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島,全島縞素。
不論毛文龍為人如何,做了什麽,但至少對於島上的居民而言,他至少救了他們,給了他們一個安身之地,救命之恩,不可或忘。
陳繼盛將這些看在眼裏,卻沒有去管,他雖然是東江鎮代管,但威望不足,目前隻能暫時維持著局麵,等待朝廷的處理,到時候他是去是留就知道了。
不過在這麽著,都比現在強,這幾天,他走在路上,被一些居民用十分不友善的一眼神看著,搞得好像是他為了上位殺了毛帥一樣。
他真怕,某天晚上自己被人抹黑進了軍營,一刀給殺了。
這不是開玩笑的,不提毛文龍的功績,他起碼是很多人的救命恩人,如今慘死,難保有人念著舊情,想為他報仇。
報仇沒錯,他不是仇人啊!
“五天了,朝廷該有反應了吧!”陳繼盛盯著素白的天空,陷入了沉思當中。
同一時間,在寧遠,袁崇煥也是如此看著天空,他的神情有些憔悴,陷入殺了毛文龍後,他並不如表麵上看起來那麽輕鬆,心底壓力也很大。
“大人,有船,有船來了!”
正當陳繼盛發呆時,忽然有士兵前來匯報。
“船?什麽船?”他疑惑的問道。皮島這破地方,除了發餉銀時,很少有船隻來這裏,更多地是他們運送貨物到其他地方販賣,同時購買自己需要的。
因此皮島本身也有一隻水師,雖然不強,但卻是皮島的生命線。
然而,當陳繼盛來到碼頭邊,搖搖看著那如雲的白帆時,他依然徹底呆住了,船,好大的船!
當先那艘戰艦之龐大,當真是陳繼盛生平之僅見。當這隻艦隊靠的越來越近的時候,那些船也越發的龐大,他忽然發現,這些船隻乃是自己從未見過的,其形貌非常的怪異,整體看起來極其的狹長,有著說不出的古怪,但卻又顯得輕盈。
而當看到那些被遮蓋的炮門時,陳繼盛眼皮子直跳,武人的直覺告訴他,那後麵隱藏著極其危險的武器,一旦漏出來,必然驚天動地。
這支艦隊,給陳繼盛一種非常危險的感覺,若不是對方旗杆上懸掛的是日月龍旗,以及後麵跟著的一批福船,他此時恐怕已經拉響了警報,命令全軍備戰了。
不過縱然有著種種特征表明,這應該是大明的水師,但他還是謹慎的派出接洽船隻,和對方溝通,同時自己這邊也嚴陣以待,一有不測,就立刻組織人手防禦。
好在,他的這些準備都白費了,這些船都是大明皇家海軍的,是自己人。
既然確認了士自己人,陳繼盛也不再阻攔,船隻引導著對方靠近碼頭,慢慢都停泊下來。
很快,從那艘靠岸的最大船隻上,下來了一些人,看到這些人,陳繼盛揉了揉眼睛,臉上漏出不可思議之情。
“袁大人,沈將軍......”陳繼盛驚呼道。
當先的兩人,陳繼盛全部都認識,一個是曾經的登萊巡撫袁可立,另一個則是登萊水師沈有容。
這兩人的出現,讓他簡直驚掉了下巴。陳繼盛雖然是皮島的兵,但作為皮島大後方的登萊之地官員,他是非常熟悉的,曾經還協同做過戰,對當時的兩位大人物還是很熟悉的。
他們不都告老還鄉了嗎,怎麽這次又出現了?陳繼盛疑惑的想著。
東江鎮地處偏僻,消息閉塞,陳繼盛不知道朝廷的變動也是正常。
“嗬嗬,是繼盛啊,現在都能獨當一麵了。”沈有容看到陳繼盛,哈哈笑道。
“沈將軍才是老當益壯,這麽大年紀了,還在大海上拚搏!”
“都是為了帝國!”他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然後咳嗽一聲,衝著陳繼盛道,“繼盛,你去將島上的軍官都聚集起來,我這裏有聖旨宣讀。”
“好嘞!”陳繼盛點頭,然後屁顛屁顛的朝著軍營中跑去。
很快,大量的軍官都集聚起來,其中就包括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三人,他們三人混跡在人群中,看著前麵的儀仗,眼神明顯泛起喜色,看來,朝廷還沒忘記我們。
台子已經搭好,見島上軍官都來了,沈有容等人也不耽擱,直接開始宣讀聖旨。
宣讀聖旨的是一名太監,他操持著尖利的嗓音,大聲念誦著,由於是給不識字的武官,這封聖旨寫的很直白,先是安撫了下島上的居民,並表示,會將事情調查清楚,給毛文龍家屬一個交代。
內容的最後呢,則宣布了東江鎮接下裏的話事官員,兵部尚書、右都禦史,東江總督袁可立。
袁可立曾經構築登萊一線的防務,其中包括了東江鎮,對這裏很熟悉,而且也在遼東任過職,對這塊的信息比較清楚,在加上掌管一協軍馬的劉興佐也是他說服叛逃回來的,所以他接任東江鎮是最合適不過的。
而聽到這個任命後,很多軍官都麵露喜色,有袁大人在,東江鎮以後肯定不會餓肚子了。當年袁可立也是保障東江鎮的後勤,那時是他們日子過得最好的時候,五勝五敗也都是在那時候發生。
而袁可立離開後,這些就都沒了,就連打仗,也是輸多贏少。
基於以上原因,袁可立非常順利的接管了東江所有權利,而後,隨著一袋袋的糧食和銀幣搬運下來後,基層士兵也開始擁戴他來。
一切,都向好的地方發展。
而此時,京師當中,卻爆發了一場劇烈的爭吵。
皇極門廊內,朱由檢麵無表情的看著下麵喧鬧的場景,那些大臣爭辯的幾乎大打出手,但他卻沒官。
因為心底,他也拿捏不定,到底該怎麽處理袁崇煥。
到底是如曆史上的那樣,放任袁崇煥自流,還是說等直接以當前案件,將袁崇煥拿下,照《大明律》處理。
舉棋不定下,朱由檢召開了朝會,想聽聽群臣的意見,看怎麽處理袁崇煥。然而,朝堂官員的發言,著實出乎朱由檢的預料,在處理和不處理兩種意見上,朝臣的分歧很大,甚至因此而爭吵起來。
不論毛文龍為人如何,做了什麽,但至少對於島上的居民而言,他至少救了他們,給了他們一個安身之地,救命之恩,不可或忘。
陳繼盛將這些看在眼裏,卻沒有去管,他雖然是東江鎮代管,但威望不足,目前隻能暫時維持著局麵,等待朝廷的處理,到時候他是去是留就知道了。
不過在這麽著,都比現在強,這幾天,他走在路上,被一些居民用十分不友善的一眼神看著,搞得好像是他為了上位殺了毛帥一樣。
他真怕,某天晚上自己被人抹黑進了軍營,一刀給殺了。
這不是開玩笑的,不提毛文龍的功績,他起碼是很多人的救命恩人,如今慘死,難保有人念著舊情,想為他報仇。
報仇沒錯,他不是仇人啊!
“五天了,朝廷該有反應了吧!”陳繼盛盯著素白的天空,陷入了沉思當中。
同一時間,在寧遠,袁崇煥也是如此看著天空,他的神情有些憔悴,陷入殺了毛文龍後,他並不如表麵上看起來那麽輕鬆,心底壓力也很大。
“大人,有船,有船來了!”
正當陳繼盛發呆時,忽然有士兵前來匯報。
“船?什麽船?”他疑惑的問道。皮島這破地方,除了發餉銀時,很少有船隻來這裏,更多地是他們運送貨物到其他地方販賣,同時購買自己需要的。
因此皮島本身也有一隻水師,雖然不強,但卻是皮島的生命線。
然而,當陳繼盛來到碼頭邊,搖搖看著那如雲的白帆時,他依然徹底呆住了,船,好大的船!
當先那艘戰艦之龐大,當真是陳繼盛生平之僅見。當這隻艦隊靠的越來越近的時候,那些船也越發的龐大,他忽然發現,這些船隻乃是自己從未見過的,其形貌非常的怪異,整體看起來極其的狹長,有著說不出的古怪,但卻又顯得輕盈。
而當看到那些被遮蓋的炮門時,陳繼盛眼皮子直跳,武人的直覺告訴他,那後麵隱藏著極其危險的武器,一旦漏出來,必然驚天動地。
這支艦隊,給陳繼盛一種非常危險的感覺,若不是對方旗杆上懸掛的是日月龍旗,以及後麵跟著的一批福船,他此時恐怕已經拉響了警報,命令全軍備戰了。
不過縱然有著種種特征表明,這應該是大明的水師,但他還是謹慎的派出接洽船隻,和對方溝通,同時自己這邊也嚴陣以待,一有不測,就立刻組織人手防禦。
好在,他的這些準備都白費了,這些船都是大明皇家海軍的,是自己人。
既然確認了士自己人,陳繼盛也不再阻攔,船隻引導著對方靠近碼頭,慢慢都停泊下來。
很快,從那艘靠岸的最大船隻上,下來了一些人,看到這些人,陳繼盛揉了揉眼睛,臉上漏出不可思議之情。
“袁大人,沈將軍......”陳繼盛驚呼道。
當先的兩人,陳繼盛全部都認識,一個是曾經的登萊巡撫袁可立,另一個則是登萊水師沈有容。
這兩人的出現,讓他簡直驚掉了下巴。陳繼盛雖然是皮島的兵,但作為皮島大後方的登萊之地官員,他是非常熟悉的,曾經還協同做過戰,對當時的兩位大人物還是很熟悉的。
他們不都告老還鄉了嗎,怎麽這次又出現了?陳繼盛疑惑的想著。
東江鎮地處偏僻,消息閉塞,陳繼盛不知道朝廷的變動也是正常。
“嗬嗬,是繼盛啊,現在都能獨當一麵了。”沈有容看到陳繼盛,哈哈笑道。
“沈將軍才是老當益壯,這麽大年紀了,還在大海上拚搏!”
“都是為了帝國!”他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然後咳嗽一聲,衝著陳繼盛道,“繼盛,你去將島上的軍官都聚集起來,我這裏有聖旨宣讀。”
“好嘞!”陳繼盛點頭,然後屁顛屁顛的朝著軍營中跑去。
很快,大量的軍官都集聚起來,其中就包括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三人,他們三人混跡在人群中,看著前麵的儀仗,眼神明顯泛起喜色,看來,朝廷還沒忘記我們。
台子已經搭好,見島上軍官都來了,沈有容等人也不耽擱,直接開始宣讀聖旨。
宣讀聖旨的是一名太監,他操持著尖利的嗓音,大聲念誦著,由於是給不識字的武官,這封聖旨寫的很直白,先是安撫了下島上的居民,並表示,會將事情調查清楚,給毛文龍家屬一個交代。
內容的最後呢,則宣布了東江鎮接下裏的話事官員,兵部尚書、右都禦史,東江總督袁可立。
袁可立曾經構築登萊一線的防務,其中包括了東江鎮,對這裏很熟悉,而且也在遼東任過職,對這塊的信息比較清楚,在加上掌管一協軍馬的劉興佐也是他說服叛逃回來的,所以他接任東江鎮是最合適不過的。
而聽到這個任命後,很多軍官都麵露喜色,有袁大人在,東江鎮以後肯定不會餓肚子了。當年袁可立也是保障東江鎮的後勤,那時是他們日子過得最好的時候,五勝五敗也都是在那時候發生。
而袁可立離開後,這些就都沒了,就連打仗,也是輸多贏少。
基於以上原因,袁可立非常順利的接管了東江所有權利,而後,隨著一袋袋的糧食和銀幣搬運下來後,基層士兵也開始擁戴他來。
一切,都向好的地方發展。
而此時,京師當中,卻爆發了一場劇烈的爭吵。
皇極門廊內,朱由檢麵無表情的看著下麵喧鬧的場景,那些大臣爭辯的幾乎大打出手,但他卻沒官。
因為心底,他也拿捏不定,到底該怎麽處理袁崇煥。
到底是如曆史上的那樣,放任袁崇煥自流,還是說等直接以當前案件,將袁崇煥拿下,照《大明律》處理。
舉棋不定下,朱由檢召開了朝會,想聽聽群臣的意見,看怎麽處理袁崇煥。然而,朝堂官員的發言,著實出乎朱由檢的預料,在處理和不處理兩種意見上,朝臣的分歧很大,甚至因此而爭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