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陸上交通網的形成,始於秦朝。早在秦國出兵掃滅六國的同時,秦王就在著手平毀各地私築的高牆壁壘,拆除妨礙交通運輸的關卡。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現了
“車同軌”。全國車輛使用同一寬度的軌距,就意味著車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統一標準,更換迅速方便。
這種
“標準化”的要求和方法是很先進的,它適應了秦朝全國土木工程和戰爭等方麵長途運輸的需要,對道路修建方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根據
“車同軌”的要求,秦朝在把過去錯雜的交通路線加以整修和連接的基礎上,又耗費了難以數計的人力和物力,修築了以馳道為主的全國交通幹線。
這項費時0年的工程,規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師鹹陽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將全國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聯通起來。
秦朝馳道有統一的質量標準路麵幅寬為50步,約合70米;路基要高出兩側地麵,以利排水,並要用鐵錘把路麵夯實;每隔三丈種一株青鬆,以為行道樹;除路中央三丈為皇帝專用外,兩邊還開辟了人行旁道;每隔0裏建一亭,作為區段的治安管理所、行人招呼站和郵傳交接處。
我們還是以北通九原的北方直道的國防工程為例看看秦朝馳道的實際狀況。
據古書記載,公元前22年到公元前20年,秦始皇下令修築一條長約400公裏的直道,命蒙恬、扶蘇率20萬大軍,邊駐守邊關,邊修直道。
這條大道沿途經過陝甘等省,穿過4個縣,直至九原郡(今內蒙自治區包頭市),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修築完畢。
建成後的直道寬度一般都在0米左右,可並排行駛0—2輛大卡車。最寬處甚至可以當作現代化中型飛機起飛降落的跑道。
其沿途各支線星羅棋布,每條支線都有容納並排行駛兩輛卡車到四輛卡車的寬度。
這條直道正式使用以後,秦始皇的騎兵從他的軍事指揮中心——雲陽林光宮(今陝西淳化縣梁武帝村)出發,三天三夜即可馳抵陰山腳下,出擊匈奴。
據考古發現,至今,內蒙東勝縣境內仍有90裏長的直道遺跡明顯可見。
漢朝時期在秦原有道路上繼續擴建延伸,構成了以京城為中心向四麵輻射的交通網,如自西漢京城長安而東,出函穀關(今河南靈寶東北),經洛陽、至定陶,以達臨淄,為東路幹線;自長安而北,直達九原郡(包頭市),為北路幹線;自長安向西,抵達隴西郡(今甘肅臨洮),為西北幹線。
自公元前2世紀開通河西、西域後,這條幹線可經由河西走廊,延長到西域諸國。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
“絲綢之路”;自蒲津(今山西永濟西)渡黃河,經平陽(今臨汾西北)、晉陽(今太原市南),以通平城(今大同市東),為河東幹線;自長安向西南經漢中,以達成都,並遠至雲南,為西南幹線;自長安向東南出武關,經南陽,以達江陵,並繼續南進,為南路幹線。
此外,還有一些支線和水運幹線通向全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現了
“車同軌”。全國車輛使用同一寬度的軌距,就意味著車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統一標準,更換迅速方便。
這種
“標準化”的要求和方法是很先進的,它適應了秦朝全國土木工程和戰爭等方麵長途運輸的需要,對道路修建方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根據
“車同軌”的要求,秦朝在把過去錯雜的交通路線加以整修和連接的基礎上,又耗費了難以數計的人力和物力,修築了以馳道為主的全國交通幹線。
這項費時0年的工程,規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師鹹陽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將全國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聯通起來。
秦朝馳道有統一的質量標準路麵幅寬為50步,約合70米;路基要高出兩側地麵,以利排水,並要用鐵錘把路麵夯實;每隔三丈種一株青鬆,以為行道樹;除路中央三丈為皇帝專用外,兩邊還開辟了人行旁道;每隔0裏建一亭,作為區段的治安管理所、行人招呼站和郵傳交接處。
我們還是以北通九原的北方直道的國防工程為例看看秦朝馳道的實際狀況。
據古書記載,公元前22年到公元前20年,秦始皇下令修築一條長約400公裏的直道,命蒙恬、扶蘇率20萬大軍,邊駐守邊關,邊修直道。
這條大道沿途經過陝甘等省,穿過4個縣,直至九原郡(今內蒙自治區包頭市),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修築完畢。
建成後的直道寬度一般都在0米左右,可並排行駛0—2輛大卡車。最寬處甚至可以當作現代化中型飛機起飛降落的跑道。
其沿途各支線星羅棋布,每條支線都有容納並排行駛兩輛卡車到四輛卡車的寬度。
這條直道正式使用以後,秦始皇的騎兵從他的軍事指揮中心——雲陽林光宮(今陝西淳化縣梁武帝村)出發,三天三夜即可馳抵陰山腳下,出擊匈奴。
據考古發現,至今,內蒙東勝縣境內仍有90裏長的直道遺跡明顯可見。
漢朝時期在秦原有道路上繼續擴建延伸,構成了以京城為中心向四麵輻射的交通網,如自西漢京城長安而東,出函穀關(今河南靈寶東北),經洛陽、至定陶,以達臨淄,為東路幹線;自長安而北,直達九原郡(包頭市),為北路幹線;自長安向西,抵達隴西郡(今甘肅臨洮),為西北幹線。
自公元前2世紀開通河西、西域後,這條幹線可經由河西走廊,延長到西域諸國。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
“絲綢之路”;自蒲津(今山西永濟西)渡黃河,經平陽(今臨汾西北)、晉陽(今太原市南),以通平城(今大同市東),為河東幹線;自長安向西南經漢中,以達成都,並遠至雲南,為西南幹線;自長安向東南出武關,經南陽,以達江陵,並繼續南進,為南路幹線。
此外,還有一些支線和水運幹線通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