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特大新聞,皇帝陛下在正旦大朝會上怒斥衍聖公!奪其官職,罷其爵位!”
“賣報賣報,皇帝陛下寧肯亡了江山,也不要這樣的官員!”
“賣報賣報,聖皇仁慈,欲尋為其分憂養民的好官!!!”
正旦大朝會結束後,百官開始休息,而當日金鑾殿上的發生的事,親臨現場時震撼非常,但事後過了段時間,他們想想也就這回事,都是老油條了,不會被誰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如同打了雞血般亢奮。
然而,事情,出乎所有人預料的,並沒有就這麽過去。
正月初四的大清早,京師的大街小巷中,就響起了報童走街串巷的賣報聲。報紙很貴,很多人雖然剛興趣,但並不打算買,然而報童口中喊得真的是一誘惑無比。
無論是追奪衍聖公爵位,還是亡了江山,亦或者尋求官員,這都是讀書人最為關心的事情,任何一個聽起來都噱頭無比。
搞得很多人探頭想要罵報童,結果最終卻買了一份報紙。而這份正月裏的報紙,卻果真沒讓他們失望。
在頭版頭條,便是關於對大朝會的記錄。
整個記錄分為三塊,第一塊是描述皇帝詢問鄉老的文字,甚至在這段文字旁邊,有著簡易的圖畫,一個身著龍袍的青年人,向麵前幾位老人問話,這幅畫生動而形象的表達了當時的場景。
最後一塊,則是描寫梨園歌舞表演的,對各種形式的表演做了個宣傳,以及之後的一些活動內容,都在這裏。
真正火爆的是第二段,皇帝和衍聖公對話,或者說單方麵的斥責,畢竟是皇帝說了那麽多,說成對話不太合適。而這一段,也是吸引無數人掏錢購買報紙的原因。
“陛下,陛下真是......天佑大明啊!”很多人看完這一段的描述後,激動不能自已,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高呼天有大明!這一刻,他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皇帝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當然,除此之外,報紙上還有很多消息,比如說徐光啟被任命外總督京營絨政,年後將清查京營,比如今年朝會是最寒酸的,沒有一個番邦小國進貢。
然而,這些的話題度,完全無法和皇帝怒斥衍聖公這一段相提並論。
很多人看完後,想說點啥,卻發現家中無人討論,便打開門,來到大街上,找左鄰右舍掰扯著。
“陛下這話是啥意思?”有人學曆低,看的不太明白。
“不愧是大明皇帝,就是有血性。”有人對那句寧可亡了江山,也不要這樣的官員非常帶感,這是天子守國門的翻版。
“果然,貪官汙吏最可恨,皇帝都恨死他們了!”這是堅定的聖皇黨。
“還衍聖公,還聖人後裔,一點都是非不分,不能當官就不讀書了,那這樣的當了官也是個貪官汙吏!”這是不喜歡孔府的人。
一些列關於這樣的討論,在整個京師蔓延開來。通過報紙,就算是消息最不靈通的人,也知道了正月初一當日發生了什麽事情,這種傳播速度,遠比官場上的消息來得要快。
幾乎是烈火燎原之勢,整個京師就開始了誇皇帝,鄙視衍聖公的風潮。
鹹宜坊,梨園。
過年這幾日,正好是梨園生意火爆的時候,因此,除了大年三十休息了一天後,梨園天天開張,就是為了讓咬牙過年才來這裏看一趟的京師百姓能過個好年。
所有舞台中,一樓的位置都是場場爆滿,而二樓的包廂,卻無人問津,京師的達官貴人此刻都在加過年,或者是前去上司朋友家拜年,並不會來梨園。
不過,這一日,中央展廳的一個包廂中,卻有兩人就著歌舞,在慢慢地喝著小酒。
“乾度兄,你不該去曲阜的!”倪元璐歎口氣道,他已經將當日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高速對方。
無疑,在這場衝突中,曲阜孔家吃了極大的虧,不僅沒有達成目標,還在百官麵前丟臉,更恐怖的是,曲阜縣令和衍聖公的爵位都沒了。
恨皇帝是不敢恨的,但心中又憋著火,就隻能遷怒他人了,而張溥就是最好的隊形。
“無妨,陛下對孔家的處罰隻是一時的,過後又會還回去,這些東西他剝奪不了。等東西回去後,孔府的氣也就消失了,但我們卻能多出一個盟友,何樂而不為。”張溥毫不在意道。
當孔胤植離開曲阜,前往京師時,他的算計就達成了,不論孔胤植最後有沒有勸說皇帝重開科舉,對他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你自己把握就好。”倪元璐繼續哀歎著,他十分不看好張溥的行動。
正當兩人說著的時候,就聽到報童的叫賣聲,那誇張的說辭,瞬間吸引了張溥的事情,盡管具體的經過他已經聽倪元璐講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推動的事,似乎是另一種感覺。
很快,他就在報童手上買了一份報紙,然後慢慢看起來。
然後,看完了關於大朝會的描寫後,,張溥的眉頭頓時就擰在一起,這報紙上的用語,怎麽這麽別扭嗯!
“你看看這份報紙。”張溥將報紙給了倪元璐。
倪元璐毫不客氣的接過來開始閱讀起來,然而越看,他的臉色就越發的沉重起來,等到看完,那簡直就是陰雲密布啊!
“陛下,這是不準備放過孔家啊!”倪元璐下了斷語。
“是啊!這下麻煩大了!”張溥非常無奈道,他怎麽也麽想到,皇帝是竟然要對孔府下手,這下,孔家人要恨死他了。
皇帝親自奪走的官位和爵位,目前看來是很難要回去的。
包廂中,張溥和倪元璐盡皆沉默起來,沒有人在說什麽。一個是在反思,一個則是在想著,今後自己是不是要和對方拉開點距離。
他們兩人的沉默,並不能解決問題本身,這一期的帝國日報,逐漸開始朝著周圍的省份蔓延過去,更多的人看到了報紙,了解到當日發生的事情,他們疼惜皇帝,痛罵孔家人。
輿論,呈一邊倒的現象。
“賣報賣報,皇帝陛下寧肯亡了江山,也不要這樣的官員!”
“賣報賣報,聖皇仁慈,欲尋為其分憂養民的好官!!!”
正旦大朝會結束後,百官開始休息,而當日金鑾殿上的發生的事,親臨現場時震撼非常,但事後過了段時間,他們想想也就這回事,都是老油條了,不會被誰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如同打了雞血般亢奮。
然而,事情,出乎所有人預料的,並沒有就這麽過去。
正月初四的大清早,京師的大街小巷中,就響起了報童走街串巷的賣報聲。報紙很貴,很多人雖然剛興趣,但並不打算買,然而報童口中喊得真的是一誘惑無比。
無論是追奪衍聖公爵位,還是亡了江山,亦或者尋求官員,這都是讀書人最為關心的事情,任何一個聽起來都噱頭無比。
搞得很多人探頭想要罵報童,結果最終卻買了一份報紙。而這份正月裏的報紙,卻果真沒讓他們失望。
在頭版頭條,便是關於對大朝會的記錄。
整個記錄分為三塊,第一塊是描述皇帝詢問鄉老的文字,甚至在這段文字旁邊,有著簡易的圖畫,一個身著龍袍的青年人,向麵前幾位老人問話,這幅畫生動而形象的表達了當時的場景。
最後一塊,則是描寫梨園歌舞表演的,對各種形式的表演做了個宣傳,以及之後的一些活動內容,都在這裏。
真正火爆的是第二段,皇帝和衍聖公對話,或者說單方麵的斥責,畢竟是皇帝說了那麽多,說成對話不太合適。而這一段,也是吸引無數人掏錢購買報紙的原因。
“陛下,陛下真是......天佑大明啊!”很多人看完這一段的描述後,激動不能自已,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高呼天有大明!這一刻,他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皇帝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當然,除此之外,報紙上還有很多消息,比如說徐光啟被任命外總督京營絨政,年後將清查京營,比如今年朝會是最寒酸的,沒有一個番邦小國進貢。
然而,這些的話題度,完全無法和皇帝怒斥衍聖公這一段相提並論。
很多人看完後,想說點啥,卻發現家中無人討論,便打開門,來到大街上,找左鄰右舍掰扯著。
“陛下這話是啥意思?”有人學曆低,看的不太明白。
“不愧是大明皇帝,就是有血性。”有人對那句寧可亡了江山,也不要這樣的官員非常帶感,這是天子守國門的翻版。
“果然,貪官汙吏最可恨,皇帝都恨死他們了!”這是堅定的聖皇黨。
“還衍聖公,還聖人後裔,一點都是非不分,不能當官就不讀書了,那這樣的當了官也是個貪官汙吏!”這是不喜歡孔府的人。
一些列關於這樣的討論,在整個京師蔓延開來。通過報紙,就算是消息最不靈通的人,也知道了正月初一當日發生了什麽事情,這種傳播速度,遠比官場上的消息來得要快。
幾乎是烈火燎原之勢,整個京師就開始了誇皇帝,鄙視衍聖公的風潮。
鹹宜坊,梨園。
過年這幾日,正好是梨園生意火爆的時候,因此,除了大年三十休息了一天後,梨園天天開張,就是為了讓咬牙過年才來這裏看一趟的京師百姓能過個好年。
所有舞台中,一樓的位置都是場場爆滿,而二樓的包廂,卻無人問津,京師的達官貴人此刻都在加過年,或者是前去上司朋友家拜年,並不會來梨園。
不過,這一日,中央展廳的一個包廂中,卻有兩人就著歌舞,在慢慢地喝著小酒。
“乾度兄,你不該去曲阜的!”倪元璐歎口氣道,他已經將當日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高速對方。
無疑,在這場衝突中,曲阜孔家吃了極大的虧,不僅沒有達成目標,還在百官麵前丟臉,更恐怖的是,曲阜縣令和衍聖公的爵位都沒了。
恨皇帝是不敢恨的,但心中又憋著火,就隻能遷怒他人了,而張溥就是最好的隊形。
“無妨,陛下對孔家的處罰隻是一時的,過後又會還回去,這些東西他剝奪不了。等東西回去後,孔府的氣也就消失了,但我們卻能多出一個盟友,何樂而不為。”張溥毫不在意道。
當孔胤植離開曲阜,前往京師時,他的算計就達成了,不論孔胤植最後有沒有勸說皇帝重開科舉,對他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你自己把握就好。”倪元璐繼續哀歎著,他十分不看好張溥的行動。
正當兩人說著的時候,就聽到報童的叫賣聲,那誇張的說辭,瞬間吸引了張溥的事情,盡管具體的經過他已經聽倪元璐講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推動的事,似乎是另一種感覺。
很快,他就在報童手上買了一份報紙,然後慢慢看起來。
然後,看完了關於大朝會的描寫後,,張溥的眉頭頓時就擰在一起,這報紙上的用語,怎麽這麽別扭嗯!
“你看看這份報紙。”張溥將報紙給了倪元璐。
倪元璐毫不客氣的接過來開始閱讀起來,然而越看,他的臉色就越發的沉重起來,等到看完,那簡直就是陰雲密布啊!
“陛下,這是不準備放過孔家啊!”倪元璐下了斷語。
“是啊!這下麻煩大了!”張溥非常無奈道,他怎麽也麽想到,皇帝是竟然要對孔府下手,這下,孔家人要恨死他了。
皇帝親自奪走的官位和爵位,目前看來是很難要回去的。
包廂中,張溥和倪元璐盡皆沉默起來,沒有人在說什麽。一個是在反思,一個則是在想著,今後自己是不是要和對方拉開點距離。
他們兩人的沉默,並不能解決問題本身,這一期的帝國日報,逐漸開始朝著周圍的省份蔓延過去,更多的人看到了報紙,了解到當日發生的事情,他們疼惜皇帝,痛罵孔家人。
輿論,呈一邊倒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