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忍了這麽久,聽了這些話還是啪嗒掉下淚來,強笑點頭,「好,我等著。」
因時間緊迫,胭脂也顧不上旁的,帶著弟弟去布莊又扯了些布,絮絮叨叨說了好些。
胭虎也舍不得她,執意要送到城門口。
從布莊到城門口要穿過好幾條街,盡是繁華地帶,胭脂本無心買東西,哪知無意中的一瞥就叫她生生停了腳步。
「姐,怎麽了?」胭虎疑惑不解道。
胭脂顧不上解釋,徑直朝那邊走去,仔細看過之後麵露喜色,「老伯,這螺怎麽個賣法?」
見有生意上門,賣螺的老伯立即熱情招呼起來,「這是南海螺哩,咱們這邊並不多見,原比河湖中的淡水螺滋味豐厚肥美,您若要,便算作四十文一斤。」
「四十文?怎的這樣貴?」姐弟倆都吃了一驚,胭虎忙指著那些怪模怪樣的海螺道,「老伯,恁可別是看我們年輕就漫天要價吧?那一尺多長上等肥魚也才不過十幾文一斤!」
「小哥兒,你別忙,」老伯似乎已經習慣了,一直等胭虎說完才不緊不慢的解釋道:「青山鎮依水而生,本就不缺魚蝦,自然賤如泥。可若是運到北地去,尋常肥魚也要五十多文一斤哩!這個是一樣的理兒。再者,捕撈海貨自然比河鮮艱難些,再算上工錢和耗費,已經不算貴了。」
胭虎本也不是刻薄之人,聽完之後也覺得很有道理,可還是不大甘心,「可這殼這樣厚……」
這渾身是刺的螺又出奇的大,一隻怕不能有四五寸,仨倆就湊夠一斤,若真要買了,估計能有三四成的下水,比買魚蝦賠本的多呢。
不過難得姐姐想買點什麽!買了!
胭虎剛要掏錢,卻聽胭脂語出驚人道:「老伯,您這螺上的厴賣不賣?」
厴就是螺口上覆蓋的堅硬甲片,不能吃,且有一股濃重的腥氣。
胭虎一聽就愣住了,心道壞了,難不成姐姐聽說自己要走,悲痛過度麽?要那玩意兒作甚!
然而那老伯卻忽然嗬嗬笑了起來,反問道:「姑娘,你是要做香油罷?」
胭脂也笑了,點頭,「不錯。」
胭虎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滿頭霧水隻摸不著頭腦,便碰了碰胭脂,小聲問道:「姐,你們在說啥?我聽不懂。」
什麽香油,難不成這東西還是個寶?
胭脂笑著摸了摸他的腦袋,耐心解釋說:「早前從爺爺的藏書中看見過,此螺名流螺,生南海,長數寸,有刺,肉肥美味厚。不過這不是最要緊的,取其厴,可合香。」
這種螺怪就怪在,單獨的厴片有腥臭,不能做什麽,但它有個旁物難以比擬的妙處:合香。
也就是說,做香品的時候擱一點這個進去,便能最大程度的激發香料氣味,且香氣濃鬱清新,十分純正。
胭虎似懂非懂的點頭,再看向那些海螺的眼神就含了不可思議。
「既如此,姑娘,」那老伯也是實在人,說,「你也不必買螺,忒不劃算。而若沒了厴,螺肉便不新鮮了,我也不好取下來與你。你去碼頭,找一條掛黃帆的兩層大漁船,隻去買厴也就是了。」
這些海螺乃是從南海千裏迢迢運來的,哪怕有巨冰保鮮,路上的螺也死了不少,再加上中途搬運,厴片自然也就掉落好些。
運貨的精明,這些厴也不肯輕易舍棄,每每都是集中到一起後轉手賣給香料鋪子的。
左右都是賣,大家自然更願意賣給主動找上門去的客人,還省了麻煩呢!
胭脂歡喜無限,道了謝後就拉著弟弟重返碼頭,果然找到了那條腥氣濃烈的漁船。
船夫一聽倒也痛快,直接八文錢一斤賣了,粗粗一稱竟然也有五斤有餘。
厴有了,可想要做成香油,乃至後頭用香油合成各色口脂、上等胭脂,還需要各色名貴香料,且製作做成十分繁瑣。眼下姐弟分離在即,胭脂就打算先將厴處理成厴粉備用,其餘的再作打算。
斷沒想到這次進城竟然還有這般收獲,回去的路上,胭脂腦海中便有無數香料、口脂、香油方子上下翻滾,最終都變成明晃晃的銀子。
家去之後,胭脂先用草木灰清理一遍,去除厴片表麵粘液和海水鹽巴等,然後丟入開水中反複燒煮,祛除異味和汙垢後搗成細末,然後統統放到大罐子裏封存待用。
有了這個,但凡她日後想做點什麽高貴些的東西也就不怕了。
好在隋氏從不踏廚房半步,胭脂做這些倒也無人發覺,不然難免又是一場口舌。
胭脂猶豫了下,還是將弟弟要出門闖蕩的事兒同江誌講了。
江誌聽後愣了半天,良久才點點頭,有些語無倫次的道:「走吧,也罷,你說的很是,好男兒誌在四方……不知他銀錢可夠,那小子那樣狗攆著的脾氣,也不知會不會得罪人……」
處理好了厴粉,胭脂顧不上喘口氣歇息,又開始沒日沒夜的熬,埋頭給胭虎做衣裳。
直到這個時候,她才有些懊惱,氣自己為什麽平時不多花些時間在縫補上,結果事到臨頭了才覺察出笨拙來,一夜竟也縫不好半邊,且歪七扭八的,實在不成體統,隻好又硬著頭皮去求了鄰居,也就是大牛的娘,朱嫂子。
朱嫂子聽後,當場應下,又細細問了尺寸,打著包票的說兩日之內必定能給趕出兩身來。
胭脂千恩萬謝,又說了許多好話,這才走了。
轉眼到了十四,江誌偷偷叫了胭脂去書房,從一本書的夾縫裏抽出來兩張各五兩的銀票,歎了口氣,「我知你明兒要進城同那小子過節,也罷,你把這十兩銀子捎給他。常言道,窮家富路,出門在外的,哪裏能缺了花費?我也隻能拿出來這麽多了。」
十兩銀子,對江家而言是個大數目,胭脂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張了張嘴,低聲道:「他倔得很,我給都不要,隻怕是不成的。」
「慣的他!」大約是臨別在即,江誌既舍不得,又氣惱兒子預備跟自己不告而別,憤憤道,「就說我說的,若不要,也不必再姓江了!」
因時間緊迫,胭脂也顧不上旁的,帶著弟弟去布莊又扯了些布,絮絮叨叨說了好些。
胭虎也舍不得她,執意要送到城門口。
從布莊到城門口要穿過好幾條街,盡是繁華地帶,胭脂本無心買東西,哪知無意中的一瞥就叫她生生停了腳步。
「姐,怎麽了?」胭虎疑惑不解道。
胭脂顧不上解釋,徑直朝那邊走去,仔細看過之後麵露喜色,「老伯,這螺怎麽個賣法?」
見有生意上門,賣螺的老伯立即熱情招呼起來,「這是南海螺哩,咱們這邊並不多見,原比河湖中的淡水螺滋味豐厚肥美,您若要,便算作四十文一斤。」
「四十文?怎的這樣貴?」姐弟倆都吃了一驚,胭虎忙指著那些怪模怪樣的海螺道,「老伯,恁可別是看我們年輕就漫天要價吧?那一尺多長上等肥魚也才不過十幾文一斤!」
「小哥兒,你別忙,」老伯似乎已經習慣了,一直等胭虎說完才不緊不慢的解釋道:「青山鎮依水而生,本就不缺魚蝦,自然賤如泥。可若是運到北地去,尋常肥魚也要五十多文一斤哩!這個是一樣的理兒。再者,捕撈海貨自然比河鮮艱難些,再算上工錢和耗費,已經不算貴了。」
胭虎本也不是刻薄之人,聽完之後也覺得很有道理,可還是不大甘心,「可這殼這樣厚……」
這渾身是刺的螺又出奇的大,一隻怕不能有四五寸,仨倆就湊夠一斤,若真要買了,估計能有三四成的下水,比買魚蝦賠本的多呢。
不過難得姐姐想買點什麽!買了!
胭虎剛要掏錢,卻聽胭脂語出驚人道:「老伯,您這螺上的厴賣不賣?」
厴就是螺口上覆蓋的堅硬甲片,不能吃,且有一股濃重的腥氣。
胭虎一聽就愣住了,心道壞了,難不成姐姐聽說自己要走,悲痛過度麽?要那玩意兒作甚!
然而那老伯卻忽然嗬嗬笑了起來,反問道:「姑娘,你是要做香油罷?」
胭脂也笑了,點頭,「不錯。」
胭虎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滿頭霧水隻摸不著頭腦,便碰了碰胭脂,小聲問道:「姐,你們在說啥?我聽不懂。」
什麽香油,難不成這東西還是個寶?
胭脂笑著摸了摸他的腦袋,耐心解釋說:「早前從爺爺的藏書中看見過,此螺名流螺,生南海,長數寸,有刺,肉肥美味厚。不過這不是最要緊的,取其厴,可合香。」
這種螺怪就怪在,單獨的厴片有腥臭,不能做什麽,但它有個旁物難以比擬的妙處:合香。
也就是說,做香品的時候擱一點這個進去,便能最大程度的激發香料氣味,且香氣濃鬱清新,十分純正。
胭虎似懂非懂的點頭,再看向那些海螺的眼神就含了不可思議。
「既如此,姑娘,」那老伯也是實在人,說,「你也不必買螺,忒不劃算。而若沒了厴,螺肉便不新鮮了,我也不好取下來與你。你去碼頭,找一條掛黃帆的兩層大漁船,隻去買厴也就是了。」
這些海螺乃是從南海千裏迢迢運來的,哪怕有巨冰保鮮,路上的螺也死了不少,再加上中途搬運,厴片自然也就掉落好些。
運貨的精明,這些厴也不肯輕易舍棄,每每都是集中到一起後轉手賣給香料鋪子的。
左右都是賣,大家自然更願意賣給主動找上門去的客人,還省了麻煩呢!
胭脂歡喜無限,道了謝後就拉著弟弟重返碼頭,果然找到了那條腥氣濃烈的漁船。
船夫一聽倒也痛快,直接八文錢一斤賣了,粗粗一稱竟然也有五斤有餘。
厴有了,可想要做成香油,乃至後頭用香油合成各色口脂、上等胭脂,還需要各色名貴香料,且製作做成十分繁瑣。眼下姐弟分離在即,胭脂就打算先將厴處理成厴粉備用,其餘的再作打算。
斷沒想到這次進城竟然還有這般收獲,回去的路上,胭脂腦海中便有無數香料、口脂、香油方子上下翻滾,最終都變成明晃晃的銀子。
家去之後,胭脂先用草木灰清理一遍,去除厴片表麵粘液和海水鹽巴等,然後丟入開水中反複燒煮,祛除異味和汙垢後搗成細末,然後統統放到大罐子裏封存待用。
有了這個,但凡她日後想做點什麽高貴些的東西也就不怕了。
好在隋氏從不踏廚房半步,胭脂做這些倒也無人發覺,不然難免又是一場口舌。
胭脂猶豫了下,還是將弟弟要出門闖蕩的事兒同江誌講了。
江誌聽後愣了半天,良久才點點頭,有些語無倫次的道:「走吧,也罷,你說的很是,好男兒誌在四方……不知他銀錢可夠,那小子那樣狗攆著的脾氣,也不知會不會得罪人……」
處理好了厴粉,胭脂顧不上喘口氣歇息,又開始沒日沒夜的熬,埋頭給胭虎做衣裳。
直到這個時候,她才有些懊惱,氣自己為什麽平時不多花些時間在縫補上,結果事到臨頭了才覺察出笨拙來,一夜竟也縫不好半邊,且歪七扭八的,實在不成體統,隻好又硬著頭皮去求了鄰居,也就是大牛的娘,朱嫂子。
朱嫂子聽後,當場應下,又細細問了尺寸,打著包票的說兩日之內必定能給趕出兩身來。
胭脂千恩萬謝,又說了許多好話,這才走了。
轉眼到了十四,江誌偷偷叫了胭脂去書房,從一本書的夾縫裏抽出來兩張各五兩的銀票,歎了口氣,「我知你明兒要進城同那小子過節,也罷,你把這十兩銀子捎給他。常言道,窮家富路,出門在外的,哪裏能缺了花費?我也隻能拿出來這麽多了。」
十兩銀子,對江家而言是個大數目,胭脂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張了張嘴,低聲道:「他倔得很,我給都不要,隻怕是不成的。」
「慣的他!」大約是臨別在即,江誌既舍不得,又氣惱兒子預備跟自己不告而別,憤憤道,「就說我說的,若不要,也不必再姓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