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前,影響中國曆史進程的幾件大事之中,其中一件,就是安史之亂。


    人們常說盛唐,讚頌唐朝的博大,疆域遼闊,但卻很少關注盛唐之後的兩百多年的曆史。


    漢族由向外擴張,到向內收縮,其實是始於唐朝的安史之亂。


    因為安史之亂,大量的邊軍返回漢地平定叛亂,造成邊疆空虛,周遭異族乘勢而起,回鶻一部綠化,漢人對於西域的影響,便消失了幾百年。


    宋代結束了安史之亂後長達兩百多年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麵,漢民族弱勢兩百餘年,周遭的遊牧從部落時代,進入了國家時代,實力已然上升了幾個台階。


    有宋一代,直到北宋末年,才重新經略隴右,完成對西夏的包圍,可就在將要滅亡西夏之時,金國的崛起,又打斷了中原王朝經略河西,打通西域的願望。


    到明朝,大明的勢力也隻到了哈密衛,星星峽一帶。


    此時,在河西大地,曾經張騫出使西域,班超投筆從戎,無數漢軍從此出發之地,又將爆發一場關係到北國局勢的大決戰。


    前日,代善派往南方,聯係金國夾擊準格爾的信使,迎頭撞上了北歸的準格爾大軍,騎兵被殺死幾人,剩下的倉皇撤回,向代善緊急報告了準格爾騎兵正向星星峽撲來的軍情。


    幾乎同時,哨騎傳來消息,發現車臣率領三萬鐵騎,已經到了星星峽,攻占了紅柳潭!


    因為南明在兩淮的牽製,清軍這次隻來了六萬人,準格爾鐵騎卻有十多萬,而聯係金國的信使又被堵了回來。


    六萬對十萬,清軍並不占什麽優勢,代善也無法知道,南麵的金國是否派軍支援,能不能配合他從後夾擊準格爾,戰局變得有些撲朔迷離起來,所幸無論代善、河洛會都是大清的老將,乃至年輕些的常阿代、瓦克達也都打過硬戰,能夠臨危不懼。


    車臣率領三萬騎兵,先行趕到星星峽,並且突襲紅柳潭獲得了水源,他發現清軍果然到了星星峽,於是按著巴圖爾琿汗的指令,停留在了星星峽外,等待主力趕來。


    代善是大清國的老將,麵對即將到來的準格爾大軍,他從容調度,命令蒙古王族袞楚克率領四個旗蒙古兵,猛攻紅柳潭,欲趁著巴圖爾琿未到,先擊潰車臣,他則下令起動大軍,往南而來,準備選定戰場,同準格爾接戰。


    袞楚克與車臣在紅柳潭激戰半日,雙方都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後代,卻殺的無比激烈,人身馬屍散落四野。


    次日,巴圖爾琿率領大軍趕到星星峽外,雙方精銳之師,總計接近十六萬人雲集在星星峽附近方圓數十裏的曠野之中。


    這場戰役的勝敗,其意義恐怕不亞於曆史上,準格爾與清軍在北京以北七百裏,張家口以北的烏蘭布通的那場會戰。


    這一戰,準格爾若勝,一個強大的蒙古汗國,便於漠北崛起,金、清兩國向西突破的可能就被掐斷,從此每年都可能麵臨著準格爾汗國的襲擾劫掠,陷入兩線作戰。


    清軍如果取勝,雖然談不上徹底消滅準格爾,但是卻足以迫使準格爾西遷,為大清向西拓展生存空間,清國的西部疆域,至少會安靜好多年。


    近十六萬人的大決戰,偏偏擁擠在星星峽附近的狹長地帶。


    兩軍各尋了對自身有利的地形,展開軍隊,可地形實在是施展不開,但凡視線所及之處,都是密集的軍隊。


    那些山丘矮坡上,就像忽然長出了無數的樹木一般,讓人覺得大地被騎兵所掩蓋,天空為旌旗所遮蔽,十多萬人馬同吸一口氣,就能刮起一陣勁風,呼出一口氣,就能匯集成風雲,左右陰晴。


    十六萬騎兵的大戰,無論是代善,還是巴圖爾琿,可以說都是頭一遭指揮。


    巴圖爾琿急於擊敗清軍,返回漠西奪回部眾,自然擺下了攻擊陣型,不過他的人馬接近十萬人,實在太多,激戰了一天的車臣部,還有輝特等部,隻能站到山丘之上。


    為了能夠衝破阻攔,巴圖爾琿將準格爾的精兵,都集中在了中央。


    星星峽的地形,是中間一條蜿蜒的通道,兩側是矮丘山包。這就說明騎兵沒有迂回的空間,隻能一衝到底,衝不穿,就將形成混戰。


    巴圖爾琿這樣的部署,完全沒有問題,而代善這邊兵力六萬,則全部聚在了通道上,並且分為三段,最前的漢旗軍,然後是蒙旗軍,最後才是滿州旗軍。


    六萬大軍像一條長蛇,堵在通道上,蒙古人想要返回漠北,就得將這條大蛇,像殺鱔魚一樣,一刀從頭到尾給他拉開。


    代善登高遠望,用千裏鏡觀察巴圖爾琿的陣型,僅以目測,根本無法估計準格爾來了多少騎兵。


    清軍陣前,是一萬五千漢軍旗,已經列好了陣型。


    這是從河南抽調過來的正紅和鑲藍兩旗,之前他們隨著阿濟格入寇湖廣,損失不小,這是補充回來後的第一場大戰,由線國安、班誌富等將統領,尚可喜十六歲的兒子尚之信隨行。


    線國安等人居於陣前,向後看去,相隔不遠就是蒙古八旗,而後麵的滿州人馬,則完全看不到,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


    這時,一小隊馬軍,從後向前奔馳而來,超過蒙古八旗之後,直接來到漢軍旗的前麵,整個過程,居然跑了半炷香的時間。


    “攝政王有令,觀準格爾的陣勢,騎軍龐大,精銳集結於前,必然以猛烈的衝擊,貫穿你陣,你部切記不可怯戰,隻管對衝,錯敵鋒銳,便是大功!”


    清國現在是多爾袞、代善雙王攝政,所以代善也是攝政王。


    前陣的線國安馬鞭一揮,“去回稟攝政王,正紅旗、鑲藍旗,必定給予準格爾迎頭痛擊!”


    與此同時,準格爾陣前,巴圖爾琿一雙鷹眸,已經觀察清軍陣容許久。這種地行,更適合步軍進行阻擊,可惜清軍千裏奔襲,帶來的都是騎兵,沒有步軍,所以代善隻能擺出這麽一個陣型。


    巴圖爾琿明白代善的意圖,想層層抵消準格爾的衝擊力,將準格爾攔在這裏。


    受到地形的限製,騎兵的優勢很難發揮,雙方的騎兵都受到了限製,巴圖爾琿也沒有看出代善有什麽破綻,隻能邊打邊看。


    他吐出一口白氣,提了提韁繩,扭頭問道:“後麵的情況怎麽樣?”


    旁邊的蒙古將領,明白他的意思,忙捶胸回道:“回稟大汗,卓特巴巴圖爾早上傳來消息,昨晚遭受的金軍的襲擾,估計現在正同金軍交手。”


    金軍已經追上來,那留給巴圖爾琿的時間便不多了,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長長呼出,大聲下命道:“吹號角,準備進攻,今天一定要擊潰清軍,衝出星星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七年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