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四千多兩的工資,朱延平對他們的態度至關重要。朱延平是孟學嫡流,是當朝首輔的門生,這兩個身份組合在一起,爆發的威力讓人無法輕視。
湯若望非常理解孟學嫡流意味著什麽,基督教分成分裂成兩塊,導致羅馬帝國也分成東西兩半,還有冒出來的新教。
都是上帝的仆人,爭來爭去,掙的無非就是對《聖經》的解釋權。
孟子是聖人,孟學一直發展,而孟府作為聖裔,天生就掌握著孟學的解釋權。擱在他們那邊,朱延平孟學嫡流的身份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聖徒。
在這個儒家把持的龐大帝國裏,孟學嫡流這樣的身份不少,可兼具首輔門生的人,卻隻有朱延平一個。
朱延平還想著爭論一番,他的底線是免費用這幫西夷人半年。
結果,湯若望很幹脆的答應下來,一年就一年。
朱延平還沒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耶穌會因為沈灌的病逝,被魏忠賢隨意一句話,搗鼓的人心惶惶,就差抱頭鼠竄了。
這種情況下,應該化整為零少露麵,可這樣傳教大業就荒廢了。所以,湯若望決定找一些有能量的人,尋求對方的庇護。
朱延平就是其中之一,隻要朱延平向工部申請從澳門調紅夷工匠入京,這就意味著朱延平是支持耶穌會的。湯若望的想法就是如此,他沒看出東林已經衰落的本質,以為東林還是以往的那麽強勢。
處處碰壁後,朱延平這裏的條件真的不算什麽,趕緊答應下來。
對此,朱延平一時沒想明白關竅,隻覺得這夥紅夷人賊心不死,這麽大的虧都願意吃,必須要好好防著。
他可不想弄出一個中國的教皇,到時候政教相爭,太平道黃巾之亂,佛門白蓮教、聞香教一係列例子,都是典型的案例。
這頭弄妥當,輪到侯峒曾了。
雙手捧著酒杯,侯峒曾帶著歉意神情:“朱將軍昔日殺虎,已是江南美談,將軍武名傳揚各處。不過,孫兄家仆疏忽縱虎就是不該,幸虧朱將軍吉人天相。孫兄對此事素懷後恐,尚幸朱將軍無虞,本該負荊請罪。”
“可孫兄履職遼鎮,抽不出空子前來賠罪。我這個做師弟的,代師兄孫元化,向將軍賠罪,還望將軍諒解、寬恕一二。”
“好說,虎已死,又不傷我大明子民一人,無關輕重。侯兄這話重了,此時無需如此,我陪侯兄飲了這杯。”
朱延平端起酒杯示意,侯峒曾一杯酒下肚,露出笑容讚道:“朱將軍胸襟廣博,器量不凡,侯某欽佩。”
倒滿酒,侯峒曾連飲三杯,酒不多,意思算是表達完整了。
這場宴會到此為止,連傳教士洪濟之死一事提都沒提。昨夜侯峒曾給湯若望分析的很清楚,提洪濟這個死了的教友,有上門質問的意思。不管有無內情,這種行為就是懷疑朱延平當時撒謊,這是質疑一個人信譽的行為,是挑釁對方立世根基的行為。一旦真這麽幹了,這場宴會必然誰都沒好處。
侯峒曾是徐光啟的學生,是遼軍火炮製造、炮術總讚畫孫元化的師弟,精通西學。自然看重技術,與宋應星有共同語言,兩人結伴離去。
想和朱延平這個首輔門生打聽到今年會試的內幕,兩人素無交情,顯然不可能問到答案,也會讓人看輕自己。
宋應星這個老朋友顯然是一塊不錯的階梯,順著宋應星的脈絡就能融入朱延平的交際圈。慢慢刷好感,自然會得到朱延平的幫助。
說實在的,徐光啟並不看重侯峒曾,因為侯峒曾學習的方向和徐光啟核心思想不同。徐光啟精通西學的同時,注重數學、火炮和軍事。隻有孫元化學習了這三個側重點,而侯峒曾隻是以數學、天文曆法為主。
想要科考中進士,他要麽自己本事硬還運氣好,要麽徐光啟出麵,給他要一個名額,再要麽就是找個關係硬的人投靠。
徐光啟拒絕了魏忠賢的拉攏,所以這回會試,徐光啟開口也沒效果。三年前,徐光啟因為鑄造一百五十兩一杆的秘魯銃事件被彈劾滾蛋,除非當時加入如日中天的東林,否則也沒法子為孫元化開口要一個進士名額。
進士為官和舉人為官,根本就是兩個層次。
三年一科,每科三百人。算下來一年才一百人,十八年一代人,進士隻有一千八百人。
其中一代人中,一甲進士隻有五十四人,二甲進士及第三百多人,餘下的都是同進士。巨大的起點差距,直接就決定了將來的成就。
海瑞那麽強的人,就是因為舉人出身,被官員們抓住這個原由集體抵製,導致海瑞一輩子隻能做到四品官。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海瑞這樣的官,皇帝想不想提拔?自然想要提拔,這樣一個不顧一切為了心中道義能殉道的人,又毫無汙點。給與都察院大權,可以想象海瑞的威懾力有多麽的強。
整個大明的官場,不扯黨爭,也是一個個師門團結在同一理念下,相互爭鬥。下到一個縣令,上到一個尚書,都被一層層關係網籠罩著。
因為孟府當年的事情見不得光,所以很多經過張家灣的舉人隻知道朱延平是成基命的學生,並不知道孟學嫡流這一重身份。至於魯衍孟,尋常舉人,根本不知道魯衍孟是誰。
本來侯峒曾也不知道,可孫元化就在山海關,他知道啊。這才委托侯峒曾這個與朱延平有一麵之交,還是老鄉的師弟來說項。
侯峒曾不成,可以請個有能量,人際關係網強的東林前輩來說說,再不成,他孫元化親自上門道歉。
沒錯,朱延平在上層就有這麽強的威懾力。
他在野,不少人怕他,不敢得罪他,因為朱延平在官麵上沒有任何可以失去的東西。至於鎮虜衛指揮使這個三品武官,在文官眼裏這根本就不是官。授官的時候連官服都不發,這叫什麽官?
不少人都等待著,等待朱延平步入官場後的表現。不是看他如何積攢政績,而是看他怎麽出醜。朱延平太年輕了,高身份必然是低起點,下麵的胥吏,估計會教會朱延平如何做人。
官場有官場的規矩,一旦朱延平和魯衍孟入仕,那就要遵守這裏的規矩。
有著錦衣衛親軍都督府開具的文書,蘇成百餘人乘船南下一路暢通無阻,用北上一半的時間,直接抵達太倉。
他們的到來,以及兩千多頭牛,直接引發了鎮海衛的歡呼,因為有百頭牛是給衛裏公用的。
而太倉的士紳們,隻是聽聞朱延平出塞一趟去了插漢部,就賺了如此多牛羊來,有的驚詫塞外商路的利潤,有的則看到關鍵,朱延平有什麽資格出塞?還能獲得這麽多的財產?
剛從南京兵部尚書任上辭官的王在晉,將孫承宗罵的不敢抬頭的王在晉此時也是剛剛返鄉,與族老王世釗探討書法。
別說蘇州府,光一個太倉州在官場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幾個月前,南京兵部尚書,南京百官之首的王在晉是太倉王氏子弟,南京工部尚書張輔之是太倉張氏子弟,由此可見一斑。
聽著老仆的講述,看著族老王世釗似乎聽的眉飛色舞很是激動開懷,王在晉將嗓子眼的話又咽了下去。
出塞,有那麽好出?
他可是當過一陣薊遼督師的大人物,自然知道塞外商道的隱秘。
而張溥、張采等人並不在太倉,而是遊學江南,帶著新創建的應社成員十一人,去找各地的各種學社打口水仗去了,一處又一處的勝利,應社成員吹氣球一般的鼓脹起來。
蘇成抱著兩盒人參去濱河村找朱延平的姑舅李老摳,蘇成與李老摳不熟,連本名都想不起,隻記住了李老摳這個響亮的綽號。
是不是覺得姑舅這個詞聽的挺順耳?這就是士紳通婚的產物,親上加親。成親前一個稱呼,成親後一個稱呼,索性在小時候訂婚時候就改口,直接稱呼姑舅……
“你家三郎拐走我家阿杏,你個混賬東西……看打!”
李老摳相貌不錯,尤其是一對眼眸,雖然是中年人,還是十分的明亮。正在院中挑水澆著院中桑樹,提了扁擔追著蘇成一路亂打,雞飛狗跳。
兩盒人參放在地上,蘇成帶著隨行的弟兄趕緊跑,看李老摳模樣是講不了理。待著隻能挨打,先跑了再說。
“小崽子!”
拄著扁擔,李老摳喘了兩口粗氣,抄起一對細長錦盒嗅了嗅,露出笑容,人參味兒他能聞出來。
周圍李家宗族隻是打趣李老摳,朱延平拐跑阿杏去京師享福,在他們看來這是不忘舊愛的難得情義行為,將來朱延平鎮守一方,名留青史,這件事也是趣聞不是?
說到底,阿杏是他們李氏家族的女子,將來名留青史,也有他們李家的榮耀。什麽榮耀?盛產美女……
婁江軍營此時已經空了,新大營就在瀏河邊上,濱河村的西麵的河灣旁。瀏河出口處,就是當年三寶太監率船隊的啟發點。
放下望遠鏡,劉文靜看著蘇成狼狽逃來,搖頭一笑。
夏日,不論南北軍士,操訓時穿的基本上都是無袖坎肩號衣,南軍更是因為舟船、水澤地形作戰,有穿短褲的傳統。
“讓劉將軍見笑了,何必如此興師動眾?”
蘇成一張臉憋紅了,今天臉丟大了。
劉文靜、韓英、楊國銳等將校哈哈大笑,劉文靜上前拉住蘇成,勾肩搭背,左臂指著校場內的軍士昂聲道:“朱將軍在北京的威風,弟兄們也多少知道一點。今兒,你給弟兄們好好講講,弟兄們回去後也好吹牛不是!”
整座軍營三千號弟兄,有很多為衛裏的人,也有巡檢司的人,還有不少蘇成不知道哪地方招募來的。
一個個望著他目光熱切,他們很多人推測蘇成回太倉,就是要為朱延平遴選子弟兵。什麽兵,都沒有家鄉子弟兵來的趁手。
上回,就從營中選拔了二十多人北上。
安家費分量十足,管吃管住,每月軍餉托人直接發放給家眷。他們想給朱延平當家丁圖個肚圓,他們家眷也想讓家裏的頂梁柱去給朱延平效力,起碼月餉一兩三錢銀子貨真價實,不曾短缺一分銀子。
而那個趙小七,改名成了趙驍騎,被選拔為家將,月餉高達三兩,高興的趙家老漢又將老婆娘弄大了肚子,反正養得起,怕什麽?
如今太倉州的知州換人,雖然還是魏黨裏的人。可新知州不是陳如鬆這個老知州,劉文靜這個新統帥也不是朱延平這個老統帥。
況且,劉文靜還是外地人,對軍士們如朱延平那樣的好,也消除不了根深蒂固的排外性。
不僅營中的三千號弟兄這樣想著,在劉家港碼頭上扛包攢路費的張天賜、王一經等百餘名義烏漢子也在這麽想。
從福寧兵變被退伍後,這夥人回家鄉忙完夏收,還記著朱延平那個約定,就來了太倉,可朱延平卻去了北京拚搏。
可他們沒路費了,隻能咬牙在碼頭上幹苦力。然後去北京看看,朱延平要不了他們,他們就去遼鎮,或者天津鎮、薊鎮,實在不行還有登萊的袁軍門。
反正他們是義烏人,頂著這個名頭,不怕找不到賣命的差事。
這就是朱延平的名望,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名望的高漲。擱在士林,也算二流人物。對太倉人來說,他就是一流人物,在鎮海軍中,他的號召力完全就是超一流的。
湯若望非常理解孟學嫡流意味著什麽,基督教分成分裂成兩塊,導致羅馬帝國也分成東西兩半,還有冒出來的新教。
都是上帝的仆人,爭來爭去,掙的無非就是對《聖經》的解釋權。
孟子是聖人,孟學一直發展,而孟府作為聖裔,天生就掌握著孟學的解釋權。擱在他們那邊,朱延平孟學嫡流的身份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聖徒。
在這個儒家把持的龐大帝國裏,孟學嫡流這樣的身份不少,可兼具首輔門生的人,卻隻有朱延平一個。
朱延平還想著爭論一番,他的底線是免費用這幫西夷人半年。
結果,湯若望很幹脆的答應下來,一年就一年。
朱延平還沒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耶穌會因為沈灌的病逝,被魏忠賢隨意一句話,搗鼓的人心惶惶,就差抱頭鼠竄了。
這種情況下,應該化整為零少露麵,可這樣傳教大業就荒廢了。所以,湯若望決定找一些有能量的人,尋求對方的庇護。
朱延平就是其中之一,隻要朱延平向工部申請從澳門調紅夷工匠入京,這就意味著朱延平是支持耶穌會的。湯若望的想法就是如此,他沒看出東林已經衰落的本質,以為東林還是以往的那麽強勢。
處處碰壁後,朱延平這裏的條件真的不算什麽,趕緊答應下來。
對此,朱延平一時沒想明白關竅,隻覺得這夥紅夷人賊心不死,這麽大的虧都願意吃,必須要好好防著。
他可不想弄出一個中國的教皇,到時候政教相爭,太平道黃巾之亂,佛門白蓮教、聞香教一係列例子,都是典型的案例。
這頭弄妥當,輪到侯峒曾了。
雙手捧著酒杯,侯峒曾帶著歉意神情:“朱將軍昔日殺虎,已是江南美談,將軍武名傳揚各處。不過,孫兄家仆疏忽縱虎就是不該,幸虧朱將軍吉人天相。孫兄對此事素懷後恐,尚幸朱將軍無虞,本該負荊請罪。”
“可孫兄履職遼鎮,抽不出空子前來賠罪。我這個做師弟的,代師兄孫元化,向將軍賠罪,還望將軍諒解、寬恕一二。”
“好說,虎已死,又不傷我大明子民一人,無關輕重。侯兄這話重了,此時無需如此,我陪侯兄飲了這杯。”
朱延平端起酒杯示意,侯峒曾一杯酒下肚,露出笑容讚道:“朱將軍胸襟廣博,器量不凡,侯某欽佩。”
倒滿酒,侯峒曾連飲三杯,酒不多,意思算是表達完整了。
這場宴會到此為止,連傳教士洪濟之死一事提都沒提。昨夜侯峒曾給湯若望分析的很清楚,提洪濟這個死了的教友,有上門質問的意思。不管有無內情,這種行為就是懷疑朱延平當時撒謊,這是質疑一個人信譽的行為,是挑釁對方立世根基的行為。一旦真這麽幹了,這場宴會必然誰都沒好處。
侯峒曾是徐光啟的學生,是遼軍火炮製造、炮術總讚畫孫元化的師弟,精通西學。自然看重技術,與宋應星有共同語言,兩人結伴離去。
想和朱延平這個首輔門生打聽到今年會試的內幕,兩人素無交情,顯然不可能問到答案,也會讓人看輕自己。
宋應星這個老朋友顯然是一塊不錯的階梯,順著宋應星的脈絡就能融入朱延平的交際圈。慢慢刷好感,自然會得到朱延平的幫助。
說實在的,徐光啟並不看重侯峒曾,因為侯峒曾學習的方向和徐光啟核心思想不同。徐光啟精通西學的同時,注重數學、火炮和軍事。隻有孫元化學習了這三個側重點,而侯峒曾隻是以數學、天文曆法為主。
想要科考中進士,他要麽自己本事硬還運氣好,要麽徐光啟出麵,給他要一個名額,再要麽就是找個關係硬的人投靠。
徐光啟拒絕了魏忠賢的拉攏,所以這回會試,徐光啟開口也沒效果。三年前,徐光啟因為鑄造一百五十兩一杆的秘魯銃事件被彈劾滾蛋,除非當時加入如日中天的東林,否則也沒法子為孫元化開口要一個進士名額。
進士為官和舉人為官,根本就是兩個層次。
三年一科,每科三百人。算下來一年才一百人,十八年一代人,進士隻有一千八百人。
其中一代人中,一甲進士隻有五十四人,二甲進士及第三百多人,餘下的都是同進士。巨大的起點差距,直接就決定了將來的成就。
海瑞那麽強的人,就是因為舉人出身,被官員們抓住這個原由集體抵製,導致海瑞一輩子隻能做到四品官。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海瑞這樣的官,皇帝想不想提拔?自然想要提拔,這樣一個不顧一切為了心中道義能殉道的人,又毫無汙點。給與都察院大權,可以想象海瑞的威懾力有多麽的強。
整個大明的官場,不扯黨爭,也是一個個師門團結在同一理念下,相互爭鬥。下到一個縣令,上到一個尚書,都被一層層關係網籠罩著。
因為孟府當年的事情見不得光,所以很多經過張家灣的舉人隻知道朱延平是成基命的學生,並不知道孟學嫡流這一重身份。至於魯衍孟,尋常舉人,根本不知道魯衍孟是誰。
本來侯峒曾也不知道,可孫元化就在山海關,他知道啊。這才委托侯峒曾這個與朱延平有一麵之交,還是老鄉的師弟來說項。
侯峒曾不成,可以請個有能量,人際關係網強的東林前輩來說說,再不成,他孫元化親自上門道歉。
沒錯,朱延平在上層就有這麽強的威懾力。
他在野,不少人怕他,不敢得罪他,因為朱延平在官麵上沒有任何可以失去的東西。至於鎮虜衛指揮使這個三品武官,在文官眼裏這根本就不是官。授官的時候連官服都不發,這叫什麽官?
不少人都等待著,等待朱延平步入官場後的表現。不是看他如何積攢政績,而是看他怎麽出醜。朱延平太年輕了,高身份必然是低起點,下麵的胥吏,估計會教會朱延平如何做人。
官場有官場的規矩,一旦朱延平和魯衍孟入仕,那就要遵守這裏的規矩。
有著錦衣衛親軍都督府開具的文書,蘇成百餘人乘船南下一路暢通無阻,用北上一半的時間,直接抵達太倉。
他們的到來,以及兩千多頭牛,直接引發了鎮海衛的歡呼,因為有百頭牛是給衛裏公用的。
而太倉的士紳們,隻是聽聞朱延平出塞一趟去了插漢部,就賺了如此多牛羊來,有的驚詫塞外商路的利潤,有的則看到關鍵,朱延平有什麽資格出塞?還能獲得這麽多的財產?
剛從南京兵部尚書任上辭官的王在晉,將孫承宗罵的不敢抬頭的王在晉此時也是剛剛返鄉,與族老王世釗探討書法。
別說蘇州府,光一個太倉州在官場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幾個月前,南京兵部尚書,南京百官之首的王在晉是太倉王氏子弟,南京工部尚書張輔之是太倉張氏子弟,由此可見一斑。
聽著老仆的講述,看著族老王世釗似乎聽的眉飛色舞很是激動開懷,王在晉將嗓子眼的話又咽了下去。
出塞,有那麽好出?
他可是當過一陣薊遼督師的大人物,自然知道塞外商道的隱秘。
而張溥、張采等人並不在太倉,而是遊學江南,帶著新創建的應社成員十一人,去找各地的各種學社打口水仗去了,一處又一處的勝利,應社成員吹氣球一般的鼓脹起來。
蘇成抱著兩盒人參去濱河村找朱延平的姑舅李老摳,蘇成與李老摳不熟,連本名都想不起,隻記住了李老摳這個響亮的綽號。
是不是覺得姑舅這個詞聽的挺順耳?這就是士紳通婚的產物,親上加親。成親前一個稱呼,成親後一個稱呼,索性在小時候訂婚時候就改口,直接稱呼姑舅……
“你家三郎拐走我家阿杏,你個混賬東西……看打!”
李老摳相貌不錯,尤其是一對眼眸,雖然是中年人,還是十分的明亮。正在院中挑水澆著院中桑樹,提了扁擔追著蘇成一路亂打,雞飛狗跳。
兩盒人參放在地上,蘇成帶著隨行的弟兄趕緊跑,看李老摳模樣是講不了理。待著隻能挨打,先跑了再說。
“小崽子!”
拄著扁擔,李老摳喘了兩口粗氣,抄起一對細長錦盒嗅了嗅,露出笑容,人參味兒他能聞出來。
周圍李家宗族隻是打趣李老摳,朱延平拐跑阿杏去京師享福,在他們看來這是不忘舊愛的難得情義行為,將來朱延平鎮守一方,名留青史,這件事也是趣聞不是?
說到底,阿杏是他們李氏家族的女子,將來名留青史,也有他們李家的榮耀。什麽榮耀?盛產美女……
婁江軍營此時已經空了,新大營就在瀏河邊上,濱河村的西麵的河灣旁。瀏河出口處,就是當年三寶太監率船隊的啟發點。
放下望遠鏡,劉文靜看著蘇成狼狽逃來,搖頭一笑。
夏日,不論南北軍士,操訓時穿的基本上都是無袖坎肩號衣,南軍更是因為舟船、水澤地形作戰,有穿短褲的傳統。
“讓劉將軍見笑了,何必如此興師動眾?”
蘇成一張臉憋紅了,今天臉丟大了。
劉文靜、韓英、楊國銳等將校哈哈大笑,劉文靜上前拉住蘇成,勾肩搭背,左臂指著校場內的軍士昂聲道:“朱將軍在北京的威風,弟兄們也多少知道一點。今兒,你給弟兄們好好講講,弟兄們回去後也好吹牛不是!”
整座軍營三千號弟兄,有很多為衛裏的人,也有巡檢司的人,還有不少蘇成不知道哪地方招募來的。
一個個望著他目光熱切,他們很多人推測蘇成回太倉,就是要為朱延平遴選子弟兵。什麽兵,都沒有家鄉子弟兵來的趁手。
上回,就從營中選拔了二十多人北上。
安家費分量十足,管吃管住,每月軍餉托人直接發放給家眷。他們想給朱延平當家丁圖個肚圓,他們家眷也想讓家裏的頂梁柱去給朱延平效力,起碼月餉一兩三錢銀子貨真價實,不曾短缺一分銀子。
而那個趙小七,改名成了趙驍騎,被選拔為家將,月餉高達三兩,高興的趙家老漢又將老婆娘弄大了肚子,反正養得起,怕什麽?
如今太倉州的知州換人,雖然還是魏黨裏的人。可新知州不是陳如鬆這個老知州,劉文靜這個新統帥也不是朱延平這個老統帥。
況且,劉文靜還是外地人,對軍士們如朱延平那樣的好,也消除不了根深蒂固的排外性。
不僅營中的三千號弟兄這樣想著,在劉家港碼頭上扛包攢路費的張天賜、王一經等百餘名義烏漢子也在這麽想。
從福寧兵變被退伍後,這夥人回家鄉忙完夏收,還記著朱延平那個約定,就來了太倉,可朱延平卻去了北京拚搏。
可他們沒路費了,隻能咬牙在碼頭上幹苦力。然後去北京看看,朱延平要不了他們,他們就去遼鎮,或者天津鎮、薊鎮,實在不行還有登萊的袁軍門。
反正他們是義烏人,頂著這個名頭,不怕找不到賣命的差事。
這就是朱延平的名望,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名望的高漲。擱在士林,也算二流人物。對太倉人來說,他就是一流人物,在鎮海軍中,他的號召力完全就是超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