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沒有什麽城池,部落的營寨一旦被發現,很容易被攻破,但是也正是因為沒有城池,牧民於四野放牧,想要將他們全部消滅也很難。


    明軍雖然將沿途發現的部落和牧民都給予消滅,但是消息還是先一步傳到了吳克善的王庭。


    王庭坐落在遼河與新開河的交匯處,周圍水草肥美,科爾沁的許多貴族都居住於此。


    吳克善從沈陽無功而返之後,擔心威望降低,怕各旗不聽號令,所以沒有將人馬還給各旗,依然留在王庭。


    就在明軍襲擊了左翼前旗時,王庭在半日後,也得到了明軍進攻的消息。


    王庭一時大亂,兩個時辰後,兩萬科爾沁的勇士,護著近一萬多牧民,向北而去。


    另外還有騎士向四方奔出,通知各個部落,遷徒到黑龍江附近呼倫湖和捕魚兒海地區暫避兵鋒,同明軍捉迷藏。


    因為西遷準備不足,又容易被明軍算準路線,吳克善隻能帶著部眾向北逃至慌涼的地帶。


    幸好現在是春季,天氣日漸暖和,向北還可以接受,他們可以趕著羊群,邊走邊吃,但是明軍在科爾沁草原沒有補給,用不了一個月,必然糧盡而退。


    中原王朝無法占據草原,很大的原因就是糧食得不到解決。


    假設一個民壯,一天吃一斤米,他一次能運一百斤每天走四十裏,那從邊關將糧食送到一千裏外的草原上,那他去的時候要吃二十五斤,回來在吃二十五斤,就隻有一半的糧食能運到軍隊手中。


    南京到上海才六百裏遠,一千裏還沒有深入草原,如果是兩千裏遠,那運輸糧食的困難性就更加不可想像了。


    中原王朝占據版圖,有兩個條件,一是地方有用,二是能夠長久控製,如地沒用,又難以控製,那王朝是沒有欲望占據那一塊地的。


    所以明朝想要控製草原,就得想辦法從草原獲得補給,就需要草原的部落臣服,需要有人來交稅。


    吳克善估計的沒錯,如果明軍一個月內找不到他,那明軍隻能糧盡南歸。


    事實上,明軍攜帶的糧食,隻夠深入草原二十天,便必須南歸就食,不過明軍奪取了一些戰利品,可以延長作戰的時間。


    一塊牧場就隻能養那麽多牛羊,所以科爾沁雖然是十多萬人的大部落,但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分配牧場之後,幾百帳,近千帳的散布在草原上,王庭的帳數多一些,貴族和牧民共計有萬人。


    兩萬蒙古騎兵在吳克善的率領下護衛著牧民,一路向北急行,心急如焚的他甚至沒有等附近的蒙古人趕來,隻是讓人通知一聲,便匆匆向被北逃去。


    隊伍中一輛馬車內,布木布泰與福臨共乘一車。


    這時福臨心中百味陳雜,他從北京逃到科爾沁,原本以為可以依靠科爾沁在關外立國,可是結果隻能說他的想法太天真。


    吳克善一開始也對他恭敬有加,隻是他這個舅舅並不是善茬。


    在發現關外的滿人被明朝擊敗後,吳克善對他的態度便立時冷淡起來,將他丟在一邊,還要走了大清皇帝的玉璽,反而自己稱了蒙古大汗。


    這塊玉璽,據說是大清從林丹汗手中所得,而林丹汗又是北元一代代傳下來,具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福臨在科爾沁的日子並不好過,落地的鳳凰不如雞,許多科爾沁的貴族覺得他當過大清皇帝,肯定帶出來不少好東西,便想著法子勒索他,不給便對他進行羞辱。


    好多次都是布木布泰將他護下,勸他忍辱負重,用太祖十三副鎧甲起兵,創立一藩基業的故事來激勵他不要放棄,讓他借著科爾沁的力量,尋機會崛起。


    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讓福臨十分痛苦,但好在他還有個念想,可未想到還沒有一年,他的舅舅吳克善也不行了,也被明朝追得如喪家之犬,他又要跟著開始逃亡,這便讓福臨有些心灰意冷了。


    想到這裏,福臨不禁一歎,“母後,看來我大清以無複國的希望,怕是連我的性命也不保了!”說完,福臨不禁潸然淚下。


    一旁的布木布泰對這個兒子著實有點失望,沒有雄主的樣子,不過眼下的情況,她也沒有辦法,“額娘也沒想到,你這個舅舅這麽沒用,連隻有四千人守衛的沈陽都打不下來。皇上你別急,他靠不住我們就再想辦法。”


    福臨很絕望,“還能有什麽辦法,科爾沁這次兵敗,我們能不能逃脫都是問題,況且……”


    布木布泰打斷他,不想讓福臨往壞處想,“皇上,哀家一定會保住你的性命!如果科爾沁不能待,哀家就帶你去金國。豪格現在是金國之主,我們母子勢窮投靠他,對他沒有威脅,他為了搏個好名聲,一定會收留我們。況且他與明朝為敵,必不會示弱於明,我們投靠他,金國定然不會拒絕,以示與明朝分庭抗禮之心。”


    這兩人在馬車內正說著,這時隊伍後麵卻忽然一陣騷動,行進在隊伍前麵的吳克善勒住馬韁,回頭張望,卻隻見身後濃煙滾滾,他頓時大驚失色。


    這必然是明軍燒了他未來的及拆除的營帳,他沒有想到明軍來的這麽快,臉上滿是驚惶。


    在草原上行軍,還是譚泰、張存仁這一批降將,要厲害一些,特別是譚泰,當年在後金就與蒙古人打過仗,經驗豐富,知道打蒙古就在於一個快字。


    隻要咬住了蒙古人,他們就算是馬背民族,有牛羊要照看,有老弱婦孺,也走不快。


    “大汗,明朝的馬軍追上來啦!”吳克善身邊,他的弟弟博爾濟吉特·察罕驚呼道:“咱們快走吧!”


    吳克善不發一言,忙揮馬快走,但是軍隊快走容易,牧民卻快不起來。


    牛羊就是蒙古人的糧食,丟掉這些牛羊,騎兵就算跑了,他們也隻能餓死,而且牧民還馱著帳篷等物,沒有這些東西,蒙古人怎麽在寒冷的北方生存?


    一行人沒走多遠,後麵忽然便傳來蹄聲滾滾,一大片人馬出現在他們身後幾裏處。


    吳克善見明軍眼看便要追上,心中一凜,回頭怒道:“該死!南蠻子此番還真要趕盡殺絕不成!”


    後麵明軍蹄聲如雷,奔馳在前麵的明軍看見遠處無數人影,擁著車輛和成片的牛羊而行,心中一個個都一陣狂喜。


    “衝啊!”譚泰、秦尚行、趙慎寬等將,紛紛把出刀來,向前一指,明軍騎兵便呼嘯著,排成密集的陣型,如一層層的長牆,向蒙古人衝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七年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