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裏幹幹淨淨的,芍藥花雖然開敗了,可水缸裏養得蓮花正當季。
缸裏已換過水,枯枝敗葉早就拔掉,隻留下蓮葉田田蓮花亭亭,給院子增添了幾分顏色。
楊萱似乎就有這個本事,隻要她在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就多了家的溫暖與溫馨。
就好比飯桌上,因沒有當季的花朵插瓶,便折了兩根竹枝用陶土罐養著,有種不同尋常的質樸拙致。
蕭礪再度環視下四周,從懷裏掏出荷包,取出兩角碎銀放在桌子上,牽上馬,揚長而去。
楊萱也還沒醒,蓋著薄毯睡得正香,束發的綢帶不知何時鬆了,麻花辮散開大半,烏壓壓地堆在枕畔。
春桃隔著帳簾輕聲喚道:「姑娘,姑娘,該醒了。」
楊萱翻個身,迷迷糊糊地問:「什麽時辰了?」
「辰初三刻,」春桃應著,已伸手撩開帳簾,勺在床邊銀鉤上,「姑娘不是讓人牙子巳初過來,再磨蹭就遲了?」
楊萱「騰地」坐起來,「大人呢?」
春桃笑道:「大人一早就醒了,吃了籠包子,喝了碗米粥,說先去衙門看看,待會就回來……對了,大人的被褥沒有搬過來,要不要去椿樹胡同拿一趟?」
「不用,不要了,」楊萱不假思索地說,「夏天蓋不著被子,等抽空重新做。」
她原先做的那套,讓方母用了,蕭礪現在睡的是鬆枝的床。
那些東西犯不著往這邊搬。
春桃應聲好,「那我把西屋收拾出來,西屋的床還在,就是沒有墊子,實在不行多鋪幾床毯子。」
楊萱抿抿唇,「他住內院不好,要不把竹韻軒給大人住,反正阿桂他們隻是白天在哪裏讀書。」
「有什麽不好?」春桃詫異道,「以往都是這麽住的,而且姑娘除服之後也應該跟大人把親事定下來了。」
「誰說要嫁給他?」楊萱嚇了一跳,差點以為昨晚跟蕭礪的談話被聽到了。
春桃反問:「姑娘不嫁大人,還要嫁誰?前兩天,我說給文竹姐做兩件小衣裳,文竹姐不用,說姑娘馬上要除服,該給準備幾身鮮亮的衣裳,又提起姑娘跟大人的親事,總歸明年是要辦的,就不知道哪個日子好。」
楊萱無語。
敢情不管自己應不應,在別人眼裏,她跟蕭礪已經算得上是未婚的夫妻了。
不由歎口氣,抬眸瞥一眼春桃,「我怎麽記得,以前你還說不合適,說我們不是一路人?」
春桃笑道:「姑娘看別人的事情看得明白,怎麽輪到自己就糊塗了。先前凡事有太太操持,現在誰能替姑娘張羅?再者,即便能找到個人品家世都好的,也未必能有蕭大人這般上心。」
春桃還有未出口的話。
以前楊萱是大儒之女,自然也尋個門當戶對的,現在卻頂了個犯官之女的名頭,縱然楊萱千般好,在有些夫人太太眼裏,還是瞧不上眼。
再者蕭礪上頭沒有雙親,楊萱少了層管束,自己就能當家作主,多麽逍遙自在。
楊萱沉默片刻,想到既然已經應允蕭礪,多說其它也沒有用處,遂笑:「你給我盛碗粥,端一碟鹹菜過來,別的就不要了。」
剛吃完飯,就聽蕙心顛顛稟報,說李石求見。
楊萱很意外,但正好有事跟他商量,便吩咐蕙心請他進來。
李石是跟李山一起來的,兩人沒進屋,在桂花樹下站定。
李山抬頭望著濃密的枝葉,笑問:「這棵樹有年歲了吧?」
「具體我也不清楚,是我曾祖父栽的,至少七八十年。」楊萱答應著,讓蘭心沏一壺茶過來,擺在石桌上,上下打量著李石。
才兩個月不見,李石完全變了個人。
原本他膚色都不算白,如今更是黑炭似的,烏油油的,一張嘴那口白牙甚是顯眼,幹淨整齊。
楊萱歎道:「這陣子辛苦你了,工地上怎麽樣?」
「還行,」李石「嗬嗬」一笑,「累確實是累,但幹得挺順當,跟工部和戶部幾處衙門也搭上了線。今兒找姑娘有兩件事,一是公事一是私事。」端起茶盅「咕咚咚」喝了大半盞,掂起茶壺續上,「先說公事,這後三排的房舍也差不多了,就等著吉日上梁,接下來姑娘是想把另外五排房子蓋起來,還是蓋我那邊的房子?」
說著鋪開圖紙。
楊萱的十五畝地原本打算蓋十排,五排三開間院子,五排兩開間小房,中間隔著一條丈餘寬的街道。現在前麵五排已經蓋妥當了。
而李石的地緊挨著楊萱,跟楊萱的規劃一樣,也是蓋十排典房,餘下的地蓋兩排三進的宅院和兩間鋪麵。
從圖上來看,先蓋誰家的都行,但李石既然這樣問,想必有他的考慮。
楊萱便問:「你是怎麽打算的?」
李石已經思量過,當即道:「我打算先把三進宅院和鋪麵蓋起來。鋪麵簡單,有個五六天就能完工,宅院要麻煩些,蓋一座至少得一個月,現在天太熱,隻能趁早晚涼快的時候幹……而且,進了八月,有些匠人得回去秋收,怎麽也得耽擱十天八日的,然後十月底天就冷了,不一定能幹……這麽估摸著,到年底能蓋出三座宅院。」
聽起來隻是些雜七雜八雞毛蒜皮的事兒,可裏頭總像隱藏著別的。
楊萱很認真地聽。
李石七拐八拐終於說到正題,「冬月前把宅院蓋成之後,我回江西一趟再帶幾個人過來,趁著正月空閑,把宅子收拾收拾,三月裏跟春桃姑娘把親事辦了。」
楊萱驀地瞪大雙眼,「八字還沒一撇呢,這就要成親?你家裏到底是怎麽個章程?」
李石側頭看眼李山,笑答:「我家裏說我跟大哥兩人商量著來,我們以後打算留在京裏,別處的房子不好買,不如自家蓋的舒服結實。三座宅院我跟大哥一人一座,剩一座等家裏有人上京暫時有個住處……家裏離得遠,父母年紀已長,腿腳不太方便,我本來打算請個媒人提親,又怕媒人說不清楚,兩頭傳話別傳岔了。姑娘和春桃姑娘有什麽想問的,咱們當麵鑼對麵鼓地說清楚。要是談得攏成,趕緊把事情定下來,要是談不攏,姑娘提什麽要求我都答應。」
楊萱「噗嗤」笑了。
難怪李家會讓李石打理庶務,還放心給他近萬兩銀子拿到京都來,不提別的,隻這張嘴皮子就很利索。
既然李石擺出開誠布公的架勢,楊萱也不藏著掖著,徑直道:「論起家世,春桃是高攀了三爺了,她本是我身邊的丫頭,跟著我五六年了,這兩年又是相依為命地過,說是親姐妹也不為過。可論人品,春桃卻絲毫不比三爺差。咱們醜話說在前頭,三爺既然上門求親,想必認可春桃的身份,以後不管處得好還是處不好,都不許拿春桃的出身說嘴。」
李石連忙點頭,「這個自然,我明媒正娶回去的妻,落她的麵子也是落我的麵子,夫妻一體,誰臉上都不好看。」
有了李石這句話打底,以後的事情自然就容易得多。
楊萱雖然不曾說過媒,可前後兩世加起來活了二十七八年,聽說過不少量媒的事兒,心裏總還是有譜的。
缸裏已換過水,枯枝敗葉早就拔掉,隻留下蓮葉田田蓮花亭亭,給院子增添了幾分顏色。
楊萱似乎就有這個本事,隻要她在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就多了家的溫暖與溫馨。
就好比飯桌上,因沒有當季的花朵插瓶,便折了兩根竹枝用陶土罐養著,有種不同尋常的質樸拙致。
蕭礪再度環視下四周,從懷裏掏出荷包,取出兩角碎銀放在桌子上,牽上馬,揚長而去。
楊萱也還沒醒,蓋著薄毯睡得正香,束發的綢帶不知何時鬆了,麻花辮散開大半,烏壓壓地堆在枕畔。
春桃隔著帳簾輕聲喚道:「姑娘,姑娘,該醒了。」
楊萱翻個身,迷迷糊糊地問:「什麽時辰了?」
「辰初三刻,」春桃應著,已伸手撩開帳簾,勺在床邊銀鉤上,「姑娘不是讓人牙子巳初過來,再磨蹭就遲了?」
楊萱「騰地」坐起來,「大人呢?」
春桃笑道:「大人一早就醒了,吃了籠包子,喝了碗米粥,說先去衙門看看,待會就回來……對了,大人的被褥沒有搬過來,要不要去椿樹胡同拿一趟?」
「不用,不要了,」楊萱不假思索地說,「夏天蓋不著被子,等抽空重新做。」
她原先做的那套,讓方母用了,蕭礪現在睡的是鬆枝的床。
那些東西犯不著往這邊搬。
春桃應聲好,「那我把西屋收拾出來,西屋的床還在,就是沒有墊子,實在不行多鋪幾床毯子。」
楊萱抿抿唇,「他住內院不好,要不把竹韻軒給大人住,反正阿桂他們隻是白天在哪裏讀書。」
「有什麽不好?」春桃詫異道,「以往都是這麽住的,而且姑娘除服之後也應該跟大人把親事定下來了。」
「誰說要嫁給他?」楊萱嚇了一跳,差點以為昨晚跟蕭礪的談話被聽到了。
春桃反問:「姑娘不嫁大人,還要嫁誰?前兩天,我說給文竹姐做兩件小衣裳,文竹姐不用,說姑娘馬上要除服,該給準備幾身鮮亮的衣裳,又提起姑娘跟大人的親事,總歸明年是要辦的,就不知道哪個日子好。」
楊萱無語。
敢情不管自己應不應,在別人眼裏,她跟蕭礪已經算得上是未婚的夫妻了。
不由歎口氣,抬眸瞥一眼春桃,「我怎麽記得,以前你還說不合適,說我們不是一路人?」
春桃笑道:「姑娘看別人的事情看得明白,怎麽輪到自己就糊塗了。先前凡事有太太操持,現在誰能替姑娘張羅?再者,即便能找到個人品家世都好的,也未必能有蕭大人這般上心。」
春桃還有未出口的話。
以前楊萱是大儒之女,自然也尋個門當戶對的,現在卻頂了個犯官之女的名頭,縱然楊萱千般好,在有些夫人太太眼裏,還是瞧不上眼。
再者蕭礪上頭沒有雙親,楊萱少了層管束,自己就能當家作主,多麽逍遙自在。
楊萱沉默片刻,想到既然已經應允蕭礪,多說其它也沒有用處,遂笑:「你給我盛碗粥,端一碟鹹菜過來,別的就不要了。」
剛吃完飯,就聽蕙心顛顛稟報,說李石求見。
楊萱很意外,但正好有事跟他商量,便吩咐蕙心請他進來。
李石是跟李山一起來的,兩人沒進屋,在桂花樹下站定。
李山抬頭望著濃密的枝葉,笑問:「這棵樹有年歲了吧?」
「具體我也不清楚,是我曾祖父栽的,至少七八十年。」楊萱答應著,讓蘭心沏一壺茶過來,擺在石桌上,上下打量著李石。
才兩個月不見,李石完全變了個人。
原本他膚色都不算白,如今更是黑炭似的,烏油油的,一張嘴那口白牙甚是顯眼,幹淨整齊。
楊萱歎道:「這陣子辛苦你了,工地上怎麽樣?」
「還行,」李石「嗬嗬」一笑,「累確實是累,但幹得挺順當,跟工部和戶部幾處衙門也搭上了線。今兒找姑娘有兩件事,一是公事一是私事。」端起茶盅「咕咚咚」喝了大半盞,掂起茶壺續上,「先說公事,這後三排的房舍也差不多了,就等著吉日上梁,接下來姑娘是想把另外五排房子蓋起來,還是蓋我那邊的房子?」
說著鋪開圖紙。
楊萱的十五畝地原本打算蓋十排,五排三開間院子,五排兩開間小房,中間隔著一條丈餘寬的街道。現在前麵五排已經蓋妥當了。
而李石的地緊挨著楊萱,跟楊萱的規劃一樣,也是蓋十排典房,餘下的地蓋兩排三進的宅院和兩間鋪麵。
從圖上來看,先蓋誰家的都行,但李石既然這樣問,想必有他的考慮。
楊萱便問:「你是怎麽打算的?」
李石已經思量過,當即道:「我打算先把三進宅院和鋪麵蓋起來。鋪麵簡單,有個五六天就能完工,宅院要麻煩些,蓋一座至少得一個月,現在天太熱,隻能趁早晚涼快的時候幹……而且,進了八月,有些匠人得回去秋收,怎麽也得耽擱十天八日的,然後十月底天就冷了,不一定能幹……這麽估摸著,到年底能蓋出三座宅院。」
聽起來隻是些雜七雜八雞毛蒜皮的事兒,可裏頭總像隱藏著別的。
楊萱很認真地聽。
李石七拐八拐終於說到正題,「冬月前把宅院蓋成之後,我回江西一趟再帶幾個人過來,趁著正月空閑,把宅子收拾收拾,三月裏跟春桃姑娘把親事辦了。」
楊萱驀地瞪大雙眼,「八字還沒一撇呢,這就要成親?你家裏到底是怎麽個章程?」
李石側頭看眼李山,笑答:「我家裏說我跟大哥兩人商量著來,我們以後打算留在京裏,別處的房子不好買,不如自家蓋的舒服結實。三座宅院我跟大哥一人一座,剩一座等家裏有人上京暫時有個住處……家裏離得遠,父母年紀已長,腿腳不太方便,我本來打算請個媒人提親,又怕媒人說不清楚,兩頭傳話別傳岔了。姑娘和春桃姑娘有什麽想問的,咱們當麵鑼對麵鼓地說清楚。要是談得攏成,趕緊把事情定下來,要是談不攏,姑娘提什麽要求我都答應。」
楊萱「噗嗤」笑了。
難怪李家會讓李石打理庶務,還放心給他近萬兩銀子拿到京都來,不提別的,隻這張嘴皮子就很利索。
既然李石擺出開誠布公的架勢,楊萱也不藏著掖著,徑直道:「論起家世,春桃是高攀了三爺了,她本是我身邊的丫頭,跟著我五六年了,這兩年又是相依為命地過,說是親姐妹也不為過。可論人品,春桃卻絲毫不比三爺差。咱們醜話說在前頭,三爺既然上門求親,想必認可春桃的身份,以後不管處得好還是處不好,都不許拿春桃的出身說嘴。」
李石連忙點頭,「這個自然,我明媒正娶回去的妻,落她的麵子也是落我的麵子,夫妻一體,誰臉上都不好看。」
有了李石這句話打底,以後的事情自然就容易得多。
楊萱雖然不曾說過媒,可前後兩世加起來活了二十七八年,聽說過不少量媒的事兒,心裏總還是有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