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七日,豪格召集眾人議事後,便馬上讓吳三桂、孟喬芳離開灞橋回去準備。


    算時間,他估計陝北和漢中的明軍已經發現端倪,他們一旦知道對麵的金軍變了,並非孟喬芳和吳三桂的人馬,而是戰力低下的金國屯軍,那些久經沙場的明軍老油條們,肯定會意識到大金要在關中搞事情。


    擁立、定策、救主三件事情,要是幹成一件,那一世榮華就跑不掉了。


    俗話說功高莫過救主。看那陳子龍、夏完淳當年在揚州救過王彥一回,如今陳子龍已經入閣拜相,夏完淳才二十七歲就成了一部侍郎。從他們的官位,就可以看出,王彥對他們的青睞。


    馬進忠、郝搖旗、李來亨這些明將,一旦意識金軍要在關中對王彥不利,心中還不高興死。


    這樣的機會可不常有,一旦出現還不抓住,不表現一下自己的忠誠,那也就別做官了。


    這些明軍必然紅了眼睛的往關中衝,來爭奪救主的大功。


    這也是大金國做好事,要給明朝造王,原本隻有個滅金之功可以爭,而身為偏師的陝北和漢中明軍,更是爭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不同了,又多了一個救主的功勞,還像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一樣,那還不甩開膀子幹一場麽?


    金國的屯軍之前雖然也接受了一定的訓練,最近又集訓了小半年,要說上戰場也免強,但他們除了訓練之外,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器械。


    金國並不富裕,二十多萬正軍的裝備,都是勒緊褲腰帶造出來,自是沒有錢財和物資來武裝數十萬屯軍。


    他們的器械主要是金軍淘汰下來,裝備最多的是長槍,幾乎站了六七成,因為造起來最簡單。


    這些長槍和軍中的大槍也有區別,製作粗糙得很,槍杆多半不達標準,基本就是棒子加個槍頭。


    這要是明軍發起狠,肯定把他們屎都打出來。


    豪格知道陝北和漢中的屯軍,擋不了多久,而且雖然路程遙遠,又有關隘阻塞,可一旦陝北和漢中的明軍發現金軍調動,王彥還是可能收到消息,所以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他必須打發眾人回去準備,務必盡快結束這一場大戰。


    這一戰,隻要他大敗明軍主力,甚至砍了王賊的頭顱,就算陝北和漢中的明軍殺到眼皮底下,隻要他舉著王彥頭顱在軍前轉一圈,明軍便會士氣大泄,倉皇的逃出關外,他乘勢奪下河南、山西都有可能。


    當然這是預想中最好的情況,萬一王彥發現情況不對,預感到危險,不來或者有備而來,那伏擊就有可能演變城一場正麵的碰撞了。


    四月初七,吳三桂南歸藍田,孟喬芳北上高陵之後,豪格為了節省時間,立刻下令給臨潼的唐通,讓他繼續西撤,並放出風去,金國以無鬥誌,各路人馬都在西竄,引明軍前鋒繼續追擊。


    卻說王彥以王士琇和劉芳亮為先鋒,先行入關,兩人領六萬人馬從潼關一路追到渭南縣,沿途金軍據望風而逃,明軍輕而易舉的就連下華陰、華縣、渭南三城,距離長安不到二百裏。


    明軍進展神速,士卒們自然士氣大漲,欲一鼓作氣直接殺到長安。


    對此王士琇比較謹慎,在他看來潼關雖破,但金國實力尚在,而且他不認為金國會不經一戰,就將關中拱手相讓,他覺得進抵長安之前,必然還有一戰。


    事不過三,明軍連下三城後,王士琇就在渭南停了下來,準備等主力入關之後,然後繼續向前。


    王士琇不急,可是手下的眾將士卻急得很,生怕遲一步落在別人的後麵,或者讓到嘴的鴨子飛了。


    騎兵應該侵如火,疾如風,但王彥偏找了王士琇這麽個不急的主來統領。


    這是當年明軍騎兵少,王彥舍不得,在加上王彥自己就比較保守,所以才找王士琇看住騎兵,讓他們別太浪,浪死了王彥心疼。


    大軍在渭南休整了幾日,王士琇以縣衙為節堂,正在給王彥寫折子,匯報情況,同時催促糧草快行。


    關中糧食危機,民間沒有什麽餘糧,城中糧食倉庫的糧食也是幹幹淨淨,估計是被金軍轉移,而明軍騎兵一般隻帶半月糧食行動,這也是王士琇停下的原因。


    “大帥,劉都督來了!”一名親衛忽然在堂外稟報。


    王士琇聞語,將毛筆放下,將折子吹了下,遞給身邊親衛,“立刻發到華陰去!”


    吩咐完,王士琇才對外說道:“請劉都督進來!”


    他話音剛落,劉芳亮已經邁步進堂,“我剛收到消息,唐通那廝又跑了,咱們快追吧!”


    王士琇微微一愣,“我大軍未動,他怎麽又逃呢?”


    金軍要說戰力也不差,就算望風而逃,也得等風吹起來呀。


    劉芳亮卻誌得意滿,笑道:“這還不好說麽?潼關一開,我大明朝近三十萬大軍湧入關中,金軍再關中也就七八萬人到頂,唐通這樣的老油條,不逃才不正常了。”


    劉芳亮說得不是沒有道理,從理智的層麵上講,明軍既然破關,金軍是該逃,但許多事情並不是理智決定的。


    如果全憑理智,那金國將財力和兵力同明朝一比,從理智上來說,就該直接獻地而降,換場富貴得了。


    劉芳亮說完看了下王士琇,見他聽了這個消息,並沒有什麽興奮的神情,也沒說追擊,不禁皺了下眉頭,抿了抿嘴,“大都督,唐通既然已經放棄臨潼西逃,我們該馬上進站臨潼,進而直驅長安啊!”


    王士琇有些猶豫,“金國在關中根基尚在,至少還有幾萬人馬。除了潼關一戰外,並未與我們進行大戰,元氣尚存,我以為還是先派探馬查看,知己知彼,方百戰不殆。”


    劉芳亮臉色有些不好,急道,“大都督何怯金賊呢?我們六萬騎兵馳騁於關中平原,就算撞上十萬金軍,也是來去自如,還有什麽危險不成?”


    這一點倒是沒錯,六萬騎兵在原野上可進可退,確實不用擔心遇見金軍。


    劉芳亮見往士琇神情鬆動,繼續道:“渭南離長安太遠,我得到消息,說金國戶部尚書已經在組織長安百姓西撤,萬一金軍把長安搬空,真的向西逃竄,那我們得一座空城,無法向監國交代,也會為同袍恥笑!”說到這兒,劉芳亮不禁一抱拳,大聲道:“大都督實在不放心,我願意領本部人馬先一步殺向臨潼,監視長安動向!”


    拿下長安,擒拿豪格,這樣的功績,今後幾十年可能都不會再有了。好不容易得了個先鋒的位置,要是沒什麽建樹,自己撈不到功勞就算了,在底下將士麵前也沒麵子,其他眼饞先鋒之位的將帥們也會有閑話要講。


    王士琇雖然覺得在明軍兵臨長安之前,必然還有一戰,但是他也聽到一些金國準備退守隴右和涼州的消息,讓他確實有些擔心,金國真的放棄長安西撤。


    他不禁一陣沉思,但這時堂外一陣喧嘩,卻是橫衝馬軍的幾員大將也來了。


    王士琇猶豫一陣,終於做出決定,他對劉芳亮一人領兵過去並不放心,於是說道:“好,我們盡起人馬向臨潼進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七年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