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約82年或8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裏排行,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隻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於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誌。


    生平


    李商隱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47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後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從此,李商隱便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鬱不得誌,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窮水盡的下滑趨勢,而李商隱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


    家世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張采田考證,確認他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但是沒有官方的屬籍文件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係已經相當遙遠了。李商隱數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過,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現實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禦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今河南獲嘉縣)令。


    早年


    在李商隱0歲前後,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背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後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麵,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年後,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於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麵,早年的經曆使他養成猶豫、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征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後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麵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歲時,寫出了兩篇優秀的文章(《才論》、《聖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讚賞。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遊。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借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太和四年,830)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誌“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仕途


    在唐代,缺乏門第背景的知識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發展,主要的入口有兩個科舉和幕府。前者被認為是進入官場的資格,是官方對其行政能力的認可;後者是一些有勢力的官僚自己培養的政治團隊,如果表現出色,也往往可以通過這些官僚的舉薦成為朝廷正式的官員。中晚唐時期,很多官員都既考取科舉的資格,也有作為幕僚的經曆。


    李商隱青年時期得到令狐楚的賞識,並有機會跟隨他學習“四六文”(駢體文),從而自然而然地成為令狐楚的幕僚。但也正是由於這一段經曆,使得他一生都被牽累在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


    牛李黨爭源於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舉考試。時任宰相的李吉甫對應試舉子牛僧孺、李宗閔進行打擊,因為他們在試卷中嚴厲地批評了他。由此,李吉甫與牛僧孺、李宗閔等人結怨,這筆恩怨後來被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繼承了下來。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領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領袖的“李黨”在數十年中互相攻訐,爭鬥不休,成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隱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屬於“牛黨”,在他的幫助下,李商隱步入政壇。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綯協助李商隱中了進士。在令狐楚去世後,李商隱成為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僚並受到其賞識,娶了他的女兒為妻。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成員。這樁婚姻使他被牛黨視為李黨中人。但李商隱本人可能原想置身於牛李黨爭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詩文中對兩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評。然而,在政治鬥爭中想要保持中立,顯然隻能是一廂情願。結果是李商隱兩邊不討好,令狐綯尤其厭惡他,認為他忘恩負義。在令狐綯官居高位後,李商隱曾多次嚐試補救,包括寫了一些詩給令狐綯(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顧念舊情,但令狐綯始終不理睬他。


    在這種情況下,李商隱的仕途顯然無法順利,他曾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兩入秘書省,但隻是短期地擔任過低級官職。李商隱也在基層政府做過小官(開成四年-五年弘農縣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樣短暫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一些外派官員的幕下供職。事實上,無論是“牛黨”還是“李黨”得勢,李商隱從來沒有機會晉升。他的政治生涯結束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其時他追隨鹽鐵轉運使柳仲郢,擔任鹽鐵推官,當柳被調任兵部尚書時,他也隨即失去工作。在回到家鄉後不久即病故。


    其晚年的喪偶和官場失意時他篤信起佛教。


    社交


    有人根據李商隱部分詩作的風格,推想他性格內向(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83;第四編#83;第十一章)。這種猜測多少有些武斷。如果從李商隱的另外一些活潑幽默的作品來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現存的資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詩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隱的社交範圍廣泛,他是一個樂於交往而且頗受歡迎的人。


    李商隱交往圈裏的人物分為四類


    與仕途生計有關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綯、崔戎、王茂元、李執方、盧弘止、鄭亞、柳仲郢、李回、杜悰、蕭浣、楊虞卿、楊嗣複、周墀、姚合、孫簡等人。互相酬和詩友。包括杜牧、溫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見或信仰誌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劉蕡、永道士、崔玨、李郢等人。


    禮節性的交遊或親戚之間的來往。包括令狐緒、韓瞻以及他在各個階段的同事。


    與令狐楚的交往


    在父親去世後,幼年的李商隱陪同母親回到河南故鄉,這裏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而且相當艱苦的環境,沒有家庭或家族的影響力幫助他在成長過程中自然進入一個社交圈。李商隱憑借才華、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會關係網絡。早在十六歲,他就開始與當地的一些知識分子交往,將自己的作品散發給他們閱讀,獲得了一定的名氣——也許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認識令狐楚是李商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後來的生活狀態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令狐楚幫助李商隱進入士大夫的社會階層,同時也使他卷入了黨爭的旋渦。從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開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們一直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係。李商隱以謙卑誠懇的態度贏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現這種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際召喚李商隱來到身邊,要求他代為撰寫遺表——這並非普通的遺書,而是要上呈給皇帝的政治遺言。令狐楚本人就是這種文體的高手,而他寧願讓李商隱幫助完成自己一生的總結。另一方麵,他們兩人之間又有非常微妙的距離感。李商隱在一些場合稱呼令狐楚為“四丈”,顯得相當親近,但他從不會放鬆到忘記時時表達感激之情的地步。當然,與其說李商隱謹小慎微地保持了距離,倒不如說令狐楚的態度給定了雙方交往的界限。


    在與令狐楚交往的過程中,李商隱學會了如何與既有身份又欣賞自己才華的人融洽相處。這樣的人對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樂、老師、長輩、上司、讚助者……簡言之,他們會對其個人仕途和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愛情


    李商隱畫像李商隱的愛情生活,被許多研究者關注,部分原因在於李商隱以《無題》為代表的詩歌中,表現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致婉轉的感情,容易被人視為豐富的愛情體驗的表達。


    關於李商隱的愛情,猜測的部分遠遠多於有實際證據的,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此津津樂道,甚至象閱讀偵探一樣揣摩分析他的詩文,希冀發現切實的憑據。下麵這些女子被認為是與李商隱有過感情糾葛的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現在李商隱寫於開成元年(83)年的一組詩(《柳枝五首》)中。他還為在這組詩寫了一個長長的序言,講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個洛陽富商的女兒,活潑可愛,開朗大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李商隱的詩(《燕台詩》),心生愛慕,於是主動與他約會。但李商隱失約了。他後來得知,柳枝被一個有權勢的人收為妾。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麵。如果不是李商隱杜撰,這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戀。


    宋華陽。李商隱在青年時期曾經在玉陽山修習道術,因此有人猜想他在這期間與女道士發生過戀情。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等詩中,李商隱提到了“宋華陽”的名字,於是宋華陽就被認為是李商隱的戀人。還有一種誇張的說法是李商隱曾經和宋華陽姐妹二人同時戀愛。蘇雪林在《玉溪詩謎》中[5]對於這個故事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發揮。


    錦瑟。李商隱有一首著名的《錦瑟》詩,劉攽在《中山詩話》中提到,有人猜測“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兒,李商隱在令狐家受學期間,曾與她戀愛,但終於沒有結果。


    荷花。民間傳說他在與王氏結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戀人,兩人十分恩愛。在他進京趕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隱陪伴荷花度過最後的時光。這段悲劇給他造成很大的打擊,以後的詩中他常以荷花為題也是對舊情的眷戀。


    王氏。王氏是李商隱的妻子。但有人從李商隱《祭小侄女寄寄文》中(“況吾別娶已來,胤緒未立”)推斷王氏為李商隱再婚的妻子。如果這種看法成立,李商隱應該還有一位初婚妻子,但關於這方麵的信息幾乎空白。李商隱與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後,他寫下《房中曲》等悼亡詩篇,情感真摯,語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離家赴蜀地宦遊途中所作《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對於李商隱愛情生活的研究,以蘇雪林的《李義山戀愛事跡考》(927)最為著名。此書在947年曾再版,更名為《玉溪詩謎》。蘇雪林的研究,繼承了程夢星、馮浩等人的成果,拓寬和豐富了這一領域的內容。例如,通過她的考證,多數人接受了李商隱與女道士的戀愛經曆。不過,蘇雪林的猜測和推理幾乎不加節製,從而構畫出幾段離奇的戀情,包括他曾與宮女偷情。


    詩歌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麵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讚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後世許多詩人模仿李商隱的風格,但沒有一位被認可。


    根據劉學鍇、餘恕誠的整理研究[7],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共594首,其中38首已經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欠充分。


    從吟詠的題材來看,李商隱的詩歌主要可以分為幾類


    政治和詠史。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麵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在關於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曆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懷和詠物。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於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鬱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遊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感情詩。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後世最多的關注。《錦瑟》、《燕台詩》、《碧城三首》、《重過聖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


    應酬和交際。在李商隱用於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綯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綯的關係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詩風


    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現存約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傑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讀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喜用各種象征、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觀認為是詠嫦娥之作,紀昀認為是悼亡之作,有人認為是描寫女道士,甚至認為是詩人自述,眾說紛紜。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風格,形成了他作詩的獨特風格。據宋代黃鑒的筆記《楊文公談苑》記載,李商隱每作詩,一定要查閱很多書籍,屋子裏到處亂攤,被人比作“獺祭魚”。明王士楨也以玩笑的口吻說“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批評意見[8]認為他有時用典太過,犯了晦澀的毛病,使人無法了解他的詩意。魯迅曾說“玉溪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934年2月致楊霽雲的信)


    此外,李商隱的詩詞藻華麗,並且善於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


    無題詩


    李商隱以無題詩著名。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7]裏所收詩歌的統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5首


    《無題》(八歲初照鏡)


    《無題》(照梁初有情)


    《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


    《無題四首》(來是空言;颯颯東南;含情春畹晚;何處哀箏)


    《無題》(相見時難)


    《無題》(紫府仙人)


    《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帷深下)


    《無題》(近知名阿侯)


    《無題》(白道縈回)


    《無題》(萬裏風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詩集中經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待得郎來”、“戶外重陰”),經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於版本問題而產生的原題丟失情況,並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9])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於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係(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並沒有得到多數人的。


    另一方麵,許多人傾向於將《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詩與無題詩相提並論,認為它們在寫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過隱晦的筆觸表現一種微妙複雜的感情。事實上,正是這種一言難盡的情形,使得無題詩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者,都試圖對這些詩的真正含義作出解釋。然而沒有一個人的注解能夠非常令人信服的闡明詩中的涵義。


    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注》總結了前人關於無題詩的箋注工作[0],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餘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托者多,直做豔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


    文章


    李商隱的寫作,除詩歌以外的成就被論及得較少。事實上,他是晚唐時期最重要駢體文作家之一。這種文體注重文辭的對偶,並使用大量典故,廣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隱在令狐楚的培養下,成了一位駢體文的專家,為許多官員代筆起草過奏折、書信等文書。《舊唐書#83;文苑傳》說李商隱“尤善為誄奠之辭”。由於當時章奏中使用的駢體文,要求詞藻華麗,又要表述準確,因此對於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長寫作駢體文的李商隱,養成了用典的習慣,因此被認為這是他的詩歌中喜歡用典的原因[3]。


    李商隱曾將其駢體文作品編訂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根據《新唐書#83;藝文誌》、《宋史#83;藝文誌》的記載,李商隱的文集,除了自編兩集,還有另外一些。但前述這些文集,都沒有流傳下來。目前可以看到的李商隱的文章,是朱鶴齡、徐炯、馮浩、錢振倫、錢振常、張采田、岑仲勉、劉學鍇、餘恕誠等人,先後從《全唐文》、《文苑英華》、《唐文粹》等書中搜輯、考證而得到的。最新的匯編文集《李商隱文編年校注》(劉學鍇、餘恕誠,中華書局,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駢體文,也有少量被稱為“古文”的散體文。


    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對李商隱的駢體文評價很高,認為隻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駢體文就算全部遺失也不可惜。


    箋注


    由於李商隱詩意比較隱晦,因此一些李商隱詩的愛好者嚐試著為這些難懂的詩注解。宋代蔡絛《西清詩話》裏提到劉克箋注李商隱詩;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裏提到鄭潛庵編《李商隱詩選》;明代唐覲《延州筆記》裏提到張文亮注過李商隱詩。但這些注本或選本都沒有流傳下來。事實上,在明末之前,李商隱詩的箋注並不算多。金元時期的文學家元好問曾感歎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明朝末年的道源和尚,也曾為李詩作注,清朝初年,朱鶴齡在道源注本的基礎上,刪去了一小部分,又增補了很多,完成《李義山詩注》三卷。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李商隱詩歌的完整注本。此後又經過陸昆曾(《李義山詩解》)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屈複(《玉溪生詩意》)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馮浩(《玉溪生詩詳注》)等多人的注解考證,已經能夠對李商隱詩中的典故大致了解,但是對於許多詩的涵義仍然沒有定論。


    在文章整理方麵,李商隱曾自編《樊南甲集》、《樊南乙集》,今已不存。清朱鶴齡曾輯錄《文苑英華》等書,編成《李義山文集》,但有明顯的疏漏。清徐樹榖、徐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兩人分擔了箋、注的工作,成書《李義山文集箋注》,是第一個比較完整的注本。之後,馮浩又對《李義山文集箋注》進行考訂改編,著《樊南文集詳注》。錢振論、錢振常兄弟從《全唐文》中找到徐注本、馮注本均未收入的佚文兩百多篇,編成《樊南文集補編》。


    影響


    施蟄存認為,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2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常互相唱和,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並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在當時頗有影響。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明朝的詩人從前、後七子到陳子龍、錢謙益、吳偉業,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清朝喜歡寫豔情詩的人更是專學李商隱的無題詩,例如王彥泓的《疑雲集》和《疑雨集》。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中的香豔詩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關於李商隱對後世的影響,可以參看吳調公《李商隱對北宋詩壇的影響》、《李商隱在清代的餘波綺麗》、王玉祥《李商隱對蘇曼殊詩的影響》、王兆陽《論李商隱的詩對詞的獨特風格形成的影響》、劉學鍇《李商隱詩與唐宋婉約詞》等論文。


    傳說


    與李商隱有關的傳說,散見於後世的史料筆記中。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中記載在令狐楚去世後多年的某個重陽節,李商隱拜訪令狐綯,恰好令狐綯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曾經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綯陳訴舊情,希望得到提攜,都遭到對方的冷遇。感慨之餘,就題了一首詩在令狐綯家的廳裏“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委婉地諷刺令狐綯忘記舊日的友情。令狐綯回來看到這首詩,既慚愧又惆悵,於是令人將這間廳鎖起來,終生不開。後來又有人說,這首詩令狐綯惱羞成怒,很想鏟除題詩的牆壁,但由於這首詩裏有出現了他父親的名字(“楚”),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無法毀掉詩作,就隻好鎖上門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隱。


    宋姚寬《西溪叢語》中記載唐末流傳的一個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遊玩,有人提議以木蘭為題作詩。於是眾人一邊飲酒一邊輪流賦詩。這時,突然出現一位貧窮的書生,口占一絕“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罷隱身而去。大家都感到驚奇,後來得知,這人就是李商隱的鬼魂。在另一個版本(宋李頎《古今詩話》)中並沒有鬼魂出現,是一群詩人在長安聚會時,有人朗誦這首詩,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就是李商隱。


    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中說白居易晚年非常喜愛李商隱的詩,曾經開玩笑地說希望我死後能夠投胎當你的兒子。後來李商隱兒子袞師出生,李商隱為他取小名叫“白老”。


    宋李頎《古今詩話》中記載北宋楊億、劉筠等人互相以詩唱和,創立“西昆體”,以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著名。當時有一位職業演員扮演李商隱,穿著破爛的衣服,對別人說楊億他們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聲。有人用這個故事來諷刺“西昆體”詩派對李商隱的繼承是生吞活剝。


    無題(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關於李商隱的愛情詩的故事


    覺得李商隱的《無題》詩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詩句,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對於男女之情沒有太多的約束,如果李商隱是和一般的歌女什麽的來往,就可以像杜牧一樣大大方方地說什麽“楚腰纖細掌中輕”之類的話。聯係到電影《花樣年華》上那個周慕雲最後也是一腔鬱悶,想說又無處說,隻好無奈地挖個樹洞,把話說到樹洞裏,猜想李商隱多半是愛上了一位有夫之婦,而且這位有夫之婦的身份很不尋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類高貴的人,因為大家一會看下《碧城三首》那幾首,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恐怕隻有皇室中人才夠得上。在唐代,未婚男女間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們和風塵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較能被社會容忍的,像《鶯鶯傳》和《李娃傳》什麽的都是這樣,但有夫之婦和人偷情也是很危險的,像《非煙傳》上,步飛煙和書生陸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綁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以李商隱這些《無題》詩作隻能認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隱有情的美眉來往的詩作,並非全無李商隱所寫。之所以這樣說,是覺得《無題》詩中有一句““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太像美眉的詩了,隻有美眉才會這樣細致地注意到鏡中鬢改的細節(美眉們都愛惜容貌嗎,哪個美眉一天不照上七八會鏡子),唐朝還有位美眉詩人叫做薛媛,有首詩也不錯,她詩就是這樣寫的“欲下丹青筆,先拮寶鏡寒。已經顏索寞,漸覺鬢凋殘。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倒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同一機杼


    李商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見到了錦瑟美眉(我們無從知道這位美眉的名字,就稱她為錦瑟吧),但是錦瑟美眉是一位皇室的王妃,李商隱一見之下,心魂早飛進了九重宮門,於是就在一宮扇上寫詩托人帶給錦瑟美眉


    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這首詩比較含蓄,初次投石問路,李商隱也不敢說的太過啦,所以寫了一篇這樣的詩句,但青女素娥的冷寂孤單之情,卻打動了錦瑟美眉的心,錦瑟美眉提筆在一方錦帕上寫了首詩回給李商隱


    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錦瑟美眉以嫦娥為喻,傾訴自己雖然身份高貴但孤單寂寞的心情。就像《貴妃醉酒》的戲劇中楊貴妃抱怨還不如嫁個莊稼漢一樣。李商隱看了後,當然也是輾轉反側,趕快又寫了《碧城三首》給她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沈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對影聞聲已可憐,玉池荷葉正田田。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紫鳳放嬌銜楚佩,赤鱗狂舞撥湘弦。鄂君悵望舟中夜,繡被焚香獨自眠。


    七夕來時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檢與神方教駐景,收將鳳紙寫相思。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


    這三首詩,曆來解說紛紛,清代姚培謙認為是“君門難進之詞”(《李義山詩集箋》);朱彝尊謂,第三首末聯的“武皇”,唐人常用來指玄宗,當是諷刺唐明皇和楊貴妃;紀昀認為三首都是寓言,然所寓之意則不甚可知,明代胡震亨則認為“此似詠唐時貴主事……”都是瞎猜一通,江湖夜雨覺得這是李商隱寫給錦瑟美眉的情書,開始“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碧城者,《太平禦覽》“元始天尊居紫雲之閣,碧霞為城。”這裏形容皇宮之類的地方,也就是錦瑟所居之處,李商隱用“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等勸誘錦瑟和他相會,閬苑來指深宮,附鶴,指傳書遞信,棲鸞,鸞鳳合鳴常用來指男女合好。“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是說讓錦瑟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以免天天還是“繡被焚香獨自眠”。至於最後的那句


    “武皇內傳分明在”,江湖夜雨覺得這裏的“武皇”不是玄宗,而是女皇武則天,用武則天大膽放縱之行為再次勸誘錦瑟。當然由於這是比較隱秘的事情,所以寫的並不是太清楚,有點撲朔迷離,但這是首情詩是肯定的。


    錦瑟美眉當然也是冰雪聰明的女子,從李商隱這三首語焉不詳的詩句裏猜出了他的本意。所以找了一個機會,在後堂和李商自見了一麵,李商隱事後寫下了這一首《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李商隱和錦瑟在“畫樓西畔桂堂東”相見,當下就一見鍾情,所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雖然不能身生雙翅飛到一塊兒,但是心中靈犀相通,結下難解之緣。但是時間倉促,李商隱要去上班“嗟餘聽鼓應官去”,這一麵,見得實在是匆匆太匆匆。


    錦瑟美眉回去後也是心潮難平,也寫了無題回贈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騅隻係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錦瑟也是重敘了當時相見的情景“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錦瑟羞澀地沒有說上一句話,錦瑟盼李商隱再來相會,但又覺得不可能,“神女生涯元是夢”,神女指巫山神女,常喻男女私會,那句“小姑居處本無郎”更是說的哀婉,充滿誘惑。但錦瑟又心下忐忑,還是猶豫不決,隻好無奈地說“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讀了這二首心下更是鬱鬱,時逢春雨綿綿,李商隱寫下了《春雨》一詩捎給錦瑟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玉鐺緘劄何由達,萬裏雲羅一雁飛。


    李商隱隻好隔著綿綿的雨幕無奈地望著錦瑟所居的遙遠紅樓,想捎去“玉鐺緘劄”為信物(這個可以參看元稹那篇中鶯鶯給他的玉環之類的東西),但又擔心無法送到,在重重阻隔下送信給錦瑟,所以說成是“萬裏雲羅一雁飛”(雁,指鴻雁傳書之意)。


    錦瑟終於收到李商隱的信劄後,感動不已,就寫了這首《無題》詩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錦瑟這首中提到兩個偷情的美眉,像賈氏是晉朝大臣賈充的女兒,和美男韓壽偷情,而宓妃是指曹丕的皇後甄後,說她與曹植的愛情故事,但是錦瑟內心的矜持還是壓倒了前麵的充滿誘惑的幻想(賈氏和甄後的故事),所以說“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但是,錦瑟內心中的感情就像雨季中洶湧而來的洪水,很快理智的閘門就堤防崩潰,錦瑟和李商隱終於私自相會共諧魚水之歡了。事後,錦瑟難舍難分地說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錦瑟知道這一次冒險相會後,再相見就難了,所以說“相見時難別亦難”,此後的日日夜夜,隻好如春蠶吐絲、蠟燭滴淚一樣至死相思不渝。最後的話是安穩李商隱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我們離的並不遠,我會派侍女等人和你通音信的。


    但是不久,李商隱由於要外出任職,不得不離開了京城,他悲傷地寫下《板橋曉別》


    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看這裏的紅淚典故,是說魏文帝時的宮中美人薛靈芸離別親人時所泣之淚用玉壺所承,呈為紅色,李商隱用此典也是有來曆的,正是為宮中的錦瑟美眉所發。


    錦瑟在宮中得知後,也是傷心不已,匆匆揮毫,寫下這首《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再來相會已成了空言,原來所說聊以慰籍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情況也不存在了,怎能不讓錦瑟痛斷肝腸?


    李商隱一去之後,羈旅西南,歸日無期,李商隱有首《夜雨寄北》說道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各本均作《夜雨寄北》,《萬首唐人絕句》卻作《夜雨寄內》,也就說是寄給“內人”(妻子)的,從內容來看,根本不像寄給朋友,說寄給妻子的倒還合適。但是江湖夜雨覺得既然各本都以《夜雨寄北》為名,那應該這個名字是對的,對於詩中的感情也好理解,因為北方還有那麽一個讓李商隱掛念的錦瑟美眉呀。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錦瑟美眉在思念中早早的故去了。李商隱來到陝西陳倉的聖女祠古跡前時,忍不住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在水仙庵懷念金釧一樣憑吊錦瑟,這就是那首《重過聖女祠》


    白石岩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看這首詩什麽“盡日靈風不滿旗”,分明有靈前傷悼之意,“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和長恨歌中“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找逝去的情人應該是相同的用意吧。


    而這首《錦瑟》更是李商隱將平生的無窮悵恨,生離死別的痛楚都傾注在內的力作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可能真的有一把錦瑟美眉送給他的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也很讓詩家費解,但說不定有個“滄海珠”是錦瑟送給李商隱的信物,“藍田玉”是李商隱送給錦瑟的信物,現在錦瑟已不在人世,玉也隨之煙滅,隻剩下滄海珠伴他垂淚了。


    李商隱詩選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重過聖女祠


    白石岩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贈劉司戶[艸賁]


    江風揚浪動雲根,重碇危檣白日昏。


    已斷燕鴻初起勢,更驚騷客後歸魂。


    漢廷急詔誰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萬裏相逢歡複泣,鳳巢西隔九重門。


    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北齊二首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


    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贈柳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風雨


    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鬥幾千?


    夢澤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寄令狐郎中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杜工部蜀中離席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


    雪嶺未歸天外使,鬆州猶駐殿前軍。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瑩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裏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籌筆驛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無題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無題四首


    (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其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牆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歎。


    謁山


    從來係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花下醉


    尋芳不覺醉流霞,依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曲江


    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


    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為有


    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碧城三首(其一)


    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


    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樹水精盤。


    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隻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詠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鍾山何處有龍盤。


    齊宮詞


    永壽兵來夜不扃,金蓮無複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匝路亭亭豔,非時嫋嫋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複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富平少候


    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候。


    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


    彩樹轉燈珠錯落,繡檀回枕玉雕鎪。


    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宮辭


    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涼風隻在殿西頭。


    代贈二首(其一)


    樓上黃昏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楚吟


    山上離宮宮上樓,樓前宮畔暮江流。


    楚天長短黃昏雨,宋玉無愁亦自愁。


    板橋小別


    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


    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銀河吹笙


    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夢他年斷,別樹羈雌昨夜驚。


    月榭故香因雨發,風簾殘燭隔霜清。


    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有情。


    夕陽樓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晚晴


    深居府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龍池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淚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流鶯


    流鶯飄蕩複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吳宮


    龍檻沉沉水殿清,禁門深掩斷人聲。


    吳王宴罷滿宮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憶住一師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鍾曉憶西峰。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鬆。


    細雨


    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


    無題二首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隻係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寒資料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隨夢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隨夢寒並收藏小寒資料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