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四弟(劉基)年前不是就來信說,要你務必推掉去南中的差事麽?怎麽還是接了。”馬氏剛迎劉憲回府就知道了他將要征討南中的消息,心情不由得一壞。一是南中不毛之地,瘴疫之鄉,但心劉憲的身體;二是想到了年前劉基的來信,不由得生出了幾分擔心。
“我不接要誰去?”劉憲笑著安慰了妻子,又接著玩笑道:“莫不是要讓漢升老兄出馬?”
馬氏低頭不言,跟著劉憲直接轉入了內屋,這才開口說道:“那雍闓之輩不過是疥癬之疾,隻須遣一大將征討既可,怎勞的你親去?”
“四弟信上說得明白,你就是不聽。”馬氏眼中淚水隱現,“莫不真要做到功高震主的地步?”
“你願替大公子出謀,何不再多為自己想一想?”一想到劉基寫來的那封書信,馬氏心理麵就像是堵住了出口的下水道一般,悶的難受。“主公能據荊州,你少說有半數的功勞,入川又是征伐一路,連帶著漢中也是如此。這基業裏的功勞你硬是占上七分,現在還要去打南中……”
“嗬嗬,放心放心。主公不是高皇帝,我也不是淮陰侯。”劉基考慮的雖有道理,可他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南中不隻有雍闓等叛將更有數十萬的蠻族之人。平南中,對雍闓、高定、朱褒三人盡可以放開手的打生打死,對南中的蠻族卻需要軟硬兼施。南蠻之地,離國甚遠,人多不習王化,用高壓強硬手段極難收伏。可剛可柔,別有斟酌,如此才是妥當。
但這麽一來,一貫強硬的張飛就理所當然的失去了統軍資格,黃忠年紀又太大了些,川中諸將中有能力有資格統軍平南中的就隻剩下個劉憲。
自己是別無選擇,早就被瞄上了。說笑著,劉憲細細的給馬氏和剛剛趕過來的貂蟬解釋了一遍。
“放心。”這個詞劉憲再說了一遍,“主公不是瞎子,雖有歹心雖是忠臣,他心裏是清楚的很。去,把慶兒叫來,我要考一考他箭術,跟著漢升兄學了快半年,總該有些長進。”
劉慶,劉憲長子,今年是剛滿七歲,除此之外長女劉琬八歲,兩個小的劉堅、劉琪年還不過四歲。
七歲的孩子放在後世不過是小學一二年級,狗屁不懂的小孩,可放在這個年代要學的可就多了很多,尤其是將門公侯自家。
例如年歲較之劉慶長一些的關興、張苞,七歲的時候他們每天已經開始打熬身體,苦練弓馬刀槍之術了,而且兵法謀略也是重要課程。(.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但劉慶過的卻是自在多了,每天騎馬讀書射箭,前兩項各自需做一個時辰,後一項雖然時間長一些,卻多半是緣由劉憲他自己的痛處。
與一心培養出二代名將的關羽、張飛不同,劉憲要做的則是培養出一個二代糜竺,讓劉慶做得一個較為純粹的“世家公子”。
而緣由自是為了消疑。劉憲如今的地位雖比不上演義中獨木支天的諸葛亮,可也免不了“功高震主”,如何去表明心跡,除了放權打散自己的班底外,他要做的就是學諸葛亮一學的“養子之法”。
諸葛亮有能耐把自己的獨子諸葛瞻培養成一個唯工書畫,並無傑出的政才和將才的士大夫,那劉憲為何不能把自己的兒子也培養成如糜竺這般雍容風議,見禮於世的大家公子?
這可同樣是表明心跡,而是掏心破肺,分量極重。
寡權篡位,或許一代人就可以做下去,但要保下基業少不了要一位合格的繼承人,如果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不是司馬師、司馬昭一般的人才而是司馬衷(晉惠帝)這樣的白癡,想來他是寧肯做一留名青史的忠臣也不願篡魏的。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第二日。
劉憲上表,請蔣琬為參軍,費禕為長史,董厥、樊建二人為掾史,起吳懿、吳班、吳蘭、張翼、馮習、張南六人為將軍,總兵三萬勒令南下。
“姐夫,何不取了我去,總好過董厥、樊建之流。”劉憲書表一送到,自己府中就迎來了一位嬌客——馬謖。
隨諸葛亮入川,至今將近兩年,馬謖職務雖升到了參軍,可一直沒能如願獨領一軍,但諸葛亮兩年的磨練,確實打壓下了馬謖不少的傲氣。
尤其是劉憲倒弄出了沙盤,繼而在軍中興起了沙盤推演之後,嗎,馬謖基本功不紮實的缺點就越加的顯露。現在的他比之原先著實老成了不少。
“幼常不聞軍師之言?”劉憲笑了笑,他就知道上表之後馬謖必然會來,能耐到這個時候已經不容易了。且看他心情雖急,麵色卻還能保持平靜,已經是大有長進了。“龔襲(董厥),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劉備集團中軍師將軍共有四人,可以說都能稱得上是軍師。但放在劉憲口中,徐庶是先生,法正是孝直,龐統是龐軍師,隻有諸葛亮才直呼得出軍師二字。“長元(樊建)雖是新秀,可才學不凡,為軍師授之主簿,現遷參軍右中郎將,較之你單單一個參軍職務可高出不少來,你有何才德斥之以“流”?”
馬謖很不服氣的哼了哼,“這二人雖有才學,卻是無大謀,行平庸之道,論南中之戰,那裏比得上我?”
“聽軍師言,最近半年多來你多有思考南中之事,能給出個綱籌麽?”
“如何不能。”馬謖眉宇一樣,朗聲道:“南中蠻人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複反。今姐夫傾半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是以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這日下午,劉憲補報——求馬謖為參軍。
劉備當日複允,大軍第三日出城。
卻說建寧雍闓聽知劉憲統大軍而來,即與高定、朱褒商議,分兵三路:高定取左路,雍闓在中,朱褒在右;三路各引兵前來。
大軍出城,劉憲即下令嘉陵督軍孟達率部先取建寧雍闓,江陽督軍關平引軍取牂牁朱褒,劉憲親引軍三萬進去越嶲高定部。
“我不接要誰去?”劉憲笑著安慰了妻子,又接著玩笑道:“莫不是要讓漢升老兄出馬?”
馬氏低頭不言,跟著劉憲直接轉入了內屋,這才開口說道:“那雍闓之輩不過是疥癬之疾,隻須遣一大將征討既可,怎勞的你親去?”
“四弟信上說得明白,你就是不聽。”馬氏眼中淚水隱現,“莫不真要做到功高震主的地步?”
“你願替大公子出謀,何不再多為自己想一想?”一想到劉基寫來的那封書信,馬氏心理麵就像是堵住了出口的下水道一般,悶的難受。“主公能據荊州,你少說有半數的功勞,入川又是征伐一路,連帶著漢中也是如此。這基業裏的功勞你硬是占上七分,現在還要去打南中……”
“嗬嗬,放心放心。主公不是高皇帝,我也不是淮陰侯。”劉基考慮的雖有道理,可他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南中不隻有雍闓等叛將更有數十萬的蠻族之人。平南中,對雍闓、高定、朱褒三人盡可以放開手的打生打死,對南中的蠻族卻需要軟硬兼施。南蠻之地,離國甚遠,人多不習王化,用高壓強硬手段極難收伏。可剛可柔,別有斟酌,如此才是妥當。
但這麽一來,一貫強硬的張飛就理所當然的失去了統軍資格,黃忠年紀又太大了些,川中諸將中有能力有資格統軍平南中的就隻剩下個劉憲。
自己是別無選擇,早就被瞄上了。說笑著,劉憲細細的給馬氏和剛剛趕過來的貂蟬解釋了一遍。
“放心。”這個詞劉憲再說了一遍,“主公不是瞎子,雖有歹心雖是忠臣,他心裏是清楚的很。去,把慶兒叫來,我要考一考他箭術,跟著漢升兄學了快半年,總該有些長進。”
劉慶,劉憲長子,今年是剛滿七歲,除此之外長女劉琬八歲,兩個小的劉堅、劉琪年還不過四歲。
七歲的孩子放在後世不過是小學一二年級,狗屁不懂的小孩,可放在這個年代要學的可就多了很多,尤其是將門公侯自家。
例如年歲較之劉慶長一些的關興、張苞,七歲的時候他們每天已經開始打熬身體,苦練弓馬刀槍之術了,而且兵法謀略也是重要課程。(.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但劉慶過的卻是自在多了,每天騎馬讀書射箭,前兩項各自需做一個時辰,後一項雖然時間長一些,卻多半是緣由劉憲他自己的痛處。
與一心培養出二代名將的關羽、張飛不同,劉憲要做的則是培養出一個二代糜竺,讓劉慶做得一個較為純粹的“世家公子”。
而緣由自是為了消疑。劉憲如今的地位雖比不上演義中獨木支天的諸葛亮,可也免不了“功高震主”,如何去表明心跡,除了放權打散自己的班底外,他要做的就是學諸葛亮一學的“養子之法”。
諸葛亮有能耐把自己的獨子諸葛瞻培養成一個唯工書畫,並無傑出的政才和將才的士大夫,那劉憲為何不能把自己的兒子也培養成如糜竺這般雍容風議,見禮於世的大家公子?
這可同樣是表明心跡,而是掏心破肺,分量極重。
寡權篡位,或許一代人就可以做下去,但要保下基業少不了要一位合格的繼承人,如果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不是司馬師、司馬昭一般的人才而是司馬衷(晉惠帝)這樣的白癡,想來他是寧肯做一留名青史的忠臣也不願篡魏的。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第二日。
劉憲上表,請蔣琬為參軍,費禕為長史,董厥、樊建二人為掾史,起吳懿、吳班、吳蘭、張翼、馮習、張南六人為將軍,總兵三萬勒令南下。
“姐夫,何不取了我去,總好過董厥、樊建之流。”劉憲書表一送到,自己府中就迎來了一位嬌客——馬謖。
隨諸葛亮入川,至今將近兩年,馬謖職務雖升到了參軍,可一直沒能如願獨領一軍,但諸葛亮兩年的磨練,確實打壓下了馬謖不少的傲氣。
尤其是劉憲倒弄出了沙盤,繼而在軍中興起了沙盤推演之後,嗎,馬謖基本功不紮實的缺點就越加的顯露。現在的他比之原先著實老成了不少。
“幼常不聞軍師之言?”劉憲笑了笑,他就知道上表之後馬謖必然會來,能耐到這個時候已經不容易了。且看他心情雖急,麵色卻還能保持平靜,已經是大有長進了。“龔襲(董厥),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劉備集團中軍師將軍共有四人,可以說都能稱得上是軍師。但放在劉憲口中,徐庶是先生,法正是孝直,龐統是龐軍師,隻有諸葛亮才直呼得出軍師二字。“長元(樊建)雖是新秀,可才學不凡,為軍師授之主簿,現遷參軍右中郎將,較之你單單一個參軍職務可高出不少來,你有何才德斥之以“流”?”
馬謖很不服氣的哼了哼,“這二人雖有才學,卻是無大謀,行平庸之道,論南中之戰,那裏比得上我?”
“聽軍師言,最近半年多來你多有思考南中之事,能給出個綱籌麽?”
“如何不能。”馬謖眉宇一樣,朗聲道:“南中蠻人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複反。今姐夫傾半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是以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這日下午,劉憲補報——求馬謖為參軍。
劉備當日複允,大軍第三日出城。
卻說建寧雍闓聽知劉憲統大軍而來,即與高定、朱褒商議,分兵三路:高定取左路,雍闓在中,朱褒在右;三路各引兵前來。
大軍出城,劉憲即下令嘉陵督軍孟達率部先取建寧雍闓,江陽督軍關平引軍取牂牁朱褒,劉憲親引軍三萬進去越嶲高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