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在北直隸大名府完成政務交接,初步捋順府衙係統的盧象升入京了。[.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3
這位天啟二年的二甲進士,年不過二十四,就官居正五品知府,另有大軍功在身,責令督練新軍一營。將來的前途,最差也是個兵部尚書!
他以前就是冉冉升起的官場新星,結果上升勢頭不減,如今官場上天啟二年,哪怕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中,也沒幾個能比的上盧象升。
他升的不僅快,腳步還非常的穩。軍功就是最大的資曆,他的升官速度比這兩科的狀元郎還要快。萬曆四十七年的狀元莊際昌在翰林院修國史,天啟二年的狀元文震孟掛在翰林院混在文淵閣曆練,都比不上盧象升。
而朱延平的軍功更大,將來正式入仕,升遷速度將會更快更猛。別人也隻能感歎一下,將嫉恨、誹謗的話藏在心裏。誰讓朱延平的背景太高,惹不起呢?
站著魯衍孟一係的孟府勢力,還有葉向高、成基命這一係的東林人馬,而且與袁樞關係親密,背後還有登萊係的友誼。至於東林孫承宗的遼係,孫承宗和成基命又是穿一條褲子的,兩個人都是大器晚成,交情額外的好。
至於崔景榮,此時是內閣不假,可他性子太剛強,十八歲中進士至今四十二年,他根本沒有培植多少根基。人走茶涼就是崔景榮將來的寫照,而其他人門人子弟一茬茬湧上來,都是朱延平天然的夥伴。
所以眼紅的人會給朱延平弄些小麻煩,這些小麻煩朱延平背後的人也是樂見其成。如果朱延平走的太順,還要他們這些長輩扶持做什麽?長輩是幹什麽的?不就是小的被欺負了,站出來撐腰的!
而盧象升……
沒有強大的師承門派,行事作風與朱延平一樣高傲,在戶部當主事的時候,連同僚楊嗣昌都團結不好,唯一的朋友隻是一個袁樞。
對於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觀賞什麽的太無趣,染黑了,折斷了,蹂躪一番才是很有樂趣的玩兒法,不是麽?
盧象升回京,先前往吏部述職,談談明年大名府的賦稅歸處。他要奉旨練軍,練軍要燒銀子。西北之戰盧象升也有分潤,也就分了三千兩出頭。可這是個人所得,是私款,是不能支做公用的。
個人為衙門掏錢興修水利,整治災害都沒問題,可以涉及到硬件設施。唯獨不能涉及到人,比如賑濟災民或練兵。
吏部可不會管戶部的事情,走完流程盧象升又去娘家戶部,怎麽說他也是戶部出去的人,戶部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主管戶部部堂事的侍郎畢懋良讓他去拿兵部的公文。有兵部的公文,這事戶部自然應允。
盧象升於是苦巴巴跑到兵部,兵部也是一副很為難的樣子。如今年關前,諸鎮使者入京活動,各處涉及到戰事的軍鎮都在鬧餉,想要明年更多的糧餉撥款。
大名府要練軍,是兵部給皇帝的麵子,準許盧象升這個毛頭小子去練兵。
兵部也在和戶部磋商明年的軍費問題,還有各處軍鎮等著呢,你盧象升的軍隊連影子都無,現在就想拿到份額?未免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回去等著吧……
大名府的賦稅要交到朝廷,盧象升要拿這賦稅練兵,戶部少了這筆用於練兵的賦稅,自然要扣在兵部的總賬上。
再加上,盧象升沒有實際的練兵資曆,他沒從頭練過一支軍隊,他是接手崔景榮舊部才有了當時的軍隊。一個沒有練兵經驗的人,有率軍作戰經驗就想紅嘴白牙拿走練軍糧餉,世上哪有這麽簡單的事情?
各處都在為難盧象升,原因很簡單,盧象升背後沒有師門支撐,欺負了也就欺負了。
是故意的,有默契的,讓盧象升吃點苦頭,想來認清形勢後會投靠到某一方。讓對手吸納了盧象升,也好過盧象升成長下去,再出現一個派係要好得多。
若是朱延平,根本不需要這麽麻煩,待在大名府知府衙門,一封公函到京師,就能將明年的賦稅截流用在練兵上。
什麽練兵經驗,都是借口托詞。盧象升沒有背景,大明官場上的背景可不隻隻是你的老大,他還要為你擔責任!門人子弟犯了錯,老大也要受牽連!
說白了,就算不難為盧象升,盧象升也缺少擔保人。
所以拜師門要謹慎,關乎以後的成敗;收徒弟更要謹慎,收個表裏不一的混賬貨,本來已經成功了也會被牽連失敗。
盧象升已經表現出了他的資質,無數大佬眼饞的流口水,都想將這個堪比朱延平的青年收入門下!
可都是大佬,這多少要保持體麵,吃相不能太難看。更要矜持,等著盧象升自己靠上來。而且彼此牽製,也不好明目張膽過去拉攏。
再說,人家盧象升是皇帝一步步提上來的,自己急衝衝上去摘桃子,皇帝怎麽想?
看看崔景榮,本來在內閣中他就是一個過渡時期的人物,用在平滑朝中諸黨接替東林盤麵的點綴。結果朱延平在西北打下那麽精彩的戰績,崔景榮又管著兵部也是朱延平的支持者,如今地位穩固。
崔景榮是萬曆十一年三甲第二十二名進士,與方從哲同科。一個三甲進士出身,盡管資曆非常老,功勞也很大,做內閣是不符合官場清流規矩的。法理上來講,監生入仕、舉人入仕都是有做內閣機會的,可清流勢大,將內閣的入門券限製在翰林院出身,六科屢曆上。
要入翰林院,規矩上隻能是二甲進士。所以崔景榮當時上去,大夥都明白這就是個過度的。可誰都想到,朱延平那麽能打,而崔景榮根子也硬,將兵部整理的規規矩矩,挑不出毛病。
於是,大夥不敢收拾朱延平,也不奢望能將朱延平收入門下。那你盧象升,就沒的跑了,先在京裏跑跑腿吃吃苦,然後就從了大勢吧!
大勢……勢,大夥還記得啥意思不?
朱延平昨夜悄悄離京,全隊人馬打著各家勳戚的旗號扮作商隊走向居庸關;魯府家將孔有奇帶著弟兄扮成塞外行商,冒充崔景榮門下的人走紫荊關。
寇青桐也出城去垂柳莊查看各個作坊,一幫秦淮河出來的老姐妹圍在一起詢問一些閨房私密取笑著,寇青桐則表示家裏那位‘勢大雄偉’,引得一幫從良的可憐名妓驚呼,一幫子最大才不過二十四的女子擠在火炕上笑的花枝招展,相互摸著,也給寇青桐科普伺候男人的秘籍心得。
盧象升是個純粹的人,能在二十二歲,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考中一個二甲進士,腦袋裏自然知道問題所在。至今已有三年,他守身如玉,如今他會屈服嗎?
一旦入了師門,那就無法自己決定自己的選擇,要跟著師門同進退,師門中一個卷進黨爭,那其他的就跑不了。
他最厭惡的就兩種,宦官還排不上號,最恨的是黨爭誤國,其次是言官禦史毫無大局觀,為小節而丟大義的禦史,背後傷人的禦史,盧象升的立場與退休的首輔劉一燝有相同的立場,都想掐死這些隻會亂叫的唧唧喳喳籠中鳥雀。
於是,他來找閉門思過的朱延平,欠朱延平人情好還,若拜入師門那就是簽了賣身契。寧願讓朱延平笑話他被欺負,也好過把自己賣了強。
秦朗接待盧象升,連門都不讓盧象升進,指著門前刻成木匾的四個字,道:“閉門思過,東家著實不方便見麵。府裏的家丁都遣送軍營操練,空落落的留下東家專心讀書。”
盧象升想到這一茬,苦笑:“宗柔這事做的哪一出,怎麽和畢府丞起了衝突?”
朱延平被罰閉門思過,畢懋康也沒好受,奪職後繼續司官順天府,命他戴罪立功,還是順天府實際上的一把手,隻是顏麵受損。當然,將朱延平給踩了一腳,畢懋康一時威風無兩,京中這兩日環境大好,勳戚子弟醉酒鬧事的事情幾乎絕跡。
那朱延平多凶殘?五百家丁在永定門前殺俘,殺的那叫一個井然有序,跟殺雞似的。多凶殘的一個主?背後的關係硬不硬?結果呢?惹了畢懋康這個自家人,還不是被收拾了?
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別說勳戚子弟,就連文官二代們,各地重臣文武留京的子侄,也都夾緊了尾巴,生怕被畢懋康揪住。
別以為士林的青年俊彥舉行聚會就是一派祥和的,酗酒、玩女人、玩火銃、鬥劍技、比馬術,就連玩捶丸,一棍打出去的石球,飛出去砸死個人也是可能的。總之,這幫人鬧出人命也是常有的。
如果士林的青年俊彥都是道德楷模,那官場怎麽會墮落成那副德行?
在鼓樓大街的一處鹵菜館子裏,秦朗與盧象升對坐,飲酒吃著金燦燦香脆的耳朵,秦朗嚼著清脆作響,不時飲一口酒說著:“盧知府與敝人東家,都是宮裏那位看重的。東家做事,守住大節不虧,從不拘泥於小節。拖泥帶水,束手束腳,渾身上下被束縛著,這還怎麽放手放腳做事情?”
盧象升靜靜聽著,他認為朱延平不好見他,是派秦朗來轉述。朱延平在京裏根基深厚,吏部是他師尊管的,兵部更別說了,一老一少見麵就吵,可在大事上不會鬧別扭。還有戶部,畢懋良管著這一茬,他遇到的難題,恰好都是朱延平能擺平的事情。
他遇到這些難題,可能朱延平早就知道。
秦朗從哪去找朱延平去?他隻是將朱延平的行事作風講出來,給盧象升鼓勵一番,讓他膽子大一些,步子大一些,麵對趟不過去的泥沼,一步跨過去就成。
接著秦朗開始說鎮虜軍的難處,盧象升更是麵色古怪,軍餉竟然是朱延平掏的,還做了帳要和戶部收利息……
抓了一把黃豆,秦朗嚼著:“盧知府知道部裏難為人的用意,理他們作甚?將公私賬目做好,做事秉公,為人端正,做的問心無愧,不怕他們查,那還怕他們作甚?”
“當今天子聖明,這還有說理的地方。大不了我們就打官司,六部說不通就三法司大堂去說,再說不通咱就到朝堂上去說,這理在手裏,總有能說通的地方。咱大明朝,做些實事難道還錯了不成?”
秦朗完全就是將朱延平的風範轉述,盧象升則聽的心胸舒暢。
這大明朝,還是能有地方講道理的。
他看來這是朱延平的承諾,讓他放心去搞,打官司了,咱朱延平挺你!
朱延平挺你,這不就是成、崔二位閣老力頂?
盧象升本就一直有與朱延平爭高下的雄心,他怎麽會自縛手腳投入各處師門?
而秦朗覺得自家太過招搖,多拉一個人一起招搖,也能為自家減輕壓力。反正大夥都是皇帝看重委以重任的,出了事情還有皇帝擔著不是?
至於天啟,估計知道了秦朗這心裏話,會很憋屈,搞的跟保姆奶娘似的。
這位天啟二年的二甲進士,年不過二十四,就官居正五品知府,另有大軍功在身,責令督練新軍一營。將來的前途,最差也是個兵部尚書!
他以前就是冉冉升起的官場新星,結果上升勢頭不減,如今官場上天啟二年,哪怕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中,也沒幾個能比的上盧象升。
他升的不僅快,腳步還非常的穩。軍功就是最大的資曆,他的升官速度比這兩科的狀元郎還要快。萬曆四十七年的狀元莊際昌在翰林院修國史,天啟二年的狀元文震孟掛在翰林院混在文淵閣曆練,都比不上盧象升。
而朱延平的軍功更大,將來正式入仕,升遷速度將會更快更猛。別人也隻能感歎一下,將嫉恨、誹謗的話藏在心裏。誰讓朱延平的背景太高,惹不起呢?
站著魯衍孟一係的孟府勢力,還有葉向高、成基命這一係的東林人馬,而且與袁樞關係親密,背後還有登萊係的友誼。至於東林孫承宗的遼係,孫承宗和成基命又是穿一條褲子的,兩個人都是大器晚成,交情額外的好。
至於崔景榮,此時是內閣不假,可他性子太剛強,十八歲中進士至今四十二年,他根本沒有培植多少根基。人走茶涼就是崔景榮將來的寫照,而其他人門人子弟一茬茬湧上來,都是朱延平天然的夥伴。
所以眼紅的人會給朱延平弄些小麻煩,這些小麻煩朱延平背後的人也是樂見其成。如果朱延平走的太順,還要他們這些長輩扶持做什麽?長輩是幹什麽的?不就是小的被欺負了,站出來撐腰的!
而盧象升……
沒有強大的師承門派,行事作風與朱延平一樣高傲,在戶部當主事的時候,連同僚楊嗣昌都團結不好,唯一的朋友隻是一個袁樞。
對於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觀賞什麽的太無趣,染黑了,折斷了,蹂躪一番才是很有樂趣的玩兒法,不是麽?
盧象升回京,先前往吏部述職,談談明年大名府的賦稅歸處。他要奉旨練軍,練軍要燒銀子。西北之戰盧象升也有分潤,也就分了三千兩出頭。可這是個人所得,是私款,是不能支做公用的。
個人為衙門掏錢興修水利,整治災害都沒問題,可以涉及到硬件設施。唯獨不能涉及到人,比如賑濟災民或練兵。
吏部可不會管戶部的事情,走完流程盧象升又去娘家戶部,怎麽說他也是戶部出去的人,戶部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主管戶部部堂事的侍郎畢懋良讓他去拿兵部的公文。有兵部的公文,這事戶部自然應允。
盧象升於是苦巴巴跑到兵部,兵部也是一副很為難的樣子。如今年關前,諸鎮使者入京活動,各處涉及到戰事的軍鎮都在鬧餉,想要明年更多的糧餉撥款。
大名府要練軍,是兵部給皇帝的麵子,準許盧象升這個毛頭小子去練兵。
兵部也在和戶部磋商明年的軍費問題,還有各處軍鎮等著呢,你盧象升的軍隊連影子都無,現在就想拿到份額?未免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回去等著吧……
大名府的賦稅要交到朝廷,盧象升要拿這賦稅練兵,戶部少了這筆用於練兵的賦稅,自然要扣在兵部的總賬上。
再加上,盧象升沒有實際的練兵資曆,他沒從頭練過一支軍隊,他是接手崔景榮舊部才有了當時的軍隊。一個沒有練兵經驗的人,有率軍作戰經驗就想紅嘴白牙拿走練軍糧餉,世上哪有這麽簡單的事情?
各處都在為難盧象升,原因很簡單,盧象升背後沒有師門支撐,欺負了也就欺負了。
是故意的,有默契的,讓盧象升吃點苦頭,想來認清形勢後會投靠到某一方。讓對手吸納了盧象升,也好過盧象升成長下去,再出現一個派係要好得多。
若是朱延平,根本不需要這麽麻煩,待在大名府知府衙門,一封公函到京師,就能將明年的賦稅截流用在練兵上。
什麽練兵經驗,都是借口托詞。盧象升沒有背景,大明官場上的背景可不隻隻是你的老大,他還要為你擔責任!門人子弟犯了錯,老大也要受牽連!
說白了,就算不難為盧象升,盧象升也缺少擔保人。
所以拜師門要謹慎,關乎以後的成敗;收徒弟更要謹慎,收個表裏不一的混賬貨,本來已經成功了也會被牽連失敗。
盧象升已經表現出了他的資質,無數大佬眼饞的流口水,都想將這個堪比朱延平的青年收入門下!
可都是大佬,這多少要保持體麵,吃相不能太難看。更要矜持,等著盧象升自己靠上來。而且彼此牽製,也不好明目張膽過去拉攏。
再說,人家盧象升是皇帝一步步提上來的,自己急衝衝上去摘桃子,皇帝怎麽想?
看看崔景榮,本來在內閣中他就是一個過渡時期的人物,用在平滑朝中諸黨接替東林盤麵的點綴。結果朱延平在西北打下那麽精彩的戰績,崔景榮又管著兵部也是朱延平的支持者,如今地位穩固。
崔景榮是萬曆十一年三甲第二十二名進士,與方從哲同科。一個三甲進士出身,盡管資曆非常老,功勞也很大,做內閣是不符合官場清流規矩的。法理上來講,監生入仕、舉人入仕都是有做內閣機會的,可清流勢大,將內閣的入門券限製在翰林院出身,六科屢曆上。
要入翰林院,規矩上隻能是二甲進士。所以崔景榮當時上去,大夥都明白這就是個過度的。可誰都想到,朱延平那麽能打,而崔景榮根子也硬,將兵部整理的規規矩矩,挑不出毛病。
於是,大夥不敢收拾朱延平,也不奢望能將朱延平收入門下。那你盧象升,就沒的跑了,先在京裏跑跑腿吃吃苦,然後就從了大勢吧!
大勢……勢,大夥還記得啥意思不?
朱延平昨夜悄悄離京,全隊人馬打著各家勳戚的旗號扮作商隊走向居庸關;魯府家將孔有奇帶著弟兄扮成塞外行商,冒充崔景榮門下的人走紫荊關。
寇青桐也出城去垂柳莊查看各個作坊,一幫秦淮河出來的老姐妹圍在一起詢問一些閨房私密取笑著,寇青桐則表示家裏那位‘勢大雄偉’,引得一幫從良的可憐名妓驚呼,一幫子最大才不過二十四的女子擠在火炕上笑的花枝招展,相互摸著,也給寇青桐科普伺候男人的秘籍心得。
盧象升是個純粹的人,能在二十二歲,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考中一個二甲進士,腦袋裏自然知道問題所在。至今已有三年,他守身如玉,如今他會屈服嗎?
一旦入了師門,那就無法自己決定自己的選擇,要跟著師門同進退,師門中一個卷進黨爭,那其他的就跑不了。
他最厭惡的就兩種,宦官還排不上號,最恨的是黨爭誤國,其次是言官禦史毫無大局觀,為小節而丟大義的禦史,背後傷人的禦史,盧象升的立場與退休的首輔劉一燝有相同的立場,都想掐死這些隻會亂叫的唧唧喳喳籠中鳥雀。
於是,他來找閉門思過的朱延平,欠朱延平人情好還,若拜入師門那就是簽了賣身契。寧願讓朱延平笑話他被欺負,也好過把自己賣了強。
秦朗接待盧象升,連門都不讓盧象升進,指著門前刻成木匾的四個字,道:“閉門思過,東家著實不方便見麵。府裏的家丁都遣送軍營操練,空落落的留下東家專心讀書。”
盧象升想到這一茬,苦笑:“宗柔這事做的哪一出,怎麽和畢府丞起了衝突?”
朱延平被罰閉門思過,畢懋康也沒好受,奪職後繼續司官順天府,命他戴罪立功,還是順天府實際上的一把手,隻是顏麵受損。當然,將朱延平給踩了一腳,畢懋康一時威風無兩,京中這兩日環境大好,勳戚子弟醉酒鬧事的事情幾乎絕跡。
那朱延平多凶殘?五百家丁在永定門前殺俘,殺的那叫一個井然有序,跟殺雞似的。多凶殘的一個主?背後的關係硬不硬?結果呢?惹了畢懋康這個自家人,還不是被收拾了?
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別說勳戚子弟,就連文官二代們,各地重臣文武留京的子侄,也都夾緊了尾巴,生怕被畢懋康揪住。
別以為士林的青年俊彥舉行聚會就是一派祥和的,酗酒、玩女人、玩火銃、鬥劍技、比馬術,就連玩捶丸,一棍打出去的石球,飛出去砸死個人也是可能的。總之,這幫人鬧出人命也是常有的。
如果士林的青年俊彥都是道德楷模,那官場怎麽會墮落成那副德行?
在鼓樓大街的一處鹵菜館子裏,秦朗與盧象升對坐,飲酒吃著金燦燦香脆的耳朵,秦朗嚼著清脆作響,不時飲一口酒說著:“盧知府與敝人東家,都是宮裏那位看重的。東家做事,守住大節不虧,從不拘泥於小節。拖泥帶水,束手束腳,渾身上下被束縛著,這還怎麽放手放腳做事情?”
盧象升靜靜聽著,他認為朱延平不好見他,是派秦朗來轉述。朱延平在京裏根基深厚,吏部是他師尊管的,兵部更別說了,一老一少見麵就吵,可在大事上不會鬧別扭。還有戶部,畢懋良管著這一茬,他遇到的難題,恰好都是朱延平能擺平的事情。
他遇到這些難題,可能朱延平早就知道。
秦朗從哪去找朱延平去?他隻是將朱延平的行事作風講出來,給盧象升鼓勵一番,讓他膽子大一些,步子大一些,麵對趟不過去的泥沼,一步跨過去就成。
接著秦朗開始說鎮虜軍的難處,盧象升更是麵色古怪,軍餉竟然是朱延平掏的,還做了帳要和戶部收利息……
抓了一把黃豆,秦朗嚼著:“盧知府知道部裏難為人的用意,理他們作甚?將公私賬目做好,做事秉公,為人端正,做的問心無愧,不怕他們查,那還怕他們作甚?”
“當今天子聖明,這還有說理的地方。大不了我們就打官司,六部說不通就三法司大堂去說,再說不通咱就到朝堂上去說,這理在手裏,總有能說通的地方。咱大明朝,做些實事難道還錯了不成?”
秦朗完全就是將朱延平的風範轉述,盧象升則聽的心胸舒暢。
這大明朝,還是能有地方講道理的。
他看來這是朱延平的承諾,讓他放心去搞,打官司了,咱朱延平挺你!
朱延平挺你,這不就是成、崔二位閣老力頂?
盧象升本就一直有與朱延平爭高下的雄心,他怎麽會自縛手腳投入各處師門?
而秦朗覺得自家太過招搖,多拉一個人一起招搖,也能為自家減輕壓力。反正大夥都是皇帝看重委以重任的,出了事情還有皇帝擔著不是?
至於天啟,估計知道了秦朗這心裏話,會很憋屈,搞的跟保姆奶娘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