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這是今日的題本和奏本。”幾個太監抱著大摞的奏章,來到了司禮監直房,由於皇帝放逐了一大批秉筆太監去辦銀行,如今司禮監缺人,王體乾隻好自己上陣,在這裏當值。
“放這吧。”王體乾點頭,然後自己開始翻看奏章。
官員上奏的奏章,由通政司收集,然後送到宮中,起初是直接給皇帝,但大多明朝皇帝不願意看,都是丟給司禮監,後來就變成直接送到司禮監直房。
先由司禮監過目,在給下發給內閣票擬。
這個過程雖然繁瑣,但卻能有效的確保皇權,也方便皇帝進行處置,若是遇到不想看或者不想引起爭議的奏章,皇帝是可以留中不發的。
當然,這也給了太監弄權的空隙,方便他們扣押奏章,但通政司通過去的奏章是有記錄的,若是發下來的數量不對,內閣是可以前去責問,而且司禮監沒有處置權,隻能內閣票擬後他們再批紅。
如此,雙方相互製約,保證了皇權的安全,也讓皇權變得沒什麽用,在大明,皇帝死的不明不白的有好幾個,反正有內閣和司禮監,皇帝換個沒什麽大不了的。
王體乾能坐穩司禮監掌印的位置,能力還是很不錯的,起碼文化水平不低,晦澀的奏章都看得懂,當然,那樣看得也累,一天都看不了多少。
不過現在由於皇帝提倡白話文,文字要直白,直奔主題,現在的奏章好看多了,也不需要很多秉筆協助處理。
這也是為什麽,司禮監去掉了那麽多秉筆,依然沒有亂的原因,個人的辦公效率提高了很多,人少點也無所謂。
很快,大部分題本王體乾看完了,這些都是些常例公事,沒什麽好看得,交給內閣票擬就是,直到翻到一份奏本時,他的速度才放慢,細細的觀看。
明朝奏疏份題本和奏本,題本是以部門的名義上書,要加蓋公章,寫的都是公事,而奏本則是以官員個人名義上書,寫的都是自己的個人意見,不能加蓋公章。
前者通政司呈遞前會交由六科廊坊抄錄,而後者則不會,皇帝不公布前世不能抄錄的,其保密性要比題本好一些,故而很多官員都喜歡用奏本。
當然,這些都比不上朱由檢想要試用的奏折製度。
“這封奏疏有點意思啊!”王體乾看完了內容,然後又翻看了下上奏的人,太常寺卿楊維垣。
通篇奏疏並沒有說什麽,隻是重提東林黨之事,說東林結黨,既然有人參與了‘中宮案’,那麽其他人肯定也參與了,絕對不是無辜的,皇上應大力深挖,除惡務盡。
這是一封政治鬥爭擴大化的奏疏!隻是一看,王體乾就憑借多年豐富的鬥爭經驗,察覺出了奏疏底下蘊含的東西。
如今朝中閹黨占據上風,東林基本一掃而空,那這封奏疏想要對付什麽人呢?王體乾品了品,卻沒身發現,想了想,他將這封奏疏放在了最上麵,和其他需要皇帝預覽的奏疏一起送過去。
奏疏送過去時,皇帝正在休憩,王體乾問了下殿門值守的太監,才得知陛下召見了兵部尚書崔呈秀後,又獨自思索良久,如今剛剛處置完畢,正好休息。
王體乾沒有過多打擾,將奏疏放下後就離去。
不過如同他想的那樣,那封楊維垣的奏疏和其他一樣,沒有引起皇帝的注意,隨後奏本便交給內閣票擬,由六科廊坊抄錄公示。
過了幾日,沒有消息,王體乾以為隻是楊維恒投皇帝所好上的奏疏。然而,等他再度看到一封奏疏,抨擊此事時,頓時知道不好,原來不是消退,而是引而不發,今天隨著奏本一起爆發出來。
王體乾立刻帶著這份奏疏去往乾清宮,交給皇帝,以他國王的經驗來看,如今這封抨擊奏本隻是開端接下來一定還會有辯駁,至於後麵導向哪裏,王體乾看不出來,但失態爆發是肯定的。
“陛下,請看這份奏疏。”找到皇帝後,王體乾立刻將奏疏遞了上去。
“這是誰寫的奏本,不是說了用白話文嗎,怎麽還寫駢文。”朱由檢翻了翻,就生氣的將奏本丟在地上。
“陛下,這是翰林侍講倪元璐的奏本,是抨擊太常寺卿楊維垣前幾日的奏本。”王體乾將來龍去脈交代了下。
然而皇帝卻絲毫沒有印象,根本不記得他看過楊維垣的奏本,等到劉若愚提醒,才有所印象,但依然不明白這中間有什麽關係。
在朱由檢的眼中,不過是一個人覺得東林黨很壞,應該大力打擊罷了,隻是討好自己的政見而已,不理會就是了。至於另一個人反駁,說說而已,無所謂。
不過,倒是倪元璐這個名字引起了朱由檢的注意,好似上次自己的詔書被封駁,就有此人在其中作祟。
“將奏折打回去重寫。”想了想,朱由檢還是沒做出什麽批示,隻是找了個借口,將倪元璐的奏疏打了回去。
第二天,倪元璐將修改後的奏折呈上,最終隨著六科廊坊的抄錄,為百官所知。
被人當著麵反駁,楊維垣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倪元璐可沒有他官職高,他可咽不下這口氣。
於是,雙方你來我往,大打口水仗,到了後來,很多言官都倪元璐的言論吸引,站在倪元璐這一邊,指斥楊維恒,討論東林黨、閹黨到底誰好誰壞。
東林黨能幹出真壞的事情,那麽閹黨呢,肯定更壞!
畢竟從名聲上來說,東林黨比閹黨要好!
乾清宮,冬暖閣中。
朱由檢的書桌上奏折摞了很高,都是這幾天加入戰團的官員互噴的口水,粗略一看,上百封都有了。
到了此時,哪怕政治小白也看出來不對,這似乎有人在預謀引導什麽,以東林黨和閹黨的話題,來達成自己目的。
同時,朱由檢想到,這是否就是崔呈秀所說的適宜的時機呢?這時機是崔呈秀促成的,還是其他人引發的?
朱由檢不知道,猶豫了下,他最終選擇不幹涉,,任由事態慢慢的發展,自己隻是密切的注視著。
在這樣緩慢醞釀的情況下,二月九日,禮部貢院。
隨著貢院大門洞開,乾聖元年戊辰科會試開始了,無數學子蜂擁而入,他們將在裏麵待滿九天,直到十八日才能出來。
在龐大的人群中,張溥也隨著浙江的考生踏入貢院,臨近去前,他回首一望,嘴角勾出一抹笑容。
不知道等自己在出來後,朝堂之上,是否也如這貢院門口,亂成一鍋粥?
“放這吧。”王體乾點頭,然後自己開始翻看奏章。
官員上奏的奏章,由通政司收集,然後送到宮中,起初是直接給皇帝,但大多明朝皇帝不願意看,都是丟給司禮監,後來就變成直接送到司禮監直房。
先由司禮監過目,在給下發給內閣票擬。
這個過程雖然繁瑣,但卻能有效的確保皇權,也方便皇帝進行處置,若是遇到不想看或者不想引起爭議的奏章,皇帝是可以留中不發的。
當然,這也給了太監弄權的空隙,方便他們扣押奏章,但通政司通過去的奏章是有記錄的,若是發下來的數量不對,內閣是可以前去責問,而且司禮監沒有處置權,隻能內閣票擬後他們再批紅。
如此,雙方相互製約,保證了皇權的安全,也讓皇權變得沒什麽用,在大明,皇帝死的不明不白的有好幾個,反正有內閣和司禮監,皇帝換個沒什麽大不了的。
王體乾能坐穩司禮監掌印的位置,能力還是很不錯的,起碼文化水平不低,晦澀的奏章都看得懂,當然,那樣看得也累,一天都看不了多少。
不過現在由於皇帝提倡白話文,文字要直白,直奔主題,現在的奏章好看多了,也不需要很多秉筆協助處理。
這也是為什麽,司禮監去掉了那麽多秉筆,依然沒有亂的原因,個人的辦公效率提高了很多,人少點也無所謂。
很快,大部分題本王體乾看完了,這些都是些常例公事,沒什麽好看得,交給內閣票擬就是,直到翻到一份奏本時,他的速度才放慢,細細的觀看。
明朝奏疏份題本和奏本,題本是以部門的名義上書,要加蓋公章,寫的都是公事,而奏本則是以官員個人名義上書,寫的都是自己的個人意見,不能加蓋公章。
前者通政司呈遞前會交由六科廊坊抄錄,而後者則不會,皇帝不公布前世不能抄錄的,其保密性要比題本好一些,故而很多官員都喜歡用奏本。
當然,這些都比不上朱由檢想要試用的奏折製度。
“這封奏疏有點意思啊!”王體乾看完了內容,然後又翻看了下上奏的人,太常寺卿楊維垣。
通篇奏疏並沒有說什麽,隻是重提東林黨之事,說東林結黨,既然有人參與了‘中宮案’,那麽其他人肯定也參與了,絕對不是無辜的,皇上應大力深挖,除惡務盡。
這是一封政治鬥爭擴大化的奏疏!隻是一看,王體乾就憑借多年豐富的鬥爭經驗,察覺出了奏疏底下蘊含的東西。
如今朝中閹黨占據上風,東林基本一掃而空,那這封奏疏想要對付什麽人呢?王體乾品了品,卻沒身發現,想了想,他將這封奏疏放在了最上麵,和其他需要皇帝預覽的奏疏一起送過去。
奏疏送過去時,皇帝正在休憩,王體乾問了下殿門值守的太監,才得知陛下召見了兵部尚書崔呈秀後,又獨自思索良久,如今剛剛處置完畢,正好休息。
王體乾沒有過多打擾,將奏疏放下後就離去。
不過如同他想的那樣,那封楊維垣的奏疏和其他一樣,沒有引起皇帝的注意,隨後奏本便交給內閣票擬,由六科廊坊抄錄公示。
過了幾日,沒有消息,王體乾以為隻是楊維恒投皇帝所好上的奏疏。然而,等他再度看到一封奏疏,抨擊此事時,頓時知道不好,原來不是消退,而是引而不發,今天隨著奏本一起爆發出來。
王體乾立刻帶著這份奏疏去往乾清宮,交給皇帝,以他國王的經驗來看,如今這封抨擊奏本隻是開端接下來一定還會有辯駁,至於後麵導向哪裏,王體乾看不出來,但失態爆發是肯定的。
“陛下,請看這份奏疏。”找到皇帝後,王體乾立刻將奏疏遞了上去。
“這是誰寫的奏本,不是說了用白話文嗎,怎麽還寫駢文。”朱由檢翻了翻,就生氣的將奏本丟在地上。
“陛下,這是翰林侍講倪元璐的奏本,是抨擊太常寺卿楊維垣前幾日的奏本。”王體乾將來龍去脈交代了下。
然而皇帝卻絲毫沒有印象,根本不記得他看過楊維垣的奏本,等到劉若愚提醒,才有所印象,但依然不明白這中間有什麽關係。
在朱由檢的眼中,不過是一個人覺得東林黨很壞,應該大力打擊罷了,隻是討好自己的政見而已,不理會就是了。至於另一個人反駁,說說而已,無所謂。
不過,倒是倪元璐這個名字引起了朱由檢的注意,好似上次自己的詔書被封駁,就有此人在其中作祟。
“將奏折打回去重寫。”想了想,朱由檢還是沒做出什麽批示,隻是找了個借口,將倪元璐的奏疏打了回去。
第二天,倪元璐將修改後的奏折呈上,最終隨著六科廊坊的抄錄,為百官所知。
被人當著麵反駁,楊維垣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倪元璐可沒有他官職高,他可咽不下這口氣。
於是,雙方你來我往,大打口水仗,到了後來,很多言官都倪元璐的言論吸引,站在倪元璐這一邊,指斥楊維恒,討論東林黨、閹黨到底誰好誰壞。
東林黨能幹出真壞的事情,那麽閹黨呢,肯定更壞!
畢竟從名聲上來說,東林黨比閹黨要好!
乾清宮,冬暖閣中。
朱由檢的書桌上奏折摞了很高,都是這幾天加入戰團的官員互噴的口水,粗略一看,上百封都有了。
到了此時,哪怕政治小白也看出來不對,這似乎有人在預謀引導什麽,以東林黨和閹黨的話題,來達成自己目的。
同時,朱由檢想到,這是否就是崔呈秀所說的適宜的時機呢?這時機是崔呈秀促成的,還是其他人引發的?
朱由檢不知道,猶豫了下,他最終選擇不幹涉,,任由事態慢慢的發展,自己隻是密切的注視著。
在這樣緩慢醞釀的情況下,二月九日,禮部貢院。
隨著貢院大門洞開,乾聖元年戊辰科會試開始了,無數學子蜂擁而入,他們將在裏麵待滿九天,直到十八日才能出來。
在龐大的人群中,張溥也隨著浙江的考生踏入貢院,臨近去前,他回首一望,嘴角勾出一抹笑容。
不知道等自己在出來後,朝堂之上,是否也如這貢院門口,亂成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