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章 激戰
行走曆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 作者:十九代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說歹說,勸走了王婆婆他們這些老老小小,大丫頭立時換上一身衣甲,持了口單刀,奔出門往縣衙去。
她與常昆成親這麽久,每日裏除了操持家務,也自練了常昆給她的法門。
非是鍛體功,而是前時東晉,在田莊普及的那套法門。
別看大丫頭文文弱弱模樣,實則比起範無救、謝必安他們,差不了幾分。隻是尋常未曾有表現,也不曾殺人見過血。
但此時情急,顧不得許多,也著甲持刃,似要上陣。
到了縣衙,見忙成一團。縣君、縣丞已在準備撤離百姓諸般事宜。
見大丫頭披甲執刃,縣丞辛正道:“你當速走。”
言下之意,你一個婦道人家,這裏摻和什麽。
大丫頭道:“辛君休要小瞧於我。我雖女流之輩,卻非手無縛雞之力。便範七哥、謝八哥,未嚐能輕易勝我。”
又道:“眼下縣君與辛君主持撤離百姓,我打算帶人來回傳遞消息。隨時通報河橋處境況,免得事發不知,猝不及防。”
辛正一聽,又見周圍兵卒深以為然模樣,不禁道:“不想常夫人也是個巾幗。也罷,便請常夫人帶人遞送消息罷。”
大丫頭抱拳:“喏。”
大丫頭帶走五人,立時出城,向河橋去。
這裏縣中,已開始宣揚亂兵至,從城北、城南、城東、城西一個區一個區組織撤離,並安排撤至何處。
要說打仗,縣君不在行。但若說馭民,縣君則經驗豐富。
雖說魏博節度使兵馬打進來的消息駭人聽聞,還是被他壓住了躁動,有條不紊的安排撤離。
大丫頭一路到河橋,遠遠望見河對麵人頭攢動,不知多少兵馬,心下也是驚駭。又見箭如雨下,叮叮當當橋頭打成一片,也難免有些躊躇。
兵荒馬亂的戰場,著實不是女人輕易能夠摻和的。
她咬了咬牙,冒矢石衝到橋頭,範無救見她來,大驚失色:“大丫怎麽來了?!快快回去,這裏太危險!”
大丫頭一刀匹練斬開幾簇箭矢,道:“七哥,我作消息遞送。不知這裏缺了什麽,我立刻回去,教縣裏準備。”
範七哥暗歎,道:“弟兄們已戰了一個時辰,皆已口渴疲乏。請縣裏速送些熱水熱菜來,免得氣力不濟,抵擋不住。”
又道:“請縣丞將武庫裏備用的甲兵皆送來。”
再道:“請縣中撥些青壯來,再造一座木石牆壁,作第二道防線。”
大丫頭聽罷,立刻點頭:“七哥放心,我這就回去通報。”
又冒著箭矢殺出去,對帶來的五個兵卒道:“你們留在這裏,一有狀況便分出一人回報。我這裏回去一趟。”
“喏。”
大丫頭狂奔回縣城,此時城中,已一片紛雜。城門處人丁攢動,拖家帶口,正在縣衙的維持下撤離縣城。
辛正就在城門口。
大丫頭急報,將範七哥的要求說了。辛正不敢怠慢,忙令人去辦。
另一半,縣君也招募了五百青壯,得知消息,立刻分出三百,又拿上各種工具,劃撥大丫頭手下。
聶鋒見對岸竟又來了數百人,雖未著甲,卻也忍不住暴怒。於是令攻勢更疾,意圖在短時間內打破防禦,殺進去。
範無救知道厲害,愈是沉穩以對,將之牢牢擋在橋上,進來不得。
此時百五十兵卒,已有損傷。但傷勢都不重。而經曆了一個多時辰的戰鬥,已是緩過起初的那種緊張,戰鬥沉穩了許多。
任憑聶鋒攻勢疾如火,可橋頭就那麽大,橋麵就那麽寬,接戰的人就那麽多,再疾也疾不到那裏去,應對起來反倒比之前更輕鬆了許多。
見大丫頭帶人來,範無救大喜,道:“速在橋頭後五十丈外造木石牆,左右接山,須得無有破綻。”
又道:“有兄弟受傷,勞煩再跑一趟,請些大夫來為弟兄們包紮。”
大丫頭了然,便把身邊五個人道:“派兩個人回去,請大夫來。”
她自留在這裏,指揮三百青壯,建立二道防線。
縣中青壯雖戰戰兢兢,但見範無救等人將橋頭堵的死死的,敵人打不進來,也自稍安心。便在大丫頭的安排下,伐木的伐木,采石的采石,迅速建造防禦工事。
縣裏縣君縣丞一邊安排老弱婦孺撤離,一邊安排燒水煮飯、運送兵甲物資,亂中有序,有條不紊。
等又來報,說要大夫。
正好,之前在東雲寺義診的大夫都叫來,包括老和尚金喬覺。
縣君道:“敵人攻勢甚急,但我縣中兵馬精銳,將之牢牢敵住。隻些許將士受傷,需大夫包紮醫治,速去。”
便把這些大夫一並送去前線。
這關頭,已顧不得許多。說去就得去,否則軍法處置。
到天黑前,縣中老弱婦孺全部撤離,多安置於桑莊這些近山之處。若魏博節度使的兵馬打進來,便立刻躲進山裏。
青壯則募了一千五百人,作為後備力量。
縣君與縣丞商議過後,幹脆帶著所有青壯,以縣中牛馬車輛,將糧食物資皆運送到前線。他二人及縣中吏士一並上前線,高縣隻餘空闊。
到了前線,隻見不但修成了第二道防線,連第三道也修成一半。而輪流吃過飯喝過水的精兵,仍牢牢地釘在橋頭,令魏博兵馬損失慘重仍不能前進一步。
縣君與縣丞跑到山頂上望過局勢之後,皆鬆了口氣。
縣君道:“我高縣隻一兩百兵馬,便把魏博的亂兵敵住,果然皆是精銳。常縣尉練兵手段,真是了得。”
“惜乎常君不在。否則以他的能耐,當不會被動防禦。”辛正思索著道:“眼下局勢還好,隻這一橋,萬夫莫開。守個幾日,等劉禦史的兵馬到了,危機自去。”
縣君深以為然。
道:“務必要保證將士們的飲食,必要的話,可以讓青壯先頂一頂。”
這話雖然殘酷,但也是不得已。精兵才是最大的依靠,若他們疲憊到難以為繼,青壯再多也難擋敵人猛攻。
“縣君所言甚是。”
辛正深吸口氣,點頭道:“隻盼劉禦史兵馬早到。若捱到青壯不得不上去頂一頂,那時已危急也。”
她與常昆成親這麽久,每日裏除了操持家務,也自練了常昆給她的法門。
非是鍛體功,而是前時東晉,在田莊普及的那套法門。
別看大丫頭文文弱弱模樣,實則比起範無救、謝必安他們,差不了幾分。隻是尋常未曾有表現,也不曾殺人見過血。
但此時情急,顧不得許多,也著甲持刃,似要上陣。
到了縣衙,見忙成一團。縣君、縣丞已在準備撤離百姓諸般事宜。
見大丫頭披甲執刃,縣丞辛正道:“你當速走。”
言下之意,你一個婦道人家,這裏摻和什麽。
大丫頭道:“辛君休要小瞧於我。我雖女流之輩,卻非手無縛雞之力。便範七哥、謝八哥,未嚐能輕易勝我。”
又道:“眼下縣君與辛君主持撤離百姓,我打算帶人來回傳遞消息。隨時通報河橋處境況,免得事發不知,猝不及防。”
辛正一聽,又見周圍兵卒深以為然模樣,不禁道:“不想常夫人也是個巾幗。也罷,便請常夫人帶人遞送消息罷。”
大丫頭抱拳:“喏。”
大丫頭帶走五人,立時出城,向河橋去。
這裏縣中,已開始宣揚亂兵至,從城北、城南、城東、城西一個區一個區組織撤離,並安排撤至何處。
要說打仗,縣君不在行。但若說馭民,縣君則經驗豐富。
雖說魏博節度使兵馬打進來的消息駭人聽聞,還是被他壓住了躁動,有條不紊的安排撤離。
大丫頭一路到河橋,遠遠望見河對麵人頭攢動,不知多少兵馬,心下也是驚駭。又見箭如雨下,叮叮當當橋頭打成一片,也難免有些躊躇。
兵荒馬亂的戰場,著實不是女人輕易能夠摻和的。
她咬了咬牙,冒矢石衝到橋頭,範無救見她來,大驚失色:“大丫怎麽來了?!快快回去,這裏太危險!”
大丫頭一刀匹練斬開幾簇箭矢,道:“七哥,我作消息遞送。不知這裏缺了什麽,我立刻回去,教縣裏準備。”
範七哥暗歎,道:“弟兄們已戰了一個時辰,皆已口渴疲乏。請縣裏速送些熱水熱菜來,免得氣力不濟,抵擋不住。”
又道:“請縣丞將武庫裏備用的甲兵皆送來。”
再道:“請縣中撥些青壯來,再造一座木石牆壁,作第二道防線。”
大丫頭聽罷,立刻點頭:“七哥放心,我這就回去通報。”
又冒著箭矢殺出去,對帶來的五個兵卒道:“你們留在這裏,一有狀況便分出一人回報。我這裏回去一趟。”
“喏。”
大丫頭狂奔回縣城,此時城中,已一片紛雜。城門處人丁攢動,拖家帶口,正在縣衙的維持下撤離縣城。
辛正就在城門口。
大丫頭急報,將範七哥的要求說了。辛正不敢怠慢,忙令人去辦。
另一半,縣君也招募了五百青壯,得知消息,立刻分出三百,又拿上各種工具,劃撥大丫頭手下。
聶鋒見對岸竟又來了數百人,雖未著甲,卻也忍不住暴怒。於是令攻勢更疾,意圖在短時間內打破防禦,殺進去。
範無救知道厲害,愈是沉穩以對,將之牢牢擋在橋上,進來不得。
此時百五十兵卒,已有損傷。但傷勢都不重。而經曆了一個多時辰的戰鬥,已是緩過起初的那種緊張,戰鬥沉穩了許多。
任憑聶鋒攻勢疾如火,可橋頭就那麽大,橋麵就那麽寬,接戰的人就那麽多,再疾也疾不到那裏去,應對起來反倒比之前更輕鬆了許多。
見大丫頭帶人來,範無救大喜,道:“速在橋頭後五十丈外造木石牆,左右接山,須得無有破綻。”
又道:“有兄弟受傷,勞煩再跑一趟,請些大夫來為弟兄們包紮。”
大丫頭了然,便把身邊五個人道:“派兩個人回去,請大夫來。”
她自留在這裏,指揮三百青壯,建立二道防線。
縣中青壯雖戰戰兢兢,但見範無救等人將橋頭堵的死死的,敵人打不進來,也自稍安心。便在大丫頭的安排下,伐木的伐木,采石的采石,迅速建造防禦工事。
縣裏縣君縣丞一邊安排老弱婦孺撤離,一邊安排燒水煮飯、運送兵甲物資,亂中有序,有條不紊。
等又來報,說要大夫。
正好,之前在東雲寺義診的大夫都叫來,包括老和尚金喬覺。
縣君道:“敵人攻勢甚急,但我縣中兵馬精銳,將之牢牢敵住。隻些許將士受傷,需大夫包紮醫治,速去。”
便把這些大夫一並送去前線。
這關頭,已顧不得許多。說去就得去,否則軍法處置。
到天黑前,縣中老弱婦孺全部撤離,多安置於桑莊這些近山之處。若魏博節度使的兵馬打進來,便立刻躲進山裏。
青壯則募了一千五百人,作為後備力量。
縣君與縣丞商議過後,幹脆帶著所有青壯,以縣中牛馬車輛,將糧食物資皆運送到前線。他二人及縣中吏士一並上前線,高縣隻餘空闊。
到了前線,隻見不但修成了第二道防線,連第三道也修成一半。而輪流吃過飯喝過水的精兵,仍牢牢地釘在橋頭,令魏博兵馬損失慘重仍不能前進一步。
縣君與縣丞跑到山頂上望過局勢之後,皆鬆了口氣。
縣君道:“我高縣隻一兩百兵馬,便把魏博的亂兵敵住,果然皆是精銳。常縣尉練兵手段,真是了得。”
“惜乎常君不在。否則以他的能耐,當不會被動防禦。”辛正思索著道:“眼下局勢還好,隻這一橋,萬夫莫開。守個幾日,等劉禦史的兵馬到了,危機自去。”
縣君深以為然。
道:“務必要保證將士們的飲食,必要的話,可以讓青壯先頂一頂。”
這話雖然殘酷,但也是不得已。精兵才是最大的依靠,若他們疲憊到難以為繼,青壯再多也難擋敵人猛攻。
“縣君所言甚是。”
辛正深吸口氣,點頭道:“隻盼劉禦史兵馬早到。若捱到青壯不得不上去頂一頂,那時已危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