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是行氣法中的一種。意謂煉氣至深入程度,可以不用鼻口呼吸,全靠腹中內氣在體內氤氳潛行,如嬰兒在母胎中不用鼻口呼吸一樣。《太清調氣經》說“胎息者,如嬰兒在母腹中十個月,不食而能長養成就,骨細筋柔,握固守一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83;修養大略》說“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氣,握固守一,是名曰胎息。”2道教從逆返先天的理論出發,認為煉氣到無鼻息出入、返還到嬰兒在母胎中之狀態時,就能返本歸元,長生不死,故視胎息功為修仙之至要與最高之鵠的。0]`8qg\dbb_qg


    胎息是行氣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產物,其出現時間當晚於行氣術。現在所知實行此術之最早者為東漢末之王真、郝孟節。《後漢書#83;方術傳》雲“王真、郝孟節者,皆上黨人也。……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又能結氣不息,身不動搖,狀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3其後,三國吳道士葛玄亦善胎息術,葛洪《抱樸子內篇#83;釋滯》雲“予從祖仙公(葛玄),每大醉及夏天甚熱,輒入深淵之底,一日許乃出者,正以能閉氣胎息故耳。”4從此以後,胎息術漸普及於道教內(連修習內丹者亦以此為功夫深入之表現),胎息著作亦不斷麵世。《抱樸子內篇#83;遐覽》著錄《胎息經》一卷,《宋史#83;藝文誌》著錄《養生胎息秘訣》《太上老君服氣胎息訣》《少玄胎息歌》《胎息訣》《胎息根旨要訣》各一卷。現存於《正統道藏》者有《太上養生胎息氣經》《諸真聖胎神用訣》《胎息精微論》《高上玉皇胎息經》《胎息經注》《胎息秘要歌訣》各一卷,《攝生纂錄#83;胎食胎息法》《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之《胎息口訣》《胎息精微論》《胎息雜訣》《秘要口洪》,《雲笈七簽》卷五十八《胎息根旨要訣》、卷六十《中山玉櫃服氣經#83;胎息羽化功上各書大都為唐代或北宋作品。78heldspbdlh5


    修習胎息的方法各家不同,常見的有3u的yd


    閉息法。如《抱樸子內篇#83;釋滯》雲“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候也。漸習漸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幼真先生服內元氣訣》所述亦為閉息法,略雲先叩齒三十六通,集中精神,隨即轉頸一匝,舒展喉管,接著調整呼吸,閉氣不息。閉到悶極不能再閉之時,方可微微吐出或嗬出口中濁氣。\,tjsz3mfd7`


    閉氣之後,可以咽氣。這樣閉氣、咽氣,長久修習,自然成功。7多納少出法。如梁丘子《黃庭內景經注》所述,其法為pe4,msrj^9p


    納五六息而吐氣,至十吐氣,稍作頻伸,從頭吐納,久久行之,漸至不吐不納之胎息。8咽內元氣法。如《胎息精微論》所述“從夜半後服內氣七咽,每一咽即調氣六七息,即更咽之。”納元氣畢,“關節還閉,徐徐鼻出納外氣,自然內外不雜,胎中氣亦不出。但潛(心)屈指數息,從十至百數,從一百至二百、三百,此為小通。”“從夜半後服七咽,……至五更又服七咽,平旦又服七咽,三七都二十一咽止。”“久久習慣自然,內外之氣不相混雜也,漸漸關節開通,毛發疏暢,氣自來往,亦不假鼻中徐徐通外氣也,胎息之妙窮於此也。”9存思服氣法。如《雲笈七簽》卷五十八《胎息口訣》所述,其法為端坐寬衣,兩手握固(屈拇指於四小指下握成拳),調息、咽氣、閉息,存想三丹田神人,次存五髒各出青赤白黃黑五色氣,與三丹田所出素雲合而為一,想自身在氣中,想氣海中胎氣出入。閉息至不可忍時,從鼻中微微放氣出。候氣平,依前閉息存想。“久久行之,口鼻俱無喘息,如嬰兒在胎以臍相通,故謂之胎息矣。”10胎息功追求的不以鼻口呼吸,隻有內氣氤氳全身的境界,實即鼻息微微、若有若無的高度入靜境界,類似於動物冬眠狀態。達此境界時,人體各部生理機能將極大限度的減緩運用節奏,新陳代謝過程將極度放慢,身體各部器官將得到全麵徹底休息,其結果必將使人體生理機製得到調節,備部器官功能得到改善與增強,從而收到延年益壽的效果。]^fp2zuayjmp


    注釋^sxt,bjhjah2gee


    278910《道藏》第8冊40頁,424~425頁,444頁,第冊540頁,429頁,第22冊40~407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988年l的fl[oe7ubdjsgr


    3《後漢書》第0冊2750~275頁,中華書局,94年gvx^2gtubogbtsrq


    4《抱樸子內篇校釋》(增訂本)第50頁,49頁,中華書局,985年2hzorsb的[meze


    5《雲笈七簽》卷五十八至六十收有多篇胎息功法,有的已被收入《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中,故此處不再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寒資料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隨夢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隨夢寒並收藏小寒資料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