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上,船隻如雲。


    那高如樓的大船,掛滿了大漢的旗幟,隨風飄蕩,這船體型龐大,平均長度已經超過了二十丈,高度能超過十丈,樓船的每一層四周都有三尺高的矮牆,是用來阻擋敵人的箭矢的,恍若一個城牆一般,每一層都是如此。


    矮牆上還有箭孔和矛穴,黃頭們可以從這裏進行射擊,刺擊,而矮牆之內則是用硬板做成的戰格,可以伸出去,讓黃頭們直接跳到對麵的戰船之上,每層樓的四壁都用了皮革來加強防護,上甲板以下的艙室都是劃槳卒操作的場所,樓的最高一層上有大旗幟,還有各種用來指揮軍隊的物品。


    大漢的主力樓船,最大的能容下一千三百黃頭,不過,這樣的大船隻有廟堂直屬的黃頭軍才有,地方樓船軍的主力艦,不過能容納數百人而已,不過,這在當下而言,已經是非常恐怖的了,黃頭軍的樓船,簡直就是一個水上城堡,能攻能守,恍如一個龐然大物盤踞在水麵上。


    除卻樓船這樣的主力艦,大漢黃頭軍還有露撓,先登,艨艟,赤馬,艦,斥候,艇等。


    這些船隻用途各不相同,例如先登就是小型戰船,速度很快,能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敵方戰船,可以追殺潰敗的敵人,占領有利的地勢。艨艟的外層包裹著牛皮,可以有效的防止敵人的射擊,其中又有諸多的箭孔,主要是負責擾亂敵人的陣型,遠程輸出而不近戰。


    劉長站在樓船的最頂層,眺望著遠處,咧嘴笑了起來。


    大漢黃頭軍有士卒兩萬餘人,戰船排列起來,能夠阻擋江河。


    目前大漢的常備軍數量控製在三十萬左右,當然,大漢的成年男人都要接受軍事操練,都要服兵役,若是總動員,六七十萬,乃至百萬都可以弄出來的,但是沒這個必要。大漢的軍隊主要是分成了三個方麵,第一個就是南北軍,也就是廟堂直屬常備軍,然後就是郡卒,也就是地方守備軍隊,最後是戍卒,也就是邊境防衛軍。


    其中這個戍卒和郡卒是施行服役製的,百姓們不斷的在戍卒服役,以往的時日要長一些,呂後製定了一年的期限,而最近韓信則是上奏,希望能廢除這種更換的製度,直接采取募兵製,招募良家子來進行邊防,減少邊防軍的數量,增加他們的戰鬥力。


    而南北軍就是通過招募良家子的行為來招募的,水軍同樣也是這樣,黃頭軍是通過招募良家子來擔任的,而地方的水軍,則是讓熟悉水性的百姓來通過服役的方式充實的,一年一更換。


    韓信一直都覺得大漢的軍隊有些臃腫,想要做出些突破。


    劉長這是第一次來巡視黃頭軍。


    作為廟堂直屬的精銳,黃頭軍在這些年裏的地位卻不是很高,主要就是沒有什麽存在感,別說跟南北軍比了,就是唐兵和河西兵都比他們更有存在感,曆史上,他們真正開始大放異彩,還是在討伐東南沿海地區的時候。


    大概是因為劉長的到來,他們也想要更好的表現,各種船隻就開始在劉長之前轉動了起來,就好像那不隻是船,而是馬車一般,格外的靈活,來回前進,結陣,奔襲,黃頭們更是勇猛,時不時就一頭紮進了水裏,從這邊跳下去,又從一邊爬出來,還能彼此交換戰船,各種操作看的劉長都忍不住想跳下去試試水。


    張不疑站在劉長的身邊,臉色蒼白,目不斜視,抿著嘴一言不發。


    “威武之師!”


    劉長忍不住說著,看著一旁平靜的韓信,又問道:“師父,您還懂黃頭的操練之法?”


    “雖然操練辦法不同,可練兵的道理還是相同的。”


    “不錯,以後就時不時讓各地的樓船軍巡視一番,清剿各地的水賊,保護漕運船隻和商賈的船隻....”


    劉長當即犒賞了黃頭軍,又賞賜了諸多將領。


    這才跟著大臣們上了岸,周昌等人早就在岸邊等候著。


    劉長上了岸,還在津津有味的跟呂祿他們說著剛才水軍的威武,“諸南是否平靜,就看這些黃頭軍了,朕覺得啊,以後時不時就得派遣他們前往南方轉一轉,讓南邊的人都清醒一點....”


    “就是黃頭不去,他們也沒有膽子反對您啊....”


    兩人正聊著天呢,周昌卻上來打斷了他們。


    “陛下,燕王的使者已經等候了許久....”


    劉長有些不開心,“怎麽?他等不及了?要朕現在就過去拜見嗎?”


    周昌無奈的說道:“陛下,燕國使者要說的這件事緊急,故而請陛下速速前往....”


    “好了,好了....”


    劉長看著一旁的呂祿,故意說道:“那這派人去找仙島找不老藥的事情,就下次再說吧!”


    周昌隻覺得眼前一黑,身子搖搖欲墜。


    可還沒等他的“陛下不可”說出來,劉長就大笑著離開了。


    呂祿還是有些良心的,他認真的說道:“周相不必擔心,陛下從不信這些方士之言,隻是戲言。”


    周昌點了點頭,張不疑此刻也緩過勁來,笑嗬嗬的說道:“對,陛下向來聖明,又怎麽會做這樣的事情呢?請您放心吧!”


    張不疑這麽一說,周昌剛剛鬆下來的心再次一緊,怎麽這廝這麽一說,自己就更加擔心了呢???


    燕國的使者已經在長安等了好幾天了,急得團團轉。


    而看到燕國使者的那一刻,劉賢嚎啕大哭,開始高喊“阿父”。


    這弄得燕國使者都嚇了一跳,慌忙解釋:燕王安然無恙,還能拉強弓。


    劉賢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你不是來請我回去繼承燕王位置的啊。


    等了好幾天,終於見到了陛下。


    “站著做什麽,來,來,坐下來!”


    劉長招了招手,便讓使者坐在了自己的麵前,“我們可以先吃點酒!”


    “多謝陛下,隻是臣不會飲酒....”


    “燕人哪有不飲酒的?”


    “臣是趙人...”


    “哦,難怪呢,那你說吧,這麽急匆匆的找朕,是因為什麽事?”


    使者認真的說道:“朝鮮餘孽拒絕上貢,劫殺我們的商賈,我家大王請求陛下允許他發兵討伐!”


    “啊?哪裏來的餘孽?”


    使者認真的說道:“陛下有所不知,當初盧綰謀反,燕人驚恐,生怕遭受牽連,四處奔波,其中就有一人,喚作衛滿,此人召集當地的遊俠,各國亡者千餘人前往朝鮮國,當時的朝鮮王箕準拜他為博士,賜給圭,封給西部方圓百裏的地方。”


    “他在自己的領地上不斷的招募中原的流亡之人,得數萬之眾,後來,他向箕準假傳我們要派大軍來進攻的消息,說自己前往防守,箕準不知是詐,許諾了衛滿的請求,於是衛滿趁此機會,率軍向王都王儉城進發,一舉攻占王都後,自立為王....”


    這位叫衛滿,倒也算是個奇人,在獲得朝鮮的土地後,他招募移民,開發當地,發展技術,大治朝鮮。


    劉長還記得,阿父剛剛逝世的時候,這位還上書給兄長,請求能成為大漢的外王。


    隻是當時劉長吵著與匈奴作戰,劉盈忙著這件事,沒空搭理,隻是回信給他,讓他再等等。


    當時衛滿還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帶著軍隊想要前往遼東恐嚇一下,結果運氣很不好,剛出朝鮮,就遇到了冒頓,冒頓那時正在跟韓信交戰,打得怒火中燒,看到有軍隊擋著路,哪裏能容忍,頓時猛攻。


    衛滿的軍事能力在中原算是不錯,在半島上屬於降維打擊。


    而冒頓的軍事能力嘛,周勃打起來非常吃力....連淮陰侯都承認這是一個強大的對手,能得到淮陰侯稱讚的人可不多,在冒頓之前,被淮陰侯認為是強大對手的,還是項羽。


    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冒頓差點把衛滿的矢給打了出來,更是一箭射穿了他的大腿。


    要不是親兵帶著他迅速逃離,當時就要給冒頓當俘虜了。


    而他的精銳也被匈奴殺了個幹淨,衛滿本人在堅持了數年之後,不治身亡,他的兒子繼承朝鮮王位,又發展了一段時日,到後來周勃討伐遼東外的諸夷,真番,臨屯等部族的時候,衛滿的兒子覺得精心發展了這麽久,是時候去收複這些部族了,於是乎,悍然出兵。


    結果就遇到了當時經曆了無數戰事,已經磨礪到大漢第一梯隊的周勃。


    漢初這些猛將裏,被抬進武廟裏的有五位,張良,韓信,彭越,曹參,周勃。


    這大概就是漢初第一梯隊了。


    然後,他們就迎來了一場殘忍的屠殺,周勃幾乎將他們殺了個幹淨,一路殺進王城,連朝鮮王都被他砍了腦袋,要不是燕王攔著,隻怕是要將全城人的腦袋都給砍下來。


    而如今招惹大漢的,並非是這一脈的朝鮮國,而是當初被衛滿所推翻的原朝鮮王箕準。


    這位箕準逃到了半島的南部,重新建國,改稱馬韓王,在華夏史書裏偶爾會簡略為“韓國”。


    在大漢滅掉了衛滿朝鮮後,這位箕準就幾次上書,希望大漢能按著原先的禮儀,將衛滿這個奸賊奪走的國土還給自己,讓自己繼續來擔任大漢的外王,還寫了很多表達忠心的文章,表示要給大漢當狗。


    隻是,燕王和劉長壓根就沒有搭理他。


    箕準死後,他的兒子上位,跟衛滿的兒子一樣,在收攏了周圍的土著民,以及朝鮮的亡人後,覺得自己可以跟大漢叫個板,收複故土,便開始各種試探,包括劫掠商賈,破壞耕地,不許周圍的小國跟大漢來往,甚至還企圖謀殺大漢的樂浪郡守。


    燕王哪裏會容忍這個小醜上躥下跳,當即決定出兵三萬,討伐這些餘孽。


    在聽到使臣的解釋之後,劉長也是非常的憤怒。


    “彈丸之國,也敢來冒犯朕?!”


    劉長看向了一旁的呂祿,問道:“周勃現在在做什麽?!”


    聽到這句話,燕使的臉都白了。


    “陛下!大可不必!!”


    “燕國地廣人稀,這些人大多都是中原之亡民,大有用處...”


    “你不必擔心,朕給周勃吩咐一聲,讓他少殺一些即可!”


    “陛下,周相年事已高,燕國自己就足以滅掉他們,真的不必讓他前來....”


    燕國的這些大臣們,對周勃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這是個狠人啊,要不是燕王去的及時,衛滿朝鮮就差點隻剩土地了,燕國缺的是土地嘛?當然也缺,可是更缺人啊,你不能都給砍了呀!!


    比起韓信,周勃似乎是更具有震懾意義的,比如,你把韓信派往南越,南越人定然害怕,畢恭畢敬的迎接,可你要把周勃派過去,可能人還沒到呢,南越人直接就先嚇死了。


    “燕國現在的太尉是誰來著?”


    “是鬆茲侯徐厲。”


    “是徐厲啊...”


    劉長點了點頭,他認識這位徐厲,他是阿父的舍人,後擔任阿父的郎中,長相俊美,孔武有力....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也是文武雙全,治國方麵很有一手,打仗也不弱,深得太後的喜愛,他的徹侯,都是太後所給與的。大概就是當年劉邦身邊的“皇後舍人”吧,能得到太後的看重,能力肯定是很突出的。


    “那就不必再委派別人了,不過,燕國的軍隊數量不多,朕還是得派人去相助。”


    劉長眯了眯雙眼,當即說道:“這樣吧,讓黃頭軍協同燕軍來討伐這些餘孽!”


    “黃頭軍?”


    使臣一愣,隨即大喜,說道:“多謝陛下!”


    劉長當然也很開心,不隻是因為大漢水軍有機會出手了,更是因為大漢又要多一個郡了。


    劉長很癡迷與功勞,有什麽功勞能比得上開疆擴土呢?


    他這次不隻是要拿下馬韓,水軍既然去了,那肯定就是要將整個半島都給拿下來的,到時候,就可以設立諸多的郡縣,讓大漢在東北方向上再也沒有任何不安穩的因素。


    “陛下....您這是盡發趙,代,燕之兵,還有黃門助戰,是要徹底收複整個半島?”


    呂祿雖然不是很聰明,可看到劉長那得意洋洋的模樣,也能猜出他的用意。


    “哈哈哈,何止啊,朕要收複燕國之外的所有部族!滅掉所有不願意臣服的諸國!”


    “這件事,暫時不要告知周昌他們!”


    劉長低聲吩咐道。


    周昌他們要是知道了,肯定又是全力反對,劉長當權的這段時日,大概是大漢最為暴躁的時候,四處都在打仗,沒有一年不打仗的,郡縣是跟滾雪球一樣的增加,每年的軍事開支已經是高皇帝不敢想象的數字了,窮兵黷武這個詞,用來形容劉長實在是太合適了,大漢周邊,被劉長打得都要沒有鄰居了。


    將領們當然很開心,又能砍頭了。


    可是周昌這些人不太讚同,國好戰必亡啊!


    劉長卻不在乎,如今大漢強盛,他們虛弱,這個時候不去幹掉他們,難道要等到他們強盛起來的時候再去打嘛?這些都是隱形的威脅,當初衛滿帶著千餘人前往,數年之間就擁兵數萬,若是假以時日,會不會變成幾十萬?幾百萬?會不會有一天開始威脅大漢在遼東等地的統治呢?


    最好一棒子打死,直接設立郡縣,派人教化,將他們徹底變成大漢之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


    “陛下,您是知道我的。”


    “我自幼跟著您下水摸魚,一抓一個準,平日裏就我抓的最多!”


    周勝之信誓旦旦的說道。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眼裏亮著光芒,討伐馬韓啊,聽聞那裏都是人頭,還特別好割。


    “陛下,您是知道我的。”


    “我一頭紮進水裏,可以在水裏待半個時辰!”


    夏侯灶也不甘示弱。


    “這倒是實話,當年要不是欒布來得及時,你就要在水裏待到現在了....”


    樊伉說著,又認真的看著劉長,“陛下,我不曾立下什麽功勞,就得到您的賞賜,成為了舞陽侯,我一直都覺得很愧疚,今日就是我衛您效力的時候了,讓我來擔任樓船將軍....”


    “放屁,你的爵位是陛下賞賜的嘛??”


    周勝之打斷了樊伉,“陛下,我大父前些時日托夢給我,說想要看到我做樓船將軍....”


    大漢的將軍很多都不是常設的,就比如水軍的統帥,是戰事才任命的,而這個戰時將軍的誘惑力,就已經是非常大了,群賢做夢都想當個將軍,哪裏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劉長也有些遲疑,看著麵前的群賢們,他遲疑了片刻。


    夏侯灶這廝肯定是不能擔任的,他這個校尉負責衝鋒就好了,當一軍統帥還是不太行。


    而盧他之不通水性,也可以排除。


    周亞夫還得擔任北軍的統帥,也可以排除。


    最後就是得從周勝之和樊伉之間選擇一個出來。


    看到陛下有些遲疑,樊伉忍不住說道:“陛下,先前您跟我借錢的時候,曾說過要封我為將,讓我為您討伐敵人的....”


    “錢?什麽錢?”


    “朕看你都有些神誌不清了,如何能擔任黃頭統帥?”


    “周勝之!你來擔任樓船將軍吧,樊伉就給你當個副將。”


    周勝之大喜,急忙拜謝。


    樊伉則是目瞪口呆。


    劉長大笑了起來。


    周勝之更適合,因為他的殺心更大。


    ps:今天又得帶孩子去打針,因為現在不許出門的緣故,所以這打針的事情也變得更加麻煩了....因為時不時就得在手機上碼字,斷斷續續的,所以速度很慢,思緒常常斷開,錯別字可能也多,老狼會抽出時間一一改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漢高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史係之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史係之狼並收藏家父漢高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