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小醉老生常談,求收藏,求推薦票。再次說本文架空,民風習俗類似於魏晉南北朝末期,隋唐早期。別同小醉提明清的禮教,故事的時代是對女子來說是最好的時代,看到美男可欣賞,可投之木桃的年代。


    淑妃在宣室內飲茶,傾聽她對麵三清觀主講解道經。三清觀主是一位四旬左右的中年人,玉樹臨風,氣質飄然,眸光深邃是一位極為難得的美男子。


    宣室為接待貴客之所在,布置中清幽中隱現奢華。淑妃含笑傾聽,時而舉茶盞品茶,姿態亦是從容。三清觀主目不斜視,對淑妃的媚態似全然看不見,講解經文極為的用心。


    三清道觀的鍾鳴齊響,他停住了口,俊逸絕俗的臉上露出一抹的錯愕,淑妃靜靜聽了一陣鍾鳴,食指中指托著茶杯底部,向三清觀主抬了抬,“三清祖師亦做出擇徒的選擇,本宮恭喜觀主多一位師妹。”


    三清觀主同樣微笑道:“多謝淑妃娘娘,請恕貧道失禮,先去知守齋叩拜祖師。”


    “請。”淑妃衣袖招展,三清觀主稽首告辭,淑妃有抿了一口茶水,眼底難免閃過欣慰之色。


    “主人,三清祖師定蕭氏阿菀為關門弟子。”


    淑妃放下茶盞,微微合起眸子,“本宮早就明白,蕭菀必能拜師。”


    身側通傳的婦人,跪坐,為淑妃蓄滿茶水,見淑妃有欣慰之色,恭維道:“蕭氏阿菀不枉主人一番指點,奴婢亦沒想到因祁陽侯娶平妻而在莊子上落寞悲傷的祁陽侯夫人會有今日,奴婢原想著她會忍耐下去。”


    “是蕭琳。”


    淑妃嘴角翹起,“蕭菀看似無情灑脫,其實她最在意得是蕭琳,不是本宮緊趕慢趕的去莊子上,不是救下得了傷寒的蕭琳,蕭菀怕是心莫大於哀死,或是忍耐下去,或是隨蕭琳一起去了,她做這一切說是報仇,奪回昔日的尊榮,歸根到底還是為了蕭琳。”


    “她是個好母親,本宮卻···”


    淑妃聲音低沉,幾乎不可聞,冷豔的眉眼間一分的愁容一閃而逝,“有蕭菀相助,本宮的把握更大了,本宮可不會再讓司徒貴妃獨占鼇頭。”


    “奴婢看陛下的心是偏著主人的。”


    淑妃聽聞嘲諷的一笑,“偏向?陛下偏向的原因是本宮比貴妃明白陛下的心思。”


    預期相信帝王之情,還不如相信手中的權柄。淑妃眸子深幽不可見底,“蕭菀是幸運的,得賢德太後另眼相看,有本宮在陛下麵前為其周旋,然本宮當日···孤立無援,不也一樣的走了出來?”


    “蕭菀有一句話說對了,陛下可打壓士族,扶持寒門,然陛下絕不會看著士族徹底的消亡,他亦是士族,除非中土換一個皇帝,但這可能嗎?大夏根基穩如泰山,胡族騎兵不敢輕易南下扣邊,士族亡不了。”


    淑妃眸子一瞬間燦若星辰,“更衣,本宮去長生湖畔走走。”


    “喏。”


    三清道觀左側有一處碧藍的湖泊,命名為長生湖,據傳湖水長生不歇,有許多信徒會在湖畔許願,或者放下長明燈,祭奠逝去的親人。


    淑妃附身,親自將長明燈點燃,安放在紙船上,湖水飄蕩,紙船隨著波紋向湖中心漂浮。淑妃雙手合十,合眼祈禱。


    “秦王殿下到,眾人回避。”


    淑妃手指微動,直到她祈禱完成,她放出的長明燈融入湖水後,才轉身看向秦王方向。


    秦王身穿玄色長袍,不同士族貴胄塗抹腰間佩戴扇子玉佩,半人高的長劍斜掛在腰間,行走間手掌時不時的扶著劍柄,高人一等的健碩身材相比較時下流行的文弱才子顯得他鶴立雞群,亦有幾分的格格不入。


    香客或是躲閃,或是行禮,亦或是滿不在乎,偶有狂生名士會對秦王露出鄙夷之色,不是秦王身邊有侍衛隨扈,狂生許是會罵秦王一頓。


    “那便是秦王殿下?”


    “可不,同當今陛下不像,但卻是陛下同母的嫡親兄弟。”


    “秦王殿下長得不好看,難怪顯德太後不選秦王。”


    淑妃唇角高高的翹起,在大夏朝,秦王是最為不受歡迎的王爺,如果沒有王爺的身份,絕對在大夏難以立足。換了趙王來,香客會蜂擁而上,每次趙王出行,都會收到一車的木桃鮮花,趙王同祁陽侯並稱大夏兩大美男子。


    秦王見到長生湖畔的淑妃,慢慢的停住腳步。淑妃含笑而立,端莊絕豔,妙目若寒潭,流轉間是濃濃的嘲諷,秦王拱手:“臣拜見淑妃娘娘。”


    “秦王殿下乃大夏戍邊有功之臣,亦是陛下左膀右臂,不必多禮,快請起。”


    “謝淑妃娘娘。”


    秦王左手自然而然的扶著配劍,目光越過淑妃,看向長生湖。厚唇抿了抿,沉默下來。


    淑妃掃過秦王深邃的五官,高挺的鼻梁,厚嘴唇,輕笑:“升鬥小民毫無見識,秦王殿下無需介懷。”


    “臣不會。”


    秦王說這一句話,又沉默了。在他身邊隨扈的侍衛知曉自己的主子不擅長言辭,亦有曾經被狂生名士說得落荒而逃的經曆,在女子麵前,主人更是木訥到極致。換了趙王,定會將當今陛下的寵妃逗得喜笑顏開。


    在大夏,比出身,比容貌,比辯才,比書法。秦王除了出身皇族,是陛下嫡親兄弟之外,其餘得都是下品,辯才無,容貌豪放不夠儒雅文弱,書法更是沒有,最讓名士不齒得是秦王竟然成了戍邊的將軍,棄筆從戎,兵家子比寒門地位還低微。


    雖然秦王有大功於大夏,戍邊十餘年,但在賢德太後選繼承人的時候,他是最先被排除掉的,沒有一絲一毫的機會。陛下登基後,對嫡親兄弟秦王很是信任,委以重任,榮寵有加,對其餘兄弟類似才名滿天下的趙王,看著是重視親厚,然···淑妃卻知曉陛下最為警惕得就是趙王。


    有如上的短處,秦王便是有造反的心思,亦不會有人支持追隨,得到世人的認可。


    淑妃不想同沉默的秦王同站在一處,“本宮奉陛下之命,來三清道觀禮,恰好有機會,親自放下一盞長明燈,往年多是假借旁人之手。”


    秦王垂下眼瞼,凝視手掌下鐵劍劍柄,“淑妃娘娘有心,逝者定會體諒。”


    “不打擾秦王殿下賞景,本宮先告辭。”


    淑妃生疏客套的說道,兩人擦肩而過時,旁邊傳來吵鬧聲,“混賬,你們說誰是醜八怪?膽敢汙蔑父王,找死。”


    “世子殿下饒命,世子殿下饒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冠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夜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夜吟並收藏冠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