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家裏有錢,不代表他有錢,這些年走南闖北收集資料,又不安心經營產業,也很少沉心於科考,所以家裏給他的錢也沒多少。
所以送給朱延平禮物,就是他的《天工開物》手稿,朱延平如獲至寶。看朱延平激動的神情,手不釋卷翻看著,宋應星也放心下來,或許朱延平和他是有一樣愛好的人。
兩人對坐,陳子龍、閻應元、李秀策這些丁院的旁聽分別坐在兩人之間,等待著。
飲著茶水,宋應星不像這幫年輕人將迫切想法顯露。
戀戀不舍放下《天工開物》手稿,朱延平非常的感慨,笑說:“讓宋先生見笑了,這冊書意義不凡。能將各處先進技術傳播,十分的可貴。不過,朱某有一點淺見。”
宋應星麵容洋溢著淡淡微笑,終於遇到個識貨的了,道:“朱先生但說無妨,一人計短,眾人計長。況且,宋某也隻是收集,其中技藝又非宋某所有。”
朱延平點頭,環視在座的朋友,緩緩說:“我曾與魯師徹夜辯論,認為一個民族能否強盛在於文明。我中國文明博大深廣,有包容萬千的氣概。文明核心是春秋諸子所融匯一體的儒道學說,這是強心之道。而強身之道,就在於技術。”
宋應星點頭,朱延平開口這話就定下了基調,這技術不比思想學說差多少。作為江南人,更是知道技術的重要性,誰家有獨有的優良技術,那紡織的布匹,釀造的酒、瓷器、鐵製品,都是搶手貨,不愁銷路。
而他《天工開物》上麵的技術,也都是普通技術,真正先進的技術,各家工坊也不會讓他參觀研究。
“毫無疑問,思想也是不斷前進的,宋有理學四大家,我大明有陽明心學承前啟後。這技術,也是如此,強漢以環首刀鐵劄甲破匈奴皮甲銅刀,盛唐以優良兵甲傲視周國番邦,而宋無戰馬,則以精良的步人甲維持住了國境。而我大明以火器北驅蒙古,可見技術的重要性。(.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朱延平停頓一下,繼續說:“戰國時,鐵製兵器出現,多是生鐵故而質脆易折,又容易生鏽難以保養,被稱為惡金,不為各國所重。當時各國以青銅為武器,劍不過二尺,而秦國能造三尺青銅劍,傲然於列國。如今,鐵能煉成鋼,又有諸般防鏽手段,可見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一個技術停滯不前的民族、國家,注定要被消滅。”
宋應星緩緩點頭,道:“如朱先生所言,技術的確是不斷前進的。如今我大明火炮繁多而質量不行,南京所造新式火炮,甚至不如紅夷老式火炮射程。所以工部與兵部召集良匠,也收攬紅夷工匠,意在造出優良火炮。”
朱延平也笑了,搖搖頭道:“我大明火器不行,不是技術不行,而是銀子花不到正途上。朱某立誌於軍事,於此多有研究。若有工坊、匠師及銀子,就有信心造出優良火器。”
天色漸昏,李秀策開口道:“朱兄,我等聽不明白這類技藝上的事情。隻想知道朱兄如何生出雷電,如今這心裏如小貓撓撓,想必張家灣人人都在想著這事。”
這話撓到所有人心裏,宋應星從袖囊裏取出兩塊布絹包著的鋅錠放在桌上,道:“確實,此事也讓宋某著急。”
“啪啪。”
點點頭,朱延平抬起手掌輕拍,陳雄進來拱手,側身揮臂,趙家姐妹一起端著一陶瓷罐的果汁上來。阿杏與寇青桐也好奇進來,春梅端著木盤,盤中是銅塊和銅線,還有幾張白紙。
閻應元、陳子龍等人起身收拾碗筷騰出位置,朱延平挽起袖子來到宋應星身旁,接過春梅手中的工具放在桌上。
環視左右,見人人期待,又有些畏懼雷電,笑說:“靠近些,所生雷電甚小,隻能擊穿紙張。”
說著,給鋅錠和銅錠上依次綁上銅線放入瓷罐兩端,他雙手各握一條銅線道:“將燈籠移出去,關門。”
陳雄笑笑,厚著臉皮對趙家姐妹拱手,趙家姐妹神情怏怏不快,各提著燈籠出去。
房內光線昏暗,朱延平道:“諸位,仔細看著。”
兩根銅線頭不斷接近,突然藍白色電火花出現,閃爍著,靠的近一點的阿杏和宋應星還能聽到火花輕微,幾乎聽不到的滋滋聲響。
昏暗的廳堂內,一個個都瞪圓了眼睛,真能生出雷電?
最最激動還不是阿杏,而是宋應星,雙目瞪的圓溜溜,麵綻紅光問:“朱先生,這是何原理?”
看著斷斷續續碰觸而生出的電火花,朱延平想起了前世快樂的課堂,沉浸在回憶著嘴角翹起。
宋應星又問一遍,朱延平才說:“我也不知,不過可以肯定,同樣的方法,可以用其他金屬試試。罐中也不限於果汁,醋、鹽水,換著金屬,應該也能生出電。”
趙家姐妹將燈籠拿進來,最後隔著紙張,兩根銅線靠近,電火花擊穿紙張,留下一串串的焦黑針眼,這場實驗到此為止。
閻應元等人都試著玩了玩,便急著告辭,要回家去試試。
將這些實驗器具給了阿杏她們,她們則回北院實驗去了,趙家姐妹端著果汁瓷罐離去,陳雄看的眼熱,也想上去實驗一下。
廳堂內就剩下宋應星和朱延平,朱延平洗了手坐回主位上,宋應星起身拱手:“朱先生大才,竟能生出雷電,此事足以留名青史。”
朱延平搖頭道:“非是朱某之功,若無先生提取出的鋅錠,朱某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宋應星也是搖頭,拿著僅剩的一塊鋅說:“如此命名不妥,這物早有發現,隻是無人在意罷了。宋某雖慕名,可卻不要這類無實之虛名。”
曆史上這位最後五次會試不中,歲數也夠大了,就參加吏部會選,北京城破消息傳來時,已經做了知府。後棄官歸鄉,終身不仕,告誡子孫耕讀傳家即可,不準出仕。因為一連串的戰亂,後來他的後人淪為普通百姓、佃戶。
朱延平起身拱手長揖道:“先生高潔,晚生敬佩。可這物,總該有個名字才對,如金銀銅鐵鋼鉛錫,不如造個字如何?”
“如此也好,萬物皆有名,也不能委屈了這小東西。”
宋應星點頭應下,笑容欣慰,舉著手裏鋅錠看著,有種看兒子的感覺。
朱延平道:“先生隨我來,朱某已有腹稿。”
兩人來到寢室書房,朱延平研墨,提筆寫了一個‘鋅’字,問:“宋先生,如何?”
氧化鋅早有,被稱作亞鉛、倭鉛,用途就是將純銅冶煉加工成黃銅。
這是個形聲字,宋應星一看就知道該怎麽念,承朱延平的人情,認為是他名字的中‘星’起的作用,撫須讚道:“好字。”
兩人之間,朱延平的影響力足以決定鋅的命名,真要寫個‘星’字,宋應星也隻能認了,反正被嘲笑的也是他。換成一個同音字,別人也知道其中關鍵,隻會說他謙虛,而不會說他貪名。
隨後的話題扯到了合金上麵,朱延平道:“自古銅武器或銅鼎,多是青銅,因為銅錫合煉出來的青銅質硬。而銅鋅合煉而出的黃銅也比純銅堅硬,可見這類合煉而出的合金,會有超出單一金屬的性能。每一種新的純金屬發現,與其他金屬合煉,說不得會造出比鋼還要堅硬、強韌的合金,以這類合金鑄造火器,足以解決此時軍中火器炸膛問題。”
朱延平這話在道理上,經驗上推斷,是沒有問題的,宋應星更是對合金這一新穎名詞有一種眼神一亮的感覺。
朱延平繼續說:“可能還有很多的金屬沒有被我們發現,但發現的金屬越多,我們所能擁有的合金配方就越多,各種類型的合金會應有盡有,滿足各方麵的需要。所以,這鋅哪怕無用,但這發現鋅的意義,是不凡的。能讓更多的工匠去探尋自然的奧秘,找出新型金屬。”
宋應星點頭,在常年待在匠坊,自然知道現在除了黃金和白銀是純的外,其他金屬器具基本上都是合金。至於火器作坊,他也參觀過,純粹就是拿生鐵邊角料製作……
朱延平見他認可自己的想法,就說:“所以朱某想拜托先生向朝廷寫一封折子,講述新金屬及合金的重要性。朱某會走通門路,將鋅銅生電重新裝置,做成精致的小玩意兒送入宮中。有了聖上點頭,想必以後不少事情,都會方便不少。”
宋應星略作思考就答應,說:“此折,就叫合金策如何?”
畢竟他這個舉人寫一封奏折沒問題,以前是寫了不可能送到天子麵前。再說,風險在朱延平那裏,給皇帝進獻東西,搞不好朱延平就會倒黴。
朱延平覺得可以,就換了個話題,說:“宋先生,這《天工開物》非同一般,幾乎囊括各地各行優良技藝。我建議刊行時分內外兩冊,外冊以尋常技術為主,最好不要有金屬冶煉內容。而內冊則是完整版,最好如邸報那樣,隻需流通於各地衙門或士紳手中。”
《天工開物》裏麵的高深技術正是宋應星的底氣所在,是幹貨,沒有這些幹貨的外冊即使有朝廷支持刊印,也不會有人去看。而內冊不能隨意流通,這與宋應星的初衷相違背。
沒有反對,他問:“朱先生,這是何故?”
朱延平毫無隱瞞的說:“周圍番邦與我大明比較,最缺的就是技術。而歐洲傳教士,雖然帶來了天文學、數學、哲學書籍,可他們也在拚命學習我大明文字語言,將我大明的書籍一箱箱運往他們的故鄉。因此,朱某才有顧慮。”
這年頭可沒有專利法,宋應星沉吟起來,他的願望就是自己的書能流傳四海。
最後,試探問:“朱先生,此事當真如此緊要?”
“《天工開物》就如其名,是國之利器,如何衡量,宋先生心裏是有底的。”
所以送給朱延平禮物,就是他的《天工開物》手稿,朱延平如獲至寶。看朱延平激動的神情,手不釋卷翻看著,宋應星也放心下來,或許朱延平和他是有一樣愛好的人。
兩人對坐,陳子龍、閻應元、李秀策這些丁院的旁聽分別坐在兩人之間,等待著。
飲著茶水,宋應星不像這幫年輕人將迫切想法顯露。
戀戀不舍放下《天工開物》手稿,朱延平非常的感慨,笑說:“讓宋先生見笑了,這冊書意義不凡。能將各處先進技術傳播,十分的可貴。不過,朱某有一點淺見。”
宋應星麵容洋溢著淡淡微笑,終於遇到個識貨的了,道:“朱先生但說無妨,一人計短,眾人計長。況且,宋某也隻是收集,其中技藝又非宋某所有。”
朱延平點頭,環視在座的朋友,緩緩說:“我曾與魯師徹夜辯論,認為一個民族能否強盛在於文明。我中國文明博大深廣,有包容萬千的氣概。文明核心是春秋諸子所融匯一體的儒道學說,這是強心之道。而強身之道,就在於技術。”
宋應星點頭,朱延平開口這話就定下了基調,這技術不比思想學說差多少。作為江南人,更是知道技術的重要性,誰家有獨有的優良技術,那紡織的布匹,釀造的酒、瓷器、鐵製品,都是搶手貨,不愁銷路。
而他《天工開物》上麵的技術,也都是普通技術,真正先進的技術,各家工坊也不會讓他參觀研究。
“毫無疑問,思想也是不斷前進的,宋有理學四大家,我大明有陽明心學承前啟後。這技術,也是如此,強漢以環首刀鐵劄甲破匈奴皮甲銅刀,盛唐以優良兵甲傲視周國番邦,而宋無戰馬,則以精良的步人甲維持住了國境。而我大明以火器北驅蒙古,可見技術的重要性。(.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朱延平停頓一下,繼續說:“戰國時,鐵製兵器出現,多是生鐵故而質脆易折,又容易生鏽難以保養,被稱為惡金,不為各國所重。當時各國以青銅為武器,劍不過二尺,而秦國能造三尺青銅劍,傲然於列國。如今,鐵能煉成鋼,又有諸般防鏽手段,可見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一個技術停滯不前的民族、國家,注定要被消滅。”
宋應星緩緩點頭,道:“如朱先生所言,技術的確是不斷前進的。如今我大明火炮繁多而質量不行,南京所造新式火炮,甚至不如紅夷老式火炮射程。所以工部與兵部召集良匠,也收攬紅夷工匠,意在造出優良火炮。”
朱延平也笑了,搖搖頭道:“我大明火器不行,不是技術不行,而是銀子花不到正途上。朱某立誌於軍事,於此多有研究。若有工坊、匠師及銀子,就有信心造出優良火器。”
天色漸昏,李秀策開口道:“朱兄,我等聽不明白這類技藝上的事情。隻想知道朱兄如何生出雷電,如今這心裏如小貓撓撓,想必張家灣人人都在想著這事。”
這話撓到所有人心裏,宋應星從袖囊裏取出兩塊布絹包著的鋅錠放在桌上,道:“確實,此事也讓宋某著急。”
“啪啪。”
點點頭,朱延平抬起手掌輕拍,陳雄進來拱手,側身揮臂,趙家姐妹一起端著一陶瓷罐的果汁上來。阿杏與寇青桐也好奇進來,春梅端著木盤,盤中是銅塊和銅線,還有幾張白紙。
閻應元、陳子龍等人起身收拾碗筷騰出位置,朱延平挽起袖子來到宋應星身旁,接過春梅手中的工具放在桌上。
環視左右,見人人期待,又有些畏懼雷電,笑說:“靠近些,所生雷電甚小,隻能擊穿紙張。”
說著,給鋅錠和銅錠上依次綁上銅線放入瓷罐兩端,他雙手各握一條銅線道:“將燈籠移出去,關門。”
陳雄笑笑,厚著臉皮對趙家姐妹拱手,趙家姐妹神情怏怏不快,各提著燈籠出去。
房內光線昏暗,朱延平道:“諸位,仔細看著。”
兩根銅線頭不斷接近,突然藍白色電火花出現,閃爍著,靠的近一點的阿杏和宋應星還能聽到火花輕微,幾乎聽不到的滋滋聲響。
昏暗的廳堂內,一個個都瞪圓了眼睛,真能生出雷電?
最最激動還不是阿杏,而是宋應星,雙目瞪的圓溜溜,麵綻紅光問:“朱先生,這是何原理?”
看著斷斷續續碰觸而生出的電火花,朱延平想起了前世快樂的課堂,沉浸在回憶著嘴角翹起。
宋應星又問一遍,朱延平才說:“我也不知,不過可以肯定,同樣的方法,可以用其他金屬試試。罐中也不限於果汁,醋、鹽水,換著金屬,應該也能生出電。”
趙家姐妹將燈籠拿進來,最後隔著紙張,兩根銅線靠近,電火花擊穿紙張,留下一串串的焦黑針眼,這場實驗到此為止。
閻應元等人都試著玩了玩,便急著告辭,要回家去試試。
將這些實驗器具給了阿杏她們,她們則回北院實驗去了,趙家姐妹端著果汁瓷罐離去,陳雄看的眼熱,也想上去實驗一下。
廳堂內就剩下宋應星和朱延平,朱延平洗了手坐回主位上,宋應星起身拱手:“朱先生大才,竟能生出雷電,此事足以留名青史。”
朱延平搖頭道:“非是朱某之功,若無先生提取出的鋅錠,朱某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宋應星也是搖頭,拿著僅剩的一塊鋅說:“如此命名不妥,這物早有發現,隻是無人在意罷了。宋某雖慕名,可卻不要這類無實之虛名。”
曆史上這位最後五次會試不中,歲數也夠大了,就參加吏部會選,北京城破消息傳來時,已經做了知府。後棄官歸鄉,終身不仕,告誡子孫耕讀傳家即可,不準出仕。因為一連串的戰亂,後來他的後人淪為普通百姓、佃戶。
朱延平起身拱手長揖道:“先生高潔,晚生敬佩。可這物,總該有個名字才對,如金銀銅鐵鋼鉛錫,不如造個字如何?”
“如此也好,萬物皆有名,也不能委屈了這小東西。”
宋應星點頭應下,笑容欣慰,舉著手裏鋅錠看著,有種看兒子的感覺。
朱延平道:“先生隨我來,朱某已有腹稿。”
兩人來到寢室書房,朱延平研墨,提筆寫了一個‘鋅’字,問:“宋先生,如何?”
氧化鋅早有,被稱作亞鉛、倭鉛,用途就是將純銅冶煉加工成黃銅。
這是個形聲字,宋應星一看就知道該怎麽念,承朱延平的人情,認為是他名字的中‘星’起的作用,撫須讚道:“好字。”
兩人之間,朱延平的影響力足以決定鋅的命名,真要寫個‘星’字,宋應星也隻能認了,反正被嘲笑的也是他。換成一個同音字,別人也知道其中關鍵,隻會說他謙虛,而不會說他貪名。
隨後的話題扯到了合金上麵,朱延平道:“自古銅武器或銅鼎,多是青銅,因為銅錫合煉出來的青銅質硬。而銅鋅合煉而出的黃銅也比純銅堅硬,可見這類合煉而出的合金,會有超出單一金屬的性能。每一種新的純金屬發現,與其他金屬合煉,說不得會造出比鋼還要堅硬、強韌的合金,以這類合金鑄造火器,足以解決此時軍中火器炸膛問題。”
朱延平這話在道理上,經驗上推斷,是沒有問題的,宋應星更是對合金這一新穎名詞有一種眼神一亮的感覺。
朱延平繼續說:“可能還有很多的金屬沒有被我們發現,但發現的金屬越多,我們所能擁有的合金配方就越多,各種類型的合金會應有盡有,滿足各方麵的需要。所以,這鋅哪怕無用,但這發現鋅的意義,是不凡的。能讓更多的工匠去探尋自然的奧秘,找出新型金屬。”
宋應星點頭,在常年待在匠坊,自然知道現在除了黃金和白銀是純的外,其他金屬器具基本上都是合金。至於火器作坊,他也參觀過,純粹就是拿生鐵邊角料製作……
朱延平見他認可自己的想法,就說:“所以朱某想拜托先生向朝廷寫一封折子,講述新金屬及合金的重要性。朱某會走通門路,將鋅銅生電重新裝置,做成精致的小玩意兒送入宮中。有了聖上點頭,想必以後不少事情,都會方便不少。”
宋應星略作思考就答應,說:“此折,就叫合金策如何?”
畢竟他這個舉人寫一封奏折沒問題,以前是寫了不可能送到天子麵前。再說,風險在朱延平那裏,給皇帝進獻東西,搞不好朱延平就會倒黴。
朱延平覺得可以,就換了個話題,說:“宋先生,這《天工開物》非同一般,幾乎囊括各地各行優良技藝。我建議刊行時分內外兩冊,外冊以尋常技術為主,最好不要有金屬冶煉內容。而內冊則是完整版,最好如邸報那樣,隻需流通於各地衙門或士紳手中。”
《天工開物》裏麵的高深技術正是宋應星的底氣所在,是幹貨,沒有這些幹貨的外冊即使有朝廷支持刊印,也不會有人去看。而內冊不能隨意流通,這與宋應星的初衷相違背。
沒有反對,他問:“朱先生,這是何故?”
朱延平毫無隱瞞的說:“周圍番邦與我大明比較,最缺的就是技術。而歐洲傳教士,雖然帶來了天文學、數學、哲學書籍,可他們也在拚命學習我大明文字語言,將我大明的書籍一箱箱運往他們的故鄉。因此,朱某才有顧慮。”
這年頭可沒有專利法,宋應星沉吟起來,他的願望就是自己的書能流傳四海。
最後,試探問:“朱先生,此事當真如此緊要?”
“《天工開物》就如其名,是國之利器,如何衡量,宋先生心裏是有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