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愛卿有何事啊?”看著崔呈秀和錢龍錫,朱由檢堆笑道,歇了這麽多天,他不好意思耍無賴不參與政事。
“臣有要事上奏。”錢龍錫不鹹不淡道。皇帝不上早朝,他們就隻好來堵皇帝了。
崔呈秀瞥了眼錢龍錫,然後恭敬道,“臣亦是如此。”
“好吧,說吧,朕盡量解決。”朱由檢鬱悶道,他就知道,從海外回來有大量的事情要處理,故而他才躲著內閣宰輔,沒想到最終還是被抓到了。
“臣先來吧!”和以往不同,這次是錢龍錫先開口。
內閣講究排名,崔呈秀和錢龍錫雖然都是一樣的品級,但他入閣早,地位自然在錢龍錫前麵,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站穩了腳跟,熟悉了環境後,錢龍錫卻不甘落後了,處處和崔呈秀爭鋒。
這次隻是一個體現。
可以預見,皇帝的歸來,一定會讓這種爭鋒達到鼎盛。
“陛下,臣請起複在野官員!”錢龍錫慢慢的將最近中樞運轉的情況一一說了遍,尤其突出了行政效率,以及各級官員的抱怨。
這是老生常談的事情,錢龍錫原本以為皇帝一如既往的推脫後,卻迎來的不同的答案。
“此事不急,還未到時候,待過段時間後,朕自然會解決人手不夠的問題。”朱由檢說著,心裏有點不屑,錢龍錫這邊缺的這點人算什麽,若是自己的計劃發動在,整個兵部都空了,那錢龍錫還不得上吊自殺啊。
然而錢龍錫卻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整個人陷入了突然地驚喜當中,一旦起複官員,我這做的暗手就有用了。
那種突如其來的驚喜,讓錢龍錫接下來的匯報都幹巴巴的,讓人提不起一絲興趣。而且他匯報的也不是什麽重要事情,比如詔修《熹宗實錄》,毀《三朝要典》等等,絮絮叨叨一大堆,卻沒有太多的用處。
沒辦法,真正的事情在朱由檢麵前的桌子上堆著呢,若不是崔呈秀過來麵君,他根本不會來。
錢龍錫說完後,崔呈秀終於開口了,“陛下,各地官吏數量終於統計完畢。”
說完,他就遞上一本厚厚的奏疏上來,這是大明所有官吏的人數統計,也是增加俸祿的依據。
當然,這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是按照皇帝的意思改進出來的種種政策。比如官吏定額,幕僚、差派費用歸公等,一次好好的漲俸祿事件,硬是被朱由檢玩成了編製改革。
在這次的改革中,品級的工資進行了增長,同時還引入了工齡的概念,也就是科舉之後,為官的時間,根據這個時間,每一年都會增加一定的官齡工資,養老金和養廉金的概念也有提及。
養廉金是要從俸祿中扣除一部分,然後帝國補上一部分,存入銀行,等到官員致仕退休後就可一次性領取,當然,若是中途出了事,這部分錢自然沒有了。
至於養老金,就沒有具體的規定,朱由檢仿照的是後世公務員製度,並不扣錢,而是退休後直接發放。
這幾種製度,在加上編製定額,巡撫成為地方長官,吏員納入管理範圍,發放薪俸,木料費用歸公等,1就是最近崔呈秀的成果,可以說相當豐碩。
然而,朱由檢看完後,久久不語。
這些政策是不錯,而且很周全,並無多大紕漏,可以實施下去,朱由檢之所以愣住,是因為他忽然發現,整個大明的文官,竟然有兩萬多人,這還是有品級的,若是算上吏員,不下十萬,再加上武官,幾近二十萬。
如此多的人數,想要改動起來,是非常麻煩的,他忽然發現,自己有些想當然了,官製改革,沒有那麽容易的,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不小心就會出現疏漏。
之前的十三道監察禦史下方地方,成立地方都察院,在朝臣看來,是一招很妙的棋子,地方都察院不歸巡撫管理,獨立辦公,同時有被封印的密折權力,隨時可以將地方軍政情況上報中樞,直達禦前。
這等於將監察權收歸中央,加強對地方,督撫大員的監察,是中央集權的一種。
然而真實情況呢,是朱由檢發現大明沒有地方檢察院這一類的功能機構,恰好當時給事中搗亂,他便一拍腦袋做出決定,將這些討厭的家夥下方地方。
然而呢,真是情況是,朱由檢不知道地方是有監察機構的,提刑按察使司就具有監察權,負責彈劾地方,糾正風氣。
十三道監察禦史下到地方,成立地方都察院後,就將這種監察權逐漸侵奪,如今兩個月過去,基本上,糾察彈劾這一類的事權,已經到了監察禦史手中,提刑按察使司目前還有這些職權,但可以預見,過個一兩年,就會喪失。
目前結果看起來還是好的,但這隻是個巧合,不可能每次都會如此幸運,一旦各種機構鬧起來,倒黴的還是地方百姓。
因此,當發現自己的官製改革牽扯到如此多人,而且影響很大時,朱由檢頓時猶豫了,自己的想法,會不會不成熟,沒有經過廣泛的討論,會不會出現紕漏。
所謂體製內的改良,就是如此艱難,影響太大,後果嚴重,若是一張白紙,反而更加簡單些,朱由檢想實行什麽製度就實行什麽製度,哪裏還要考慮這麽多。
“奏疏寫的不錯,不過有些地方還需從長計議!”朱由檢斟酌道。
這句話頓時讓崔呈秀愣住了,有些地方要從長計議?這不都是按照您老人家的意思寫的嗎,怎麽又不對了?
“愛卿誤會了,不是要改,而是朕的考慮有些欠妥。”朱由檢笑著解釋道,“官齡工資可以批準,就以科舉中式為時間來計算,至於養老金和養廉金,暫且緩緩。”
這兩個東西牽扯很大,其資金來往發放,都需要專職人員管理,對於想要梳理中央地方管製的朱由檢來說,此時能不增加機構就不增加,省的以後麻煩。
反正這玩意他是打算補的,以後發放也不遲。
“至於官齡工資增長太少,則以散階的薪俸來補償。”朱由檢出了個注意。
明朝文官是有散階的,隻是散階一般來講沒什麽用,隻是要來好看而已,不過現在可以排上用場了,不同的散階有不同的工資,這一塊和官齡工資一起,這種漲幅足夠了。
後世經驗告訴我們,加工資不要一次性加很多,而是慢慢加,年年加。
“臣有要事上奏。”錢龍錫不鹹不淡道。皇帝不上早朝,他們就隻好來堵皇帝了。
崔呈秀瞥了眼錢龍錫,然後恭敬道,“臣亦是如此。”
“好吧,說吧,朕盡量解決。”朱由檢鬱悶道,他就知道,從海外回來有大量的事情要處理,故而他才躲著內閣宰輔,沒想到最終還是被抓到了。
“臣先來吧!”和以往不同,這次是錢龍錫先開口。
內閣講究排名,崔呈秀和錢龍錫雖然都是一樣的品級,但他入閣早,地位自然在錢龍錫前麵,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站穩了腳跟,熟悉了環境後,錢龍錫卻不甘落後了,處處和崔呈秀爭鋒。
這次隻是一個體現。
可以預見,皇帝的歸來,一定會讓這種爭鋒達到鼎盛。
“陛下,臣請起複在野官員!”錢龍錫慢慢的將最近中樞運轉的情況一一說了遍,尤其突出了行政效率,以及各級官員的抱怨。
這是老生常談的事情,錢龍錫原本以為皇帝一如既往的推脫後,卻迎來的不同的答案。
“此事不急,還未到時候,待過段時間後,朕自然會解決人手不夠的問題。”朱由檢說著,心裏有點不屑,錢龍錫這邊缺的這點人算什麽,若是自己的計劃發動在,整個兵部都空了,那錢龍錫還不得上吊自殺啊。
然而錢龍錫卻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整個人陷入了突然地驚喜當中,一旦起複官員,我這做的暗手就有用了。
那種突如其來的驚喜,讓錢龍錫接下來的匯報都幹巴巴的,讓人提不起一絲興趣。而且他匯報的也不是什麽重要事情,比如詔修《熹宗實錄》,毀《三朝要典》等等,絮絮叨叨一大堆,卻沒有太多的用處。
沒辦法,真正的事情在朱由檢麵前的桌子上堆著呢,若不是崔呈秀過來麵君,他根本不會來。
錢龍錫說完後,崔呈秀終於開口了,“陛下,各地官吏數量終於統計完畢。”
說完,他就遞上一本厚厚的奏疏上來,這是大明所有官吏的人數統計,也是增加俸祿的依據。
當然,這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是按照皇帝的意思改進出來的種種政策。比如官吏定額,幕僚、差派費用歸公等,一次好好的漲俸祿事件,硬是被朱由檢玩成了編製改革。
在這次的改革中,品級的工資進行了增長,同時還引入了工齡的概念,也就是科舉之後,為官的時間,根據這個時間,每一年都會增加一定的官齡工資,養老金和養廉金的概念也有提及。
養廉金是要從俸祿中扣除一部分,然後帝國補上一部分,存入銀行,等到官員致仕退休後就可一次性領取,當然,若是中途出了事,這部分錢自然沒有了。
至於養老金,就沒有具體的規定,朱由檢仿照的是後世公務員製度,並不扣錢,而是退休後直接發放。
這幾種製度,在加上編製定額,巡撫成為地方長官,吏員納入管理範圍,發放薪俸,木料費用歸公等,1就是最近崔呈秀的成果,可以說相當豐碩。
然而,朱由檢看完後,久久不語。
這些政策是不錯,而且很周全,並無多大紕漏,可以實施下去,朱由檢之所以愣住,是因為他忽然發現,整個大明的文官,竟然有兩萬多人,這還是有品級的,若是算上吏員,不下十萬,再加上武官,幾近二十萬。
如此多的人數,想要改動起來,是非常麻煩的,他忽然發現,自己有些想當然了,官製改革,沒有那麽容易的,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不小心就會出現疏漏。
之前的十三道監察禦史下方地方,成立地方都察院,在朝臣看來,是一招很妙的棋子,地方都察院不歸巡撫管理,獨立辦公,同時有被封印的密折權力,隨時可以將地方軍政情況上報中樞,直達禦前。
這等於將監察權收歸中央,加強對地方,督撫大員的監察,是中央集權的一種。
然而真實情況呢,是朱由檢發現大明沒有地方檢察院這一類的功能機構,恰好當時給事中搗亂,他便一拍腦袋做出決定,將這些討厭的家夥下方地方。
然而呢,真是情況是,朱由檢不知道地方是有監察機構的,提刑按察使司就具有監察權,負責彈劾地方,糾正風氣。
十三道監察禦史下到地方,成立地方都察院後,就將這種監察權逐漸侵奪,如今兩個月過去,基本上,糾察彈劾這一類的事權,已經到了監察禦史手中,提刑按察使司目前還有這些職權,但可以預見,過個一兩年,就會喪失。
目前結果看起來還是好的,但這隻是個巧合,不可能每次都會如此幸運,一旦各種機構鬧起來,倒黴的還是地方百姓。
因此,當發現自己的官製改革牽扯到如此多人,而且影響很大時,朱由檢頓時猶豫了,自己的想法,會不會不成熟,沒有經過廣泛的討論,會不會出現紕漏。
所謂體製內的改良,就是如此艱難,影響太大,後果嚴重,若是一張白紙,反而更加簡單些,朱由檢想實行什麽製度就實行什麽製度,哪裏還要考慮這麽多。
“奏疏寫的不錯,不過有些地方還需從長計議!”朱由檢斟酌道。
這句話頓時讓崔呈秀愣住了,有些地方要從長計議?這不都是按照您老人家的意思寫的嗎,怎麽又不對了?
“愛卿誤會了,不是要改,而是朕的考慮有些欠妥。”朱由檢笑著解釋道,“官齡工資可以批準,就以科舉中式為時間來計算,至於養老金和養廉金,暫且緩緩。”
這兩個東西牽扯很大,其資金來往發放,都需要專職人員管理,對於想要梳理中央地方管製的朱由檢來說,此時能不增加機構就不增加,省的以後麻煩。
反正這玩意他是打算補的,以後發放也不遲。
“至於官齡工資增長太少,則以散階的薪俸來補償。”朱由檢出了個注意。
明朝文官是有散階的,隻是散階一般來講沒什麽用,隻是要來好看而已,不過現在可以排上用場了,不同的散階有不同的工資,這一塊和官齡工資一起,這種漲幅足夠了。
後世經驗告訴我們,加工資不要一次性加很多,而是慢慢加,年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