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自從上一次來南京,匆匆與許嫣嫣相會的後,已經逝去三月時間,今王彥再來,南京卻已經不叫南京,而是叫江寧。


    江寧,江寧,江南安寧,這時對大明朝廷,赤裸裸的羞辱,王彥聽聞此名,亦覺得被北虜蔑視,心中憤恨。


    時隔多日後,王彥再次站在秦淮河畔,昔日媚香樓坐落之處,已然成了一片廢墟,曾經繁花似錦,畫舫如梭的秦淮河,亦是一片蕭條景象。


    王彥走過長板橋,觀附近閣樓都被焚毀,即便僥幸保存下來,也是門戶禁閉,於往日情景,有天壤之別。


    “公子,當日虜兵大掠秦淮,吾至時,媚香樓已是一片火海,後吾四下打探,亦沒有許小姐的消息,如今時隔一月,怕是更加無法尋找矣。”劉順跟隨在王彥身後,陪他走過一片片廢墟,解說著當日之事。


    王彥亦知尋人不易,如同大海撈針,但他既然已經來了南京,就不會輕易放棄。“十裏秦淮,多有與媚香樓相熟者,總歸能問出一絲蛛絲馬跡,再走走看吧!”


    當下王彥便沿著河岸而走,遇樓便摳門打探,人皆言不知,心中不禁慢慢的不抱希望起來。


    這時,天以將黑,若是往日,秦淮河上,必然已經華燈盞盞,歌舞不絕,士子文人穿梭於閣樓畫舫之間,吟詩作賦,把酒言歡,但如今卻是一片淒冷,隻餘江麵上孤燈數盞。


    江山依舊,人物全非,此情此景,使人傷懷不已,王彥離離滿目盡憂愁,隨停下腳步,準備反回船上。


    王彥等人往來時之路,漫步回走,卻忽聽遠處傳來一陣吟詩之聲,那聲音明顯然帶著醉意,王彥不禁駐足下來。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影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裏,望斷天南無雁飛。


    九葉鴻基一旦休,猖狂不聽直臣謀。


    甘心萬裏為降虜,故國悲涼玉殿秋。


    王彥隱約間將那醉意之聲,所吟之詩,聽了清楚,卻是宋徽宗被擄至北地後,受盡侮辱,懷戀故國的懺悔之作。


    詩合眼下之景,使王彥內心微微觸動。


    當下,王彥對吟詩之人,不禁來了興趣,便尋聲而去,想要見上一麵。


    “侯方域!昨日錢大人為爾求情,老子才放爾一馬,今日爾卻又自己送上門來,不僅犯夜,還吟反詩,是想作死耶?”正當王彥走過來之時,一小隊清兵,卻突然到來。


    王彥見此,連忙停下腳步,卻又聽那清兵頭目道:“什麽江南四公子,如今卻連條狗都不如。”


    “哈哈~”幾名清兵圍著醉醉醺醺的侯方域,放肆嘲笑。


    “你們倆,將它架起來,帶回大牢,我去稟報將軍。”那小頭目指揮道:“聽說他家乃是河南豪富,田產金銀無數,今被我等抓住把柄,少不得要花大把金銀,來打點上下,到時候將軍得了好處,我等也能跟著沾沾光,改善一下生活!”


    王彥聞那些清兵之言,才知一身長衫,醉倒於地的青年男子,乃是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見他這般模樣,很難讓人聯想到,那個南京城中,風流倜儻,冠絕一時的才子形象。


    王彥對於侯方域,其實並不喜歡,這源自弘光朝時,侯方域乃是東林健將,屢屢參與黨爭,在偽太子一案中,起到了極其負麵的作用。


    正是他同其他東林黨人的搖旗呐喊,才使得左鎮有了東下叛亂的借口,而左鎮的叛亂,則一下將朝廷帶入了萬劫不複的境地。


    這時王彥見清兵欲將侯方域帶走,想其必然少不了一場大獄,心中約有不忍,而那隊清兵不過七人而已,於是便決定救上一救。


    當下王彥帶著劉順等人,將用布包裹的兵器拿出,而後操著刀劍,快步追了上去。


    那清軍小頭目,顯然是個久經戰陣的兵油子,在王彥等人,還在五十步開外時,便本能的察覺到身後危機,領著幾名清兵反過身來。


    小頭目見身後,突然出現近二十名持刀追來的精壯,臉色不禁一變,而這個時間,還出現在街上,並且還操著戰刀的一行人,肯定不是什麽善茬,自然不能講什麽大清王法,小頭目隨有些驚恐的開口道:“爾等意欲何為?”


    “放了他,我家公子不會為難爾等!”劉順走上來,手中戰刀指著侯方域,顯得十分彪悍。


    “此人觸犯朝廷法令,有大罪,須下大獄,諸位這樣做,可想過後果!”那小頭目同幾名清兵亦是握刀在手,顯然不願意輕易放棄,到手的肥羊。


    王彥站在劉順等人身後,見那小頭目的麵對他們,雖然恐懼,但並不慌亂,卻是個人才。


    這時,王彥雖然有把握,再幾合之間將眼前的清兵全部殺死,但他還想再南京待上幾日,若真動手,今夜就得立馬南下,因而他決定嚐試另一個辦法。


    王彥方才聽幾名清兵交談,無非也就是為財,於是走上前來道:“幾位綠營的兄弟,這裏是一百兩白銀,不知諸位可否當今夜之事,未曾發生過!”


    幾名清兵聞言,又看見王彥拿出一小袋銀子,眼前不禁一亮,他們又不是真滿州,對清庭自然沒什麽忠心可言,頓時齊刷刷的看向那小頭目,眼神中充滿期待。


    一百兩對於小兵來說,已是一比不小的財富,那小頭目自然不會拒絕,當下便答應下來:“真有一百兩,自然沒有問題。”


    王彥見他同意,便示意那小頭目過來拿錢。


    那小頭目見此,微微一猶豫,卻還是走了過來,他剛準備去接錢袋,臉色卻不禁一變,立馬便將頭低了下去。


    夜幕中,王彥卻沒有注意到,小頭目的這一變化,依然將錢袋交於其手,那小頭目也不查看,連忙收入懷中,而後匆匆退到幾名清兵身邊,放下侯方域,就轉身回城去了。


    於是王彥連忙讓人架起侯方域,卻沒有回到停泊在秦淮河上的小船上,而是出於謹慎的另尋他處安置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十七年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