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29年,大明帝國乾聖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距離女真入侵戰事結束的第十二天。


    該日非常平靜,甚至因為昨日一場暴雨,整個直隸京畿之地甚至萬民歡慶,就在這樣祥和歡慶的日子中,原本一直因為戰事勝利,一直處於忙碌和欣喜中的朝堂,卻忽然爆發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


    大明帝國的首輔崔呈秀同誌,竟然上書請求致仕。


    通政司並不是什麽隱秘的地方,官員的題本和奏本也不是保密的東西,在通政司,常年都有各部派遣的吏員,在這裏抄錄奏折,通傳消息。


    因此,當崔呈秀的致仕奏本遞上去後,整個朝堂在短短時間內就全都得到了消息,所有人都非常的愕然。


    在這種大好的形式下,為何崔首輔會請求致仕,到底發生了什麽讓他不得不辭官?而且,這是因為被人彈劾後例行的表明態度,還是真的想要辭官?


    所有人都紛紛猜測,而有些消息靈通的,或者想法比較多的,則關注到另一個問題,既然崔首輔致仕了,那麽下一個補入內閣會是誰?會有幾個?


    一時間,原本處在歡慶氣氛中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在默默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就連哪些得到嘉獎,升了官職的武將,也從勳貴囚禁事件上挪開了目光,將注意力投注到這上麵來。


    京城中隨便一個小官都知道,崔呈秀的離去,將會引發朝堂新一輪的勢力更佚。


    按照慣例,首輔上書請求致仕,皇帝都要下詔挽留的,如此三次,在最後一次才會放人,就跟皇帝登基時一樣。


    隻要看皇帝批複的詔令,就能知道崔呈秀為何會請求致仕。


    二十七日,崔呈秀上書請求致仕,皇帝不允,下詔挽留。


    批複一出,頓時所有人都呼吸一窒,眼睛中都開始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是崔呈秀主動要走人啊。


    二十八日,崔呈秀再次上書,皇帝依然不允。


    到了這個份上,傻子都知道,崔呈秀走定了,首輔的位置空了出來,而此時,內閣中隻有錢龍錫一個人,諸臣可不認為,錢龍錫在皇帝的心中有這麽高的位置,會讓他一人獨相。


    瞬間,隻要有點想法的朝臣,都開始動起來,紛紛打探消息,想要知道皇帝意囑的人選,或者幹脆在這個時候上一些奏折,抨擊議論某些朝政,提出自己的見解,就為了想要在皇帝麵前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做到簡在帝心。


    還別說,真有幾個人做到了,雖然見解不算多麽新穎,但頗為貼合朱由檢的思路。


    二十九日,崔呈秀第三次上書,這會皇帝準許了,撤除了崔呈秀兵部尚書和內閣大學士的頭銜,而後,冊封了一個太子太師的頭銜。


    詔書一下,百官沸騰,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已成定局,崔呈秀走人了。


    當天,紛雜的奏章更加多了,尚書侍郎等級的官員全部在努力,試圖影響到皇帝的決策。隻要稍微有些政治嗅覺的官員,從上次崔呈秀和錢龍錫中旨入閣的形式中,都能看到,內閣人選的決定權,已經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轉移。


    若是說以前還是皇帝朝臣各自平分,誰手腕強誰的占比就大,而到了現在,卻是皇帝一言而決了。


    盡管所有有點誌向抱負的官員,都試圖致君堯舜,將權力從皇帝手中奪過來,但那也是成為內閣大學士之後的事情,是整個文官集團的事,等自己到了那個程度,再來談這個事情,此時此刻,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成為內閣宰輔。


    整個朝堂,因此沸騰起來,令所有人側目。


    在這種熱鬧的情境下,很多不起眼的事情發生了。


    總督漕運部院,在通州逮捕了一批漕運官員,從四品的督運漕糧,到九品的庫管大使,應有盡有,攏共二十多人,查抄出了近二十萬石貪墨的糧草,震動了整個漕運衙門。


    不過,這件事在內閣更軼的時候,卻無人關注,而那二十萬石漕糧,卻被戶部運走,補入日益空乏的庫房中。而那二十多名官員,被刑部收押,著大理寺審核定罪。


    在漕運案件落幕後,倪元潞和沈廷楊抵達京師,獻上了他們一路非常用心記載的海路漕運詳情,這個路線圖在戶部引起了不小的聲勢,當然,也被此時朝堂的大事給蓋住了,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不過,這件事的反饋非常快,在他們將東西交上去的當天,詔書就下來了。任命倪元潞為兵部員外郎,兼任巡漕禦史,提督漕標事務,督理漕運改海相關事宜。而沈廷楊也差不多,戶部員外郎,巡漕禦史,兼任海路漕運大使。


    他們兩人的職責,就是在平定漕工造反後,使用這二十萬造反的漕工,修建港口,打造船隻,建立海上漕運路線。麵對這個任命,兩人既是欣喜又是無奈,欣喜的是被委以重任,無奈的是,這剛趕回京師,還沒喘一口氣,就又要再次出去。


    當然,他們更多的是欣喜,兩人都能看的出來,隻要自己這一波能幹好了,絕對前途無量。


    兩人稍微收拾了下心情,就帶著嶄新的任命,朝著淮安府趕去,那裏的三千漕標可是他們幹此事的本錢,同時,他們還要從漕運部院衙門中借不少人出來,光憑他們兩個,這麽多事可幹不完。


    而關於漕工叛亂的戰事,也是一帆風順,楊一鵬從北往南打過去,而徐弘基則從南往北打,三千衛所的餘燼,竟然也打出了百戰無敵的氣勢,打的漕工丟盔棄甲,根本無力抵抗。


    就情勢來說,再有十多天,差不多戰事就能結束了,剛好是兩人前去接手的時候,關於楊一鵬的處理,也在此時出台,平定漕工造反後,算是戴罪立功,回京師聽候發落,漕運事宜,由倪元潞代理。


    紛紛擾擾的大局麵下,一些小事雖不起眼,但卻至關重要,再了結這些關鍵的小事後,朱由檢看著紛亂的朝堂,和堆積如山的奏折,輕輕笑道:


    “是時候該結束了。”


    三月三十日,中旨四出,天下震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聖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冰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冰台並收藏大明聖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