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吃過了中午飯,(按照清朝規矩應該叫做晚飯),又有人來,太監說名為孫家鼐(nai)。
孫家鼐吳鵬是知道的,即使以前不知道這些天來也對光緒的一些事情了解了一些,孫家鼐是翁同龢之外光緒的另一位老師,但名氣沒翁同龢名氣大而已。
“這個老師不會和翁同龢一樣吧!”吳鵬的頭還是有些大,但卻也不能不見。
孫家鼐已經是一位六十歲的老頭了,吳鵬照例賜座,等坐下後,孫家鼐也不說話,而是看著門外仿若發呆。
“孫師傅有事就說吧!”吳鵬先沉不住氣了,低聲道。
“皇上真的一定要去盛京!”孫家鼐一開口便直接問道。
“是的,朕意已決,孫師傅就不要再勸了!”吳鵬道,而且聽孫家鼐口氣似乎與翁同龢事先通過氣了。
“即使皇上想去隻怕也沒那麽容易呀!”孫家鼐不愧為皇帝師傅,說話比一般大臣硬氣多了。
“孫師傅何意!”吳鵬一驚,這老頭不會在慈禧那裏得到什麽口風了吧!難道慈禧不想讓自己去盛京!
“皇上要去盛京這事之前應該隻對太後講過吧!何以傳的百官都知道,而且停辦親政大典想必也是太後的意思吧!”孫家鼐沒有直接回答。
“是的!”吳鵬點頭道,肯定是慈禧傳出去的呀!從這裏吳鵬也認為慈禧是同意自己去盛京的。
“從這些可以看出太後是願意皇上去盛京的,皇上之所以去不成是另有原因。”孫家鼐說到這裏聲音極低,若不是吳鵬離的近恐怕也聽不清,吳鵬知道他是怕慈禧知道他說什麽,吳鵬周圍的這些太監裏麵應該有不少慈禧的人。
“請孫師傅指點!”吳鵬虛心求教道。
“太後不願人有‘驅趕皇上北上’之言!皇上若是真心離京在百官麵前做出一副決絕之態便可,何必與眾大臣商議!”孫家鼐又低聲說道。
“噢,明白了!”吳鵬恍然大悟,經孫家鼐一說很多事情都理順了,慈禧既想讓自己走,又要堵住百官之口,免得別人說她趕皇帝走,吳鵬真的懷疑慈禧是不是本就有心讓自己去盛京,考慮的也太周到了。
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沒有主意的時候不防聽一聽老人的意見!看看孫家鼐,一言擊中要害。
送走了孫家鼐吳鵬心裏暢快了不少,自己一直拿不準慈禧的態度,現在看來慈禧是支持自己去盛京的。心中總算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下午,吳鵬想好了說辭又來到了慈禧處,現在吳鵬心裏安定多了,把準了脈才好下藥。
“皇帝和群臣商量的怎麽樣了!”慈禧依舊是一副不冷不熱的表情。
“有的支持兒臣去盛京,有的反對。”吳鵬實話實說,而且他也明白慈禧早就知道了。
“也就是說沒有定論了,那下麵皇帝準備如何呢!”慈禧問這話的時候才抬起頭來看著吳鵬。
“兒不想再與百官司商議了,兒子以為明天招所有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入宮,兒子要親自說服反對官員,並請親爸爸再次垂簾!”吳鵬索性來個徹底的,反正自己走後慈禧還是要垂簾聽政的,不如現在讓她放心,也好讓自己走,而且這樣她接著垂簾聽政也有理由了。
“哦!”看來皇帝是真的想去盛京了!慈禧斜眼看著吳鵬,仿佛是從親認識了一樣。
“兒子想好了,並且認為應該去!”吳鵬回答道。
“皇帝打算在哪裏說服百官呢!”慈禧又問道。
“太和殿!”吳鵬脫口而出。
太和殿就是所謂的“金鑾殿”是舉行很多重要典禮的地方,光緒親政大典本來就要在這裏舉行的。
“為什麽要在太和殿呢!”慈禧不知道犯了什麽病了,問個不停。
“兒子以為請太後重新垂簾隻有在太和殿才夠莊重!”吳鵬說完抬頭偷眼看了看慈禧的神色,發現慈禧略有所思狀,看來是動心了。
“還是在養心殿吧,太和殿不合適!”慈禧思索片刻,還是改回了養心殿,她也想在太和殿,畢竟還是那裏華貴,不過想想本來是皇帝親政的大典,同樣的地方換成了請太後接著垂簾聽政說不去不好聽。
“三品以上官員不少吧!養心殿小地方裝的下嗎!”吳鵬心中腹誹卻不敢說出來。
吳鵬與慈禧講完自己就退了出來,李蓮英送吳鵬出來後又回到了慈禧身邊。
“小李子,皇帝今天都見了些什麽人呀!”慈禧對李蓮英問道。
“回老佛爺,也沒有其它人,就是翁同龢與孫家鼐。”李蓮英道。
“我想也是這樣,都說什麽了!”慈禧一副了然於胸的表情。
“翁同龢勸皇上不要去盛京,而且還說了幾句大逆不到的話,孫家鼐隻是會了一會兒,說話聲音很小,那些小太監們沒有聽清。老佛爺,這翁同龢膽子也太大了....”
“算了,他牢騷向句也是人之常情。”慈禧顯出少有的大度。
“老佛爺,皇上為什麽要去盛京呢!您真的同意.....”李蓮英與其它太監大不一樣,他在慈禧麵前還是敢說話的。
“這應該不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八成是老七(光緒生父,道光第七子)給他出的主意,老七一生謹慎,他覺得越晚親政對於他兒子越好,之前就搞了一個‘訓政’出來,還不放心,現在竟然讓皇帝去盛京。皇帝也是長大了,不想讓我這老婆子管了,看來也是鐵了心要走,人家要走我為什麽還要強留呢!”慈禧一副唉聲歎氣地語調。
“老佛爺,皇上去盛京,離京城甚遠,奴才怕日久...”李蓮英也算有些見識,皇帝長久在外雖然現在無人無權,但畢竟是皇帝,保不準再回來的時候就有人有權了。
“你能看到這一步也算不錯了,不過皇帝我還是了解的,皇帝誌大而才疏,優柔寡斷,希望他真的能在盛京鍛煉出來才好!”慈禧陰沉的臉上幾分獰笑。
※※※※※※※※※※※※※※※※※※※※※※※
第二天,養心殿
吳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所有的三品官都來了,屋內不多,但院子裏卻不少,黑壓壓的一片。
他坐在龍椅上,背後簾子後麵就坐著慈禧,今天是吳鵬再一次請求慈禧垂簾的日子,她怎麽可能不來呢!
“想必列位臣工也知道了,朕決定去盛京‘試政’,暫不親政....。”
吳鵬剛說了兩句下麵又有人高呼“皇上不可!”
吳鵬抬頭一看,說話的還在院子裏呢!看來一定不是什麽大官,大官都在房間內。
“放肆,朕剛才已經說了,今天不是與眾卿家商量的,朕意已訣,盛京試政無需多言”吳鵬喝道。他看的出來,眾大臣中還真有不少人反對自己去盛京,特別是院中站著的。一定要絕了他們的念頭。
“皇上不要臣說,臣還是要說,曆朝曆代哪有皇帝執政地方之理,京城乃國之重地,皇帝乃國之重器怎可輕易相離,何況兩年!皇上雖未親政,但畢竟是皇上.....”院子外那老頭擠到門前,跪下高聲說道。
“臣等附議,汪大人所說極是!”又有幾人高聲喝道,隨後也擠了出來跪倒在地,令得吳鵬很是惱怒。
“哼!你們左一個皇上右一個皇上,可曾把朕真的當皇上了,大呼小叫成何體統,來人,把他們給我推出午門,做官怎做的如此不懂規矩!”
幾位大臣被侍衛抬出養心殿,吳鵬深吸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隨後接著說道。“列位臣工,關於盛京試政,朕不想聽到其它的聲音”
“朕想了很久,我大清二十多年國力蒸蒸日上引乃太後之功也,所以朕決定請太後繼續垂簾聽政!”
吳鵬說完眾大臣麵麵相視,很多人來之前已經聽到過風聲,但都以為其中必有原由,誰也沒有想到皇帝竟如此決絕,沒有一絲不願。
“親政”如此有誘惑力竟然放棄,之前的光緒雖未親政,但卻也不似今天這般好像對權力突然搶劫了興趣。
“恭請太後垂簾聽政!”吳鵬怕等一會兒又有人站出來反對,在眾大臣愣神的時候從龍椅上站起身來,來到龍椅一側,向後跪倒在地高呼道。
“恭請太後垂簾聽政!”屋內親太後的軍機大臣一見皇帝跪了下來,自己也跟著跪下高呼。
“恭請太後垂簾聽政!”院子的眾大臣也跟著跪了下來,即使有人一願意現在也左右不了大局了。
“你們這是做什麽?哀家早就有言:俟皇帝典學有成即刻歸政,如今正是時候!”這一次慈禧聲音格外洪亮估計是想讓外麵的人也聽到吧!
“太後容稟,兒臣以為典學是否有成須等到盛京歸來方可驗知,所以這兩年請太後繼續垂簾聽政!此乃兒臣之願、眾位臣工之願、天下黎民之願也!”吳鵬說的情真意切。
“皇帝自己躲清靜了,把這攤子扔給哀家,嗨!哀家就是勞碌的命呀!”慈禧悠悠歎道。(未完待續)
孫家鼐吳鵬是知道的,即使以前不知道這些天來也對光緒的一些事情了解了一些,孫家鼐是翁同龢之外光緒的另一位老師,但名氣沒翁同龢名氣大而已。
“這個老師不會和翁同龢一樣吧!”吳鵬的頭還是有些大,但卻也不能不見。
孫家鼐已經是一位六十歲的老頭了,吳鵬照例賜座,等坐下後,孫家鼐也不說話,而是看著門外仿若發呆。
“孫師傅有事就說吧!”吳鵬先沉不住氣了,低聲道。
“皇上真的一定要去盛京!”孫家鼐一開口便直接問道。
“是的,朕意已決,孫師傅就不要再勸了!”吳鵬道,而且聽孫家鼐口氣似乎與翁同龢事先通過氣了。
“即使皇上想去隻怕也沒那麽容易呀!”孫家鼐不愧為皇帝師傅,說話比一般大臣硬氣多了。
“孫師傅何意!”吳鵬一驚,這老頭不會在慈禧那裏得到什麽口風了吧!難道慈禧不想讓自己去盛京!
“皇上要去盛京這事之前應該隻對太後講過吧!何以傳的百官都知道,而且停辦親政大典想必也是太後的意思吧!”孫家鼐沒有直接回答。
“是的!”吳鵬點頭道,肯定是慈禧傳出去的呀!從這裏吳鵬也認為慈禧是同意自己去盛京的。
“從這些可以看出太後是願意皇上去盛京的,皇上之所以去不成是另有原因。”孫家鼐說到這裏聲音極低,若不是吳鵬離的近恐怕也聽不清,吳鵬知道他是怕慈禧知道他說什麽,吳鵬周圍的這些太監裏麵應該有不少慈禧的人。
“請孫師傅指點!”吳鵬虛心求教道。
“太後不願人有‘驅趕皇上北上’之言!皇上若是真心離京在百官麵前做出一副決絕之態便可,何必與眾大臣商議!”孫家鼐又低聲說道。
“噢,明白了!”吳鵬恍然大悟,經孫家鼐一說很多事情都理順了,慈禧既想讓自己走,又要堵住百官之口,免得別人說她趕皇帝走,吳鵬真的懷疑慈禧是不是本就有心讓自己去盛京,考慮的也太周到了。
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沒有主意的時候不防聽一聽老人的意見!看看孫家鼐,一言擊中要害。
送走了孫家鼐吳鵬心裏暢快了不少,自己一直拿不準慈禧的態度,現在看來慈禧是支持自己去盛京的。心中總算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下午,吳鵬想好了說辭又來到了慈禧處,現在吳鵬心裏安定多了,把準了脈才好下藥。
“皇帝和群臣商量的怎麽樣了!”慈禧依舊是一副不冷不熱的表情。
“有的支持兒臣去盛京,有的反對。”吳鵬實話實說,而且他也明白慈禧早就知道了。
“也就是說沒有定論了,那下麵皇帝準備如何呢!”慈禧問這話的時候才抬起頭來看著吳鵬。
“兒不想再與百官司商議了,兒子以為明天招所有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入宮,兒子要親自說服反對官員,並請親爸爸再次垂簾!”吳鵬索性來個徹底的,反正自己走後慈禧還是要垂簾聽政的,不如現在讓她放心,也好讓自己走,而且這樣她接著垂簾聽政也有理由了。
“哦!”看來皇帝是真的想去盛京了!慈禧斜眼看著吳鵬,仿佛是從親認識了一樣。
“兒子想好了,並且認為應該去!”吳鵬回答道。
“皇帝打算在哪裏說服百官呢!”慈禧又問道。
“太和殿!”吳鵬脫口而出。
太和殿就是所謂的“金鑾殿”是舉行很多重要典禮的地方,光緒親政大典本來就要在這裏舉行的。
“為什麽要在太和殿呢!”慈禧不知道犯了什麽病了,問個不停。
“兒子以為請太後重新垂簾隻有在太和殿才夠莊重!”吳鵬說完抬頭偷眼看了看慈禧的神色,發現慈禧略有所思狀,看來是動心了。
“還是在養心殿吧,太和殿不合適!”慈禧思索片刻,還是改回了養心殿,她也想在太和殿,畢竟還是那裏華貴,不過想想本來是皇帝親政的大典,同樣的地方換成了請太後接著垂簾聽政說不去不好聽。
“三品以上官員不少吧!養心殿小地方裝的下嗎!”吳鵬心中腹誹卻不敢說出來。
吳鵬與慈禧講完自己就退了出來,李蓮英送吳鵬出來後又回到了慈禧身邊。
“小李子,皇帝今天都見了些什麽人呀!”慈禧對李蓮英問道。
“回老佛爺,也沒有其它人,就是翁同龢與孫家鼐。”李蓮英道。
“我想也是這樣,都說什麽了!”慈禧一副了然於胸的表情。
“翁同龢勸皇上不要去盛京,而且還說了幾句大逆不到的話,孫家鼐隻是會了一會兒,說話聲音很小,那些小太監們沒有聽清。老佛爺,這翁同龢膽子也太大了....”
“算了,他牢騷向句也是人之常情。”慈禧顯出少有的大度。
“老佛爺,皇上為什麽要去盛京呢!您真的同意.....”李蓮英與其它太監大不一樣,他在慈禧麵前還是敢說話的。
“這應該不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八成是老七(光緒生父,道光第七子)給他出的主意,老七一生謹慎,他覺得越晚親政對於他兒子越好,之前就搞了一個‘訓政’出來,還不放心,現在竟然讓皇帝去盛京。皇帝也是長大了,不想讓我這老婆子管了,看來也是鐵了心要走,人家要走我為什麽還要強留呢!”慈禧一副唉聲歎氣地語調。
“老佛爺,皇上去盛京,離京城甚遠,奴才怕日久...”李蓮英也算有些見識,皇帝長久在外雖然現在無人無權,但畢竟是皇帝,保不準再回來的時候就有人有權了。
“你能看到這一步也算不錯了,不過皇帝我還是了解的,皇帝誌大而才疏,優柔寡斷,希望他真的能在盛京鍛煉出來才好!”慈禧陰沉的臉上幾分獰笑。
※※※※※※※※※※※※※※※※※※※※※※※
第二天,養心殿
吳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所有的三品官都來了,屋內不多,但院子裏卻不少,黑壓壓的一片。
他坐在龍椅上,背後簾子後麵就坐著慈禧,今天是吳鵬再一次請求慈禧垂簾的日子,她怎麽可能不來呢!
“想必列位臣工也知道了,朕決定去盛京‘試政’,暫不親政....。”
吳鵬剛說了兩句下麵又有人高呼“皇上不可!”
吳鵬抬頭一看,說話的還在院子裏呢!看來一定不是什麽大官,大官都在房間內。
“放肆,朕剛才已經說了,今天不是與眾卿家商量的,朕意已訣,盛京試政無需多言”吳鵬喝道。他看的出來,眾大臣中還真有不少人反對自己去盛京,特別是院中站著的。一定要絕了他們的念頭。
“皇上不要臣說,臣還是要說,曆朝曆代哪有皇帝執政地方之理,京城乃國之重地,皇帝乃國之重器怎可輕易相離,何況兩年!皇上雖未親政,但畢竟是皇上.....”院子外那老頭擠到門前,跪下高聲說道。
“臣等附議,汪大人所說極是!”又有幾人高聲喝道,隨後也擠了出來跪倒在地,令得吳鵬很是惱怒。
“哼!你們左一個皇上右一個皇上,可曾把朕真的當皇上了,大呼小叫成何體統,來人,把他們給我推出午門,做官怎做的如此不懂規矩!”
幾位大臣被侍衛抬出養心殿,吳鵬深吸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隨後接著說道。“列位臣工,關於盛京試政,朕不想聽到其它的聲音”
“朕想了很久,我大清二十多年國力蒸蒸日上引乃太後之功也,所以朕決定請太後繼續垂簾聽政!”
吳鵬說完眾大臣麵麵相視,很多人來之前已經聽到過風聲,但都以為其中必有原由,誰也沒有想到皇帝竟如此決絕,沒有一絲不願。
“親政”如此有誘惑力竟然放棄,之前的光緒雖未親政,但卻也不似今天這般好像對權力突然搶劫了興趣。
“恭請太後垂簾聽政!”吳鵬怕等一會兒又有人站出來反對,在眾大臣愣神的時候從龍椅上站起身來,來到龍椅一側,向後跪倒在地高呼道。
“恭請太後垂簾聽政!”屋內親太後的軍機大臣一見皇帝跪了下來,自己也跟著跪下高呼。
“恭請太後垂簾聽政!”院子的眾大臣也跟著跪了下來,即使有人一願意現在也左右不了大局了。
“你們這是做什麽?哀家早就有言:俟皇帝典學有成即刻歸政,如今正是時候!”這一次慈禧聲音格外洪亮估計是想讓外麵的人也聽到吧!
“太後容稟,兒臣以為典學是否有成須等到盛京歸來方可驗知,所以這兩年請太後繼續垂簾聽政!此乃兒臣之願、眾位臣工之願、天下黎民之願也!”吳鵬說的情真意切。
“皇帝自己躲清靜了,把這攤子扔給哀家,嗨!哀家就是勞碌的命呀!”慈禧悠悠歎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