麽想來,雖然心裏頭那股覺得有些地方有點不對勁的t|但是卻也被興奮感衝淡了很多。如果真的能夠下馬牧民的話,也不枉費自己年少的時候的那一腔熱血和抱負了。一麵這麽想著,一麵愈覺得事有可為了。時局如此自然大可以好好有一番作為,也不辜負堂堂男兒的七尺身軀。
那麽對於外界來說,還有什麽樣的事情比其賑災更得人心呢。雖然說賑災是件很耗費力氣的事情,可是對於袁震東勇於任事的脾性來說,這樣的事情根本算不得什麽。賑災哪裏比得上篳路藍縷,平定邊疆的戰亂來的困難。當然,困難也不是沒有,當時袁震東覺得憑借自己的威望和才能可以很自如的把賑災這樣的事情給辦好。何況上頭對賑災這件事情如此熱心,哪有不支持的道理。現在自己手中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災民日夜盼望著的不都是這些麽。何況自己可以帶一隻隊伍去山西維持秩序,這樣子自然也就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了,就算山西某個地方的流民嘩變,自己也是想剿除就剿除,想要降服就降服的。大丈夫立身處世,叱吒風雲,自當如斯。
心裏起了這個念頭,袁震東就越想要把這個賑災的差使攬到手裏頭了。不過他使用了一個以退為進的法子,他仰臉說道:
“本將軍部下大多是能征善戰的沙場宿將。有些部曲尤稱精練,材武之彥,多出其中,宿將名臣,指不勝屈,但承平日久,習成驕逸,因此即便是才堪大用之輩也要時加淬厲,方能供國家驅馳。不過上稟皇太後,此輩中人大多桀驁不馴,不服他人節製。唯有臣下方能震懾一二,如臣下離職,恐怕彼等會不安於位,時值國家多事之秋,恐有妨礙。”
這話裏頭的意思我算是聽明白了,這個袁震東根本不想放開手中現有的職權,聽他這些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在不開除他的其他職位和要缺的基礎上,再另外給他加封賑災全權欽差大臣的名號。這個算盤打得也未免太精了一點,我在心裏不住的冷笑。
“那麽,依你的看法,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置呢。”不理這個茬,依舊把難題推給袁震東。
“這個,依照臣的意思,可以派遣得力的大臣會同臣一起辦理山西的賑災要務。至於邊庭的軍務籌劃等,臣以為一動不如一靜,這樣子最是妥當不過了。”
“這話倒是很有道理。”雖然我心裏明白袁震東這句話裏頭的皮裏陽秋,可是麵子上還是要假裝敷衍幾句。
“皇太後聖明。”
“那麽,邊關的安排還是照你的意思,一動不如一靜。袁將軍,你還是領著你的舊職,至於軍中的事務請坐預先的部署。”
袁震東不緩不急的答道。“是,臣領旨。”
“賑災之事。急如星火。朝廷預備先行派人躬曆災區。加以賑撫。”
袁震東叩頭道:“賑災之事。茲事體大。臣下深受皇恩。早年戎馬。尤覺無法報效朝廷之厚恩於萬一。如皇太後不棄。臣下自願請纓。親赴山西。力行賑災。以報太後天大之恩。”
“朝廷優禮勳臣。袁將軍於朝廷大有功績。朝廷何能忍心讓將軍才離苦寒之地。又兼繁劇之差。何況此事於禮不合。”
深知袁震東願意赴晉省做全權欽差大臣。故作婉拒之辭以挑之。
袁震東果然上當了。
“皇太後。臣深蒙皇恩。無以為報。敬天法祖。固然是為人臣子禮所應為之事。然眼下時局不靖。流言四起。朝廷應便宜行事。再。用人權柄。大臣進退。均操之於太後。為人臣無不聽命。怠無疑意。”
“好,正言論,但願你繼武前賢。”
“是,臣自當實心辦事,太後垂念備至,在國庫萬分支絀之際,體念晉省災民民生惟艱,我等如不盡心賑災,試問如何上答皇太後天高地厚之恩。(.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如今局勢如此糟糕,晉陝又遇到大災,你是朝廷的柱石,總要格外盡心才是。”
“臣累受國恩,不敢不盡心上答天恩。”袁震東一板一眼的答道:“臣下稟性爽直,閱曆未深,見事不周,報答朝廷,唯有一片血誠。”
“袁將軍何出此言,對於袁將軍的功績,朝廷一向自有公論。何況一直以來我對袁將軍也是青眼有加極其看重。”
袁震東覺得這幾半個月以來,為了軍糧之事屢次激怒了皇太後,覺得有些抱愧在心,故而隻是隻顧磕頭而不敢說話。
“賑災的事情茲事體大,煩劇更兼有之,朝廷優禮勳臣,豈能勞動袁將軍前去,何況一旦邊疆不穩,沒有袁將軍坐鎮,也非善策。所以還需要從長計議,你隻要好好當差就好了。今個而我身子有些不爽利,你就跪安吧。
“臣遵旨。皇太後聖躬未豫,不宜視事過久,原不應該如此操勞。臣等有愧,
職無狀,上勞聖慮,未能為太後分擔辛勞之一二
“隻要袁將軍有這份心就夠了,和衷共濟,把局麵給撐持下來就好了。”
“臣一定謹尊聖諭。臣先告退。”袁震東撩起衣服的下擺,站了起來,慢慢的退了出去。
這件事情告一段落之後,時候已經不早了。我細細的想了想今天袁震東的召對,越想越覺得這個人的可怖,這個人居然絲毫不放鬆兵權,可見其誌不小,眼下已成尾大不掉的局麵,朝廷也動他不得。真要好好的想個法子加以裁抑,否則就算袁震東沒有想登位的意思,再他底下的那些個親近臣屬躥掇之下難免生出異心。宋太祖趙匡胤本無心於權柄大位,後來在部曲的慫恿之下沒有辦法最後不也“黃袍加身”了麽,殷鑒不遠,此事要預先加以謀劃,避免這等事體重演。又想到袁震東部下的態度,根本就是眼中隻有袁震東而無朝廷,心下不覺暗生警惕之心。必須鏟除袁震東,我心裏頭突然浮現出這麽一個念頭來,屋宇宏大,愈覺清冷。轉念宮閨深遠,當年落難宮中之時,若非袁震東在匡扶政局的時候為我出過的大力,我才能徐圖振舉,最後在他的一力匡助之下方能登上如此的高位。袁震東於我的深恩厚德自不可說,我更是覺得自己的這個念頭有些對不住袁震東。更憶起來小時候青梅竹馬的情形,愈加覺得不忍。再一想眼下身出危地,不能有所主張。決定先將這件事情拋到一邊,等回京之後再做處置。
放下了袁震東這邊的事情,眼下更為急迫的是晉陝兩省的賑災之事情。此事絕對不可拖延,如果朝廷拖延不辦,以至於激起民變,流民四起,恐怕於時局更為不利。一定要派出得力的人員前去會同地方官員辦理賑務,以彰朝廷體恤民情的恩德。
到底應該派誰去呢,崔文傑才智出眾,是宰輔之才,朝廷一日也少不了他。
其他人呢,想來想去還是不得要領。
雖然袁震東話語之間有想要去那邊賑災的意思,可是難保不是袁震東的投石問路之策,袁震東想知道朝廷對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態度。如今邊疆的大戰已經打完了,按理說國家應該裁撤掉一部分的兵勇。可是袁震東卻擁兵自重,不肯裁撤任何的兵勇。明眼人一看就可以知道袁震東的居心何在,袁震東借口邊陲防務至重,不肯輕易的裁撤兵勇。自然是想憑借自己手中掌握的武力,讓朝廷對他有所忌憚。外放的督撫權重,都在封疆的任上。到了朝廷裏頭,那就不值錢了。這個道理,袁震東這麽精明的人怎麽會看不透。剛才的召對之中,袁震東似乎對於去晉陝平亂很是熱心,可以視作是對朝廷的一種試探。用意之深之隱,不可為外人道也。不過我也能洞察一二,袁震東這樣做的道理無非是看看朝廷對他到底抱著什麽態度。如果朝廷答應他,讓他卸去兵權,出任賑災的欽差的話。如果真的這樣處理的話,可能無憂穀就是自己的埋身之所。如果剛才召對的時候,自己答應了袁震東的意見讓他出任賑災的欽差的話,難保袁震東不會悍然動兵變,將自己和跟隨自己過來的這些人一並拿下,然後舉起反幟反攻朝廷,那麽局麵就一而不可收拾了。想到此處,我的背心都滲出冷汗來,袁震東果然是個不得了的人物,竟然想出這樣的辦法來試探我對他的態度。幸而識破了他的這份做作,深知此時此地還不能讓他產生絲毫的疑慮之心。所以對他的此番相試,根本就無所表示,讓袁震東捉摸不透我的意思,讓他無功而返。
不過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袁震東既然可以這樣子試探朝廷對他的態度。那麽朝廷何曾不能試試他對朝廷的忠心呢。我思慮了一會,突然想到袁震東如今已經封爵封候,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再進一步的話,再進一步的話隻有依照先朝的規例,封他為一字並肩王之類的異姓王了。這個可不是輕易可以決定的事情,還必須好好的思量思量,名位是國家的公器,不可輕忽,更何況是封王這樣的大事情呢,怎麽可以不慎重。
我也知道對於袁震東來說,最為擔心的事情莫過於害怕自己功高震主,朝廷會像收拾明日鶴一樣的收拾他,故而對於這樣的事情極其的重視。如果封他一個王的話,最起碼可以好好安撫他的心。
袁震東如今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做大了,朝廷就想要動袁震東,現在也不是時候。還需要好好的尋找機會。
可是現在對於袁震東到底該如何處置方是妥當的辦法,方法不當則進退失據,袁震東這麽胸有城府的人一定會看穿的。
思前想後,為今之計隻有安撫為先。
那麽對於外界來說,還有什麽樣的事情比其賑災更得人心呢。雖然說賑災是件很耗費力氣的事情,可是對於袁震東勇於任事的脾性來說,這樣的事情根本算不得什麽。賑災哪裏比得上篳路藍縷,平定邊疆的戰亂來的困難。當然,困難也不是沒有,當時袁震東覺得憑借自己的威望和才能可以很自如的把賑災這樣的事情給辦好。何況上頭對賑災這件事情如此熱心,哪有不支持的道理。現在自己手中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災民日夜盼望著的不都是這些麽。何況自己可以帶一隻隊伍去山西維持秩序,這樣子自然也就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了,就算山西某個地方的流民嘩變,自己也是想剿除就剿除,想要降服就降服的。大丈夫立身處世,叱吒風雲,自當如斯。
心裏起了這個念頭,袁震東就越想要把這個賑災的差使攬到手裏頭了。不過他使用了一個以退為進的法子,他仰臉說道:
“本將軍部下大多是能征善戰的沙場宿將。有些部曲尤稱精練,材武之彥,多出其中,宿將名臣,指不勝屈,但承平日久,習成驕逸,因此即便是才堪大用之輩也要時加淬厲,方能供國家驅馳。不過上稟皇太後,此輩中人大多桀驁不馴,不服他人節製。唯有臣下方能震懾一二,如臣下離職,恐怕彼等會不安於位,時值國家多事之秋,恐有妨礙。”
這話裏頭的意思我算是聽明白了,這個袁震東根本不想放開手中現有的職權,聽他這些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在不開除他的其他職位和要缺的基礎上,再另外給他加封賑災全權欽差大臣的名號。這個算盤打得也未免太精了一點,我在心裏不住的冷笑。
“那麽,依你的看法,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置呢。”不理這個茬,依舊把難題推給袁震東。
“這個,依照臣的意思,可以派遣得力的大臣會同臣一起辦理山西的賑災要務。至於邊庭的軍務籌劃等,臣以為一動不如一靜,這樣子最是妥當不過了。”
“這話倒是很有道理。”雖然我心裏明白袁震東這句話裏頭的皮裏陽秋,可是麵子上還是要假裝敷衍幾句。
“皇太後聖明。”
“那麽,邊關的安排還是照你的意思,一動不如一靜。袁將軍,你還是領著你的舊職,至於軍中的事務請坐預先的部署。”
袁震東不緩不急的答道。“是,臣領旨。”
“賑災之事。急如星火。朝廷預備先行派人躬曆災區。加以賑撫。”
袁震東叩頭道:“賑災之事。茲事體大。臣下深受皇恩。早年戎馬。尤覺無法報效朝廷之厚恩於萬一。如皇太後不棄。臣下自願請纓。親赴山西。力行賑災。以報太後天大之恩。”
“朝廷優禮勳臣。袁將軍於朝廷大有功績。朝廷何能忍心讓將軍才離苦寒之地。又兼繁劇之差。何況此事於禮不合。”
深知袁震東願意赴晉省做全權欽差大臣。故作婉拒之辭以挑之。
袁震東果然上當了。
“皇太後。臣深蒙皇恩。無以為報。敬天法祖。固然是為人臣子禮所應為之事。然眼下時局不靖。流言四起。朝廷應便宜行事。再。用人權柄。大臣進退。均操之於太後。為人臣無不聽命。怠無疑意。”
“好,正言論,但願你繼武前賢。”
“是,臣自當實心辦事,太後垂念備至,在國庫萬分支絀之際,體念晉省災民民生惟艱,我等如不盡心賑災,試問如何上答皇太後天高地厚之恩。(.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如今局勢如此糟糕,晉陝又遇到大災,你是朝廷的柱石,總要格外盡心才是。”
“臣累受國恩,不敢不盡心上答天恩。”袁震東一板一眼的答道:“臣下稟性爽直,閱曆未深,見事不周,報答朝廷,唯有一片血誠。”
“袁將軍何出此言,對於袁將軍的功績,朝廷一向自有公論。何況一直以來我對袁將軍也是青眼有加極其看重。”
袁震東覺得這幾半個月以來,為了軍糧之事屢次激怒了皇太後,覺得有些抱愧在心,故而隻是隻顧磕頭而不敢說話。
“賑災的事情茲事體大,煩劇更兼有之,朝廷優禮勳臣,豈能勞動袁將軍前去,何況一旦邊疆不穩,沒有袁將軍坐鎮,也非善策。所以還需要從長計議,你隻要好好當差就好了。今個而我身子有些不爽利,你就跪安吧。
“臣遵旨。皇太後聖躬未豫,不宜視事過久,原不應該如此操勞。臣等有愧,
職無狀,上勞聖慮,未能為太後分擔辛勞之一二
“隻要袁將軍有這份心就夠了,和衷共濟,把局麵給撐持下來就好了。”
“臣一定謹尊聖諭。臣先告退。”袁震東撩起衣服的下擺,站了起來,慢慢的退了出去。
這件事情告一段落之後,時候已經不早了。我細細的想了想今天袁震東的召對,越想越覺得這個人的可怖,這個人居然絲毫不放鬆兵權,可見其誌不小,眼下已成尾大不掉的局麵,朝廷也動他不得。真要好好的想個法子加以裁抑,否則就算袁震東沒有想登位的意思,再他底下的那些個親近臣屬躥掇之下難免生出異心。宋太祖趙匡胤本無心於權柄大位,後來在部曲的慫恿之下沒有辦法最後不也“黃袍加身”了麽,殷鑒不遠,此事要預先加以謀劃,避免這等事體重演。又想到袁震東部下的態度,根本就是眼中隻有袁震東而無朝廷,心下不覺暗生警惕之心。必須鏟除袁震東,我心裏頭突然浮現出這麽一個念頭來,屋宇宏大,愈覺清冷。轉念宮閨深遠,當年落難宮中之時,若非袁震東在匡扶政局的時候為我出過的大力,我才能徐圖振舉,最後在他的一力匡助之下方能登上如此的高位。袁震東於我的深恩厚德自不可說,我更是覺得自己的這個念頭有些對不住袁震東。更憶起來小時候青梅竹馬的情形,愈加覺得不忍。再一想眼下身出危地,不能有所主張。決定先將這件事情拋到一邊,等回京之後再做處置。
放下了袁震東這邊的事情,眼下更為急迫的是晉陝兩省的賑災之事情。此事絕對不可拖延,如果朝廷拖延不辦,以至於激起民變,流民四起,恐怕於時局更為不利。一定要派出得力的人員前去會同地方官員辦理賑務,以彰朝廷體恤民情的恩德。
到底應該派誰去呢,崔文傑才智出眾,是宰輔之才,朝廷一日也少不了他。
其他人呢,想來想去還是不得要領。
雖然袁震東話語之間有想要去那邊賑災的意思,可是難保不是袁震東的投石問路之策,袁震東想知道朝廷對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態度。如今邊疆的大戰已經打完了,按理說國家應該裁撤掉一部分的兵勇。可是袁震東卻擁兵自重,不肯裁撤任何的兵勇。明眼人一看就可以知道袁震東的居心何在,袁震東借口邊陲防務至重,不肯輕易的裁撤兵勇。自然是想憑借自己手中掌握的武力,讓朝廷對他有所忌憚。外放的督撫權重,都在封疆的任上。到了朝廷裏頭,那就不值錢了。這個道理,袁震東這麽精明的人怎麽會看不透。剛才的召對之中,袁震東似乎對於去晉陝平亂很是熱心,可以視作是對朝廷的一種試探。用意之深之隱,不可為外人道也。不過我也能洞察一二,袁震東這樣做的道理無非是看看朝廷對他到底抱著什麽態度。如果朝廷答應他,讓他卸去兵權,出任賑災的欽差的話。如果真的這樣處理的話,可能無憂穀就是自己的埋身之所。如果剛才召對的時候,自己答應了袁震東的意見讓他出任賑災的欽差的話,難保袁震東不會悍然動兵變,將自己和跟隨自己過來的這些人一並拿下,然後舉起反幟反攻朝廷,那麽局麵就一而不可收拾了。想到此處,我的背心都滲出冷汗來,袁震東果然是個不得了的人物,竟然想出這樣的辦法來試探我對他的態度。幸而識破了他的這份做作,深知此時此地還不能讓他產生絲毫的疑慮之心。所以對他的此番相試,根本就無所表示,讓袁震東捉摸不透我的意思,讓他無功而返。
不過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袁震東既然可以這樣子試探朝廷對他的態度。那麽朝廷何曾不能試試他對朝廷的忠心呢。我思慮了一會,突然想到袁震東如今已經封爵封候,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再進一步的話,再進一步的話隻有依照先朝的規例,封他為一字並肩王之類的異姓王了。這個可不是輕易可以決定的事情,還必須好好的思量思量,名位是國家的公器,不可輕忽,更何況是封王這樣的大事情呢,怎麽可以不慎重。
我也知道對於袁震東來說,最為擔心的事情莫過於害怕自己功高震主,朝廷會像收拾明日鶴一樣的收拾他,故而對於這樣的事情極其的重視。如果封他一個王的話,最起碼可以好好安撫他的心。
袁震東如今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做大了,朝廷就想要動袁震東,現在也不是時候。還需要好好的尋找機會。
可是現在對於袁震東到底該如何處置方是妥當的辦法,方法不當則進退失據,袁震東這麽胸有城府的人一定會看穿的。
思前想後,為今之計隻有安撫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