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意思是說?”張采似乎想到了什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沒錯,就是西學!”宋獻策指著報紙道,“陛下重啟翰林院,很多事情,將壓到翰林院身上,今後諸如修訂律法之類的事情,將會越來越多。”


    “內閣曾經畢竟屬於翰林院,如今雖然升格為宰相府,但依然是重地,若無陛下首肯,那些傳教士如何能入翰林院?”


    “孫元化乃嘉定人,其認為西學能‘補益王化,左右儒術,救正佛法。’如今嘉定因為孫元化的關係,成為了南方傳教士活動的中心,西學之風,非常濃烈,他乃是首輔徐光啟之弟子,弟子如此,老師呢?”


    宋獻策一步一步的深入分析,將事情的本質展現在張采麵前,同時為他展現的,是一條通天大道。


    “傳教士終究是外人,為了傳教才來大明,就算乃聰明之士,但對儒學的理解,依舊不如本土士子,首輔大人忙碌國事,無暇過問,孫元化忙於將作監之事,也沒有空餘時間整理儒學西學之雜糅,如今西學不過剛剛興起,派係中無有大將,如此首輔大人便隻能將雜糅的希望寄托在這些傳教士的身上。”


    “隻是她們終究是外人,無法理解大明的思想和道德,如何能雜糅起來,若是這時,出現一名精通程朱理學,了解陸王心學,同時也在鑽研西學,並在兩者雜糅之間做出一定成績的士子呢?”


    “首輔如何看?陛下如何看?”宋獻策說完,也不再過多言語,瀟灑的站起身,背起行囊,轉身就走。路已經指出來了,策略也說了,該怎麽選擇,就看他自己了。


    張采似乎沉浸在他的言論這種,竟然沒有察覺到宋獻策的動作,等他清醒過來後,眼前已經沒了對方的身影,看了下二樓,也毫無蹤跡。


    他頓時大急起來,自己還有個關鍵問題沒問呢,人怎麽就走了?


    張采焦躁的站起身來,團團轉了下,然後似乎想起了什麽,趕忙衝到窗戶邊,朝下麵看去,果不其然,正好看到宋獻策離開的背影。


    “宋先生,宋先生,我該怎麽上達天聽?”張采拚盡全力大喊道。


    宋獻策似有所覺,背影頓了頓,卻沒轉身,隻是揚了揚手中的報紙,然後大踏步的往前走去,很快就消失在金陵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報紙?帝國日報?原來如此!”張采眼睛一亮,頓時鬆了口氣,沒錯,沒有渠道,沒有名氣不要緊,有帝國日報就行。


    隻要言之有物,自己的文章和掛點自然能發表出去,博取皇帝和首輔的關注,隻要這種關注下來,自己的仕途就有希望了。


    “指點迷津宋獻策,江湖名聲果然不假,真乃一代奇人!”張采讚歎了一聲,也轉身離開了酒樓。


    他要連夜去嘉定,哪裏是整個江南傳教士的活動中心,也隻有那裏,才能接觸到大量的傳教士,了解最全麵的西學思想。


    當張采踏上前往嘉定的客舟時,江蘇巡撫衙門,也就是以前的鎮守太監府邸,此刻已經是濟濟一堂。


    整個江蘇幾十個知府、同知、通判,以及上百號縣令、縣丞、主簿,都按照各自的官職大小和地域坐了下來。


    由於人數眾多,這次的招待就不可能如上次那麽好,非常的簡陋,每人就一張小方桌一把椅子,桌子上不過是一盞茶,其他再也沒有。


    就連紙筆,都是自己攜帶,好在眾人都有經驗,也不意外,掏出自己帶著的文房四寶,開始慢悠悠的研磨墨水。


    一邊磨,一邊和其他人交流著。


    作為是豎排的,一個府一個豎排,順著官製大小下來,因此相鄰的兩個座位都是差不都的,最多不過水正印官和佐貳官的區別。


    他們有些人見過,有些人沒見過,此時正好有閑暇時間,剛好可以了解認識,相互交流下,去年的為政心得。


    而其中,以閻應元的反響最為熱烈,很多人紛紛都趕過來,想要認識他。很顯然,獲得了十佳官員的他,已經在整個大明都有了知名度,這可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隻要縣令期滿,絕對會得到升遷,而且還是非常好的職位。


    閻應元維持著和藹的笑容,和過來混個臉熟的縣令們打著招呼,連續不斷的笑容,讓他的臉都感覺有些僵硬了,就連原本和藹的笑容都假了起來。


    好在,一聲‘巡撫到’的呼喝,將他從這種疲於奔命的介紹中拯救出來。


    “行了,想要十佳,那就努力去落實中央的政策去,隻要落實到位,明年你們也是十佳!”楊嗣昌淡淡道。


    收完,他才對閻應元點了點頭,然後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他的身邊,則是其他幾位佐貳官,布政使、參政、參議什麽的。


    對於閻應元,他很欣賞,雖然出身不正,踏入仕途還有些僥幸和運氣,但是為人很踏實,有股大將風範,不僅成績幹的出色,為人也不錯,很會搞好關係,這次能在中央的巡查組麵前出彩,也著實出乎他的預料,讓他暗爽了好久。


    為上位者就是這樣,手下越是出差,說明自己的工作越是到位。


    “這次的會議,就是傳達陛下和內閣的精神,想必你們也知道陛下的超驗狀語,三千萬兩銀子的純稅收,不算上漕糧和節省的藩王開支,可謂任務重大,同時,還有其他很多布置下來的政策和方針,非常的繁多。”


    “諸位,乾聖四年是忙碌的一年,本官希望諸位能打起精神,好好的幹完這一年。”楊嗣昌簡短的講了下,樹立起本次會議的主題後,就將話語權讓出來,給了布政使。


    這次會議內容很多,也很長,光靠他一人完成不了,隻能分開,各自完成一部分,他最後做個總結,同時將陛下改革的決心再次重申下。


    不光是蘇州如此,隔壁的安徽,下麵氖的浙江,也都召開了轟轟烈烈的會議,從中央到地方,從巡撫到縣令,每個人都三令五申,每個人都要求重視,一下子,整個大明政壇都有種狼來了的緊張氣氛。


    而與此同時,東廠和錦衣衛的人也都頻繁動了起來,更是讓人擔心。一時間,整個大江南北,朝野上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聖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冰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冰台並收藏大明聖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