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煊公,煥公
你們都追女主?那女魔頭我寵上天 作者:品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轟隆!
洛珩這話宛若平地驚雷,瞬間將洛桓和一眾嫡脈子弟炸得大腦一片空白。
老天……竟,竟是洛煊的後人!
提及洛煊,可以說除卻在場最年輕的一代洛氏子孫外。
誰敢說自己對這個名字沒有印象
哪怕是洛桓等嫡脈子弟,也都隻是不願意提及這名字而已。
事實上,正是因為他們太過恐懼這個名字,內心才不願意去想。
“洛……洛煊。”
洛桓的麵色變得難看至極。
他怎麽都沒想過,時隔三十來年,洛煊的後人居然來了。
論輩分,洛煊算是他堂侄。
也是洛川洛氏當初最被寄予厚望的一名子弟。
當然,從血脈正統方麵來講。
洛煊才是如今洛川洛氏最純正的嫡脈。
洛桓一脈,比起來還要稍稍差了一籌。
雖然雙方都是正統的小洛侯子孫。
但子孫之間,也有嫡庶之分。
洛煊這一脈從遠祖到洛煊為止,每一代皆是長子長孫。
相反,洛桓這一脈,傳到洛桓之父洛晏時,卻是嫡次子出身。
無非就是後來洛煊一脈因人丁稀少,被洛桓一脈奪了族中話語權,甚至連嫡脈名頭都漸漸旁落。
“洛都督,洛煊已非我洛氏族人……”
一旁的洛桓孫兒洛珍,忍不住憤然說道。
此言一出,洛桓麵色大變。
但想阻止自己孫兒,卻已然來不及。
“給本督一個理由”
“我父洛公諱煊可是不敬先祖還是忤逆長輩”
“亦或是令洛氏蒙羞”
洛珩作為讀書人,哪怕隻是提及養父之名,都不可直呼其名,隻能用上某公諱某這樣的稱呼。
說話間,他目光落在洛珍身上,眸中閃過一抹森然。
洛珍在洛珩目光的審視下,心下一顫,竟連話都說不出來。
“都督請息怒。”
“後輩小子不知事情始末,妄言當年事,望都督見諒。”
洛桓見狀,忙俯身賠罪起來。
家中小子自高自大慣了,還以為洛氏在洛川郡威望高,便能肆無忌憚。
但殊不知,眼前之人那可是權勢滔天的繡衣衛大都督。
更別說,這位大都督本身就來者不善。
“嗬!”
洛珩輕笑一聲,如譏似諷。
洛桓見狀,忙不迭說道。
“都督有所不知,當年洛……煊公乃我洛氏最傑出子弟。”
“隻是,族中卻是辦了一件錯事,在煊公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將煊公之妹先皇後,送入了宮中。”
“煊公聞得後,憤然離家,自此不知所蹤。”
“吾族之人事後亦追悔莫及……至於逐煊公出族之類,卻從無此事。”
“都督若不信,可翻看族譜。”
洛桓這番話,說得誠懇至極。
你說他憋屈嗎
顯然憋屈的很。
畢竟,就算他這一脈不竊據嫡脈身份,不是族長,論輩分也是洛煊的堂叔父,洛珩的堂叔祖父。
但如今,他在洛珩麵前提及洛煊,卻不得不口稱煊公。
又怎能不感到憋屈
可惜,洛桓又不得不這麽做。
無他,畏懼洛珩權勢爾!
“翻看族譜就免了。”
“今日,本督隻想問一句,我父可是洛川洛氏嫡脈”
洛珩冷冷問道。
洛桓聞言,嘴角抽搐了幾下。
沉默好一會後,才吐出幾個字。
“煊公自是正統嫡脈!”
此言一出。
在場所有洛氏族人,盡皆鴉雀無聲。
那些洛桓一脈的子弟更是如喪考妣。
正統這些東西,有時候隻需要一句話,就會旁移。
當初,洛桓這一脈,仗著人丁旺盛,硬生生從洛煊一脈奪走了族中話語權、族長之位、嫡係名號。
今日,洛珩靠著無上權勢,又當眾奪了回來。
……
“很好!”
“桓公不愧是我洛氏宿老,果是識時務者。”
洛珩忽然展顏一笑,麵上笑容如沐春風。
在場眾人隻覺得籠罩在身上的無邊壓力,瞬間一掃而空,心下齊齊鬆了口氣。
“都督說笑了,桓隻是暫代族長之位,不得已之下才借嫡係之名。”
“如今隻是物歸原主!”
洛桓強顏歡笑道。
他確實是個能屈能伸之人。
這些年,洛川洛氏在他執掌下,雖未見複興,卻也沒有繼續衰落。
從這點上來講,這洛桓比起鄴京堂的掌舵人,無疑要強得多了。
“既嫡庶已分,本督身為煊公養子,理當繼承煊公洛氏嫡脈名號,族長之位。”
“哦,忘了說一句,本督雖是煊公養子,卻亦擁有洛氏血脈。”
“不知桓公可知煊公弟煥公否”
洛珩笑吟吟說道。
聽到這話,洛桓張口結舌,徹底說不出話來。
他原本聽到洛珩隻是洛煊養子,心中還想著等洛珩走後,重新拿回族中話語權。
畢竟,洛氏一族自傲於自身血脈。
與他族不同,洛氏子孫可不承認什麽養子。
雖然在法理上,養子同樣具有一切繼承權。
然而,當洛桓聽到煊公弟煥公幾個字時,再一次遭到當頭一棒。
煊公弟,煥公!
正是洛煊嫡親弟弟洛煥。
前麵說過,洛煊一脈向來人丁稀少,基本上都是代代單傳。
唯獨到了洛煊這一代時。
卻誕下二男一女。
其中長子自然是洛煊。
次女則是保德帝最心愛的皇後洛嫣。
而洛煥,則是洛煊、洛嫣的三弟。
當年洛煊與族中鬧翻,憤然離開家族時。
其弟洛煥尚年幼。
洛煊自不可能將他獨自一人留在族中。
故此,走的時候,洛煊帶走了洛煥。
再後來……洛煊帶著發妻隱居林溪,洛煥也漸漸長大。
與儒道天資極佳的洛煊相比。
洛煥在儒道上,卻是天資平平。
但,他在武道上的天賦,卻堪稱驚才絕豔。
不耐於平淡生活的洛煥,極其向往江湖,某一日給洛煊留書一封,言欲拜師習武後,便不知所蹤。
洛煊夫婦雖擔心洛煥安危,但天下之大,人海茫茫,他們又哪去找洛煥蹤影
直到洛煥離家第十個年頭。
彼時洛煊也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發妻更是自責沒有看好幼弟洛煥,鬱鬱而終。
那一夜,洛煊正緬懷亡妻,思念幼弟。
家門口忽傳來動靜。
洛煊匆忙尋出一看,卻不見人影,隻有一繈褓中嬰兒。
嬰兒貼身放著枚玉佩,上書煥字。
正是他幼弟之物,亦是其父用洛氏祖傳古玉雕刻出來的三枚玉佩之一。
看到玉佩後,洛煊立馬意識到,繈褓中的嬰兒必是幼弟之子。
自此之後,便悉心將繈褓中的洛珩養大。
其實於他而言,幼弟之子,又何嚐不是他的子嗣
洛珩這話宛若平地驚雷,瞬間將洛桓和一眾嫡脈子弟炸得大腦一片空白。
老天……竟,竟是洛煊的後人!
提及洛煊,可以說除卻在場最年輕的一代洛氏子孫外。
誰敢說自己對這個名字沒有印象
哪怕是洛桓等嫡脈子弟,也都隻是不願意提及這名字而已。
事實上,正是因為他們太過恐懼這個名字,內心才不願意去想。
“洛……洛煊。”
洛桓的麵色變得難看至極。
他怎麽都沒想過,時隔三十來年,洛煊的後人居然來了。
論輩分,洛煊算是他堂侄。
也是洛川洛氏當初最被寄予厚望的一名子弟。
當然,從血脈正統方麵來講。
洛煊才是如今洛川洛氏最純正的嫡脈。
洛桓一脈,比起來還要稍稍差了一籌。
雖然雙方都是正統的小洛侯子孫。
但子孫之間,也有嫡庶之分。
洛煊這一脈從遠祖到洛煊為止,每一代皆是長子長孫。
相反,洛桓這一脈,傳到洛桓之父洛晏時,卻是嫡次子出身。
無非就是後來洛煊一脈因人丁稀少,被洛桓一脈奪了族中話語權,甚至連嫡脈名頭都漸漸旁落。
“洛都督,洛煊已非我洛氏族人……”
一旁的洛桓孫兒洛珍,忍不住憤然說道。
此言一出,洛桓麵色大變。
但想阻止自己孫兒,卻已然來不及。
“給本督一個理由”
“我父洛公諱煊可是不敬先祖還是忤逆長輩”
“亦或是令洛氏蒙羞”
洛珩作為讀書人,哪怕隻是提及養父之名,都不可直呼其名,隻能用上某公諱某這樣的稱呼。
說話間,他目光落在洛珍身上,眸中閃過一抹森然。
洛珍在洛珩目光的審視下,心下一顫,竟連話都說不出來。
“都督請息怒。”
“後輩小子不知事情始末,妄言當年事,望都督見諒。”
洛桓見狀,忙俯身賠罪起來。
家中小子自高自大慣了,還以為洛氏在洛川郡威望高,便能肆無忌憚。
但殊不知,眼前之人那可是權勢滔天的繡衣衛大都督。
更別說,這位大都督本身就來者不善。
“嗬!”
洛珩輕笑一聲,如譏似諷。
洛桓見狀,忙不迭說道。
“都督有所不知,當年洛……煊公乃我洛氏最傑出子弟。”
“隻是,族中卻是辦了一件錯事,在煊公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將煊公之妹先皇後,送入了宮中。”
“煊公聞得後,憤然離家,自此不知所蹤。”
“吾族之人事後亦追悔莫及……至於逐煊公出族之類,卻從無此事。”
“都督若不信,可翻看族譜。”
洛桓這番話,說得誠懇至極。
你說他憋屈嗎
顯然憋屈的很。
畢竟,就算他這一脈不竊據嫡脈身份,不是族長,論輩分也是洛煊的堂叔父,洛珩的堂叔祖父。
但如今,他在洛珩麵前提及洛煊,卻不得不口稱煊公。
又怎能不感到憋屈
可惜,洛桓又不得不這麽做。
無他,畏懼洛珩權勢爾!
“翻看族譜就免了。”
“今日,本督隻想問一句,我父可是洛川洛氏嫡脈”
洛珩冷冷問道。
洛桓聞言,嘴角抽搐了幾下。
沉默好一會後,才吐出幾個字。
“煊公自是正統嫡脈!”
此言一出。
在場所有洛氏族人,盡皆鴉雀無聲。
那些洛桓一脈的子弟更是如喪考妣。
正統這些東西,有時候隻需要一句話,就會旁移。
當初,洛桓這一脈,仗著人丁旺盛,硬生生從洛煊一脈奪走了族中話語權、族長之位、嫡係名號。
今日,洛珩靠著無上權勢,又當眾奪了回來。
……
“很好!”
“桓公不愧是我洛氏宿老,果是識時務者。”
洛珩忽然展顏一笑,麵上笑容如沐春風。
在場眾人隻覺得籠罩在身上的無邊壓力,瞬間一掃而空,心下齊齊鬆了口氣。
“都督說笑了,桓隻是暫代族長之位,不得已之下才借嫡係之名。”
“如今隻是物歸原主!”
洛桓強顏歡笑道。
他確實是個能屈能伸之人。
這些年,洛川洛氏在他執掌下,雖未見複興,卻也沒有繼續衰落。
從這點上來講,這洛桓比起鄴京堂的掌舵人,無疑要強得多了。
“既嫡庶已分,本督身為煊公養子,理當繼承煊公洛氏嫡脈名號,族長之位。”
“哦,忘了說一句,本督雖是煊公養子,卻亦擁有洛氏血脈。”
“不知桓公可知煊公弟煥公否”
洛珩笑吟吟說道。
聽到這話,洛桓張口結舌,徹底說不出話來。
他原本聽到洛珩隻是洛煊養子,心中還想著等洛珩走後,重新拿回族中話語權。
畢竟,洛氏一族自傲於自身血脈。
與他族不同,洛氏子孫可不承認什麽養子。
雖然在法理上,養子同樣具有一切繼承權。
然而,當洛桓聽到煊公弟煥公幾個字時,再一次遭到當頭一棒。
煊公弟,煥公!
正是洛煊嫡親弟弟洛煥。
前麵說過,洛煊一脈向來人丁稀少,基本上都是代代單傳。
唯獨到了洛煊這一代時。
卻誕下二男一女。
其中長子自然是洛煊。
次女則是保德帝最心愛的皇後洛嫣。
而洛煥,則是洛煊、洛嫣的三弟。
當年洛煊與族中鬧翻,憤然離開家族時。
其弟洛煥尚年幼。
洛煊自不可能將他獨自一人留在族中。
故此,走的時候,洛煊帶走了洛煥。
再後來……洛煊帶著發妻隱居林溪,洛煥也漸漸長大。
與儒道天資極佳的洛煊相比。
洛煥在儒道上,卻是天資平平。
但,他在武道上的天賦,卻堪稱驚才絕豔。
不耐於平淡生活的洛煥,極其向往江湖,某一日給洛煊留書一封,言欲拜師習武後,便不知所蹤。
洛煊夫婦雖擔心洛煥安危,但天下之大,人海茫茫,他們又哪去找洛煥蹤影
直到洛煥離家第十個年頭。
彼時洛煊也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發妻更是自責沒有看好幼弟洛煥,鬱鬱而終。
那一夜,洛煊正緬懷亡妻,思念幼弟。
家門口忽傳來動靜。
洛煊匆忙尋出一看,卻不見人影,隻有一繈褓中嬰兒。
嬰兒貼身放著枚玉佩,上書煥字。
正是他幼弟之物,亦是其父用洛氏祖傳古玉雕刻出來的三枚玉佩之一。
看到玉佩後,洛煊立馬意識到,繈褓中的嬰兒必是幼弟之子。
自此之後,便悉心將繈褓中的洛珩養大。
其實於他而言,幼弟之子,又何嚐不是他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