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古典式對攻戰2


    然而,戰場上的情景卻不像趙武腦海中想象的那麽詩情畫意,巨大的弩槍飛到半空中,像禿鷲一樣狠狠的紮下去,床弩巨大的衝擊力帶給弩槍難以想象的勢能,它們呼嘯著紮進楚軍的隊列裏,毫不猶豫的刺穿楚軍的身體,將他們像串糖葫蘆一樣釘在地上……


    每一杆弩槍飛過去,楚軍的陣營都開了一條血胡同,弩槍所過的通道內,楚軍士兵被清零。


    一杆弩槍飛舞著紮到一輛戰車上,槍頭深深的紮進車轅,槍杆帶著慣性繼續向前飛,楚軍戰車被槍杆的甩尾動作,掀的翹了起來,戰車上的甲士手舞足蹈的想恢複戰車的平衡,沒想到他們的掙紮反而加劇了戰車的顛簸。


    隻聽“轟隆隆”一聲,楚軍戰車整個翻轉過來,車右飛舞到空中,禦戎甲士鎧甲沉重,他來不及向戰車正將那樣敏捷跳車,被翻到的車倒扣在車下,整個腰骨砸斷,發出淒厲的慘叫。


    晉軍弩車實行的“三段擊”,每排弩車數量不多,但勝在弩槍連綿不斷,這種連綿不斷的壓力讓楚軍發狂,誰都不知道下一杆弩槍射向哪裏,誰都不知道下一撥襲擊的倒黴蛋是誰,於是楚軍盡力躲在盾牌之後,他們吧身體縮成一團,彼此靠攏起來,借助同伴的支持以逃避恐懼。


    然而,楚軍的陣型越厚實,越造成重大的傷亡,弩車發射的弩箭幾乎沒有一個落空,雖然因為楚軍陣式緊密,弩槍不再飛行很遠的距離,但每一槍過去,都有收獲。


    一杆弩槍像捅破一層薄紙一樣戳穿楚軍手上的盾牌,將盾牌後的楚兵紮透,這名楚兵長聲慘叫著滾倒在地,後麵的楚兵連忙撿起了他手上殘破的盾牌,遮擋在自己身前,並拚命向後擠……


    能夠被稱為“名列前茅”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但這同時也說明,前茅人數並不多。


    楚軍的前茅都是國中佼佼者,是在與吳國戰爭中表現的英勇善戰,故此特地被選拔出來的,但吳國生產力落後,他們的青銅文明還是晉國特意扶持起來的。吳國人也自主的研發出了弩,吳國的弩出現的比晉國還早,但楚軍從來沒有想到弩弓還能這麽用,把弩弓無限放大,放大到了人力無法舉起來,隻能安放在架子車上。這種新式武器初次亮相,就讓楚國人深深的感受到了它的犀利。


    床弩射擊並不頻繁,射出的弩箭也並不多,但誰叫楚軍隊形密集,所有射出的弩箭幾乎都沒有落空,頂著巨大的弩槍,楚軍艱難前進,越走,隊伍所在的方陣越小,越走,隊形越加密集。


    前茅軍不愧英勇善戰之名,即使這麽重大的傷亡,他們仍然在艱難挺進。但對麵的趙武已經不耐煩了,他又命令祈午揮起了另一麵旗幟,緊接著,弩車的空隙中,一隊隊弩弓手填充進去,他們盤腿坐在地上,開始用雙腿吃力拉開手中的弩弓,專門伺候他們的奴隸替他們安放好弩箭,隨著軍鼓中,指揮官下令:“放!”


    嗡的一聲,仿佛一群蒼蠅憑空而起,它們像聞到腐臭味一樣飛舞到半空,爭先恐後的向楚軍前茅撲去,緊接著是一陣雨打芭蕉的淅瀝聲。楚軍的陣營像是被鋒利的蘋果刀削了一刀一樣,立刻削去了一層。


    楚軍的指揮官身上插滿了箭,鮮血順著鎧甲的縫隙向外噴湧,戰鼓已經殘破,左驂(左邊駕駛戰車的戰馬)被射倒在地,右驂受傷正在拚命掙紮,但中間兩匹駕車的牛已經倒落,戰車的車輪壓上了牛的屍體,任右驂使出吃奶的力氣瘋狂的蹦跳,戰車卻不能移動分毫。


    楚軍將領在戰車上扯著沙啞的聲音命令:“撿起盾牌,撿起盾牌,繼續前進。”


    楚國的中軍上來了,子強看到這副慘狀,他遠遠的衝前茅軍喊:“前茅們,你們已經盡力了,撤下去吧,輪到我們接手了。”


    正說著,晉軍陣地裏再次發出一聲“嗡”的響聲,他們重新上好了弩弓,再度射擊。


    又一陣爆豆似的響聲響過之後,大地一片沉寂。


    前茅全滅。


    最英勇的前茅軍士兵,此時倒落的距離離晉國前哨尚有半箭之地。


    按照規則,這是第一通戰鼓的間歇,雙方士兵會暫時休戰,清理陣亡士兵的屍骸,以便平整土地,讓戰車繼續衝鋒。


    楚軍沒打算遵守戰場禮儀,他們想不到晉國人能遵守戰場禮儀,然而,趙武子卻偏偏遵守了戰場禮儀,這通箭射完之後,趙武命令軍隊後撤,騰出射界,以便楚軍整理好衝鋒通道。


    對麵的楚康王雖然哀傷,但他很不解:“晉軍的反應為什麽這麽快?他們調遣軍隊如此快捷,難道是出於長久以來的戰術素養?”


    伯州犁這次回答的很快:“旗幟與盔纓!我剛才觀察了,晉國中軍第一次揮舞的是一麵黑色旗幟,第二次揮舞的旗幟很怪異,它半黑半白,這麵旗幟有兩塊布縫成,底下是黑色的,上麵則純白。我注意觀察了一下,第一波車弩兵頭上戴的盔纓像豬鬃一樣,直愣愣的乍起,它們被染成純黑色。第二波弓弩手頭上的盔纓像旗幟一樣,根部是黑色的,上半部則是白色的。


    我注意觀察了一下,晉國的軍隊頭上都戴著盔纓,盔纓雖然顏色駁雜,但整體說來分為五種顏色,黑、紅、黃、藍、綠,其中既有純色的盔纓,也有兩種顏色摻雜在一起的。根據我的觀察推斷,弩兵似乎是以黑色盔纓為基調,其中夾雜黑白。而騎兵則以紅色盔纓為基調,有紅白的,還有紅白紅的三色盔纓。


    趙武子的中軍是純藍色的盔纓,還有三個師的軍隊以黃色為基調,那大約是晉國的武衛軍。至於魏氏的軍隊,他們的盔纓是綠色的,趙武子一定是在指揮台山,通過揮舞不同的旗幟,派遣不同的軍隊出戰,這樣一來,他調遣軍隊無需傳令兵口頭傳遞命令,所以速度格外快。”


    楚康王咂了咂嘴,細細品味一下,說:“五色盔纓指揮五支軍隊,以白色為相間色,分隔不同的軍隊,這法子好啊,以後我們也按照這種法子調整軍隊。”


    楚康王說得意猶未盡,伍舉在一旁補充:“不錯,如今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幾十萬人分布在數十裏的寬大陣麵上,如果事事都要派人通知,那麽會出現戰場延誤,用五色旗幟指揮五種軍隊,將帥在指揮台上不用挪動半步,就可以指揮千軍萬馬……”


    伍舉不知道,真實的曆史上,就是他的孫子伍子胥將五色旗指揮體係帶到了吳國,使得吳兵陡然爆發出凶悍的戰鬥力,攻陷了楚國都城郢都……


    楚國人正感慨著,戰場清理完了,楚國前茅軍攻擊不克,開始由中軍上場了,楚康王還在納悶:“怎麽晉國人這次那麽好說話,任由我們清理衝鋒通道。”


    不用他的謀臣回答,晉國人用行動回答了——趙武子軍中開出來了三支部隊,他們的服裝整齊的令人牙癢癢,一色的板式胸甲,一手持著形狀類似墨魚瓢的梭形皮盾,另一手持著四米長的長戟,頭上的盔纓隨著他們的走動顫巍巍的、驕傲的搖擺著,楚康王數著他們頭上的盔纓,嘴裏念叨:“純黃色、黃白間隔色、黃白黃間隔色——似乎是三個師的隊伍,頭上戴著三種盔纓。”


    晉國中軍指揮台上,大旗在瘋狂飛舞,鼓點敲出進攻的信號,軍中號角嘹亮,令人聽了熱血沸騰,楚康王一下明白了:“趙武是要跟我們打對攻,所以他才容忍我們清理衝鋒通道,因為這通道他也要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小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虎並收藏春秋小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