你老也好不到哪去。
“是,樓主。”寧蘭君答道
……
金鑾殿上,今日百官齊至。
嘉明帝和往常一樣,姍姍來遲。
他坐在龍椅上,掃了一眼群臣。
嘉明帝略微停頓,而後開口:“諸位愛卿,眼下西北戰事結束,外患暫時消除,然而大夏的國庫依然入不敷出,怎麽辦?朕憂心忡忡,晚上不得安寢。諸位愛卿皆是大夏棟梁,都說說,怎麽辦?”
有人馬上站出來道:“陛下,如今的大夏連年逢災,大夏百姓苦不堪言。饒是如此,皇親國戚和勳貴們,依然歌舞升平,視民間疾苦如無物。長此以往,恐傷之國本,遺害千年。”
此言一出,如同驚雷。
這帽子扣的不是一般的高。
很多人開始狐疑,那人隻是個小小禦史,真的敢說出如此驚人之語。
這背後必然有所依仗。
依仗誰?
很多人已經猜出來了。
這背後必然是文官集團,又或者陛下在拱火。
最近早有傳言,說陛下為了整頓內部,開始對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動手了。
說不定這個小小禦史,奉的是陛下旨意。
朝中大臣一個個按兵不動,而那些勳貴,則是全都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