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皇兄也是這樣啊?他也不還是每天忙個不停,心裏都是江山社稷,那才是最重要的。」
付巧言無話可說。
榮錦棠和淑太貴妃老說六公主不懂事年紀小,這一番交流,她發現她自己其實很通透。
她心裏什麽都明白,隻是平時不說而已。
付巧言笑笑,歎了一句:「公主是明白人。」
榮靜柔紅了臉,又有些扭捏:「我知道是母親叫你問我的,那你跟她說說唄。」
付巧言輕聲笑笑。
「諾,保證完成任務。」
榮靜柔軟軟靠在她身邊,一本正經道:「我皇兄很好的,你要對他好,一直好。」
「嗯。」
等付巧言把六公主的話轉述給淑太貴妃時,她卻一點都不欣喜。
沈長溪都已過世三年,可她還是能記起這個胞弟的音容笑貌。
「找個武將,有什麽好的?」淑太貴妃低聲呢喃。
「說不得哪天就馬革裹屍,連最後一麵都見不著了。」
付巧言跟著歎氣。
六公主說得很堅定,她或許有些小孩子脾氣在裏麵,卻絕對不是鬧著玩的。
淑太貴妃的手在椅子扶手上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發出「嘭、嘭」的聲響。
她心裏頭煩得很,也不知道要怎麽辦。
付巧言安靜坐在一邊,她沒有再說什麽。
無論最終給六公主定的駙馬是誰,都不是她能評判的。
淑太貴妃揉了揉眉心,衝付巧言道:「好孩子,辛苦你了,回去吧。」
付巧言站起身向她福了福,退了出去。
且不說六公主的駙馬選的如何,付巧言的生活卻變得簡單而豐富起來。
她每日上午陪淑太貴妃或者榮靜柔讀書玩鬧,中午也是在甘露齋用膳,榮錦棠若是有空就會過來,沒空就她們三個用。
中午付巧言偶爾回歸園居,偶爾在無憂閣的偏殿,總能舒舒服服睡個午覺。
下午的時間更自由一些,有的時候要去正殿陪榮錦棠辦公,有的時候她就回歸園居,顧紅纓來的很勤,兩個人很快就成了朋友。
付巧言原來也沒想到,在宮裏竟還能找到這樣的朋友來。
晚膳前付巧言就會去無憂閣的前殿等榮錦棠,他每天都是這個時候忙完,牽著小姑娘去鬥豔園散步賞景。
晚上,自然還是那麽些事。
經的多了,付巧言也發現自己耐力變好了些,次日早上也不會累的起不來床。
相處日久,她同榮錦棠的關係就更融洽了。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花開了又敗,敗了又開,榮錦棠始終隻找她一個人。
一開始付巧言還偶爾會擔心,後來她索性不讓自己太過糾結,該怎麽過便怎麽過。
一晃就是八月十五了。
中秋佳節,自是要闔家團圓。
早十天榮錦棠就去書請太後過來行宮悠閑幾日,順便也過個節,不過太後回道年紀大了,實在懶怠不想出宮,叫他也不用回宮,同淑太貴妃好好過節便是。
後榮錦棠再三誠請,淑太貴妃也去書邀請,最後太後還是不願意過來。
榮錦棠隻好讓宮裏寧城給太後辦個宴會,叫太後也「與朕同樂」,才最終罷休。
行宮裏一共沒多少人,榮錦棠也隻肯同付巧言安排事,於是這宮宴的事兒就落到了淑太貴妃和付巧言一個才人身上。
一開始付巧言不太想辦,她確實沒這經驗,加上位份低,很擔心出了大錯。
倒是淑太貴妃淡然道:「名頭上還是我來辦,你個小丫頭怕什麽。隻是娘娘我年紀大啦,還得你幫幫忙才是。」
付巧言還是有些擔心的:「娘娘,要是……」
淑太貴妃拍了拍她的手,笑的很和煦。
「你隻管去吩咐,這宮裏人精怪著呢,你看誰敢給你臉色。」
她這話簡直一錘定音。
之後禦膳房和鬥豔園的管事都來找她定菜單和座位擺設,態度客氣得仿佛她是當年的貴妃娘娘,就連盛讚也滿口小主叫得親熱,一點的趾高氣昂都瞧不找。
後來等都忙完了,榮錦棠問她:「怎麽樣?有人給你為難否?」
付巧言抿抿嘴,笑道:「行宮裏人很和善,都是客客氣氣辦事的。」
榮錦棠淡淡一笑:「那是肯定的,誰敢給付娘娘眼色瞧。」
他還有後半句沒說,不看你是誰,也要看你背後是誰。
有朕在你身後站著,看誰敢給你不痛快。
位份又有什麽要緊的呢?
那些早晚都會有的,隻是要穩妥一些。
先帝貴妃蘇蔓多耀眼的人物,隻瞧她一步登天的得意,卻忽略了穩紮穩打的根基。
雖然付巧言比蘇蔓好千百倍,榮錦棠也不想一下子用光她的福氣。
小姑娘要一直好好的,一步一個腳印才踏實。
榮錦棠笑:「也不看無憂閣是誰能住進來的。」
到了八月十五的頭幾天,付巧言就正經忙碌起來。
淑太貴妃自己當了甩手掌櫃,自然是什麽都不管的,隻讓付巧言先看了單子就用印,倒是十分信任她。
付巧言隻好把每張單子反複查看,幾乎事必躬親。
在行宮裏一共就十個主子,還是中秋家宴,場麵比宮宴小很多。
依著以前先帝來行宮時候的舊例,付巧言很快就上手了。
宴會的菜單是很早就留定下的,行宮要先行采買準備食材,保證宴席當天不會缺樣。
按例每人一台,共十台桌塌。皇上和淑太貴妃的菜品樣式最多,六公主其次,剩下的就是妃嬪們。
因為皇帝的妃嬪位份都不算太高,至今連個嬪都沒有,因此她們七人的份例就做成了一樣的。
每人是四道蒸菜四道小碟兩道點心,一共十道菜湊成十全十美。
付巧言仔細選過一輪菜,把行宮裏比較新鮮的蓮藕和湖魚換上,也就基本上定了。
她拿單子去給淑太貴妃用印,淑太貴妃看都懶得看,直接叫她自己找沈福去蓋。
一開始她還是不太敢的,隻沈福也安慰她講說不要怕,後來蓋的次數多了,倒也坦然了。隻每次還是要恭敬請了淑太貴妃先看單子,無論她瞧不瞧,這一步都不能省。
剩下的就是桌塌擺放位置,茶酒瓜果的供應,以及樂坊的曲子選擇。
如今邊關危機,宮裏早就禁了歌舞,宴會開的也少,大多都是樂坊司出些新曲子,叫樂師奏了熱鬧場麵。
正好行宮裏有湖有船,付巧言便同淑太貴妃商量,叫把隻有一層的那艘樓船開出來,請樂師們隔著湖在船上奏樂,到時候宮燈搖曳在湖麵上,意境很是美麗。
這樣一來場麵好看還不費事,倒是一舉兩得。
淑太貴妃一聽就點了頭,等樂坊司那出了曲單就用了印。
中秋佳節自是闔家團圓夜,曲子選的都很溫馨繾綣,比如春江花月夜、水調歌頭等,總之叫人聽了心裏頭歡快。
八月十五前一日付巧言要去看桌塌擺設,要把所有的單子都再核對一遍,等這一些都忙完,也該用晚膳了。
榮錦棠這時候倒是比她清閑,越是節日裏下的朝臣們越沒那麽多閑事,就連折子都比往日少了不少,還全部都是報喜不報憂的。
付巧言無話可說。
榮錦棠和淑太貴妃老說六公主不懂事年紀小,這一番交流,她發現她自己其實很通透。
她心裏什麽都明白,隻是平時不說而已。
付巧言笑笑,歎了一句:「公主是明白人。」
榮靜柔紅了臉,又有些扭捏:「我知道是母親叫你問我的,那你跟她說說唄。」
付巧言輕聲笑笑。
「諾,保證完成任務。」
榮靜柔軟軟靠在她身邊,一本正經道:「我皇兄很好的,你要對他好,一直好。」
「嗯。」
等付巧言把六公主的話轉述給淑太貴妃時,她卻一點都不欣喜。
沈長溪都已過世三年,可她還是能記起這個胞弟的音容笑貌。
「找個武將,有什麽好的?」淑太貴妃低聲呢喃。
「說不得哪天就馬革裹屍,連最後一麵都見不著了。」
付巧言跟著歎氣。
六公主說得很堅定,她或許有些小孩子脾氣在裏麵,卻絕對不是鬧著玩的。
淑太貴妃的手在椅子扶手上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發出「嘭、嘭」的聲響。
她心裏頭煩得很,也不知道要怎麽辦。
付巧言安靜坐在一邊,她沒有再說什麽。
無論最終給六公主定的駙馬是誰,都不是她能評判的。
淑太貴妃揉了揉眉心,衝付巧言道:「好孩子,辛苦你了,回去吧。」
付巧言站起身向她福了福,退了出去。
且不說六公主的駙馬選的如何,付巧言的生活卻變得簡單而豐富起來。
她每日上午陪淑太貴妃或者榮靜柔讀書玩鬧,中午也是在甘露齋用膳,榮錦棠若是有空就會過來,沒空就她們三個用。
中午付巧言偶爾回歸園居,偶爾在無憂閣的偏殿,總能舒舒服服睡個午覺。
下午的時間更自由一些,有的時候要去正殿陪榮錦棠辦公,有的時候她就回歸園居,顧紅纓來的很勤,兩個人很快就成了朋友。
付巧言原來也沒想到,在宮裏竟還能找到這樣的朋友來。
晚膳前付巧言就會去無憂閣的前殿等榮錦棠,他每天都是這個時候忙完,牽著小姑娘去鬥豔園散步賞景。
晚上,自然還是那麽些事。
經的多了,付巧言也發現自己耐力變好了些,次日早上也不會累的起不來床。
相處日久,她同榮錦棠的關係就更融洽了。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花開了又敗,敗了又開,榮錦棠始終隻找她一個人。
一開始付巧言還偶爾會擔心,後來她索性不讓自己太過糾結,該怎麽過便怎麽過。
一晃就是八月十五了。
中秋佳節,自是要闔家團圓。
早十天榮錦棠就去書請太後過來行宮悠閑幾日,順便也過個節,不過太後回道年紀大了,實在懶怠不想出宮,叫他也不用回宮,同淑太貴妃好好過節便是。
後榮錦棠再三誠請,淑太貴妃也去書邀請,最後太後還是不願意過來。
榮錦棠隻好讓宮裏寧城給太後辦個宴會,叫太後也「與朕同樂」,才最終罷休。
行宮裏一共沒多少人,榮錦棠也隻肯同付巧言安排事,於是這宮宴的事兒就落到了淑太貴妃和付巧言一個才人身上。
一開始付巧言不太想辦,她確實沒這經驗,加上位份低,很擔心出了大錯。
倒是淑太貴妃淡然道:「名頭上還是我來辦,你個小丫頭怕什麽。隻是娘娘我年紀大啦,還得你幫幫忙才是。」
付巧言還是有些擔心的:「娘娘,要是……」
淑太貴妃拍了拍她的手,笑的很和煦。
「你隻管去吩咐,這宮裏人精怪著呢,你看誰敢給你臉色。」
她這話簡直一錘定音。
之後禦膳房和鬥豔園的管事都來找她定菜單和座位擺設,態度客氣得仿佛她是當年的貴妃娘娘,就連盛讚也滿口小主叫得親熱,一點的趾高氣昂都瞧不找。
後來等都忙完了,榮錦棠問她:「怎麽樣?有人給你為難否?」
付巧言抿抿嘴,笑道:「行宮裏人很和善,都是客客氣氣辦事的。」
榮錦棠淡淡一笑:「那是肯定的,誰敢給付娘娘眼色瞧。」
他還有後半句沒說,不看你是誰,也要看你背後是誰。
有朕在你身後站著,看誰敢給你不痛快。
位份又有什麽要緊的呢?
那些早晚都會有的,隻是要穩妥一些。
先帝貴妃蘇蔓多耀眼的人物,隻瞧她一步登天的得意,卻忽略了穩紮穩打的根基。
雖然付巧言比蘇蔓好千百倍,榮錦棠也不想一下子用光她的福氣。
小姑娘要一直好好的,一步一個腳印才踏實。
榮錦棠笑:「也不看無憂閣是誰能住進來的。」
到了八月十五的頭幾天,付巧言就正經忙碌起來。
淑太貴妃自己當了甩手掌櫃,自然是什麽都不管的,隻讓付巧言先看了單子就用印,倒是十分信任她。
付巧言隻好把每張單子反複查看,幾乎事必躬親。
在行宮裏一共就十個主子,還是中秋家宴,場麵比宮宴小很多。
依著以前先帝來行宮時候的舊例,付巧言很快就上手了。
宴會的菜單是很早就留定下的,行宮要先行采買準備食材,保證宴席當天不會缺樣。
按例每人一台,共十台桌塌。皇上和淑太貴妃的菜品樣式最多,六公主其次,剩下的就是妃嬪們。
因為皇帝的妃嬪位份都不算太高,至今連個嬪都沒有,因此她們七人的份例就做成了一樣的。
每人是四道蒸菜四道小碟兩道點心,一共十道菜湊成十全十美。
付巧言仔細選過一輪菜,把行宮裏比較新鮮的蓮藕和湖魚換上,也就基本上定了。
她拿單子去給淑太貴妃用印,淑太貴妃看都懶得看,直接叫她自己找沈福去蓋。
一開始她還是不太敢的,隻沈福也安慰她講說不要怕,後來蓋的次數多了,倒也坦然了。隻每次還是要恭敬請了淑太貴妃先看單子,無論她瞧不瞧,這一步都不能省。
剩下的就是桌塌擺放位置,茶酒瓜果的供應,以及樂坊的曲子選擇。
如今邊關危機,宮裏早就禁了歌舞,宴會開的也少,大多都是樂坊司出些新曲子,叫樂師奏了熱鬧場麵。
正好行宮裏有湖有船,付巧言便同淑太貴妃商量,叫把隻有一層的那艘樓船開出來,請樂師們隔著湖在船上奏樂,到時候宮燈搖曳在湖麵上,意境很是美麗。
這樣一來場麵好看還不費事,倒是一舉兩得。
淑太貴妃一聽就點了頭,等樂坊司那出了曲單就用了印。
中秋佳節自是闔家團圓夜,曲子選的都很溫馨繾綣,比如春江花月夜、水調歌頭等,總之叫人聽了心裏頭歡快。
八月十五前一日付巧言要去看桌塌擺設,要把所有的單子都再核對一遍,等這一些都忙完,也該用晚膳了。
榮錦棠這時候倒是比她清閑,越是節日裏下的朝臣們越沒那麽多閑事,就連折子都比往日少了不少,還全部都是報喜不報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