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夫人您饒了奴婢……奴婢也不願意這樣啊!」
「你不願意怎麽樣?」
「是孫姨娘命令奴婢把大夫的方子換掉,給您抓了涼藥,讓您天天喝下涼藥。」
聞言,沈怡慶倒抽了一口冷氣,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涼藥……那可是孕婦或是坐月子婦人都碰不得的藥,更遑論是像她這樣一再落胎的婦人。
難怪方才老掌櫃一把她的脈,就是一臉古怪,還要她把大夫開的方子拿去藥行給他們瞅瞅……
沈怡慶神情青慘,不見血色的唇瓣在顫抖,好半晌才有辦法再開口。
「你說……這全是孫姨娘的主意?」
「是啊!」萍兒生怕會遭受懲戒,一古腦兒的把話全吐了出來:「姑爺也知情,他也沒攔著孫姨娘,是他默許孫姨娘這麽做的。」
聽罷,沈怡慶往後一靠,整個人癱在車壁上,眼眶打滾的淚水,伴隨著哽咽聲落下。
原來,白敏澤壓根兒沒昐著她生下兒子,他早已經被孫菁菁蠱惑,隻認孫菁菁生的庶子,哪裏還管得上她這個沈家大小姐。
「……為什麽?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沈怡慶兩眼空洞的質問起萍兒。
萍兒見她一副心死的模樣,心生不忍,隻能又疚又悔的開了口。
「夫人應當知道,孫姨娘一直想取代夫人的位置,而姑爺……他曾經說過,他在沈家底下看沈家人臉色看了太久,隻要夫人不在了,他就能揚眉吐氣。」
「所以你的意思是,白敏澤他巴不得我死?」
清楚看見沈怡慶眼中的恨意,萍兒急忙解釋:「姑爺沒這麽說過!他隻是……隻是與孫姨娘一樣,不希望夫人生下沈家的繼承人。」
「為什麽?難道我生的孩子,他沒有份嗎?」沈怡慶神情恨透的反問。
「姑爺說……夫人生下的孩子隻得姓沈,沒得姓白,既然如此,不如不生。」
沈怡慶閉上熱淚浸濕的雙眼,一顆心已跌入深穀,渾身發寒。
原來,這些年來她的努力隻是個笑話。
原來丈夫與側室一鼻孔出氣,處心積慮想著讓她落胎,讓她不間斷的喝下涼藥,甚至巴不得她一輩子無出。
見沈怡慶良久不說話,隻是閉著眼默默落淚,萍兒慌了,伸手扯了扯沈怡慶的衣袖。
「夫人,夫人,您千萬別向姑爺說起萍兒向您透露的這些話,夫人……」
沈怡慶睜眼便看見淚流滿麵的萍兒,心想,都怪她自個兒無能,明明沈家是她的家,沈家產業理應由她繼承,她卻一心隻想著討好夫君,一心想著替丈夫留後,默許了丈夫與側室坐大,才會落得今日這般下場。
與其怪罪這些牆頭草的下人,倒不如怪她自己治家無能。
「夫人?夫人您還好嗎?」萍兒憂心地追問。
沈怡慶慢慢的穩住了心緒,重新挺直了腰杆,拔開了萍兒的手。
「放心吧,我吃了這麽久的涼藥都還沒出事,可見上天還不想收了我,打算讓我好好重振家風,收拾敗壞沈家的幾個壞東西。」
沈怡慶性子溫婉,向來待人和氣,難得口出重話,萍兒大氣也不敢喘上一聲,就怕在這節骨眼兒上,多說多錯。
「等我帶妞兒回去,我便會與白敏澤和離,他與孫菁菁都得滾出沈家,往後沈家由我主持大局,你若是還想在沈家混口飯吃,那你應當知道該怎麽做。」
聽完沈怡慶這席話,又看見她一臉寒意,萍兒打了個寒顫,顧不得車廂裏狹小,連忙跪了下去。
「夫人請放心,從今往後,奴婢隻會忠於夫人,絕對不敢有二心。」
沈怡慶眼底升起一抹悲哀。自古以來,女人都是依附著男人,阿爹生前無子,一直視此為終生遺憾,才會引狼入室,招了白敏澤這隻白眼狼當女婿,沒想過白敏澤隻是想侵吞沈家產業罷了。
而這些為奴為婢的下人,同樣有著男子為大的觀念,即使明知道白敏澤不過是招贅女婿,卻在阿爹死後把他看作沈家主子在侍奉,反將她這個正牌的沈家人視作無物。
追根究柢,若是阿爹當初把她當作男子教養,讓她學著治理沈家產業,願意讓她在外拋頭露麵,當個令人不敢小覷的女當家,興許今日這一切將會不同。
京中也不乏有富裕人家,由於沒有子嗣,隻得教養閨女治理家業,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阿爹生性敦厚,為人太過老實,而且觀念太過迂腐,在他看來,女兒就該是養在深閨之中,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治理家業這等事理當由男子來做。
因此過去阿爹從不讓她插手沈家布莊的事,就連家中大小帳冊全都交由布莊的帳房管理。
阿爹的態度自然也影響了布莊的下人,布莊的下人知道沈家老爺不讓女人插手沈家事業,當然也不會把沈怡慶當回事。
正是阿爹的態度,造就了今日眾人倒戈相向的局麵。
想到此處,沈怡慶不由得埋怨起阿爹,可埋怨又有什麽用?阿爹已不在人世,縱然她再有滿腹怨言,也無從訴起。
再說,即使阿爹仍在人世,依他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來看,肯定也不會讓她插手管理沈家事業。
可是,她是萬不能再依靠白敏澤了,等到接妞兒回沈家後,她就要與白敏澤和離,再把他與孫菁菁一同攆出家門。
往後,她得依靠自己的雙手,好好治理沈家產業,絕對不會讓妞兒重蹈她的覆轍,更不會讓外人瞧不起她們娘兒倆!
「夫人,到了。」
平緩行駛的馬車停住,外頭傳來車夫的稟報聲。
跪在車廂地板上的萍兒,一身狼狽的爬起身,七手八腳的上前攙扶沈怡慶。
這一次沈怡慶沒有躲開,而是任由萍兒攙扶著自己下了馬車,隻因她心中明白,萍兒雖然勢利,但還知輕重,經過方才她那番宣示,萍兒當知往後該效忠的人是誰。
馬車外的天色已近黃昏,放眼望去是一片井然有序的農地,大坵是離京城最近的鄉郊,這兒是農耕之地,四季農作收獲全往京城兜售。
最初沈家隻是大坵的地主,後來開始養蠶織布,並在京郊興建織坊,便有了沈家布莊。
「你不願意怎麽樣?」
「是孫姨娘命令奴婢把大夫的方子換掉,給您抓了涼藥,讓您天天喝下涼藥。」
聞言,沈怡慶倒抽了一口冷氣,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涼藥……那可是孕婦或是坐月子婦人都碰不得的藥,更遑論是像她這樣一再落胎的婦人。
難怪方才老掌櫃一把她的脈,就是一臉古怪,還要她把大夫開的方子拿去藥行給他們瞅瞅……
沈怡慶神情青慘,不見血色的唇瓣在顫抖,好半晌才有辦法再開口。
「你說……這全是孫姨娘的主意?」
「是啊!」萍兒生怕會遭受懲戒,一古腦兒的把話全吐了出來:「姑爺也知情,他也沒攔著孫姨娘,是他默許孫姨娘這麽做的。」
聽罷,沈怡慶往後一靠,整個人癱在車壁上,眼眶打滾的淚水,伴隨著哽咽聲落下。
原來,白敏澤壓根兒沒昐著她生下兒子,他早已經被孫菁菁蠱惑,隻認孫菁菁生的庶子,哪裏還管得上她這個沈家大小姐。
「……為什麽?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沈怡慶兩眼空洞的質問起萍兒。
萍兒見她一副心死的模樣,心生不忍,隻能又疚又悔的開了口。
「夫人應當知道,孫姨娘一直想取代夫人的位置,而姑爺……他曾經說過,他在沈家底下看沈家人臉色看了太久,隻要夫人不在了,他就能揚眉吐氣。」
「所以你的意思是,白敏澤他巴不得我死?」
清楚看見沈怡慶眼中的恨意,萍兒急忙解釋:「姑爺沒這麽說過!他隻是……隻是與孫姨娘一樣,不希望夫人生下沈家的繼承人。」
「為什麽?難道我生的孩子,他沒有份嗎?」沈怡慶神情恨透的反問。
「姑爺說……夫人生下的孩子隻得姓沈,沒得姓白,既然如此,不如不生。」
沈怡慶閉上熱淚浸濕的雙眼,一顆心已跌入深穀,渾身發寒。
原來,這些年來她的努力隻是個笑話。
原來丈夫與側室一鼻孔出氣,處心積慮想著讓她落胎,讓她不間斷的喝下涼藥,甚至巴不得她一輩子無出。
見沈怡慶良久不說話,隻是閉著眼默默落淚,萍兒慌了,伸手扯了扯沈怡慶的衣袖。
「夫人,夫人,您千萬別向姑爺說起萍兒向您透露的這些話,夫人……」
沈怡慶睜眼便看見淚流滿麵的萍兒,心想,都怪她自個兒無能,明明沈家是她的家,沈家產業理應由她繼承,她卻一心隻想著討好夫君,一心想著替丈夫留後,默許了丈夫與側室坐大,才會落得今日這般下場。
與其怪罪這些牆頭草的下人,倒不如怪她自己治家無能。
「夫人?夫人您還好嗎?」萍兒憂心地追問。
沈怡慶慢慢的穩住了心緒,重新挺直了腰杆,拔開了萍兒的手。
「放心吧,我吃了這麽久的涼藥都還沒出事,可見上天還不想收了我,打算讓我好好重振家風,收拾敗壞沈家的幾個壞東西。」
沈怡慶性子溫婉,向來待人和氣,難得口出重話,萍兒大氣也不敢喘上一聲,就怕在這節骨眼兒上,多說多錯。
「等我帶妞兒回去,我便會與白敏澤和離,他與孫菁菁都得滾出沈家,往後沈家由我主持大局,你若是還想在沈家混口飯吃,那你應當知道該怎麽做。」
聽完沈怡慶這席話,又看見她一臉寒意,萍兒打了個寒顫,顧不得車廂裏狹小,連忙跪了下去。
「夫人請放心,從今往後,奴婢隻會忠於夫人,絕對不敢有二心。」
沈怡慶眼底升起一抹悲哀。自古以來,女人都是依附著男人,阿爹生前無子,一直視此為終生遺憾,才會引狼入室,招了白敏澤這隻白眼狼當女婿,沒想過白敏澤隻是想侵吞沈家產業罷了。
而這些為奴為婢的下人,同樣有著男子為大的觀念,即使明知道白敏澤不過是招贅女婿,卻在阿爹死後把他看作沈家主子在侍奉,反將她這個正牌的沈家人視作無物。
追根究柢,若是阿爹當初把她當作男子教養,讓她學著治理沈家產業,願意讓她在外拋頭露麵,當個令人不敢小覷的女當家,興許今日這一切將會不同。
京中也不乏有富裕人家,由於沒有子嗣,隻得教養閨女治理家業,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阿爹生性敦厚,為人太過老實,而且觀念太過迂腐,在他看來,女兒就該是養在深閨之中,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治理家業這等事理當由男子來做。
因此過去阿爹從不讓她插手沈家布莊的事,就連家中大小帳冊全都交由布莊的帳房管理。
阿爹的態度自然也影響了布莊的下人,布莊的下人知道沈家老爺不讓女人插手沈家事業,當然也不會把沈怡慶當回事。
正是阿爹的態度,造就了今日眾人倒戈相向的局麵。
想到此處,沈怡慶不由得埋怨起阿爹,可埋怨又有什麽用?阿爹已不在人世,縱然她再有滿腹怨言,也無從訴起。
再說,即使阿爹仍在人世,依他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來看,肯定也不會讓她插手管理沈家事業。
可是,她是萬不能再依靠白敏澤了,等到接妞兒回沈家後,她就要與白敏澤和離,再把他與孫菁菁一同攆出家門。
往後,她得依靠自己的雙手,好好治理沈家產業,絕對不會讓妞兒重蹈她的覆轍,更不會讓外人瞧不起她們娘兒倆!
「夫人,到了。」
平緩行駛的馬車停住,外頭傳來車夫的稟報聲。
跪在車廂地板上的萍兒,一身狼狽的爬起身,七手八腳的上前攙扶沈怡慶。
這一次沈怡慶沒有躲開,而是任由萍兒攙扶著自己下了馬車,隻因她心中明白,萍兒雖然勢利,但還知輕重,經過方才她那番宣示,萍兒當知往後該效忠的人是誰。
馬車外的天色已近黃昏,放眼望去是一片井然有序的農地,大坵是離京城最近的鄉郊,這兒是農耕之地,四季農作收獲全往京城兜售。
最初沈家隻是大坵的地主,後來開始養蠶織布,並在京郊興建織坊,便有了沈家布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