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報功公文走的是正常八百裏加急,這些公文直接發入京師,還有一批副文發到陝西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讓他們過來驗功,然後再發陝西三司的報功公文,佐證軍功真實性。地方報功,最難的就是分配軍功,是個人物都會插一腿進來分潤分潤,私下交易、文武勾結,種種過程下來需要好一陣日子。
陝西巡撫、延綏巡撫都跑到京師述職去了,這一仗沒他們什麽事,更沒其他軍鎮什麽事,所以這份報奏軍功在三軍聯合會議後,就完成了。
三軍報奏後,聞訊趕來的其他人,麵上笑吟吟,實際上能把牙咬碎。擊破八萬的軍功,何等之大!竟然,一點都沒撈到!
可誰敢發作?
別看三軍主事的有些人現在職位比他們低,這回軍功封賞下來,絕對能壓住他們。
九月初四淩晨,報功飛騎抵達京師。廠衛係統有飛鴿傳書,現在缺的就是正經的報功公文。
楊衰帶著二百餘騎盛裝騎士,人人紅袍紅披風,背插赤旗。
接住公文的同時,還得到陳雄的秘奏,確認軍功屬實後,永定門開啟,二百餘騎如潮水一樣湧進去,分散一條條大街、胡同裏高聲呼喊,將西北大捷的消息第一時間向京師百萬士民通報。
“咚!咚!咚!”
南城兵馬使司加入誇功行列,一些反應快的店鋪點燃鞭炮劈哩啪啦,分管各街各坊的司吏組織父老敲鑼打鼓,宣告這場久違的大勝。
南城鼓樓上,望著泛著青色的京師街坊,十餘名壯漢僅穿單衣,兩臂握著拳頭大鼓槌,呼著白氣奮力擂鼓。
隨後北城鼓樓、皇城鍾鼓都開始響徹,整個皇城運作起來。
今天不是朝會日,朝臣們聽到鼓聲趕緊收拾行裝,準備入宮。
“西北大捷!驍騎將軍朱延平大破河套八萬!”
“三軍聯合!榆林一戰俘斬三萬七千之眾!”
“諸將奮勇,西北大捷!”
錦衣緹騎鮮衣怒馬,由南城入北城,人人手裏握著一杆大旗疾馳在街道胡同裏,高聲宣告,不時有大戶人家開門,給這些報捷軍士打賞。(.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西北大捷,無數人可以過一個安心的年。
長安西街魯府,孟府之主,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孟弘譽麵色紅潤,隻是不時輕咳著,登門道喜。朱延平是孟府的學生,得此大勝,孟府的聲譽必然高漲。
魯衍孟也是努力壓住內心的喜悅,洗漱更衣準備迎接接下來一**的道賀人士。東院,阿杏顧不得洗漱,與院中女眷集合在後房香堂,對著真武大帝神像上香還願。
紫禁城乾清宮,天啟更衣後拿濕布匆匆擦了把臉,就匆匆出殿登上轎子:“通報坤寧宮,讓皇後前往武英殿。大捷奏報普天同慶,不能少了她。”
李永貞跟著進轎,一張老臉滿是紅潤:“老爺,那個曹少欽也是能打的。下麵小崽子的報奏裏,這小子披甲提刀,督促戰車跟著驍騎將軍衝陣,據說斬賊兩級。淨軍出去的那些小崽子,也沒丟人,跟著一起砍了十七級。”
天啟意氣風發,坐在那裏渾身都在打顫,抖著,哈哈笑著:“能讓朱延平看得起,小曹自然也是能打的!對了,老魏現在進宮沒?還有,三軍奏報何在?”
“魏公剛去六科直房,奏報也在那裏,等六科官們驗證真偽後,魏公就拿著謄抄副文來報喜。”
“讓他們快些,你也去做做準備,今日武英殿大宴群臣!”
天啟揮臂,麵容泛著喜色,打發了李永貞,他長長出一口氣,雙手搭在膝蓋上,緊緊扣著,咬著下唇目光炯炯。
今日承天門直接開啟,官員們陸陸續續趕來,所有人都泛著喜色,說話聲音都大了不少。哪怕你心裏想不通,現在你也要高興起來。
左副都禦史楊漣摸著短須,他是大胡子,要重新蓄出來,此時就是滿臉的絡腮胡,他本人性情本就剛毅,看著更像個猙獰武臣。
兵部新任的右侍郎李邦華撫須笑吟吟對詢問的同僚們道:“河套賊雖有八萬之眾,可互不同屬,旗號雜亂。有利同進,有害自然崩亂。這西北捷報,我們兵部早有預料。”
這位萬曆三十一年和父親一起中舉,第二年他中進士。一路走過來,各處都有建樹。隻是因為師承鄒元標,自然而然成了東林人。
所有在京的東林人目前一個個隕落,體麵致仕回鄉養老。經袁可立保舉,李邦華逆流而上,崔景榮也拉了一把,入中樞在兵部做事。
現在的西北捷報,完全就是崔景榮的宣大係和袁可立的登萊係拚命打下的。李邦華升職,就是雙方合作的產物。
對待東林人,曆史上天啟也不是一網打盡,能做事的人他都會提拔,甚至讓這些人擁有不下於魏黨骨幹的升遷速度。
最典型的就是李春燁,這位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在天啟的看重下,五年時間從工部給事中一路升到兵部尚書。以至於崇禎上台,將這個東林人當作閹黨處理了。
李春燁升遷太快,這明明是閹黨的待遇,你說你不是閹黨,東林人都不信。東林人嫉妒李春燁,自然不會聽他的辯白,崇禎皇帝不會管你是閹黨東林,你是天啟一手扶起來的人,不整掉你,朕怎麽睡的踏實?
此時李春燁就在李邦華身邊,他現在是太仆寺少卿,西北之戰的過程和結果,更讓他堅定了自己強幹弱枝的想法。
西北將門,此戰中毫無寸功,要他們何用?
李春燁被天啟看重,就是因為他的政治主張符合天啟的胃口,那就是充實京營,京營強,朝廷權威就重。
群臣入武英殿,天啟壓住喜悅說了聲賜宴,隨後就與內閣等中樞大員去了裏麵用餐議事。
匆匆入宮的英國公張維賢摸著胡須,心事重重沒心思吃,想著朱延平。他有個孫女不錯,正好及笄待嫁。不如一會兒探探皇帝口風,允許的話兩家聯姻。
朱延平能打,雖然有背景,可魯衍孟不是軍界的人,崔景榮是文官,早晚要下台。而英國公府在軍界的人脈,足以成為朱延平的羽翼。
而英國公一家,已經很久很久沒有人物在軍界真正立足。雙方聯合各取所需,這種事情也不算出格。不過,張維賢拿不準,因為他張家有黑曆史,他本人也和勢大時期的東林不清不楚,還仗著資格老,是移宮案的主導之一。
武英殿裏頭,天啟翻著三軍奏報,總共八份,這三軍裏頭有八個人有資格上奏。
延綏鎮的巡撫、陝西的巡撫都讓朝廷給抽走了,免得他們拖楊肇基後腿,導致楊肇基和兵備道員徐日久有了獨自上奏的權力。
宣大軍的盧象升是監軍,有資格上奏。
鎮虜軍裏,朱延平有資格;王樸是京營下放也有資格;曹少欽和徐大相兩個監軍,自然也有資格。最後一個是陳雄,陳雄錦衣衛的身份暴露,不方便跟在朱延平左右,就在鎮虜軍軍法隊裏藏著。
在場的都是明白人,西北之戰的捷報,他們有這個心裏準備,隻是戰局進展出乎意料。這讓他們下一步的安排,出現了問題。
司禮監的人在天啟右首,內閣的人在天啟左首,放下奏報原文,天啟環視一笑:“楊肇基這回虧了,不過朱延平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楊肇基四十歲,朱延平二十歲,這兩人有了矛盾,你們說說,該如何封賞。”
皇帝的每一句話,都是要推敲的。
韓爌整理著手中奏報副文,道:“此戰,全賴楊征西驕敵之計。好在朱驍騎是個明白人,推楊征西統籌大局之功。故而,可超擢楊征西,對朱驍騎不妨多給些厚賞。”
楊肇基是總兵,掛征西將軍印,還能怎麽超擢?
可以,按照製度誰說隻能文官當督撫?明初時,各處督撫又有幾個是文官?
次輔朱國楨道:“附議。此戰不僅是楊征西驕敵之計光彩奪目,而朱驍騎的車騎戰法,如陛下所言,確實是可圈可點。這類能衝陣、高機動的車騎部隊,國朝不妨多建幾支。讓他們競爭,說不得會成為遼鎮戰事的最大助力。”
崔景榮搖頭:“臣反對,朱延平身為大將,卻率先衝陣。這種行為是對軍士,對戰事,對國朝信任的不負責。臣提議,奪朱延平將印,責其思過。”
這話引得眾人側目,顧秉謙道:“崔閣老要打磨朱驍騎,用意甚廣,我不好評論。隻是有功要賞,如此大功朝野矚目,若此時罰過,恐會讓天下人非議,誹謗朝廷賞罰不公。令有誌報國之士,心寒意冷。”
天啟看向沉默的成基命,他讚同崔景榮的意思,道:“成閣老,朱延平是成閣老的學生,閣老如何看待崔閣老提議?”
“回陛下,臣也是拿不定主意。朱延平有勇有謀,識破楊肇基之計,並抓住戰機在河套賊立營未穩之際強襲突擊。自然是良將之姿,可為國朝一方重將,能緩解東北、西南戰局頹勢。可臣懷私念,與崔閣老一樣,想好生打磨一番,栽培成文武雙全之輩。”
對楊肇基的封賞不能變,將西北交給楊肇基是內閣議定的事情。現在的問題,是怎麽封賞朱延平,必然是厚賞。是現在乘勢重用,還是再曆練幾年,以後重用。
天啟扭頭看一眼魏忠賢,道:“車騎戰法不適合於西南山地,在遼鎮大有可為。最遲明年,建奴就會有所動靜。遼鎮休養三年,也該有所表示,給朝廷,給天下一個滿意的答複。楊肇基在西北,三五年內不會調動。那麽,此番延綏之戰的良將,又有幾個能調到東北參戰?”
車騎戰法不是進步,是一種倒退。可對付建奴的甲兵,既然更先進的火器戰法不頂事,那就用老祖宗的車騎戰法和建奴硬衝。
車騎戰法這次能大勝,靠的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魏忠賢沉默,出乎天啟的預料,這家夥最愛對軍事指手劃腳,怎麽現在啞巴了?
崔景榮接過話題回答:“馬祥麟、戚振宗、王樸與朱延平可赴遼東,另有徐日久久在邊塞,精熟邊事,可任用遼東。盧象升文武雙全,亦可督軍遼東;徐大相雖習兵事,確是初入軍旅,委以大任有揠苗助長之嫌。”
如何封賞朱延平,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所以,先把其他人確定了,再回頭搞朱延平的事情。
陝西巡撫、延綏巡撫都跑到京師述職去了,這一仗沒他們什麽事,更沒其他軍鎮什麽事,所以這份報奏軍功在三軍聯合會議後,就完成了。
三軍報奏後,聞訊趕來的其他人,麵上笑吟吟,實際上能把牙咬碎。擊破八萬的軍功,何等之大!竟然,一點都沒撈到!
可誰敢發作?
別看三軍主事的有些人現在職位比他們低,這回軍功封賞下來,絕對能壓住他們。
九月初四淩晨,報功飛騎抵達京師。廠衛係統有飛鴿傳書,現在缺的就是正經的報功公文。
楊衰帶著二百餘騎盛裝騎士,人人紅袍紅披風,背插赤旗。
接住公文的同時,還得到陳雄的秘奏,確認軍功屬實後,永定門開啟,二百餘騎如潮水一樣湧進去,分散一條條大街、胡同裏高聲呼喊,將西北大捷的消息第一時間向京師百萬士民通報。
“咚!咚!咚!”
南城兵馬使司加入誇功行列,一些反應快的店鋪點燃鞭炮劈哩啪啦,分管各街各坊的司吏組織父老敲鑼打鼓,宣告這場久違的大勝。
南城鼓樓上,望著泛著青色的京師街坊,十餘名壯漢僅穿單衣,兩臂握著拳頭大鼓槌,呼著白氣奮力擂鼓。
隨後北城鼓樓、皇城鍾鼓都開始響徹,整個皇城運作起來。
今天不是朝會日,朝臣們聽到鼓聲趕緊收拾行裝,準備入宮。
“西北大捷!驍騎將軍朱延平大破河套八萬!”
“三軍聯合!榆林一戰俘斬三萬七千之眾!”
“諸將奮勇,西北大捷!”
錦衣緹騎鮮衣怒馬,由南城入北城,人人手裏握著一杆大旗疾馳在街道胡同裏,高聲宣告,不時有大戶人家開門,給這些報捷軍士打賞。(.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西北大捷,無數人可以過一個安心的年。
長安西街魯府,孟府之主,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孟弘譽麵色紅潤,隻是不時輕咳著,登門道喜。朱延平是孟府的學生,得此大勝,孟府的聲譽必然高漲。
魯衍孟也是努力壓住內心的喜悅,洗漱更衣準備迎接接下來一**的道賀人士。東院,阿杏顧不得洗漱,與院中女眷集合在後房香堂,對著真武大帝神像上香還願。
紫禁城乾清宮,天啟更衣後拿濕布匆匆擦了把臉,就匆匆出殿登上轎子:“通報坤寧宮,讓皇後前往武英殿。大捷奏報普天同慶,不能少了她。”
李永貞跟著進轎,一張老臉滿是紅潤:“老爺,那個曹少欽也是能打的。下麵小崽子的報奏裏,這小子披甲提刀,督促戰車跟著驍騎將軍衝陣,據說斬賊兩級。淨軍出去的那些小崽子,也沒丟人,跟著一起砍了十七級。”
天啟意氣風發,坐在那裏渾身都在打顫,抖著,哈哈笑著:“能讓朱延平看得起,小曹自然也是能打的!對了,老魏現在進宮沒?還有,三軍奏報何在?”
“魏公剛去六科直房,奏報也在那裏,等六科官們驗證真偽後,魏公就拿著謄抄副文來報喜。”
“讓他們快些,你也去做做準備,今日武英殿大宴群臣!”
天啟揮臂,麵容泛著喜色,打發了李永貞,他長長出一口氣,雙手搭在膝蓋上,緊緊扣著,咬著下唇目光炯炯。
今日承天門直接開啟,官員們陸陸續續趕來,所有人都泛著喜色,說話聲音都大了不少。哪怕你心裏想不通,現在你也要高興起來。
左副都禦史楊漣摸著短須,他是大胡子,要重新蓄出來,此時就是滿臉的絡腮胡,他本人性情本就剛毅,看著更像個猙獰武臣。
兵部新任的右侍郎李邦華撫須笑吟吟對詢問的同僚們道:“河套賊雖有八萬之眾,可互不同屬,旗號雜亂。有利同進,有害自然崩亂。這西北捷報,我們兵部早有預料。”
這位萬曆三十一年和父親一起中舉,第二年他中進士。一路走過來,各處都有建樹。隻是因為師承鄒元標,自然而然成了東林人。
所有在京的東林人目前一個個隕落,體麵致仕回鄉養老。經袁可立保舉,李邦華逆流而上,崔景榮也拉了一把,入中樞在兵部做事。
現在的西北捷報,完全就是崔景榮的宣大係和袁可立的登萊係拚命打下的。李邦華升職,就是雙方合作的產物。
對待東林人,曆史上天啟也不是一網打盡,能做事的人他都會提拔,甚至讓這些人擁有不下於魏黨骨幹的升遷速度。
最典型的就是李春燁,這位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在天啟的看重下,五年時間從工部給事中一路升到兵部尚書。以至於崇禎上台,將這個東林人當作閹黨處理了。
李春燁升遷太快,這明明是閹黨的待遇,你說你不是閹黨,東林人都不信。東林人嫉妒李春燁,自然不會聽他的辯白,崇禎皇帝不會管你是閹黨東林,你是天啟一手扶起來的人,不整掉你,朕怎麽睡的踏實?
此時李春燁就在李邦華身邊,他現在是太仆寺少卿,西北之戰的過程和結果,更讓他堅定了自己強幹弱枝的想法。
西北將門,此戰中毫無寸功,要他們何用?
李春燁被天啟看重,就是因為他的政治主張符合天啟的胃口,那就是充實京營,京營強,朝廷權威就重。
群臣入武英殿,天啟壓住喜悅說了聲賜宴,隨後就與內閣等中樞大員去了裏麵用餐議事。
匆匆入宮的英國公張維賢摸著胡須,心事重重沒心思吃,想著朱延平。他有個孫女不錯,正好及笄待嫁。不如一會兒探探皇帝口風,允許的話兩家聯姻。
朱延平能打,雖然有背景,可魯衍孟不是軍界的人,崔景榮是文官,早晚要下台。而英國公府在軍界的人脈,足以成為朱延平的羽翼。
而英國公一家,已經很久很久沒有人物在軍界真正立足。雙方聯合各取所需,這種事情也不算出格。不過,張維賢拿不準,因為他張家有黑曆史,他本人也和勢大時期的東林不清不楚,還仗著資格老,是移宮案的主導之一。
武英殿裏頭,天啟翻著三軍奏報,總共八份,這三軍裏頭有八個人有資格上奏。
延綏鎮的巡撫、陝西的巡撫都讓朝廷給抽走了,免得他們拖楊肇基後腿,導致楊肇基和兵備道員徐日久有了獨自上奏的權力。
宣大軍的盧象升是監軍,有資格上奏。
鎮虜軍裏,朱延平有資格;王樸是京營下放也有資格;曹少欽和徐大相兩個監軍,自然也有資格。最後一個是陳雄,陳雄錦衣衛的身份暴露,不方便跟在朱延平左右,就在鎮虜軍軍法隊裏藏著。
在場的都是明白人,西北之戰的捷報,他們有這個心裏準備,隻是戰局進展出乎意料。這讓他們下一步的安排,出現了問題。
司禮監的人在天啟右首,內閣的人在天啟左首,放下奏報原文,天啟環視一笑:“楊肇基這回虧了,不過朱延平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楊肇基四十歲,朱延平二十歲,這兩人有了矛盾,你們說說,該如何封賞。”
皇帝的每一句話,都是要推敲的。
韓爌整理著手中奏報副文,道:“此戰,全賴楊征西驕敵之計。好在朱驍騎是個明白人,推楊征西統籌大局之功。故而,可超擢楊征西,對朱驍騎不妨多給些厚賞。”
楊肇基是總兵,掛征西將軍印,還能怎麽超擢?
可以,按照製度誰說隻能文官當督撫?明初時,各處督撫又有幾個是文官?
次輔朱國楨道:“附議。此戰不僅是楊征西驕敵之計光彩奪目,而朱驍騎的車騎戰法,如陛下所言,確實是可圈可點。這類能衝陣、高機動的車騎部隊,國朝不妨多建幾支。讓他們競爭,說不得會成為遼鎮戰事的最大助力。”
崔景榮搖頭:“臣反對,朱延平身為大將,卻率先衝陣。這種行為是對軍士,對戰事,對國朝信任的不負責。臣提議,奪朱延平將印,責其思過。”
這話引得眾人側目,顧秉謙道:“崔閣老要打磨朱驍騎,用意甚廣,我不好評論。隻是有功要賞,如此大功朝野矚目,若此時罰過,恐會讓天下人非議,誹謗朝廷賞罰不公。令有誌報國之士,心寒意冷。”
天啟看向沉默的成基命,他讚同崔景榮的意思,道:“成閣老,朱延平是成閣老的學生,閣老如何看待崔閣老提議?”
“回陛下,臣也是拿不定主意。朱延平有勇有謀,識破楊肇基之計,並抓住戰機在河套賊立營未穩之際強襲突擊。自然是良將之姿,可為國朝一方重將,能緩解東北、西南戰局頹勢。可臣懷私念,與崔閣老一樣,想好生打磨一番,栽培成文武雙全之輩。”
對楊肇基的封賞不能變,將西北交給楊肇基是內閣議定的事情。現在的問題,是怎麽封賞朱延平,必然是厚賞。是現在乘勢重用,還是再曆練幾年,以後重用。
天啟扭頭看一眼魏忠賢,道:“車騎戰法不適合於西南山地,在遼鎮大有可為。最遲明年,建奴就會有所動靜。遼鎮休養三年,也該有所表示,給朝廷,給天下一個滿意的答複。楊肇基在西北,三五年內不會調動。那麽,此番延綏之戰的良將,又有幾個能調到東北參戰?”
車騎戰法不是進步,是一種倒退。可對付建奴的甲兵,既然更先進的火器戰法不頂事,那就用老祖宗的車騎戰法和建奴硬衝。
車騎戰法這次能大勝,靠的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魏忠賢沉默,出乎天啟的預料,這家夥最愛對軍事指手劃腳,怎麽現在啞巴了?
崔景榮接過話題回答:“馬祥麟、戚振宗、王樸與朱延平可赴遼東,另有徐日久久在邊塞,精熟邊事,可任用遼東。盧象升文武雙全,亦可督軍遼東;徐大相雖習兵事,確是初入軍旅,委以大任有揠苗助長之嫌。”
如何封賞朱延平,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所以,先把其他人確定了,再回頭搞朱延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