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五年,江南淪陷四年,戰爭使得原本繁華的江南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內閣處理完高宗皇帝國葬,新帝登基大典後,恢複中央朝廷的權威,恢複江南的經濟民生也就提上了日程。


    九月初,繼官職任命權收歸中央後,楚黨再次提出各省財政,地方節流三成後,七成上繳中央,準備集中財權,但遭到唐、魯激烈反對。


    九月中旬,楚黨提出打擊海上走私,提高賦稅的議案,在內閣以微弱優勢通過。


    次日,浙黨請開東海,增設寧波、杭州兩個口岸對朝鮮、日本貿易,被楚黨否決。


    九月下旬,各方私下商議妥協之後,楚黨再次提交議案,將地方節流提高到四成,並許以全麵開海,增加泉州、杭州、上海三個市舶司進行貿易,被內閣全數通過。


    在王彥以光複南京的威望,將朝政逐漸拉回正軌之時,整個江南卻不得不麵臨一個殘酷的事情。


    秋收之際,本來應該是繁忙的時節,但從二三月間一直打到八月的江南戰役,使得江南之地,不少州府,夏秋兩季全部歉收,而清廷之前有搜刮甚狠,到九月間,不少百姓家的存糧已經吃完,南直隸開始湧現出大量的饑民。


    這次戰事波及整個南直,南京東西的州府,都因為戰事的影響,爆發出了饑荒,不少饑民已經開始往南京湧來。


    饑民聚集,絕對是件恐怖的事情,王彥為了控製災情,控製饑民,一邊行文地方,要求各縣拿穩住饑民,不要讓饑民湧向南京,一麵調撥糧食到各縣賑災。


    太平府,當塗縣,這裏是南京西麵數個賑災縣中,最靠近南京的一個縣,也是池州等地饑民湧向南京的重要通道。


    這時在當塗縣通往南京的官道上,布滿了一望無際的帳篷,綿延十餘裏,生活著二十多萬災民。


    這還隻是,整個江南災民的一小部分,大明朝廷麵臨嚴峻的挑戰。


    王彥在近百騎兵的護衛下,來到營地外,太平府知州,當塗知縣等一幹人員前來迎接。


    知州是反正過來的老官僚名喚孫中益,約五十多歲,比較精明能幹,但也很油滑。知縣則是楚堂提拔起來,是衡陽府的舉人,名喚陳延文隻有二十七八,身上滿是朝氣,但菱角分明。


    王彥翻身下馬,與他們一起進入帳篷區,陳延文便一邊走一邊給王彥介紹道:“殿下,這些大多不是當塗的饑民,而是從池州方向過來,目前已經聚集了近二十萬,且這些饑民,大多是無田的佃戶。”


    這本來是該知州稟報,陳延文卻把孫中益的活兒給做了,但後者似乎也覺得理所當然,畢竟他是反正的官員,而且屬下又血氣方剛的楚黨新銳,他自然靠邊站。


    王彥嘴上沒說,但心裏上對於此種情況卻存在憂鬱。


    “糧食還夠麽?”王彥開口問道。


    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這麽多人,每天糧食消耗必定驚人。


    “戶部雖有調撥,但當塗的糧食,怕是隻能堅持半個月了。”陳延文回道。


    “南京那邊糧食什麽情況?”王彥微微皺眉,扭頭過來,問起王夫之,他是九月中趕到南京,擔任戶部左侍郎。


    “回稟殿下,也不是很多。”王夫之思索道:“洪承疇在南京是屯了一些糧食,但這次江南災情太大,饑民人數太多,全部賑濟,恐怕也堅持不到十一底。”


    “戶部賬上還有多少錢?”王彥抿了抿嘴。


    “打下南京,從府庫,以及滿城和投清官員家中,共計抄貨白銀折算下來,約一千一百萬兩,此外還有數十萬頃的田產,還有幾十個棉紡作坊。”


    李自成打下北京,撈了近七千萬兩,明軍這才一千多萬兩,主要還是南京並非八旗老巢,他們在江南搜刮的大部分財富,都送到了北京。


    不過這一千一百萬兩,再加上田產,作坊,也相當於大明一年的賦稅了,而他欠下的債,便也有了著落。


    王彥聽到有這麽多錢,微微一驚,想想當年北京城破的時候有多慘,國庫隻剩下不到十萬兩,而現在卻有一千一百萬。


    不過這些錢看似很多,但細算下來,也並沒有多少。


    首先年底王彥要償還的債務就接近五百萬,而後還獎賞三家軍隊,大概要個一百萬,之後還要發餉,剩下的大概也就三百萬左右。


    “拿出兩百萬兩,立刻去南洋買糧!”王彥歎了口氣。


    王夫之做過市舶司提舉,對貿易方麵的事,現在比王彥還清楚一些。


    “殿下,現在恐怖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糧啊!”


    王彥微微一愣,有些疑惑了,“怎麽說?”


    王夫之沉聲說道:“南洋每年也就產那麽多糧,這幾年來,我們年年下南洋買糧,南洋的糧食也不多,再加上南海現在和荷夷打仗,航路不安全,能買到的糧食實在有限。”


    王彥道是沒想到這個情況,有錢居然還買不到糧,不過他仔細一想,也能理解,拿錢去買,首先要有東西,才能買。


    “能買多少算多少吧!”王彥臉色也沉了下來,無奈道。


    陳延文見此,這時不禁上前說道:“殿下,糧食短缺,卑職道是有一個想法。”


    王彥看向他,有點驚訝,不禁停下腳步,“說說看。”


    陳延文心頭一喜,忙說道:“殿下,百姓手中雖然沒糧,但是一些士紳大戶還是有糧的,可以讓這些士紳拿出糧食,出來賑災。”


    亂世民間最喜囤積糧食,百姓麵對清廷的搜刮或許無能為力,但大士紳卻有他們的辦法,多少能囤積一些糧食。


    王彥皺了皺眉,“士紳雖有糧,但他們不會平白無故的拿出來,你是讓孤派人找他們買糧麽?”


    陳延文行禮道:“殿下,這次饑荒,麵積太多,人數眾多,光靠朝廷肯定不行。災民中有些是無田的佃戶,有些是有田的富農,無田的佃戶,朝廷需要賑濟,有田的則可以讓富戶出麵買田,如此朝廷的壓力必然大減。”


    “你這是讓大戶乘機兼並土地嗎?”王彥聽了臉色大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七年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