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蘭君探尋的目光,看向不遠處的沈長卿:“樓主,屬下不知道怎麽回事。”
沈長卿隻是隨口一問,他確實挺疑惑,如今看來,這個問題,怕是很難找到答案了。
寧蘭君的身上到底隱藏著什麽東西,是福是禍,都得重點關注。
收回目光的沈長卿換了話題:“大梁的人,幾日後就到了,你提前做好準備。”
“是,屬下明白。”
寧蘭君走了,沈長卿也離開了聽雨樓。
他乘坐馬車,和上次一樣去了太史院。
太史院的工作,不像曾經輝煌的時候那般忙碌,如今清閑的很。
太史令李源極每天都是那樣在慢悠悠生活節奏中度過的,談不上無聊,習慣了,在他眼中沒什麽區別。
客人自然也不多,窮在鬧市無人問啊,備受冷落的太史院,還有誰會來走動呢。
沒有通傳,熟悉的腳步聲傳來,沈長卿走了進來。
對這位後輩,李源極愛恨交加。
說不讓來吧,誰能阻止我行我素的沈白衣。
讓來吧,不按常理出牌的沈白衣,總是讓李源極頭疼。
沈長卿也不客氣,賓主入座,沈長卿開門見山的道:“老頭,這回可是難住了,寧蘭君的事兒,說說,有什麽想法沒有?”
李源極無奈的搖搖頭:“老夫隻是個糟老頭子,不是神仙。”
“沒事,隨便說,說錯了不怪你。”
李源極花白的胡子翹得老高,眉頭擰成一堆,心說還講不講道理了,是你來問我的,還說錯了不怪我?
挺無奈的李源極,想了想說:“估計和儒家聖人有關。”
沈長卿抬頭,想著這話,似乎不滿意:“寧蘭君詩才冠天下不假,可儒家聖人何等人物……”
李源極笑了笑說:“沈白衣,機緣不可捉摸,誰說的清楚呢。”李源極話鋒一轉,又道:“不過,我又想起一事。”
“是嗎??”沈長卿挺期待。
“當年北陽王朝,你知道吧。”
沈長卿淡然道:“當然。”
“當年,大夏那位先皇,聯手各方勢力,圍攻北陽王朝,過程中不太順利,那時候的北陽一點都不弱,大夏想要一口吃掉很難。”
沈長卿記得這事:“雀兒嶺戰役,史書上有過記載。”
“可史書上沒有記載,大夏聯軍怎麽贏的。”
似乎明白了什麽的沈長卿謹慎問:“還有內情?”
李源極壓低了聲音:“當年太史院的天星院參與過此事,所以,太史院是少數知道內情的人之一。”
沈長卿越發來勁了;“老頭,說說。”
“如果是正常的進攻,大夏聯軍當時要取得勝利,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於是,當年那位先皇想了個辦法,竊取了北陽一國的氣運。兩方相持三個月後,雀兒嶺一戰就此逆轉,大夏聯軍大獲全勝,北陽王朝就此滅國。”
竊取一國氣運這種事,沈長卿第一次聽說,史書上更是一個字都找不到。
他很小心的,像是無數人聽故事,正入迷的那樣問:“後來呢?”
“北陽自然是成為曆史,不複存在。至於北陽一國的氣運……”說到這裏,李源極頓了下:“不知所蹤,有傳言,一半氣運脫離了大夏皇室的掌控。更為關鍵的是,那位先皇在金華縣立淩雲樓,那位佛門國師,無念禪師,不明不白的死在當年的迦葉寺。”
想起來什麽的沈長卿,直接道:“寧蘭君天天都在我身邊,很顯然,他身上沒有那一半氣運。甚至,封印也沒有,他身上若有陣法封印住那一半氣運,我不可能發現不了陣法。所以,此事和寧蘭君似乎無關。”
李源極搖頭,沒有確切答案:“所以,這事很奇怪,北陽一國的氣運,到底去哪了?氣運無非兩種作用,一種,輔助修煉,增強實力,尤其是從二品晉升一品,甚至超品,大氣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夏的皇室,一品之人沒有。大夏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很明顯北陽的氣運,也沒有用來延續大夏的繁榮和未來。”
沈長卿皺著眉頭,沉默半晌,好一會兒才說:“得到了一國氣運,卻棄之不用,必然有著足夠說服力的理由。”
李源極伸了個懶腰;“那老夫就不知道了。”
沈長卿站起身,往外走,雖然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有了新情況,價值極高。
“哎,你站住。”李源極喊住沈長卿。
沈長卿回頭:“老頭,還有事。”
“逛青樓都沒你這樣的吧,不付錢就算了,連句謝謝都不說,沒禮貌啊。”
沈長卿一襲白衣飄忽而過,空中傳來一個字:“哦。”
李源極連笑兩聲,苦笑著搖頭:“下次別來了,小白眼狼。”
……
五天後,永安城西門進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嘉明帝帶著文武百官,和宗室親王,給足了大梁麵子和排場。
大梁晉王一行上百人隊伍,從鋪著紅毯的地上緩緩入城。
晉王是首次來到大夏,也是第一次見到嘉明帝,他很恭敬的躬身行禮:“大梁晉王徐桓,參見陛下。”
“晉王,客氣了,遠道而來,無須多禮。”嘉明帝一派大國氣度,舉手投足盡是多年沉澱的王者風範。
兩人一起入城,分乘兩輛馬車,一路進了皇宮。
嘉明帝已經準備好盛大的宴席,賓主客氣落座。
開場白自然是各式各樣的標準的寒暄,從小經過訓練的他們,自然應付自如。
席間,大梁晉王提到了一個名字:“陛下,聽說大夏出了一位驚才絕豔的詩人,斷案如神的青衣使,陛下,本王仰慕已久,還希望這次大夏之行能見到這位能人。”
“好說,好說。”嘉明帝舉起杯子,雙方你來我往,推杯換盞。
沈長卿那次的話,言猶在耳,晉王一上來就提到了寧蘭君,不由的讓嘉明帝提高了警惕。
有些事還牽扯到二十年前的恩恩怨怨,不是那麽容易一兩句話能說的清楚的。
當然,嘉明帝作為一國之君,這裏又是大夏永安城,心裏自然有足夠的底氣。
沈長卿隻是隨口一問,他確實挺疑惑,如今看來,這個問題,怕是很難找到答案了。
寧蘭君的身上到底隱藏著什麽東西,是福是禍,都得重點關注。
收回目光的沈長卿換了話題:“大梁的人,幾日後就到了,你提前做好準備。”
“是,屬下明白。”
寧蘭君走了,沈長卿也離開了聽雨樓。
他乘坐馬車,和上次一樣去了太史院。
太史院的工作,不像曾經輝煌的時候那般忙碌,如今清閑的很。
太史令李源極每天都是那樣在慢悠悠生活節奏中度過的,談不上無聊,習慣了,在他眼中沒什麽區別。
客人自然也不多,窮在鬧市無人問啊,備受冷落的太史院,還有誰會來走動呢。
沒有通傳,熟悉的腳步聲傳來,沈長卿走了進來。
對這位後輩,李源極愛恨交加。
說不讓來吧,誰能阻止我行我素的沈白衣。
讓來吧,不按常理出牌的沈白衣,總是讓李源極頭疼。
沈長卿也不客氣,賓主入座,沈長卿開門見山的道:“老頭,這回可是難住了,寧蘭君的事兒,說說,有什麽想法沒有?”
李源極無奈的搖搖頭:“老夫隻是個糟老頭子,不是神仙。”
“沒事,隨便說,說錯了不怪你。”
李源極花白的胡子翹得老高,眉頭擰成一堆,心說還講不講道理了,是你來問我的,還說錯了不怪我?
挺無奈的李源極,想了想說:“估計和儒家聖人有關。”
沈長卿抬頭,想著這話,似乎不滿意:“寧蘭君詩才冠天下不假,可儒家聖人何等人物……”
李源極笑了笑說:“沈白衣,機緣不可捉摸,誰說的清楚呢。”李源極話鋒一轉,又道:“不過,我又想起一事。”
“是嗎??”沈長卿挺期待。
“當年北陽王朝,你知道吧。”
沈長卿淡然道:“當然。”
“當年,大夏那位先皇,聯手各方勢力,圍攻北陽王朝,過程中不太順利,那時候的北陽一點都不弱,大夏想要一口吃掉很難。”
沈長卿記得這事:“雀兒嶺戰役,史書上有過記載。”
“可史書上沒有記載,大夏聯軍怎麽贏的。”
似乎明白了什麽的沈長卿謹慎問:“還有內情?”
李源極壓低了聲音:“當年太史院的天星院參與過此事,所以,太史院是少數知道內情的人之一。”
沈長卿越發來勁了;“老頭,說說。”
“如果是正常的進攻,大夏聯軍當時要取得勝利,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於是,當年那位先皇想了個辦法,竊取了北陽一國的氣運。兩方相持三個月後,雀兒嶺一戰就此逆轉,大夏聯軍大獲全勝,北陽王朝就此滅國。”
竊取一國氣運這種事,沈長卿第一次聽說,史書上更是一個字都找不到。
他很小心的,像是無數人聽故事,正入迷的那樣問:“後來呢?”
“北陽自然是成為曆史,不複存在。至於北陽一國的氣運……”說到這裏,李源極頓了下:“不知所蹤,有傳言,一半氣運脫離了大夏皇室的掌控。更為關鍵的是,那位先皇在金華縣立淩雲樓,那位佛門國師,無念禪師,不明不白的死在當年的迦葉寺。”
想起來什麽的沈長卿,直接道:“寧蘭君天天都在我身邊,很顯然,他身上沒有那一半氣運。甚至,封印也沒有,他身上若有陣法封印住那一半氣運,我不可能發現不了陣法。所以,此事和寧蘭君似乎無關。”
李源極搖頭,沒有確切答案:“所以,這事很奇怪,北陽一國的氣運,到底去哪了?氣運無非兩種作用,一種,輔助修煉,增強實力,尤其是從二品晉升一品,甚至超品,大氣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夏的皇室,一品之人沒有。大夏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很明顯北陽的氣運,也沒有用來延續大夏的繁榮和未來。”
沈長卿皺著眉頭,沉默半晌,好一會兒才說:“得到了一國氣運,卻棄之不用,必然有著足夠說服力的理由。”
李源極伸了個懶腰;“那老夫就不知道了。”
沈長卿站起身,往外走,雖然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有了新情況,價值極高。
“哎,你站住。”李源極喊住沈長卿。
沈長卿回頭:“老頭,還有事。”
“逛青樓都沒你這樣的吧,不付錢就算了,連句謝謝都不說,沒禮貌啊。”
沈長卿一襲白衣飄忽而過,空中傳來一個字:“哦。”
李源極連笑兩聲,苦笑著搖頭:“下次別來了,小白眼狼。”
……
五天後,永安城西門進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嘉明帝帶著文武百官,和宗室親王,給足了大梁麵子和排場。
大梁晉王一行上百人隊伍,從鋪著紅毯的地上緩緩入城。
晉王是首次來到大夏,也是第一次見到嘉明帝,他很恭敬的躬身行禮:“大梁晉王徐桓,參見陛下。”
“晉王,客氣了,遠道而來,無須多禮。”嘉明帝一派大國氣度,舉手投足盡是多年沉澱的王者風範。
兩人一起入城,分乘兩輛馬車,一路進了皇宮。
嘉明帝已經準備好盛大的宴席,賓主客氣落座。
開場白自然是各式各樣的標準的寒暄,從小經過訓練的他們,自然應付自如。
席間,大梁晉王提到了一個名字:“陛下,聽說大夏出了一位驚才絕豔的詩人,斷案如神的青衣使,陛下,本王仰慕已久,還希望這次大夏之行能見到這位能人。”
“好說,好說。”嘉明帝舉起杯子,雙方你來我往,推杯換盞。
沈長卿那次的話,言猶在耳,晉王一上來就提到了寧蘭君,不由的讓嘉明帝提高了警惕。
有些事還牽扯到二十年前的恩恩怨怨,不是那麽容易一兩句話能說的清楚的。
當然,嘉明帝作為一國之君,這裏又是大夏永安城,心裏自然有足夠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