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婆子這話說的不好聽,劉氏立在炕下委屈的眼睛都紅了,可就不知道說什麽,明薇采薇縮在炕一頭對瞧了一眼,也不敢說話。
善長瞧見她倆,忙道:「倆丫頭還在這裏打什麽攪亂,還不回屋去。」明薇忙拉著采薇往外走,到了外屋,采薇推開姐姐讓她先回屋,自己扭身又走了進來。
進來就湊到蘇婆子跟前,給她胡嚕幾下胸膛道:「奶別生氣,別生氣,前兒我瞧了一本書,書上說水生財,木聚財,水木和在一起,生息不斷財源滾滾,東邊的院子臨著水,後院裏還有幾顆老大的楊樹,長的好茂盛,可見最是個風水好的院子,我聽棗花說,那和尚說咱家上頭有紫氣縈繞不散,俗話說紫氣東來,東邊紫氣想來更多了,論風水,東邊的院子更好些的。」
說實話,采薇這番話純粹就是胡說八道,可別說蘇婆子,就是劉氏跟善長聽了,也覺得很是有理。
蘇婆子越琢磨孫女說的越對,又想二丫頭雖年紀不大,可瞧得書多,成天抱著書翻,這些事兒說的有鼻子有眼兒,也不是她一個小孩子能胡編出來的,臉色略緩和的問道:「哪兒本書上看來的?你看的那些書難不成還有這些不成?」
采薇眨眨眼,異常肯定的點點頭:「四書五經裏的《周易》就是說的這些。」《周易》蘇婆子不知道,可四書五經卻聽過,那可是正經的大學問,便信了十成十。
側頭瞧了劉氏一眼不禁暗悔,為了些許小事就與兒媳婦兒為難,又想到蘇保兒娘哪個為人,便歎道:「我也是老了,一點小事兒就壓不住火氣,你弟媳婦兒的事與你什麽相幹,你別惱娘的不是了。」
劉氏忙道:「看娘說的,過門這些年,娘連句重話都沒說過,現如今雖明薇采薇都大了,可媳婦兒畢竟還年輕些,不如您經的事兒多,做出的事兒差了,您說我幾句也應該,哪有媳婦兒惱婆婆的理兒……」
這邊正說著,就聽院外大虎的聲音道:「親家母,姐,姐夫,我可進來了……」如今都還在一個院子住著,蘇婆子的火氣一來,聲兒也沒壓著,大虎三口在南屋裏早聽見了。
大虎有時候恨的不行,他這媳婦兒要說也算的上賢惠,就是心眼兒多了點兒,還多的不是地兒,偏耳根子又軟,自己的話說幾遍都當耳旁風,旁人的話說一句她就能進到心裏去,為這個,兩口子以前沒少吵架,後來大虎出門跑皮子了,一年裏輕易也見不著麵,才好些。
來姐姐這邊之前,大虎就跟她約法三章,到了姐姐那邊,一不許摻和生意買賣上的事兒,二姐姐說的話,無論對錯都得聽著,三就是少聽閑話,生沒用的事兒。
那時候李氏怕大虎真把她娘倆個扔下,就忙著應了,應是應了,可俗話說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開始還記著,日子長了,早就撇到腦後頭去了。
當初拿錢出來買門麵的時候,李氏就細細問了,聽說鋪子在大虎的名下,才沒說什麽,後來聽說要給南邊皺家分一份銀子,李氏在大虎耳朵邊上叨叨了好幾天,後來是大虎被她叨叨急了,撂下句話說:「若是樂意就在這兒過,不樂意明兒就送她回老家。」李氏這才蔫了。
李氏這個人雖有私心,卻沒什麽大主意,有了事兒擱不住,就換院子這事兒,她前幾日就跟大虎說了,讓大虎好一頓數落,李氏於是直接過來跟劉氏說,事兒成了,李氏才又跟大虎說,這次學乖了,一個字沒提風水的事兒,就說東邊的院子大些,跟嫂子商量著換了個過子……
大虎一開始都忘了風水這碼字事,是後來越想越不對頭,他媳婦兒這個人,啥時候這大方過,這會兒聽見那邊的響動,一想就明白了,恨得他把李氏揪過來,就給了一下子,李氏挨了一下子,知道丈夫真惱了,任大虎拽到了這邊屋裏,連聲兒都沒敢吭一下,就是低頭抹眼淚。
大虎可不管她,進屋來就說:「姐,您別聽她的主意,我屋裏的事兒還輪不到她做主呢?」又對蘇婆子跟善長道:「親家母,姐夫,該怎麽住還怎麽住,她說話,就當放了個屁,嘴碎的婆娘,不少吃少喝的,成天就知道生事兒,真該回去過你的窮日子去,看你還有閑工夫搬弄是非不。」
大虎這幾句話說的亮堂,弄得蘇婆子倒不好意思起來,忙拉過李氏替她擦了擦眼淚道:「什麽大事,值得你兩口子這樣鬧,我剛才跟你姐說了,你媳婦兒原是好意,慮著我們家人口多,東邊的院子大些,我該領請才是,說起來,倒是我的不是了,一家子分這麽青白,讓外人聽見豈不看笑話,我年紀最大,也算你們個長輩,這事兒就聽我的,你們就住西邊的院子,東邊臨著水,采薇丫頭打早吵嚷著要養鴨子,正合適。」
李氏原想這一鬧起來,西邊的院子肯定泡湯了,哪想到蘇婆子倒同意了,真是意外之喜,心裏一高興,被大虎打了一下子的委屈也消了,回屋來收拾著過幾日就搬進去。
一場風水鬧出的事兒就這樣了了,可蘇婆子跟劉氏心裏都知道,這起子事兒就是前鄰蘇保娘使得壞,心裏都氣的不行,要說平常沒少接濟她家,不想她不知情還罷了,這會兒還來挑事兒,從這兒起,跟蘇保兒家漸次少了往來……
其實采薇和明薇都喜歡東邊的院子,裏外兩進院子比西邊的敞亮,前後都隔成了兩個小院,中間通著門,她們姐妹兩個正好一人一個,都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前麵的正房自然是蘇婆子住,前麵靠東邊的小院是劉氏兩口子的起居住處,各人都有各人的院子。
采薇喜歡東邊填坑剩下的那個小水塘,塘邊上長了許多蘆葦,入秋以後,開了半塘蘆花,有種說不出意境。
采薇模糊記得,以前讀過白居易的一首詩裏有這樣兩句:「風飄細雪落如米,索索蕭蕭蘆葦間。」采薇覺得,這個水塘頗得幾分詩裏的意境,因此主動要了靠東邊的小院,至於蘇婆子說的養鴨子,也不過她的托詞罷了,不過,養幾隻來也成,到時候,可以試著醃鹹鴨蛋,或做做鬆花蛋什麽的,沒準也是另一條生財之道,隻是現在不成,眼瞅著就中秋了,天早就冷了,等水塘裏上了凍,還怎麽養鴨子。
除了這個小水塘,采薇還喜歡她院裏的兩顆大楊樹,原是後鄰人家舊年栽的,栽在水坑邊上,臨著水倒成了材,蘇家填坑蓋房,商量著給一兩銀子買過來,後鄰一聽,歡天喜地的應了,這兩棵樹才成了蘇家的。
采薇是想著這兩顆樹挨得近,回頭讓她爹栓個秋千在這裏,夏天的時候,她坐在秋千上麵看書,既背陰又涼快,豈不好。
采薇把這些心思跟她姐說了,明薇才道:「怪不得你非得鼓搗咱奶要東邊的院子,原來早就算計好了,那天我在外間屋聽你說的頭頭是道,難不成都是假的。」
采薇嘿嘿一笑道:「我哪裏看過什麽《周易》不過也不十分假,至少水木生財是真的。」
善長瞧見她倆,忙道:「倆丫頭還在這裏打什麽攪亂,還不回屋去。」明薇忙拉著采薇往外走,到了外屋,采薇推開姐姐讓她先回屋,自己扭身又走了進來。
進來就湊到蘇婆子跟前,給她胡嚕幾下胸膛道:「奶別生氣,別生氣,前兒我瞧了一本書,書上說水生財,木聚財,水木和在一起,生息不斷財源滾滾,東邊的院子臨著水,後院裏還有幾顆老大的楊樹,長的好茂盛,可見最是個風水好的院子,我聽棗花說,那和尚說咱家上頭有紫氣縈繞不散,俗話說紫氣東來,東邊紫氣想來更多了,論風水,東邊的院子更好些的。」
說實話,采薇這番話純粹就是胡說八道,可別說蘇婆子,就是劉氏跟善長聽了,也覺得很是有理。
蘇婆子越琢磨孫女說的越對,又想二丫頭雖年紀不大,可瞧得書多,成天抱著書翻,這些事兒說的有鼻子有眼兒,也不是她一個小孩子能胡編出來的,臉色略緩和的問道:「哪兒本書上看來的?你看的那些書難不成還有這些不成?」
采薇眨眨眼,異常肯定的點點頭:「四書五經裏的《周易》就是說的這些。」《周易》蘇婆子不知道,可四書五經卻聽過,那可是正經的大學問,便信了十成十。
側頭瞧了劉氏一眼不禁暗悔,為了些許小事就與兒媳婦兒為難,又想到蘇保兒娘哪個為人,便歎道:「我也是老了,一點小事兒就壓不住火氣,你弟媳婦兒的事與你什麽相幹,你別惱娘的不是了。」
劉氏忙道:「看娘說的,過門這些年,娘連句重話都沒說過,現如今雖明薇采薇都大了,可媳婦兒畢竟還年輕些,不如您經的事兒多,做出的事兒差了,您說我幾句也應該,哪有媳婦兒惱婆婆的理兒……」
這邊正說著,就聽院外大虎的聲音道:「親家母,姐,姐夫,我可進來了……」如今都還在一個院子住著,蘇婆子的火氣一來,聲兒也沒壓著,大虎三口在南屋裏早聽見了。
大虎有時候恨的不行,他這媳婦兒要說也算的上賢惠,就是心眼兒多了點兒,還多的不是地兒,偏耳根子又軟,自己的話說幾遍都當耳旁風,旁人的話說一句她就能進到心裏去,為這個,兩口子以前沒少吵架,後來大虎出門跑皮子了,一年裏輕易也見不著麵,才好些。
來姐姐這邊之前,大虎就跟她約法三章,到了姐姐那邊,一不許摻和生意買賣上的事兒,二姐姐說的話,無論對錯都得聽著,三就是少聽閑話,生沒用的事兒。
那時候李氏怕大虎真把她娘倆個扔下,就忙著應了,應是應了,可俗話說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開始還記著,日子長了,早就撇到腦後頭去了。
當初拿錢出來買門麵的時候,李氏就細細問了,聽說鋪子在大虎的名下,才沒說什麽,後來聽說要給南邊皺家分一份銀子,李氏在大虎耳朵邊上叨叨了好幾天,後來是大虎被她叨叨急了,撂下句話說:「若是樂意就在這兒過,不樂意明兒就送她回老家。」李氏這才蔫了。
李氏這個人雖有私心,卻沒什麽大主意,有了事兒擱不住,就換院子這事兒,她前幾日就跟大虎說了,讓大虎好一頓數落,李氏於是直接過來跟劉氏說,事兒成了,李氏才又跟大虎說,這次學乖了,一個字沒提風水的事兒,就說東邊的院子大些,跟嫂子商量著換了個過子……
大虎一開始都忘了風水這碼字事,是後來越想越不對頭,他媳婦兒這個人,啥時候這大方過,這會兒聽見那邊的響動,一想就明白了,恨得他把李氏揪過來,就給了一下子,李氏挨了一下子,知道丈夫真惱了,任大虎拽到了這邊屋裏,連聲兒都沒敢吭一下,就是低頭抹眼淚。
大虎可不管她,進屋來就說:「姐,您別聽她的主意,我屋裏的事兒還輪不到她做主呢?」又對蘇婆子跟善長道:「親家母,姐夫,該怎麽住還怎麽住,她說話,就當放了個屁,嘴碎的婆娘,不少吃少喝的,成天就知道生事兒,真該回去過你的窮日子去,看你還有閑工夫搬弄是非不。」
大虎這幾句話說的亮堂,弄得蘇婆子倒不好意思起來,忙拉過李氏替她擦了擦眼淚道:「什麽大事,值得你兩口子這樣鬧,我剛才跟你姐說了,你媳婦兒原是好意,慮著我們家人口多,東邊的院子大些,我該領請才是,說起來,倒是我的不是了,一家子分這麽青白,讓外人聽見豈不看笑話,我年紀最大,也算你們個長輩,這事兒就聽我的,你們就住西邊的院子,東邊臨著水,采薇丫頭打早吵嚷著要養鴨子,正合適。」
李氏原想這一鬧起來,西邊的院子肯定泡湯了,哪想到蘇婆子倒同意了,真是意外之喜,心裏一高興,被大虎打了一下子的委屈也消了,回屋來收拾著過幾日就搬進去。
一場風水鬧出的事兒就這樣了了,可蘇婆子跟劉氏心裏都知道,這起子事兒就是前鄰蘇保娘使得壞,心裏都氣的不行,要說平常沒少接濟她家,不想她不知情還罷了,這會兒還來挑事兒,從這兒起,跟蘇保兒家漸次少了往來……
其實采薇和明薇都喜歡東邊的院子,裏外兩進院子比西邊的敞亮,前後都隔成了兩個小院,中間通著門,她們姐妹兩個正好一人一個,都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前麵的正房自然是蘇婆子住,前麵靠東邊的小院是劉氏兩口子的起居住處,各人都有各人的院子。
采薇喜歡東邊填坑剩下的那個小水塘,塘邊上長了許多蘆葦,入秋以後,開了半塘蘆花,有種說不出意境。
采薇模糊記得,以前讀過白居易的一首詩裏有這樣兩句:「風飄細雪落如米,索索蕭蕭蘆葦間。」采薇覺得,這個水塘頗得幾分詩裏的意境,因此主動要了靠東邊的小院,至於蘇婆子說的養鴨子,也不過她的托詞罷了,不過,養幾隻來也成,到時候,可以試著醃鹹鴨蛋,或做做鬆花蛋什麽的,沒準也是另一條生財之道,隻是現在不成,眼瞅著就中秋了,天早就冷了,等水塘裏上了凍,還怎麽養鴨子。
除了這個小水塘,采薇還喜歡她院裏的兩顆大楊樹,原是後鄰人家舊年栽的,栽在水坑邊上,臨著水倒成了材,蘇家填坑蓋房,商量著給一兩銀子買過來,後鄰一聽,歡天喜地的應了,這兩棵樹才成了蘇家的。
采薇是想著這兩顆樹挨得近,回頭讓她爹栓個秋千在這裏,夏天的時候,她坐在秋千上麵看書,既背陰又涼快,豈不好。
采薇把這些心思跟她姐說了,明薇才道:「怪不得你非得鼓搗咱奶要東邊的院子,原來早就算計好了,那天我在外間屋聽你說的頭頭是道,難不成都是假的。」
采薇嘿嘿一笑道:「我哪裏看過什麽《周易》不過也不十分假,至少水木生財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