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黃道周怒斥皇帝毀棄儒教後,帝國日報的報紙銷量創了個新高,越來越多的人購買報紙,雖然沒有黃道周那一期的銷量,但相比國王,卻是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其原因就是在於有更多的人跟著黃道周一樣,寫文章給帝國日報,談論批評這件事。得益於讀報人的廣泛分布,關於教育擴大化以及其課本的消息,幾乎讓全國讀書人都知道了,越來越多的人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讚同黃道周的說法,隻是語氣沒那麽激烈,而有的人卻讚同皇帝的做法,他們打著孔聖‘有教無類’的說辭,為皇帝政策鼓吹,還有的人則雙方都不靠,而是談論起八股取士的弊端,認為科舉要改,但不是入皇帝這樣改,而是要重新定一個學派為考試內容。
就如當初的朱子一樣,重新定一個子出來,扶持新的學派上位。這一派的人,基本就是陸王心學的信徒,試圖恢複心學的輝煌,再次成為主流。
在明朝中葉,陸王心學幾乎取代程朱理學,成為主流,然而到了明末,卻漸漸式微,再次被程朱理學趕上,朱學再次光大,其代表就是黃道周。
一時間,報紙上三派混戰,鼓吹派指責反對派冥頑不化,抱殘守缺,是要將中華文明拖入深淵,反對派指責心學派是標新立異,歪理邪說,其學說有嚴重缺陷,不足為主流,而心學派則指責鼓吹派大膽激進,其中諸子百家、海外學說混雜,是要斷了中華文明的根。
其中,鼓吹派的多為朝廷官員,以徐光啟為首,反對派則以推崇朱學的黃道周為首,至於陸王心學,卻是以劉宗周為首。
黃道周和劉宗周都是明末大儒,雖都是理學,但秉持的流派不同,一者推崇朱學,一者以慎獨為宗旨,別出心裁,試圖重振心學。兩者本相安無事,卻被這次的皇帝編篡課事件,給引得相互激鬥起來。
三派在報紙上互相辯論,爭奪,互有支持者,一時間極為吸引人的眼球,甚至這股風氣還從報紙蔓延到了現實當中,不少人當中辯論,各有支持者。
而在這場辯論中,掐架最狠的反而不是鼓吹派和反對派,而是反對派和心學派,場下的辯論也是以他們為主,其言辭最激烈,態勢最火爆,往往吵著吵著兩派的學者就打起來了。
這完全是因為當初王陽明的心學,就是靠著批判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而起的,很多學說針對的都是理學。
在民間,這兩派的聲音最大,而在報紙上,卻是鼓吹派聲音最大,甚至一度壓倒了其他兩派。
在明朝,內閣大學士不僅僅是單純的官職,也是一種學術上的地位,是權力和學術地位的結合體,有內閣首輔為鼓吹派站台,不少人都跟風起來,尤其是官場上的人物。
這些人見多識廣,不僅讀書了得,實際事務也非常熟諳,寫其策論文章來,有理有據,還有事實數據,辯駁能力非常強,在短短的幾次交鋒後,就將反對派給壓製下去。
至此,整場辯論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黃道周怒斥皇帝,到三派辯論,再到到底有沒有變革的必要,若是有的話,該如何變革。
內閣中。
徐光啟翻著這一月來的報紙,看著上麵的文章評論,的確有些匪夷所思的感覺,他怎麽而已想不到,皇帝啟動的這場爭端,似乎已經贏了的樣子。
這樣的結果讓徐光啟大為吃驚,他原本覺得,這怎麽可能獲得勝利呢?
“首輔大人還在看報紙呢?”錢龍錫來打了徐光啟身邊,笑著問道。
“是啊,這一個月來發生的事太不可思議了。”徐光啟也笑著回應,“原本以為應該是一片罵聲,結果不僅將心學派的人給引了出來,就連最後的爭論也是勝利了。”
“是嗎?”錢龍錫玩味的笑了笑,“報紙畢竟掌握在陛下的手中,陛下想讓誰在上麵刊登,誰就能刊登上去,不是嗎?”
聽到這個回答,徐光啟一愣,沒想到錢龍錫卻是從這個角度看待問題,確實,掌控著帝國日報的發行權,隻要巧妙的安排,的確可以營造一種反對派大勢已盡的態勢出來,以達到宣傳的目的。
“你太小看陛下了!”然而,徐光啟卻灑然一笑,站起身來,踱著步,背著手道:“本官到過經廠,看到過天下的投稿,黃道周那幫人的書信明顯大為減少,不支之勢,極為明顯。”
“時移勢易,世界上就沒有一成不變之法,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黃道周本就錯誤理解先賢之言,以此攻之,他們又怎能不敗?再譬如這內閣,不也在上百年的變遷中,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嗎?”
說著,徐光啟看向其他幾個大學士,眼睛中綻放出一種明亮的光芒,那是頓悟的感覺,通過對錢龍錫的剖析,他似乎把握到了皇帝挑起這一場輿論的用意。
“陛下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真理越辯越明,革新之勢,從未停歇,也無法停歇,黃道周等人,妄圖用一種凝固不變的製度和思想,去桎梏今上,簡直可笑,隻要將之挑起,大白天下,眾人討論,一切都將浮現出來。”
“就如這次大討論?”錢龍錫忽然插話道:“陛下是料定黃道周等人必敗,所以才故意刊登?”
“沒錯,你看最新一期報紙,這幾篇社論,寫的極為精彩,其橫向對比唐宋和本朝,孰優孰劣,一眼便知。公道自在人心,黃道周等人隻是跳梁小醜,再怎麽虛掩矯飾,也無法掩蓋其詞窮理屈的真麵目!”
“陛下,高明啊!”徐光啟悠悠歎息,然後轉身出了皇極門,悄然而去。
“我等不如陛下,我等不如首輔啊!”錢龍錫也長歎一聲,不知為何,他忽然覺得自己有些累,和徐光啟,和陛下相比,自己宛如小醜一般,若能青史留名,他們定然是大嘉讚賞,而自己,不過是聊聊幾筆吧!
錢龍錫有些意興闌珊的走了出去,留下熊文燦、王在晉、朱燮元幾人麵麵相覷,不知道他們兩是怎麽了,皇帝贏了不是更好嗎,自己等人政策的推行會更加順利呀?
其原因就是在於有更多的人跟著黃道周一樣,寫文章給帝國日報,談論批評這件事。得益於讀報人的廣泛分布,關於教育擴大化以及其課本的消息,幾乎讓全國讀書人都知道了,越來越多的人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讚同黃道周的說法,隻是語氣沒那麽激烈,而有的人卻讚同皇帝的做法,他們打著孔聖‘有教無類’的說辭,為皇帝政策鼓吹,還有的人則雙方都不靠,而是談論起八股取士的弊端,認為科舉要改,但不是入皇帝這樣改,而是要重新定一個學派為考試內容。
就如當初的朱子一樣,重新定一個子出來,扶持新的學派上位。這一派的人,基本就是陸王心學的信徒,試圖恢複心學的輝煌,再次成為主流。
在明朝中葉,陸王心學幾乎取代程朱理學,成為主流,然而到了明末,卻漸漸式微,再次被程朱理學趕上,朱學再次光大,其代表就是黃道周。
一時間,報紙上三派混戰,鼓吹派指責反對派冥頑不化,抱殘守缺,是要將中華文明拖入深淵,反對派指責心學派是標新立異,歪理邪說,其學說有嚴重缺陷,不足為主流,而心學派則指責鼓吹派大膽激進,其中諸子百家、海外學說混雜,是要斷了中華文明的根。
其中,鼓吹派的多為朝廷官員,以徐光啟為首,反對派則以推崇朱學的黃道周為首,至於陸王心學,卻是以劉宗周為首。
黃道周和劉宗周都是明末大儒,雖都是理學,但秉持的流派不同,一者推崇朱學,一者以慎獨為宗旨,別出心裁,試圖重振心學。兩者本相安無事,卻被這次的皇帝編篡課事件,給引得相互激鬥起來。
三派在報紙上互相辯論,爭奪,互有支持者,一時間極為吸引人的眼球,甚至這股風氣還從報紙蔓延到了現實當中,不少人當中辯論,各有支持者。
而在這場辯論中,掐架最狠的反而不是鼓吹派和反對派,而是反對派和心學派,場下的辯論也是以他們為主,其言辭最激烈,態勢最火爆,往往吵著吵著兩派的學者就打起來了。
這完全是因為當初王陽明的心學,就是靠著批判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而起的,很多學說針對的都是理學。
在民間,這兩派的聲音最大,而在報紙上,卻是鼓吹派聲音最大,甚至一度壓倒了其他兩派。
在明朝,內閣大學士不僅僅是單純的官職,也是一種學術上的地位,是權力和學術地位的結合體,有內閣首輔為鼓吹派站台,不少人都跟風起來,尤其是官場上的人物。
這些人見多識廣,不僅讀書了得,實際事務也非常熟諳,寫其策論文章來,有理有據,還有事實數據,辯駁能力非常強,在短短的幾次交鋒後,就將反對派給壓製下去。
至此,整場辯論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黃道周怒斥皇帝,到三派辯論,再到到底有沒有變革的必要,若是有的話,該如何變革。
內閣中。
徐光啟翻著這一月來的報紙,看著上麵的文章評論,的確有些匪夷所思的感覺,他怎麽而已想不到,皇帝啟動的這場爭端,似乎已經贏了的樣子。
這樣的結果讓徐光啟大為吃驚,他原本覺得,這怎麽可能獲得勝利呢?
“首輔大人還在看報紙呢?”錢龍錫來打了徐光啟身邊,笑著問道。
“是啊,這一個月來發生的事太不可思議了。”徐光啟也笑著回應,“原本以為應該是一片罵聲,結果不僅將心學派的人給引了出來,就連最後的爭論也是勝利了。”
“是嗎?”錢龍錫玩味的笑了笑,“報紙畢竟掌握在陛下的手中,陛下想讓誰在上麵刊登,誰就能刊登上去,不是嗎?”
聽到這個回答,徐光啟一愣,沒想到錢龍錫卻是從這個角度看待問題,確實,掌控著帝國日報的發行權,隻要巧妙的安排,的確可以營造一種反對派大勢已盡的態勢出來,以達到宣傳的目的。
“你太小看陛下了!”然而,徐光啟卻灑然一笑,站起身來,踱著步,背著手道:“本官到過經廠,看到過天下的投稿,黃道周那幫人的書信明顯大為減少,不支之勢,極為明顯。”
“時移勢易,世界上就沒有一成不變之法,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黃道周本就錯誤理解先賢之言,以此攻之,他們又怎能不敗?再譬如這內閣,不也在上百年的變遷中,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嗎?”
說著,徐光啟看向其他幾個大學士,眼睛中綻放出一種明亮的光芒,那是頓悟的感覺,通過對錢龍錫的剖析,他似乎把握到了皇帝挑起這一場輿論的用意。
“陛下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真理越辯越明,革新之勢,從未停歇,也無法停歇,黃道周等人,妄圖用一種凝固不變的製度和思想,去桎梏今上,簡直可笑,隻要將之挑起,大白天下,眾人討論,一切都將浮現出來。”
“就如這次大討論?”錢龍錫忽然插話道:“陛下是料定黃道周等人必敗,所以才故意刊登?”
“沒錯,你看最新一期報紙,這幾篇社論,寫的極為精彩,其橫向對比唐宋和本朝,孰優孰劣,一眼便知。公道自在人心,黃道周等人隻是跳梁小醜,再怎麽虛掩矯飾,也無法掩蓋其詞窮理屈的真麵目!”
“陛下,高明啊!”徐光啟悠悠歎息,然後轉身出了皇極門,悄然而去。
“我等不如陛下,我等不如首輔啊!”錢龍錫也長歎一聲,不知為何,他忽然覺得自己有些累,和徐光啟,和陛下相比,自己宛如小醜一般,若能青史留名,他們定然是大嘉讚賞,而自己,不過是聊聊幾筆吧!
錢龍錫有些意興闌珊的走了出去,留下熊文燦、王在晉、朱燮元幾人麵麵相覷,不知道他們兩是怎麽了,皇帝贏了不是更好嗎,自己等人政策的推行會更加順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