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製度的內容和形式從隋朝開始,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


    從各個朝代科舉設置的科目和形式的變化可以看出統治階層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才需求。


    隋文帝時期,當官其實很簡單的,讀過書參加考試的時候僅有策問,也就是對答,到了隋煬帝的時候才開考十科。


    考試形式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


    考試的學生在當地考試合格之後,才能被稱作生徒。這群生徒多數都來各大書院,以及皇家學府國子監,李承乾的崇文館和李泰的弘文館。


    當然了,崇文館是貞觀十三年之後的事情了,弘文館現在還叫文學館,每年隻招收38名學生。


    國子監隻針對於皇親以及功勳之子,所以這個有和沒有沒啥區別,不管怎麽培養都是老李的人。


    唐代的科舉製度分常舉、製舉兩種。


    所謂常舉是指每年分科舉行的科舉;製舉是指由皇帝臨時下詔舉行的科舉。


    太籠統了,實在是太籠統了!


    秦長青就感覺唐朝的科舉製度跟鬧著玩一樣。考試就考考四書五經六藝就完事兒了?


    這麽簡單的話,秦氏書坊的教課書、練習冊賣給誰去?


    好在,老丈人認識孔穎達,這是好事,必須要借著給老丈人洗腦了。


    為了讓自己黑掉這群文人手裏的錢,秦長青也是煞費苦心。


    “嶽父,你可知道為什麽我朝有大儒、有術數精通、有明法精通的鳳毛麟角?”


    秦長青說的對,自古以來,什麽都略懂一點的學生實在是太少了,曆史上記載的牛人們始終就是那麽幾個。


    “為何?”


    “因為術業有專攻啊!”


    隨即,秦長青給老李普及了一下上輩子的教育理論。


    換成古時候的話就是,你要把教育分類,要想扳倒五姓七望,你得先優化教育。


    比如:經義、法律、文字、算術、翻譯、經濟、農學、建築……你要一一的分開,由專業的人士進行授課。


    讓你的學生,什麽都略懂一點,將所有的理論知識,從小就打下基礎,教育要從孩童是做起,七八歲的時候正合適。等到十五六歲之後,在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繼續研讀。


    “嶽父,咱們且先不說,將學業分類,先說一個縣令的最基本的能力是什麽?”


    “這……”


    老李一肚子話要說,可突然被問了,又理不清思路了,不知道從什麽地方說去。


    “很簡單啊,首先是要懂法,其次是要懂農業,第三,要懂得術數。


    律法就不用說了,糧食產量這麽低,不懂農業怎麽做到精準扶貧?不懂農業,怎麽知道什麽時候耕種,什麽時候抗旱防洪?最重要的就是術數了,如果一個縣令連術數都不懂,怎麽知道一個縣的盈虧?什麽都不懂,下麵的人不就可以肆意的糊弄他,作奸犯科了嗎?”


    “……”


    老李有點懵,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眉頭也緊皺起來。


    事實上,當縣令的和豪門大戶家的傻兒子是一樣的,還真得就是五穀不分。


    誠如秦長青所說,下麵的人要是糊弄一個縣令,隻要從師爺做起,就能把縣令給忽悠瘸了。


    與此同時,老李想到了自己的傻兒子李承乾。


    當爹的走過南闖過北,扛過槍下過水,不能說什麽都精通,但絕壁是人才中的人才。


    但傻兒子不一樣,打小就在深宮內院裏長大,秦長青所說的,李承乾什麽都不懂,朕要碰上心術不正的,一準給忽悠瘸了。


    想來想去,老李居然被秦長青的話給嚇唬住了,自己堂堂的天可汗陛下,不能因為傻兒子就出現人生汙點,的像個辦法才行。


    秦長青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通,弄得老李就感覺自己像是在國子監聽那些大儒授課。


    講道理,老李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秦長青給驚豔到了,詩詞歌賦方麵,秦長青是牛人,《長青詩集》和《西遊釋厄轉》絕不是吹牛逼。


    當然了,曆史背景被秦長青給稍微改動了一下,沒寫李世民,就地弄了一個所為的“武朝”神馬的。


    去除詩詞歌賦,秦長青對治國、禦敵的策略更是碾壓群雄,老李就感覺自己有點怕,但好在這是自己的女婿。


    要不然,老李非得牛逼哄哄的喊一嗓子:來人啊,把朕砍了,給秀兒助助興!


    簡單說,秦長青所擁有的本事,不能用棟梁和祖國的花朵來形容了,那是國家宰輔才擁有的能力,還得是名留青史單獨立轉的那種。


    老天爺對自己是眷顧的,老李很幸運,能擁有這樣一個賢婿。


    老李也在心裏默默的盤算起來,秦長青現在不能做官,必須要好好的磨礪磨礪,敲打敲打,將來絕對是李承乾最好的輔佐之人。


    於是,還是個小胖子的李治給老李發來賀電:我不要麵子嗎?


    給老李科普玩教育的雛形,老李頓時就閉口不言了,腦海中對這個龐大的構想給驚嚇到了。


    尤其是秦長青說,到了一定的年齡,必須讀書。


    朝廷建立私塾,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隻收取書本費用,不收取什麽學雜費用,將教師納入到國家的一個正當職業,由國家統一發放俸祿。


    還有那句“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直接說到了老李的心坎裏。


    說幹就幹,老李決定回到了皇宮,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房玄齡和杜如晦、孔穎達,好好的商量一下國家辦學的事情。


    這個世道,別人牽頭或許不行,但孔穎達牽頭,肯定是沒問題的。


    老師的選擇,也不需要什麽五姓七望,孔家人那麽多,隱士名儒那麽多,隻要孔穎達牽頭,基本都能請出山。


    那麽新的問題來了,普及教育就是向五姓七望宣戰,在朝廷和五姓七望之間,還站這一個人,那就是——長孫無忌!


    老李瞥了一眼李煥兒,李煥兒一臉懵逼,你看我做什麽?我哪知道你要說什麽?


    可很快,大唐的三公主悟了,在老李擠眉弄眼之下,她悟了,“相公,你說的這些都涉及到吏部,吏部尚書是皇帝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開局成了公主駙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長青李喚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長青李喚兒並收藏大唐:開局成了公主駙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