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好幾個張家,西門張家就是張溥家,他伯父張輔之現在是工部尚書,其餘做官的張家子弟人數不少。
不過,魯衍孟看到了背靠弇山園的張輔之家宅,一座很豪華的宅子,想到張家的醜事,給朱延平抖了出來。
這張輔之本姓尤,與張家有血緣關係,被張振之看重,遂改姓張入了張家族譜。
然後,張輔之仗著位高權重,霸占了本該屬於張溥父親的幾十萬兩家產,包括那座豪宅。兩房為爭家財打官司,打完一場又一場,沒人會為張溥一家說話,張溥的父親硬是耗死在了官司上。
而張溥是小妾所生,宗族看不起,張輔之一家乃至奴仆更是看不起,小的時候常罵他小妾生的,能有什麽出息。
於是,張溥身懷家仇己恨,勤奮刻苦,與張采結伴讀書。讀書必手抄,抄後讀過即焚去,如此反複七遍,直到背誦如流為止;冬天手凍裂,以熱水浸暖繼續再練。後來他把自己的讀書室名為“七錄齋”,自己的著作也題名為《七錄齋集》。
七錄七焚,張溥嗜學,都成了江南流傳的佳話。
熬了那麽些年,張溥總算是熬了出來,與張采在士林中闖出了婁東二張的名頭。
遞了拜帖,魯衍孟與朱延平就在門口等候。
七錄齋,張溥正與張采討論西學,同時手裏翻著信紙,一邊還在寫著回信,老仆持拜帖而入。
“老爺,鎮海軍朱把總投帖。”
“朱把總?”
張溥一時想不起自己有軍中熟人,拿過拜帖沒有去看,而是用手遮著,閉目凝神回憶片刻,問:“可是一名戴孝軍將?”
“老爺好記性,就是這位將軍。”
張溥這才去看拜帖,笑道道:“好字,受先兄,請。”
將拜帖甩給張采,張采抓住一看,放在桌上道:“隻是字好而已,蔡京、嚴嵩二賊,哪個字不好?”
沒理張采的抬杠,不然又要辯論一番,張溥提筆寫了回帖,約好具體時間,遞給老仆道:“與那位朱將軍說說,就說我十分好奇杭州嘩變原由,明日想要詢問詢問。[.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老仆持貼退出,張采打了個哈欠,揉揉幹澀的眼睛,將桌上的書信整理著,沒好氣說:“這幾日各處書信匯聚,賢弟卻有時間接待軍將,實在是錯了輕重。”
“不然,州裏多了鎮海軍,必然有一番變動。與這位朱把總聊聊,也是有必要的。明日若有來信,勞煩受先兄了。”
張采一副就知道如此的神情,兩人前年在秦淮一起去闖了一番,結交各地清流名士,士林俊彥後,就回了太倉安心讀書。同時,一直與各地保持書信聯係,探討典籍詩文,發展著人脈與影響力。
張溥想的不僅僅是太倉內的變動,還有朱延平。他很好奇,半月的時間,朱延平是怎麽爬上去的,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鎮海軍從杭州大營脫離,有一點遣還的意味,奇怪的是太倉州卻有他們的消息,為他們揚名。
尤其是為朱延平,將他鎮壓亂軍的場景描繪的栩栩如生,仿佛當場經曆一樣。
他想見見朱延平,好好摸摸底,他覺得朱延平是個同道中人,知道養名的重要性。對於名望,張溥有一種極端的敏銳嗅覺。
從西門外繞一圈回南門外濱江村,一行四人跑了一天,黃昏下更覺得疲敝。
此時的濱江村比白日裏熱鬧了不少,外出打漁、提早忙地裏活的人回來了,也因為有一班雜技在表演。
“這些都是去南京比試的雜技班子,入選後會去皇城表演。看情況是落選了,一路表演著回鄉。”
魯衍孟在馬上看一眼,對這些噴火、舞刀、玩繩的雜技看不上。原來每年年關前,各地鎮守太監都會搜尋境內雜技班子,考校後送入京師給皇室表演。
何家兄弟看著入神,何進更是看著一名紅衣女子看的都快把眼珠子瞪出。他已經二十三歲了,看到那個麵容清秀,身姿鼓脹的女子,心裏就撓撓起來。
雙手各持繩索舞著的紅衣女察覺何進目光,見四人騎馬披甲,不是好惹的,就轉身進了帳篷,不出來了。
朱延平持槍在何進麵前晃了晃,惹得何進臊紅了臉,話題一改道:“三郎,今夜我們兄弟就去鎮撫大人家裏投奔做工的娘舅一家,可好?”
看一眼那邊帳篷,朱延平笑道:“成,明日一早置辦些菜飯送到我阿舅家來,晚上別闖禍,以後弟兄們發達了,要什麽沒有?”
何進神色悻悻,抱拳嘿嘿訕笑應下。
魯衍孟似乎放心不下何家兄弟的操守,這兩兄弟在衛裏還好,在外麵的名聲不比白家三虎好多少,笑說:“兩邊都有女眷,我這人麵惡去了不好。不如今晚在楊鎮撫店裏投宿,明日再聚。”
朱延平聽了嗬嗬發笑,何家兄弟也都不好意思笑了,他們兩個真的不是安份人。有時候,就是管不住自己。
四人在橋邊分手,朱延平牽著馬,向村外一排人戶走去,右肩扛著長槍,槍頭挑著兩包點心,搖搖晃晃。
低矮的板築土牆,院內一排桑樹沿牆長著,隔著土牆上紮著的柴扉,可以看到院中一口井,一所正房,左客房,右灶房。
正房裏燭火搖曳,貼著門神的老木門緊閉,朱延平也沒敲門,因為敲了也白敲,呼喊道:“阿舅,外甥三郎來了!”
正房門拉開,一名婦女探頭道:“我家三郎從軍去了,你是何人?”
“姑姑,真是三郎。”
說起來混亂,朱延平的父親娶了李家女,因為兩家掏不起彩禮錢,就把族裏的孤女嫁到了李家,兩家換親。
此時流行富嫁富娶,這情況比較常見。兩家關係好,小的時候就把女孩子互換,當童養媳。
作為軍戶,家裏軍餘比戶主還要擔心戶主的婚姻情況,就像朱二關心朱延平的婚姻情況一樣。軍戶一家不絕嗣,才不會影響到軍餘的生活。否則軍戶絕嗣,衛所勾軍,軍餘是跑不了的。
一聽這話,而且天色沒有黑透,李朱氏拉開門閂,上下打量牽馬扛槍的朱延平,眨眨眼念叨一聲祖宗保佑,上去摸摸朱延平的鎧甲,驚喜交加,竟然哭了起來:“我家三郎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趕緊把朱延平拉進來,李朱氏探頭望望將門關好,拉好門閂緊張問:“三郎逃來就好,怎麽偷了軍裏馬匹?人逃沒事,馬丟了軍裏會緝拿的。”
朱延平徹底無語,拍拍身上魚鱗甲:“姑姑,三郎當官了,以後就不走了。”
“當真?”
“哄誰也不能哄姑姑,今日回來,剛拜見了知州陳老爺,明日還要拜見張家的天如先生,以後就在婁江軍營裏吃公家飯。”
李朱氏將信將疑,拉著朱延平硬是將馬匹藏到了正房後麵的草垛裏。
正房裏,朱延平拿出自己的軍籍堪合與劉行孝給的晉升軍令,李朱氏看著軍籍堪合道:“上麵明明寫的是朱啥平,又不是三郎。再說,你是軍戶,啥時候成了百戶?”
“三郎應征從軍,家裏魯先生說起個大名好立世,就有了大名,叫朱延平。大牛也有了一個,叫劉高旭,他現在是三郎手下的總旗哨官。姑姑,阿舅和大哥怎麽不在?”
“去山東做買賣了,過完年就走了。家裏出了事情,也是前幾日衛裏人來時才聽說的。本來還有些生氣,怎麽過年家裏沒來人。當家的有些氣惱,也就沒去衛裏拜年。他去了山東,姑姑和阿杏也不好出門,如果不是趙家嫂子……唉,這叫個什麽事。”
李朱氏捏著軍籍堪合,粗糙的手還有些抖,坐在一旁罵道:“姓陳的比龐涓還壞,三郎家裏出了這樣的事,還逼著三郎應征,還好我家三郎福大命大。”
“也不怪陳胖子,軍戶應征本就是命。這不,三郎成了把總,衛裏應征的二百弟兄以後都歸三郎管了。魯先生還謀劃著,讓三郎疏通關係,參加科考,弄個功名。”
提到魯衍孟,李朱氏瞪目罵道:“別提那個疤臉,白吃白喝兩年,他來了家裏,家裏就沒好事情。”
不過一聽朱延平要科考,李朱氏勸道:“現在參考的都是有錢人,我家三郎讀了幾年書,也沒希望,還是等幾年再說。”
朱延平笑笑,從腰囊裏抽出長木匣遞給李朱氏說:“有個功名在身,軍裏晉升也方便些。阿杏過年就及笄,這是三郎送阿杏的。”
輕拍手掌,李朱氏一臉恍然,泛起笑容對裏屋呼喊:“阿杏,害羞什麽,你三郎哥哥來了。”
竹簾推開,一襲素布碎花襦裙,手裏拿著織繡針線的嬌俏少女紅著臉探頭,低著頭過來,吱吱唔唔道:“三郎哥哥。”
朱延平也有些尷尬,兩家有約定,以後家裏如果年景不好,會把阿杏嫁給他。
李朱氏將長木匣遞給阿杏,笑嗬嗬說:“別愣著,快去給你三郎哥哥燒些水,洗洗風塵。”
“唉,這就去。”
阿杏握著木匣,似逃一樣出去,她走了,朱延平也鬆了一口氣。
李朱氏有些相信朱延平的話了,如果朱延平是偷了軍裏的鎧甲、馬匹逃命,是不會有閑情逸趣買簪子的。而且要逃,也會帶著大牛還有那個疤臉,絕不會就這麽孤身一人。
將軍籍堪合撫平,折疊還給朱延平,問:“三郎說以後衛裏的兵馬會在婁江?糧餉是衛裏還是州裏?如果是衛裏,姓陳的小肚雞腸,三郎可要多想想前程,他那人保準會想法子解散衛裏的兵馬。”
貼身收好軍籍堪合,朱延平解下頭盔放在桌上,說:“原來的正管將軍是朝裏有人的,看重三郎。這回他和知州老爺說情,以後我們二百弟兄在婁江操練,州裏本來是每年撥付兩千石糧秣。今日拜見知州老爺,大人可能覺得三郎識字,另眼相看,以後每年會給兩千四百石精米。餓是餓不著了,弟兄們與三郎也算有了吃飯的地方。”
李朱氏眼睛一亮,道:“等你阿舅回來,幫三郎賣了精米,買些粗糧陳米,這一年可就四五千石糧食,三郎手頭也就寬裕了。”
朱延平沒有拒絕,他姑姑自然是向著他的,隻是那個舅舅兼姑父的人就不好說了,隻是說回來了再議。陳如鬆給他的糧秣是精米,就是存了讓他置換粗糧的餘地。
左邊客房,李朱氏有意安排,阿杏端著熱水盆進來,見朱延平艱難扭身要解開束甲大帶背後的繩結,放下水盆說:“三郎哥哥,阿杏來解。”
不過,魯衍孟看到了背靠弇山園的張輔之家宅,一座很豪華的宅子,想到張家的醜事,給朱延平抖了出來。
這張輔之本姓尤,與張家有血緣關係,被張振之看重,遂改姓張入了張家族譜。
然後,張輔之仗著位高權重,霸占了本該屬於張溥父親的幾十萬兩家產,包括那座豪宅。兩房為爭家財打官司,打完一場又一場,沒人會為張溥一家說話,張溥的父親硬是耗死在了官司上。
而張溥是小妾所生,宗族看不起,張輔之一家乃至奴仆更是看不起,小的時候常罵他小妾生的,能有什麽出息。
於是,張溥身懷家仇己恨,勤奮刻苦,與張采結伴讀書。讀書必手抄,抄後讀過即焚去,如此反複七遍,直到背誦如流為止;冬天手凍裂,以熱水浸暖繼續再練。後來他把自己的讀書室名為“七錄齋”,自己的著作也題名為《七錄齋集》。
七錄七焚,張溥嗜學,都成了江南流傳的佳話。
熬了那麽些年,張溥總算是熬了出來,與張采在士林中闖出了婁東二張的名頭。
遞了拜帖,魯衍孟與朱延平就在門口等候。
七錄齋,張溥正與張采討論西學,同時手裏翻著信紙,一邊還在寫著回信,老仆持拜帖而入。
“老爺,鎮海軍朱把總投帖。”
“朱把總?”
張溥一時想不起自己有軍中熟人,拿過拜帖沒有去看,而是用手遮著,閉目凝神回憶片刻,問:“可是一名戴孝軍將?”
“老爺好記性,就是這位將軍。”
張溥這才去看拜帖,笑道道:“好字,受先兄,請。”
將拜帖甩給張采,張采抓住一看,放在桌上道:“隻是字好而已,蔡京、嚴嵩二賊,哪個字不好?”
沒理張采的抬杠,不然又要辯論一番,張溥提筆寫了回帖,約好具體時間,遞給老仆道:“與那位朱將軍說說,就說我十分好奇杭州嘩變原由,明日想要詢問詢問。[.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老仆持貼退出,張采打了個哈欠,揉揉幹澀的眼睛,將桌上的書信整理著,沒好氣說:“這幾日各處書信匯聚,賢弟卻有時間接待軍將,實在是錯了輕重。”
“不然,州裏多了鎮海軍,必然有一番變動。與這位朱把總聊聊,也是有必要的。明日若有來信,勞煩受先兄了。”
張采一副就知道如此的神情,兩人前年在秦淮一起去闖了一番,結交各地清流名士,士林俊彥後,就回了太倉安心讀書。同時,一直與各地保持書信聯係,探討典籍詩文,發展著人脈與影響力。
張溥想的不僅僅是太倉內的變動,還有朱延平。他很好奇,半月的時間,朱延平是怎麽爬上去的,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鎮海軍從杭州大營脫離,有一點遣還的意味,奇怪的是太倉州卻有他們的消息,為他們揚名。
尤其是為朱延平,將他鎮壓亂軍的場景描繪的栩栩如生,仿佛當場經曆一樣。
他想見見朱延平,好好摸摸底,他覺得朱延平是個同道中人,知道養名的重要性。對於名望,張溥有一種極端的敏銳嗅覺。
從西門外繞一圈回南門外濱江村,一行四人跑了一天,黃昏下更覺得疲敝。
此時的濱江村比白日裏熱鬧了不少,外出打漁、提早忙地裏活的人回來了,也因為有一班雜技在表演。
“這些都是去南京比試的雜技班子,入選後會去皇城表演。看情況是落選了,一路表演著回鄉。”
魯衍孟在馬上看一眼,對這些噴火、舞刀、玩繩的雜技看不上。原來每年年關前,各地鎮守太監都會搜尋境內雜技班子,考校後送入京師給皇室表演。
何家兄弟看著入神,何進更是看著一名紅衣女子看的都快把眼珠子瞪出。他已經二十三歲了,看到那個麵容清秀,身姿鼓脹的女子,心裏就撓撓起來。
雙手各持繩索舞著的紅衣女察覺何進目光,見四人騎馬披甲,不是好惹的,就轉身進了帳篷,不出來了。
朱延平持槍在何進麵前晃了晃,惹得何進臊紅了臉,話題一改道:“三郎,今夜我們兄弟就去鎮撫大人家裏投奔做工的娘舅一家,可好?”
看一眼那邊帳篷,朱延平笑道:“成,明日一早置辦些菜飯送到我阿舅家來,晚上別闖禍,以後弟兄們發達了,要什麽沒有?”
何進神色悻悻,抱拳嘿嘿訕笑應下。
魯衍孟似乎放心不下何家兄弟的操守,這兩兄弟在衛裏還好,在外麵的名聲不比白家三虎好多少,笑說:“兩邊都有女眷,我這人麵惡去了不好。不如今晚在楊鎮撫店裏投宿,明日再聚。”
朱延平聽了嗬嗬發笑,何家兄弟也都不好意思笑了,他們兩個真的不是安份人。有時候,就是管不住自己。
四人在橋邊分手,朱延平牽著馬,向村外一排人戶走去,右肩扛著長槍,槍頭挑著兩包點心,搖搖晃晃。
低矮的板築土牆,院內一排桑樹沿牆長著,隔著土牆上紮著的柴扉,可以看到院中一口井,一所正房,左客房,右灶房。
正房裏燭火搖曳,貼著門神的老木門緊閉,朱延平也沒敲門,因為敲了也白敲,呼喊道:“阿舅,外甥三郎來了!”
正房門拉開,一名婦女探頭道:“我家三郎從軍去了,你是何人?”
“姑姑,真是三郎。”
說起來混亂,朱延平的父親娶了李家女,因為兩家掏不起彩禮錢,就把族裏的孤女嫁到了李家,兩家換親。
此時流行富嫁富娶,這情況比較常見。兩家關係好,小的時候就把女孩子互換,當童養媳。
作為軍戶,家裏軍餘比戶主還要擔心戶主的婚姻情況,就像朱二關心朱延平的婚姻情況一樣。軍戶一家不絕嗣,才不會影響到軍餘的生活。否則軍戶絕嗣,衛所勾軍,軍餘是跑不了的。
一聽這話,而且天色沒有黑透,李朱氏拉開門閂,上下打量牽馬扛槍的朱延平,眨眨眼念叨一聲祖宗保佑,上去摸摸朱延平的鎧甲,驚喜交加,竟然哭了起來:“我家三郎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趕緊把朱延平拉進來,李朱氏探頭望望將門關好,拉好門閂緊張問:“三郎逃來就好,怎麽偷了軍裏馬匹?人逃沒事,馬丟了軍裏會緝拿的。”
朱延平徹底無語,拍拍身上魚鱗甲:“姑姑,三郎當官了,以後就不走了。”
“當真?”
“哄誰也不能哄姑姑,今日回來,剛拜見了知州陳老爺,明日還要拜見張家的天如先生,以後就在婁江軍營裏吃公家飯。”
李朱氏將信將疑,拉著朱延平硬是將馬匹藏到了正房後麵的草垛裏。
正房裏,朱延平拿出自己的軍籍堪合與劉行孝給的晉升軍令,李朱氏看著軍籍堪合道:“上麵明明寫的是朱啥平,又不是三郎。再說,你是軍戶,啥時候成了百戶?”
“三郎應征從軍,家裏魯先生說起個大名好立世,就有了大名,叫朱延平。大牛也有了一個,叫劉高旭,他現在是三郎手下的總旗哨官。姑姑,阿舅和大哥怎麽不在?”
“去山東做買賣了,過完年就走了。家裏出了事情,也是前幾日衛裏人來時才聽說的。本來還有些生氣,怎麽過年家裏沒來人。當家的有些氣惱,也就沒去衛裏拜年。他去了山東,姑姑和阿杏也不好出門,如果不是趙家嫂子……唉,這叫個什麽事。”
李朱氏捏著軍籍堪合,粗糙的手還有些抖,坐在一旁罵道:“姓陳的比龐涓還壞,三郎家裏出了這樣的事,還逼著三郎應征,還好我家三郎福大命大。”
“也不怪陳胖子,軍戶應征本就是命。這不,三郎成了把總,衛裏應征的二百弟兄以後都歸三郎管了。魯先生還謀劃著,讓三郎疏通關係,參加科考,弄個功名。”
提到魯衍孟,李朱氏瞪目罵道:“別提那個疤臉,白吃白喝兩年,他來了家裏,家裏就沒好事情。”
不過一聽朱延平要科考,李朱氏勸道:“現在參考的都是有錢人,我家三郎讀了幾年書,也沒希望,還是等幾年再說。”
朱延平笑笑,從腰囊裏抽出長木匣遞給李朱氏說:“有個功名在身,軍裏晉升也方便些。阿杏過年就及笄,這是三郎送阿杏的。”
輕拍手掌,李朱氏一臉恍然,泛起笑容對裏屋呼喊:“阿杏,害羞什麽,你三郎哥哥來了。”
竹簾推開,一襲素布碎花襦裙,手裏拿著織繡針線的嬌俏少女紅著臉探頭,低著頭過來,吱吱唔唔道:“三郎哥哥。”
朱延平也有些尷尬,兩家有約定,以後家裏如果年景不好,會把阿杏嫁給他。
李朱氏將長木匣遞給阿杏,笑嗬嗬說:“別愣著,快去給你三郎哥哥燒些水,洗洗風塵。”
“唉,這就去。”
阿杏握著木匣,似逃一樣出去,她走了,朱延平也鬆了一口氣。
李朱氏有些相信朱延平的話了,如果朱延平是偷了軍裏的鎧甲、馬匹逃命,是不會有閑情逸趣買簪子的。而且要逃,也會帶著大牛還有那個疤臉,絕不會就這麽孤身一人。
將軍籍堪合撫平,折疊還給朱延平,問:“三郎說以後衛裏的兵馬會在婁江?糧餉是衛裏還是州裏?如果是衛裏,姓陳的小肚雞腸,三郎可要多想想前程,他那人保準會想法子解散衛裏的兵馬。”
貼身收好軍籍堪合,朱延平解下頭盔放在桌上,說:“原來的正管將軍是朝裏有人的,看重三郎。這回他和知州老爺說情,以後我們二百弟兄在婁江操練,州裏本來是每年撥付兩千石糧秣。今日拜見知州老爺,大人可能覺得三郎識字,另眼相看,以後每年會給兩千四百石精米。餓是餓不著了,弟兄們與三郎也算有了吃飯的地方。”
李朱氏眼睛一亮,道:“等你阿舅回來,幫三郎賣了精米,買些粗糧陳米,這一年可就四五千石糧食,三郎手頭也就寬裕了。”
朱延平沒有拒絕,他姑姑自然是向著他的,隻是那個舅舅兼姑父的人就不好說了,隻是說回來了再議。陳如鬆給他的糧秣是精米,就是存了讓他置換粗糧的餘地。
左邊客房,李朱氏有意安排,阿杏端著熱水盆進來,見朱延平艱難扭身要解開束甲大帶背後的繩結,放下水盆說:“三郎哥哥,阿杏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