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六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對德國正式斷絕外交關係,同時宣布收回天津、漢口德租界,停付對德賠款與欠款,解除德國駐華軍隊的武裝,接管德華銀行,沒收具有德國官方背景的在華企業,德國駐華外交官也限期離開中國。(.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不過對德國僑民則仍表示友好,在中國各部門服務的德國人一體留用,各地德國商人照常營業,傳教士照常進行宗教活動。德國公使辛慈下旗歸國時,黎元洪還贈給他許多珍貴的禮物。辛慈於3月27日過上海返國時,上海官方還派人到車站迎送,兵士舉槍致敬,軍隊奏國樂如儀,一切禮節就和未絕交以前一樣,正應了中國一句傳統的俗語:“君子絕交不出惡聲”。
而同一天在外奔波了大半個月的唐團長領著由三名德國軍官、三名德國士官組成的“私人顧問小組”回到了張家口,除此之外唐團長還已極低的價格收購了部分德國人在華的產業,其中就包括位於宣化的寶興煤礦,漢口的禮和機器製粉廠,位於天津的固本肥皂公司、加利五金公司等以及其餘部分中德合資經營公司中的德國股份。辛慈公使也履行自己的承諾偷偷將部分駐華德軍的武器移交給唐團長,德國在華最大的禮和洋行也低價出售了部分庫存軍火,隻是量都不是很大。可喜的是居然有六門1908年克虜伯75mm山炮,據說原本是南方的革命黨訂購的,好幾年一直沒有交貨,隻是目前這些軍火隻能放在曾家位於天津租界的貨棧裏。
回到張家口之後,在德國“私人顧問小組”協助下唐之道又對混成團重新進行編組,最重要的就是將新兵營分散到其餘各營各連,讓老兵與新兵搭配,同時消除新舊兩支部隊之間的隔閡。多倫一戰既鍛煉了混成團,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最為突出的還是射擊命中率低,班排小分隊內部協同能力差,拚殺過程當中戰術小組的配合有急用基層軍官戰術水平等。這兩三個月空下來,正好著手解決這些問題,以便在下一次的戰鬥當中以最小的傷亡消滅更多的敵人。
可關內各方尤其是府院兩方之間的爭鬥並沒有因為對德絕交而停息,相反有愈演愈烈之勢。黎元洪大總統認為對德的一篇文章已經做完了,可是在段祺瑞而言卻認為這個問題隻走一半的路,還有另一半宣戰問題沒有做。所以黎、段兩人的惡化關係,並未因對德絕交而緩和,反而因此更為惡化。因為段認為對德絕交案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對德宣戰案。
地方上的軍閥政客社會賢達對是否參戰也是爭論不一,眾說紛紜。就連康有為、梁啟超這對師徒也發表截然相反的意見,康有為首先發表《絕交後之緊急問題》一文以鼓吹對德宣戰,康有為則在電報中激動地說:“請懸吾目於國門,以視德艦之入。”居然以伍子胥自居,各地手握重兵軍閥為卻出乎一致反對參戰。
段總理參戰的本意當然是為國家利益打算的,他之所以堅持對德宣戰,是受了協約國必勝的影響,認為如果不參戰,戰後便分不到勝利的果實。各地軍閥們反對參戰,是因為怕一旦參戰後,勢必要拋棄了地盤、權位、財富和嬌妻美妾,還要率兵遠赴歐洲打仗,敵人又是最能打仗的德國陸軍,所以軍人們都和段唱了反調。黎元洪則是和段意氣之爭,他的左右告訴他的盡是不利於段的資料,這些資料也都是事實,所以黎對段的參戰案便持反對意見。[.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對這些林林總總的訊息,唐團長都囑咐京師的曽祿第一時間收集並通過商電轉給他。尤其是隨著今年那件徹底改變民國政局走向的大事件的臨近,唐之道越發的不淡定。
張家口雖說離京城不算太遠,一天的火車就被可以到。可畢竟鐵路控製在交通部手中,到時候能不能派上用場真說不好。要是靠兩條腿飛奔過去,可能黃花菜都涼了,別說吃肉,骨頭都啃不著,最多喝點湯,聞聞香味而已,到時候恐怕混成團還隻能是混成團。但這種事情隻能在唐團長心裏嘀咕一二,總不至於現在去跟部裏說,某人將於某月某日幹什麽,盡管某人的心思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某人不過是說說而已,不至於傻到真那麽做。部隊的調動全在陸軍部手中,可眼下京畿事態還算比較穩定,府院雙方的鬥爭也沒有到圖窮匕見的地步,還停留在打嘴仗上。退一萬步講,京畿四周的駐軍並不少,光在南苑、北苑就有去年新改編的十一、十二、十三三個陸軍師,外圍還有駐紮在廊坊的第十六混成旅,駐紮在天津馬廠的陸軍第八師,駐紮在保定的陸軍第三師。
可四月中旬一件突發的事情卻讓唐團長從中聞到了一個向京畿靠攏契機,隻是這個契機能不能抓住並不完全取決於自己,甚至也許根本就跟自己沾不上邊。此時並非發生在察哈爾境內,而是臨近察哈爾的懷來延慶境內。駐紮在此地的直隸第五路巡防營發生兵變,劫掠懷來縣城,目前正向四周的縣區擴散,按理說此事發生在直隸理應由直隸督軍處置,可偏偏不是那麽回事。
民國承繼前清,為了防止地方勢力做大,從民國初年開始就嚐試所謂的軍政分離,在省一級單位分別設置督軍、護軍使管理軍務,省長管理政務,隻是民國肇始就是誰的槍杆子硬誰就是大爺,因此所謂的軍政分離一天都沒有實行過,各地的督軍基本上都是軍政大權在握,省長不過是提線木偶,傀儡而已。放眼整個華夏幾乎所有省長都仰督軍的鼻息,看督軍的眼色行事。但林子大總歸有一些異數存在,目前手握實權能勉強與督軍分庭抗禮的省長有三人。
第一位是廣東省長朱慶瀾,此人前清刑名師爺出身,三營統領,鳳凰、安東知縣,東三省營務處會辦、陸軍標統、四川巡警道,第三十三混成協協統,陸軍第十七鎮統製、武昌起義後投身革命,後出任黑龍江省長(巡按)、督軍,與北洋係、革命黨、桂係都有一定的淵源,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要津,出任廣東省省長後他吸取在黑龍江缺乏嫡係部隊被師長許蘭洲趕走的窘境,將廣東民軍改編為四十個營的省長警衛軍(後來粵軍的前身),成為與桂軍、駐粵滇軍鼎足而立第三股勢力。
第二位是安徽省長倪嗣衝,此人的省長當的有點冤枉,其實自從二次革命之後就控製全皖,當起貨真價實的安徽土皇帝,並擁有步騎炮工輜四五十各營二三萬武裝,隻是他的頭上還有一個資曆更老、威名更盛的大軍閥,坐鎮徐州割據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數十縣的大軍閥定武軍軍統張勳。袁世凱死後,張勳嫌自己頭上的長江巡閱使有名無實,吵著要當督軍,段政府無賴隻好將倪嗣衝的督軍讓給他。不過張勳舍不得徐州這座重鎮,隻是控製皖北的幾個縣而已,與倪嗣衝這個省長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相處的極為融洽。
第三位是直隸省長朱家寶,前清舊官僚出身,袁世凱鐵杆親信,此人比起前兩人來更為強勢,可以說是直隸的坐地虎。從1914年2月起就出任直隸督軍兼省長(當時叫都督兼民政長),直至1916年9月督軍才被後起之秀的曹錕取代,隻留省長一職。
可按照民國五年八月的府院聯合簽署的《陸防軍隊仍由軍民兩署分別管轄令》,各省陸軍由督軍管轄,巡防營由省長管轄。直隸境內除了資曆與曹督軍不相上下的李長泰指揮的第八師外隻有曹督軍兼任的第三師,更為要命的是直隸離京師太近,陸軍的一舉一動都在編陸軍部的指揮下,因此他這個督軍有點名不副實,隻在老巢保定城四周有點分量。而相反朱家寶這個省長不僅控製全省九路幾十個營二三萬巡防營,還掌控全省上萬jc和天津這個北方第一大商埠,實力極其雄厚,有時候就連段總理也不得不給他幾分薄麵。
此次兵變早有預兆,二月份士兵們就聯合起來鬧餉,可是不僅毫無結果,帶頭鬧事的還被砍了頭。這樣一來表麵上鬧餉被壓製住了,可扣克、拖欠軍餉的勢頭不僅沒有消停,反而變的愈演愈烈,直至鬧出如此大的事端來。發生這種事情,作為省長的朱家寶自然是難辭其咎,雖說他有清廉的名聲卻管不著自己的兒子。更為尷尬的是兵變爆發後,他卻無力平定。他手下的巡防營雖說有幾十個營,可分駐在全省數十個縣,一時間根本集結不起來,退一步將就算集結起來他也未必敢用。直隸督軍曹錕非常想插手此事,但保定遠在數百裏之外,加上朱家寶那邊就是不鬆口,一時間也顧不上,隻能坐視局勢惡化,可能這裏麵未嚐沒有幾分看笑話的意思。
即使出現這個情況,離懷來隻有一兩百裏的唐團長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之下也不能越境平叛,否則就是極大的罪過。
而同一天在外奔波了大半個月的唐團長領著由三名德國軍官、三名德國士官組成的“私人顧問小組”回到了張家口,除此之外唐團長還已極低的價格收購了部分德國人在華的產業,其中就包括位於宣化的寶興煤礦,漢口的禮和機器製粉廠,位於天津的固本肥皂公司、加利五金公司等以及其餘部分中德合資經營公司中的德國股份。辛慈公使也履行自己的承諾偷偷將部分駐華德軍的武器移交給唐團長,德國在華最大的禮和洋行也低價出售了部分庫存軍火,隻是量都不是很大。可喜的是居然有六門1908年克虜伯75mm山炮,據說原本是南方的革命黨訂購的,好幾年一直沒有交貨,隻是目前這些軍火隻能放在曾家位於天津租界的貨棧裏。
回到張家口之後,在德國“私人顧問小組”協助下唐之道又對混成團重新進行編組,最重要的就是將新兵營分散到其餘各營各連,讓老兵與新兵搭配,同時消除新舊兩支部隊之間的隔閡。多倫一戰既鍛煉了混成團,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最為突出的還是射擊命中率低,班排小分隊內部協同能力差,拚殺過程當中戰術小組的配合有急用基層軍官戰術水平等。這兩三個月空下來,正好著手解決這些問題,以便在下一次的戰鬥當中以最小的傷亡消滅更多的敵人。
可關內各方尤其是府院兩方之間的爭鬥並沒有因為對德絕交而停息,相反有愈演愈烈之勢。黎元洪大總統認為對德的一篇文章已經做完了,可是在段祺瑞而言卻認為這個問題隻走一半的路,還有另一半宣戰問題沒有做。所以黎、段兩人的惡化關係,並未因對德絕交而緩和,反而因此更為惡化。因為段認為對德絕交案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對德宣戰案。
地方上的軍閥政客社會賢達對是否參戰也是爭論不一,眾說紛紜。就連康有為、梁啟超這對師徒也發表截然相反的意見,康有為首先發表《絕交後之緊急問題》一文以鼓吹對德宣戰,康有為則在電報中激動地說:“請懸吾目於國門,以視德艦之入。”居然以伍子胥自居,各地手握重兵軍閥為卻出乎一致反對參戰。
段總理參戰的本意當然是為國家利益打算的,他之所以堅持對德宣戰,是受了協約國必勝的影響,認為如果不參戰,戰後便分不到勝利的果實。各地軍閥們反對參戰,是因為怕一旦參戰後,勢必要拋棄了地盤、權位、財富和嬌妻美妾,還要率兵遠赴歐洲打仗,敵人又是最能打仗的德國陸軍,所以軍人們都和段唱了反調。黎元洪則是和段意氣之爭,他的左右告訴他的盡是不利於段的資料,這些資料也都是事實,所以黎對段的參戰案便持反對意見。[.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對這些林林總總的訊息,唐團長都囑咐京師的曽祿第一時間收集並通過商電轉給他。尤其是隨著今年那件徹底改變民國政局走向的大事件的臨近,唐之道越發的不淡定。
張家口雖說離京城不算太遠,一天的火車就被可以到。可畢竟鐵路控製在交通部手中,到時候能不能派上用場真說不好。要是靠兩條腿飛奔過去,可能黃花菜都涼了,別說吃肉,骨頭都啃不著,最多喝點湯,聞聞香味而已,到時候恐怕混成團還隻能是混成團。但這種事情隻能在唐團長心裏嘀咕一二,總不至於現在去跟部裏說,某人將於某月某日幹什麽,盡管某人的心思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某人不過是說說而已,不至於傻到真那麽做。部隊的調動全在陸軍部手中,可眼下京畿事態還算比較穩定,府院雙方的鬥爭也沒有到圖窮匕見的地步,還停留在打嘴仗上。退一萬步講,京畿四周的駐軍並不少,光在南苑、北苑就有去年新改編的十一、十二、十三三個陸軍師,外圍還有駐紮在廊坊的第十六混成旅,駐紮在天津馬廠的陸軍第八師,駐紮在保定的陸軍第三師。
可四月中旬一件突發的事情卻讓唐團長從中聞到了一個向京畿靠攏契機,隻是這個契機能不能抓住並不完全取決於自己,甚至也許根本就跟自己沾不上邊。此時並非發生在察哈爾境內,而是臨近察哈爾的懷來延慶境內。駐紮在此地的直隸第五路巡防營發生兵變,劫掠懷來縣城,目前正向四周的縣區擴散,按理說此事發生在直隸理應由直隸督軍處置,可偏偏不是那麽回事。
民國承繼前清,為了防止地方勢力做大,從民國初年開始就嚐試所謂的軍政分離,在省一級單位分別設置督軍、護軍使管理軍務,省長管理政務,隻是民國肇始就是誰的槍杆子硬誰就是大爺,因此所謂的軍政分離一天都沒有實行過,各地的督軍基本上都是軍政大權在握,省長不過是提線木偶,傀儡而已。放眼整個華夏幾乎所有省長都仰督軍的鼻息,看督軍的眼色行事。但林子大總歸有一些異數存在,目前手握實權能勉強與督軍分庭抗禮的省長有三人。
第一位是廣東省長朱慶瀾,此人前清刑名師爺出身,三營統領,鳳凰、安東知縣,東三省營務處會辦、陸軍標統、四川巡警道,第三十三混成協協統,陸軍第十七鎮統製、武昌起義後投身革命,後出任黑龍江省長(巡按)、督軍,與北洋係、革命黨、桂係都有一定的淵源,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要津,出任廣東省省長後他吸取在黑龍江缺乏嫡係部隊被師長許蘭洲趕走的窘境,將廣東民軍改編為四十個營的省長警衛軍(後來粵軍的前身),成為與桂軍、駐粵滇軍鼎足而立第三股勢力。
第二位是安徽省長倪嗣衝,此人的省長當的有點冤枉,其實自從二次革命之後就控製全皖,當起貨真價實的安徽土皇帝,並擁有步騎炮工輜四五十各營二三萬武裝,隻是他的頭上還有一個資曆更老、威名更盛的大軍閥,坐鎮徐州割據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數十縣的大軍閥定武軍軍統張勳。袁世凱死後,張勳嫌自己頭上的長江巡閱使有名無實,吵著要當督軍,段政府無賴隻好將倪嗣衝的督軍讓給他。不過張勳舍不得徐州這座重鎮,隻是控製皖北的幾個縣而已,與倪嗣衝這個省長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相處的極為融洽。
第三位是直隸省長朱家寶,前清舊官僚出身,袁世凱鐵杆親信,此人比起前兩人來更為強勢,可以說是直隸的坐地虎。從1914年2月起就出任直隸督軍兼省長(當時叫都督兼民政長),直至1916年9月督軍才被後起之秀的曹錕取代,隻留省長一職。
可按照民國五年八月的府院聯合簽署的《陸防軍隊仍由軍民兩署分別管轄令》,各省陸軍由督軍管轄,巡防營由省長管轄。直隸境內除了資曆與曹督軍不相上下的李長泰指揮的第八師外隻有曹督軍兼任的第三師,更為要命的是直隸離京師太近,陸軍的一舉一動都在編陸軍部的指揮下,因此他這個督軍有點名不副實,隻在老巢保定城四周有點分量。而相反朱家寶這個省長不僅控製全省九路幾十個營二三萬巡防營,還掌控全省上萬jc和天津這個北方第一大商埠,實力極其雄厚,有時候就連段總理也不得不給他幾分薄麵。
此次兵變早有預兆,二月份士兵們就聯合起來鬧餉,可是不僅毫無結果,帶頭鬧事的還被砍了頭。這樣一來表麵上鬧餉被壓製住了,可扣克、拖欠軍餉的勢頭不僅沒有消停,反而變的愈演愈烈,直至鬧出如此大的事端來。發生這種事情,作為省長的朱家寶自然是難辭其咎,雖說他有清廉的名聲卻管不著自己的兒子。更為尷尬的是兵變爆發後,他卻無力平定。他手下的巡防營雖說有幾十個營,可分駐在全省數十個縣,一時間根本集結不起來,退一步將就算集結起來他也未必敢用。直隸督軍曹錕非常想插手此事,但保定遠在數百裏之外,加上朱家寶那邊就是不鬆口,一時間也顧不上,隻能坐視局勢惡化,可能這裏麵未嚐沒有幾分看笑話的意思。
即使出現這個情況,離懷來隻有一兩百裏的唐團長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之下也不能越境平叛,否則就是極大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