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近年關的時候,朱由檢一直在不斷的調整各處的總督巡撫,甚至是總兵,這些關鍵的位置都在換人,不為別的,就為年後迎擊黃太吉做準備。
尤其是借著晉商八大家殼子的錦衣衛,不斷傳來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後,這種心情就更加急切了。不過,那個從晉商八大家覆滅後就跑掉的女真細作,卻讓他心中一直存有疑慮,黃太吉方麵應該知道八大家覆滅了吧,為何還放任商隊在他的境內活動?
一度,他懷疑這些消息是假的,但錦衣衛查了幾遍,卻都沒發現什麽疏漏。
這種情況下,朱由檢隻能選擇相信錦衣衛的情報,不過,關於各方麵的工作他都做的比較細致。
兵部和都察院的工作一直都緊緊的盯著,催促他們巡視各個邊鎮,整訓邊兵。有了糧餉,軍備的質量也能得到保證,邊兵的整頓還是很有成果的,每個邊鎮,總有那麽一兩萬的可戰之兵。
宣大加上薊鎮,總共能湊出大概四五萬的軍隊,這點人差不多夠了,消滅女真入口的軍隊不行,但作為堵路的軍隊還是可以的,主力就交給他訓練的陸軍了。
安排完了這些,朱由檢總算可以鬆口氣,不用每天都盯著並不和都察院,可以看看別的奏折以及消息了。
就比如現在,他看到了一封很有趣的奏折,奏折的署名人他比較熟悉,戶部員外郎倪元璐,這也是一個隊理財比價精通的,在戶部空了後調入進去,在他的奏折後麵附了一份叫做《海運書》和《海程圖》的東西。
這《海運書》和《海程圖》是一個叫做沈廷揚的國子監生弄出來的,由於沒有上奏資格,就附在倪元璐奏折的後麵。
而倪元璐之所以上這封奏折,也是為了響應皇帝‘漕運改海’的政策。
倪元璐本身就關注這方麵的事情,同時他又認識沈廷揚在,這位家中也是富豪,家在崇明,靠海吃飯,時常在海上走貨,故而對海運並不陌生。
沈廷揚是個有抱負的人,雖然讀書不行,補入南京國子監學習,但他對時政還是很關心的,當他從邸報上得知皇帝頒布漕運改海的政策後,立刻自己編篡了兩份關於海運的東西,送到好友倪元璐那裏去,以圖博個出身。
東西朱由檢翻看看了下,各種記敘和圖錄,看不太懂,不過他也不是太重視,水文資料、洋流乃至氣候等,跑了幾趟南洋的還軍訓顯然更加豐富,跟不要說他還吞了鄭芝龍的勢力,裏麵經驗風度的舵手多得是,整合些資料出來根本不是問題。
他看重的,還是沈廷揚這個人才,海軍的人才歸海軍,那是用來打仗的,不可能一直用來搞運輸,這種事遲早得獨立出來,交給隻官府來做。
而且海軍中那些小型的福船都要淘汰,換成大福船或者蓋倫船戰艦,這些淘汰的船隻正好換下來,給官府充作運輸船,用來運送漕糧。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沈廷揚這種人的作用了,任何時候,人才都是不嫌多的。
“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海路運輸,嘿,這些運輸方式必須得整合起來,分散開太浪費資源了。”朱由檢想了想,最終覺得還是新成立一個部門比較好,反正六部製度用到現在,也有些過時了,很多東西需要細分。
不過這種改革現在肯定不是現在,等他對上女真打了個勝仗再開始比較好。
這個部門的名字朱由檢已經想好了,就叫做驛部,專門管理道路和運輸,以及郵政、公文傳遞等事務。
而沈廷揚,就是入驛部最好的人才。想到這,他在身後的屏風上,寫上了驛部兩個字,而後在驛部後麵,猶豫了下,填上了周延儒三個字。
驛部是一個新開的部門,諸事繁雜,沒有陳例可依,很多都要自己製定,那就需要一個年富力強,思維開闊的人,朱由檢覺得,朝中夠資格的,也就周延儒比較合適。
不過這樣一來,對方就以不到四十的年紀,升任部堂級高管,這才國朝是沒有的。
“不管了,先試試,如果是人才,總能發光的。”朱由檢不管不顧的想到。而後,看著倪元璐和沈廷揚兩人,他讓人擬了個嘉獎提拔的詔書,詔命崇明人沈廷揚為戶部主事,而後倪元璐一起,協理漕運改海事宜,。
既然錢龍錫遲遲沒有動作,那就加派幾個人過去,督促著辦事。
處理完這奏折後,後麵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文書,朱由檢看了看,都是些各地叛亂,災情的文書。
“這些文書怎麽都弄上來了?”朱由檢有些疑惑,然後又全都扔了回去,著內閣司禮監商量著處理。
最後的一封奏折,是朱燮元呈上來的,是關於土司叛亂的詳情,朱由檢看了下,狀況比較好,各個省份都安定了下來,目前和永寧、水西兩個土司呈現僵持階段。
上麵寫的情況比較好,朱由檢沒到過前線,也不知道對不對,姑且相信朱燮元的奏疏。在奏疏的最後,朱燮元還附著了一份各地土司的請封文書,這都是跟著叛亂的土司,被平定後,他按照過往的羈縻製度,選出來的新的土司官員繼任者。
“他娘的,這群家夥不長記性嗎,都叛亂一遍了,還用他們?”朱由檢氣的大罵,然後直接在奏折後麵寫了四個字的批語——改土歸流。
這是厚實滿清所用的招數,被朱由檢提前用了出來,如今趁著奢安之亂,各地土司力量殘破,頭人或死或降,正好開始實施。
這個權利,因為是戰時,他下放給了朱燮元,讓吏部開出一疊空白的告身文書,直接送到前線。
做完了這些,朱由檢還有些不知足,再次下了詔令,封秦良玉為四川總兵,初授龍虎將軍,加封都督簽事,賜二品誥命夫人,命其征召當地忠勇白杆兵兩萬,前往平叛,錢糧軍餉等由五省督理朱燮元解決,不得延誤。
同時,在最後,朱由檢下了個最後的期限通牒,乾聖二年過萬之前,水西、永寧兩個土司叛亂必須平定。
尤其是借著晉商八大家殼子的錦衣衛,不斷傳來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後,這種心情就更加急切了。不過,那個從晉商八大家覆滅後就跑掉的女真細作,卻讓他心中一直存有疑慮,黃太吉方麵應該知道八大家覆滅了吧,為何還放任商隊在他的境內活動?
一度,他懷疑這些消息是假的,但錦衣衛查了幾遍,卻都沒發現什麽疏漏。
這種情況下,朱由檢隻能選擇相信錦衣衛的情報,不過,關於各方麵的工作他都做的比較細致。
兵部和都察院的工作一直都緊緊的盯著,催促他們巡視各個邊鎮,整訓邊兵。有了糧餉,軍備的質量也能得到保證,邊兵的整頓還是很有成果的,每個邊鎮,總有那麽一兩萬的可戰之兵。
宣大加上薊鎮,總共能湊出大概四五萬的軍隊,這點人差不多夠了,消滅女真入口的軍隊不行,但作為堵路的軍隊還是可以的,主力就交給他訓練的陸軍了。
安排完了這些,朱由檢總算可以鬆口氣,不用每天都盯著並不和都察院,可以看看別的奏折以及消息了。
就比如現在,他看到了一封很有趣的奏折,奏折的署名人他比較熟悉,戶部員外郎倪元璐,這也是一個隊理財比價精通的,在戶部空了後調入進去,在他的奏折後麵附了一份叫做《海運書》和《海程圖》的東西。
這《海運書》和《海程圖》是一個叫做沈廷揚的國子監生弄出來的,由於沒有上奏資格,就附在倪元璐奏折的後麵。
而倪元璐之所以上這封奏折,也是為了響應皇帝‘漕運改海’的政策。
倪元璐本身就關注這方麵的事情,同時他又認識沈廷揚在,這位家中也是富豪,家在崇明,靠海吃飯,時常在海上走貨,故而對海運並不陌生。
沈廷揚是個有抱負的人,雖然讀書不行,補入南京國子監學習,但他對時政還是很關心的,當他從邸報上得知皇帝頒布漕運改海的政策後,立刻自己編篡了兩份關於海運的東西,送到好友倪元璐那裏去,以圖博個出身。
東西朱由檢翻看看了下,各種記敘和圖錄,看不太懂,不過他也不是太重視,水文資料、洋流乃至氣候等,跑了幾趟南洋的還軍訓顯然更加豐富,跟不要說他還吞了鄭芝龍的勢力,裏麵經驗風度的舵手多得是,整合些資料出來根本不是問題。
他看重的,還是沈廷揚這個人才,海軍的人才歸海軍,那是用來打仗的,不可能一直用來搞運輸,這種事遲早得獨立出來,交給隻官府來做。
而且海軍中那些小型的福船都要淘汰,換成大福船或者蓋倫船戰艦,這些淘汰的船隻正好換下來,給官府充作運輸船,用來運送漕糧。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沈廷揚這種人的作用了,任何時候,人才都是不嫌多的。
“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海路運輸,嘿,這些運輸方式必須得整合起來,分散開太浪費資源了。”朱由檢想了想,最終覺得還是新成立一個部門比較好,反正六部製度用到現在,也有些過時了,很多東西需要細分。
不過這種改革現在肯定不是現在,等他對上女真打了個勝仗再開始比較好。
這個部門的名字朱由檢已經想好了,就叫做驛部,專門管理道路和運輸,以及郵政、公文傳遞等事務。
而沈廷揚,就是入驛部最好的人才。想到這,他在身後的屏風上,寫上了驛部兩個字,而後在驛部後麵,猶豫了下,填上了周延儒三個字。
驛部是一個新開的部門,諸事繁雜,沒有陳例可依,很多都要自己製定,那就需要一個年富力強,思維開闊的人,朱由檢覺得,朝中夠資格的,也就周延儒比較合適。
不過這樣一來,對方就以不到四十的年紀,升任部堂級高管,這才國朝是沒有的。
“不管了,先試試,如果是人才,總能發光的。”朱由檢不管不顧的想到。而後,看著倪元璐和沈廷揚兩人,他讓人擬了個嘉獎提拔的詔書,詔命崇明人沈廷揚為戶部主事,而後倪元璐一起,協理漕運改海事宜,。
既然錢龍錫遲遲沒有動作,那就加派幾個人過去,督促著辦事。
處理完這奏折後,後麵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文書,朱由檢看了看,都是些各地叛亂,災情的文書。
“這些文書怎麽都弄上來了?”朱由檢有些疑惑,然後又全都扔了回去,著內閣司禮監商量著處理。
最後的一封奏折,是朱燮元呈上來的,是關於土司叛亂的詳情,朱由檢看了下,狀況比較好,各個省份都安定了下來,目前和永寧、水西兩個土司呈現僵持階段。
上麵寫的情況比較好,朱由檢沒到過前線,也不知道對不對,姑且相信朱燮元的奏疏。在奏疏的最後,朱燮元還附著了一份各地土司的請封文書,這都是跟著叛亂的土司,被平定後,他按照過往的羈縻製度,選出來的新的土司官員繼任者。
“他娘的,這群家夥不長記性嗎,都叛亂一遍了,還用他們?”朱由檢氣的大罵,然後直接在奏折後麵寫了四個字的批語——改土歸流。
這是厚實滿清所用的招數,被朱由檢提前用了出來,如今趁著奢安之亂,各地土司力量殘破,頭人或死或降,正好開始實施。
這個權利,因為是戰時,他下放給了朱燮元,讓吏部開出一疊空白的告身文書,直接送到前線。
做完了這些,朱由檢還有些不知足,再次下了詔令,封秦良玉為四川總兵,初授龍虎將軍,加封都督簽事,賜二品誥命夫人,命其征召當地忠勇白杆兵兩萬,前往平叛,錢糧軍餉等由五省督理朱燮元解決,不得延誤。
同時,在最後,朱由檢下了個最後的期限通牒,乾聖二年過萬之前,水西、永寧兩個土司叛亂必須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