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升級的熱議【求月票】


    12月份的期刊市場之所以硝煙彌漫、之所以讓身為一個作者的戈文成為萬眾矚目的焦,另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12月的《讀者文摘》。


    上一期的《讀者文摘》因為戈文的大國崛起專欄不僅沒有因為更換刊名而損失掉銷量,反而因此而又上了一個台階。等這一期的《國大業》一出來,那些被戈文《海洋時代》文末留下的疑問搞得一個月都在猜測以及與其他人爭論的讀者們終於放下了心。


    看著這大國崛起的第二篇文章,絕大多數的讀者都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起來。


    《國大業》講述了荷蘭人是如何贏得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的稱號的。


    17世紀時,麵積隻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荷蘭,憑借一係列現代金融和商業製度的創立,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來聚集資本,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比紐約的證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並發明了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係。


    從這一篇文章中讀者們了解到想要成為一個大國或許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創新的體製。


    這種引發讀者興趣和思索的文章真的是撓中了眾人癢癢處,令所有的讀者都大感新奇。


    而那些一直都未曾發表觀的國家級刊物,在看到了這篇《國大業》時,也開始在心中猶豫了起來——似乎戈文還真的有這樣的才華,可以一個人寫出如此煌煌巨作。


    一時間這些報紙的編輯部內關於發不發表自己的觀和看法的討論變得熱烈了起來。


    最後這些報紙終於開始分化了。


    對於一般的老百姓來,《經濟日報》可能是一份讓他們感覺到有些陌生的報紙。不過就是這份在1983年1月1日才剛剛創刊的報紙,寄托了中國政fǔ無限的壯誌和雄心,幾乎可以是改革開放政策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和旗手。


    這份由國務院主辦、中宣部領導和管理的中央級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是黨和國家發布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渠道,創刊的目的以指導經濟工作,提供情況,提供經驗,提供信息,指導消費,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宗旨的。


    所以這份報紙著重宣傳中國**、國務院關於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多采用連續報道的方法,提出經濟改革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和事件,並注重經濟理論的探索。其上的文章大多數國內有影響力和有理論性的專家級學者的文章,等閑作者根本無法也無緣將自己的文章刊登在上麵的。


    自創刊之後,《經濟日報》就迅速成為國內最大的一家以經濟報道為主的綜合性權威報紙。


    然後這份報紙就成為國內外讀者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動向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


    而這一日的《經濟日報》在其最新一期的第九版“今日導刊”版的明顯位置,登載了由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院長張維迎的長篇評論——《我個人特別強調創新》。


    今日導刊版一般刊登的都是深度分析新聞事件、新聞背景的文章,“可讀、新鮮、健康、有用”是其宗旨。


    這一版注重的是宏觀經濟形勢和走向,一般都是深層剖析經濟政策、經濟事件和經濟人物。因為其報道的人文sè彩,以及深度、前沿、專業、輕鬆等特sè,一直都深受這份報紙的讀者的關注。


    而張維迎的這篇《我個人特別強調創新》評論評價的正是戈文的《國大業》,這不得不是一個天大的意外,讓所有這份報紙的讀者都目瞪口呆。


    這裏就要對張維迎院長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了。


    張院長是中國老一輩的經濟學研究專家,在文革前就已經在公開的刊物上發表過反思“大鍋飯”理論、思考中國傳統的單一的公有製理論的文章。而正是他的這些研究,讓這位年過五旬的老人在文革時期被關牛棚、成了反**分子。


    在文革結束後,張院長繼續自己的研究,然後第一次提出了“有計劃商品經濟論”這一個突破中國經濟理論的研究和創新。


    話,張院長在看了戈文的這篇《國大業》後,異常的驚喜。或許普通的讀者隻是從這篇文章中學習到了一些曆史知識;或許其他的經濟學學者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更多的是審視這篇文章中的經濟學觀是否正確;而張院長卻從這篇《國大業》中分析出了戈文真正試圖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明白了戈文想要表述的真正目的


    於是,他熱情洋溢的寫了這篇標題叫做《我個人特別強調創新》的評論。


    恰逢《經濟日報》的記者因為其他的事情采訪他,於是張維迎在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之後,就將自己寫下了的這篇評論遞給了記者,然後詢問到,這篇評論能否在《經濟日報》上刊登。


    再然後通過《經濟日報》編輯部編輯的討論以及征求了上麵主管領導的意見,《我個人特別強調創新》就出現在了最新一期的報紙上。


    在評論中,張維迎院長寫道——


    《讀者文摘》的這個大國崛起的專欄是非常有意義的。中國的落後實際上隻有過去300年的曆史,那麽在過去的300年,西方的這些國家先後崛起了,但是中國變得越來越落後了,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大國崛起這個係列的文章正好可以讓更多的讀者了解西方國家在過去300年裏邊,是怎麽發展成長起來的。這對我們國家非常重要,尤其在我們好多的認識上,我們能夠達成一致的看法,這樣的話,我們國家下一步的發展才可以比較順利。


    如果我們看一下就是過去這300多年各國的重大變化,首先注意到的一就是你要開放,一個國家如果你不開放的話,你很難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我們過去300多年的曆史,也實踐證明了這個結論。


    然後就像這篇《國大業》所寫到的,你必須堅持一個好的市場經濟體製。就是啊,好比如我們在談到英國它為什麽能夠工業**取得成果,它實際上不是一個技術問題,它實際是一個有憲製的政fǔ然後給了民族更多的自由,使人們可以通過市場來去交換,這樣才使得英國成為一個世界上強大的國家。就是經濟學家亞達斯密講的,看不見的手,非常重要。


    雖然目前我們隻是僅僅看到了戈文所寫的這兩篇介紹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的文章,不過我相信,戈文如果要繼續寫這個係列的文章的話,就必然會寫到英國


    而且我相信,如果戈文要寫英國崛起的文章的話,那他必然要寫到英國的市場經濟體製


    這是毋庸置疑的


    實際上,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讓每個人都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其實我們在任何一個國家裏看到,隻有我們能夠把每個普通人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經濟才能夠很好的發展。


    ……


    回到大國崛起這個係列文章,我覺得首先一,選題非常好。尤其在我國正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mō著石頭過河,就連國家都在心翼翼的mō索和試探的情況下,這個大國崛起的係列文章不僅可以讓所有人開始思索中國如何才能重新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更可以統一我們大家的思想,讓所有人都一直向前。


    ……


    張維迎的經濟學研究可以是碩果累累,著作等身。作為國內經濟學界一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學者專家,他經常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邀請,為國家領導人提供經濟方麵的谘詢和意見。所以他在《經濟日報》上的這一篇評論一出來,就聚集了無數的目光。


    對於戈文的這個大國崛起係列的文章,如果一開始大多數人關注的焦還是為了了解西方的曆史、還隻是普通老百姓們的思考和反思,還隻是西方曆史學學者專家們的考較和關注的話,那由張維迎開頭,這個大國崛起係列的文章就開始吸引了所有的知識分子界、所有公眾領域的精英以及各專業研究領域的學者和大拿,曆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國際關係學……


    緊跟著《經濟日報》的腳步,《工人日報》緊接著在第二天的報紙上刊發了特別通訊稿——《把人家的優都學來了,你就是最好的》。


    在這篇代表著《工人日報》官方態度的通訊稿中寫道——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進程當中,在目前這種和平崛起的態勢下,必須注意要擁有世界性的目光,對於世界曆史要有很清醒的認知,特別是要總結世界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作為自己一個很好的借鑒,借鑒是一個曆史的基本功能,我們現在可能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怎麽樣虛心學習世界各國各民族,向先進文明,先進文化,學習他們的長處,取長補短,不斷地學習進去,然後把世界文明中的這些優,化作我們自身的財富,這是我們通過大國崛起這個係列文章應該感悟到的。


    每個民族在世界上能夠存在到現在,能夠在世界上領先於一時,它都有它的長處,它都有它的優,如果我們能夠把每個國家的長處優,真正的認識到,能夠學來,化作我們中國自己的東西,那我們一定是最強的,一定是最好的。


    你把人家的優都學來了,你還不是最好的嗎。中國也有自己的輝煌曆史,中國也有自己輝煌的現在,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的輝煌能夠保持的長久。能夠同時跟各國能夠平等的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促進,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目的。


    ……


    ……


    戈文這個大國崛起的係列文章把紀實與曆史結合起來,相當於知識加曆史的結構,這樣的寫法會吸引讀者那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原本隻在讀者中、在普通的老百姓中、西方曆史界引起轟動和熱議的話題,被國內這些一線的報紙這麽一報道,頓時好像火上澆油一般,一下子變成了全國所有階層都熱議的一個話題。


    就像人們對莎士比亞戲劇的評價一樣,一千個觀眾的眼裏就又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隨著後續大國崛起文章的陸續發表,這一場關於大國崛起的反思和討論必然會變得越來越盛,直至成為一場全中國集體的探索派對。


    而這——


    正是戈文希望的


    外麵的喧囂與紛luàn與戈文並無太大的關係,在將剩下的大國崛起係列的文章一齊給《讀者文摘》的鄭元續掛號寄過去之後,戈文終於開始又將精力投放到了他那普通而又充實的生活中去了。


    那些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朦朧詩詩人們已經全部都離開了,那些複旦大學以及其他高校過來幫忙的同學們也已經都不在往戈文的家裏跑了,而顧城也要即將要離開上海。


    這個溫和、詩才橫溢的年輕詩人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不僅幫助戈文策劃和組織了這場朦朧詩詩歌大展,也將自己此行前來上海的最大目的完成了——那幾千冊《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全部推銷了出去、各個高校和工廠的巡回詩歌演講也圓滿完成。


    1983年的12月的5號,天氣晴朗,上海的白天依舊是那麽的緩和,除了空氣中帶著一cháo濕之外。


    戈文正和林一銘站在人群的外麵,靜靜的看著人群中間的顧城。


    這是顧城的最後一場詩歌演講,是在上海的一家大型機械廠,戈文和林一銘兩人特意請了假來給顧城捧場的。


    人群寂靜一片。


    每一個人都安靜的站在那裏看著最中間站在一個椅子之上顧城,此刻他正在全身心投入的朗誦著自己的詩歌。


    因為《收獲》的朦朧詩詩展,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歡上了朦朧詩,喜歡上了詩歌,各種關於詩歌的團體如雨後的竹筍紛紛冒出地麵。


    而現在正是朦朧詩詩人們享受這種成果的時候


    顧城是一個優秀的詩人,《收獲》的朦朧詩大展裏自然有他的作品發表,再加上他以前斷斷續續零零星星發表的詩歌作品,此時他早已成為了朦朧詩詩歌的代表性詩人,他的名聲早已經超越了他的詩歌本身,就如同後世的歌星影星一般,被人當做偶像一樣崇拜,得到了所有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顧城將自己的一首詩歌yín誦完畢後,稍微喘了一口氣,低下頭去看著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群。


    現在他們所在的地方是這個機械製造廠的大食堂,雖然事先已經由機械廠的幾個詩歌愛好者張貼過宣傳廣告,可是當詩歌朗誦會真正的開始之後,顧城依然瞧了大家對於詩歌的熱忱。


    七八百人的大食堂中被大家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圍了起來,原本計劃安排的座位被熱情的人們所拋棄,他們就那麽站在地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坐下來,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滿了jī動,每一個人的眼中都是狂熱和真誠。


    顧城看著眼前的熱鬧景象心中十分的自豪,不是為自己的作品,而是為了朦朧詩,為了現代詩歌;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朦朧詩詩人,而是為了現代詩歌的作者們。


    有這樣可愛的讀者,夫複何求


    “謝謝大家,你們的熱情讓我很jī動,很興奮。”因為先前大聲的朗誦,顧城的聲音有些低沉,“在演講還沒開始時,這個食堂裏空無一人,十分的空曠,當時我很擔心今天的演講會出現沒有聽眾的現象。然後我就看到了你們大家,我忐忑的心情終於踏實起來了。正因為有你們這些喜愛詩歌的朋友,我們詩人才有了努力創作的動力和源泉”


    “今天站在這裏,我真的很開心。剛才在我朗誦的時候,大家都在認真的聽,整個食堂除了大家的喘息聲再沒有一聲音,我甚至能聽得到自己心髒的跳動聲,這樣的經曆實在是太bāng了”


    顧城抬起了頭,看著眾人,心中突然湧起了一種無法抑製的情緒:


    “在兩個月之前,我還在為自己的生活擔心,我要為自己的詩集而到處奔bō……有時候我會想,到底,詩歌可不可以當做一個職業?我的努力究竟值不值得,如果不值得,我是不是應該就這樣離開……”


    “……是《收獲》雜誌的朦朧詩大展讓我看到了希望,讓我想要堅持下去。而今天,看到你們,我更加確信自己必須要在詩歌這條路上堅定的走下去,我要為你們創作更好的作品,更多的作品”


    “我的一個朋友也是我所喜歡和崇拜的一個詩人曾過,人本來就應該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之上”


    “下麵我就朗誦一首我的這個朋友的詩,這首《麥田》是11月份《收獲》雜誌朦朧詩大展上最優秀的作品,如果有知道的朋友的話,就與我一起朗誦吧”


    全世界的兄弟們


    要在麥地裏擁抱


    東方,南方,北方和西方


    麥地裏的四兄弟,好兄弟


    回顧往昔


    背誦各自的詩歌


    要在麥地裏擁抱


    有時我孤獨一人坐下


    在黎明的麥地夢想眾兄弟


    看到家鄉的卵石滾滿了河灘


    黃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讓大地上布滿哀傷的村莊


    有時我孤獨一人坐在麥地裏為眾兄弟背誦中國詩歌


    沒有了眼睛也沒有了嘴chún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之穿越198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叛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叛兒並收藏大時代之穿越198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