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首輔寵妻那些年 卷二 作者:杏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望舒突然間轉過頭去,聲音有些沙啞。
一會兒的功夫,新德澤兄弟倆就笑著進了花廳,他沒想到顧望舒會來新家拜年,這樣的示好豈能錯過。
「四弟,坐坐坐……我馬上讓人備酒菜,咱們兄弟好好喝一杯。」
顧望舒淡淡開口:「待會還要趕回葉家,酒就不喝了,主要是來給大哥二哥拜個年。」說著話,讓虎子把帶的禮物呈上。
新德育笑著接了,吩咐下人倒茶,幾人坐下說話。
顧望舒在圈椅上坐著,氣度明顯不一樣了,雖然還是沉靜內斂的,卻絲毫不敢小覷。畢竟他如今是鎮國將軍的嫡親外孫了。
人通常是最敏感的,對於勢力強大的家族或對手,下意識就會表現出臣服和敬畏。即使在這之前是卑賤、低微。
眼看到午時了,顧望舒卻沒有留下用膳,他把懷裏的小姑娘放下,轉身離去。陽光把他的身影拉的很長,孑然一身的,看著很孤清。
新荷緊走了兩步,停在原地,她心裏莫名就很難受。
「主子,你不是討厭大老爺和二老爺嗎?為什麽還來新府拜年?」虎子跟在顧望舒身後,不解地問道。
少年回頭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發呆的新荷,沒有說話。
次日一早,秦氏就坐著馬車帶著大房的二個孩子回了娘家。秦老太太心疼女兒,見她回去,拉著手就沒鬆開過。
年過得很快,順天府又屬於天子腳下,有連續幾天的遊玩活動,自然更是熱鬧的。順著鼓樓斜街往南走,一路上銀號、金店、酒鋪、茶館、成衣鋪、當鋪等應有盡有。親朋好友趁著這難得的悠閑時間結伴出來遊玩,一時之間,人流湧動、比肩接踵。
新德澤約著新德育,和府裏養的幕僚一起去京都郊區看梅花,聽說這會子開得極好,花期也旺盛。
新家居住在帽兒胡同,與太醫院院史錢大人的錢家,工部尚書趙大人的趙家距離不遠。
趙大人的兒子就是趙淵,素來和新明宣混在一起的,秦氏和趙淵的母親周氏又是手帕交,兩家的關係一直很好。
秦氏領著兩個孩子特地去趙府拜訪,周氏看見她過來,眉歡眼笑,抱著荷姐兒親了好幾口。她最是喜歡女孩兒,偏偏生了兩個兒子。
趙淵正在自己的房裏陪弟弟玩七巧板,聽說新明宣兄妹倆來了,吩咐一旁站立的大丫頭好好照顧著二少爺。他往母親的正房去了。
一進門就看見小姑娘在母親的懷裏坐著,乖巧的很。他上前一步,就把人抱了起來。荷妹妹又香又軟,果然和抱弟弟的感覺不一樣。
周氏笑罵道:「這孩子,一點都不穩重。你看看宣哥兒……說話、喝茶都像個大人了,果然中了舉人就是不一樣的。」
秦氏也笑:「男孩活潑一些,總是好的。再說,淵哥兒年紀還小呢。」
新明宣陪著笑,看了趙淵一眼,示威的意思很明顯:在你們家裏不好發作……先讓你小子抱會我妹妹。
新荷有些尷尬,她雖然看著年紀小,可內裏年紀可不是六歲,被人這樣抱來抱去,不是什麽光彩的事。
她一時便掙紮著要下來,趙淵以為她和自己不熟,便低聲哄道:「母親剛做了椒鹽酥,很好吃哦。」說著話,便讓站在一旁伺候的丫頭去膳房拿過來些。
周氏看了眼大兒子,和秦氏說話,「淵哥兒很喜歡荷姐兒呢。」
秦氏抬頭看了他們一眼,也笑了:「難得他們相處這樣融洽。」
到了初六,新玉珍抱著兩個月大的惜姐兒也回來了。她雖然生的是個女兒,卻因著娘家的關係,一家人都捧著她過。
新老太太看心心念念的女兒回來了、喜不自勝,中午就在「念慈苑」擺了宴席,請了大房二房的人一起用膳。
新荷對自己的姑姑沒什麽好感,前世的時候,新家出事,她麵都不露一次。父親登門求助,還被拒了。
新玉珍來新府之前,就隱隱聽說了年前府裏發生的事,對於大嫂和侄女偏幫顧望舒的行為,心裏很不滿。
為了寬慰母親,她足足在新家住了十多天,趕在元宵節之前,被夫家的人接回去了。
元宵節過後,送過祖宗,年也就徹底走遠了。
二月的暖風吹過新府,秦氏院裏的迎春花就都開了,金黃色的花朵搖曳生姿,清香撲鼻。她倚在塌上,很沒精神。
乳母許氏正招呼著幾個小丫頭打掃庭院,看見新明宣進來,忙屈身行禮:「見過大少爺。」
新明宣擺擺手,往正房走去,有小丫頭挑了簾子,他進了屋。
「母親。」
「是宣哥兒……過來坐。」秦氏昏昏欲睡著,看兒子過來了,擺手讓他近前來。
新明宣挨著秦氏坐了,和她說話:「再有兩日,兒子就要參加考試了,一共三場,到時候就沒辦法來給您請安了。」
秦氏一愣,最近總是胸口悶悶的,不大痛快,倒是把這件大事給忘了。她下了塌,親自拿了一千兩的銀票遞給新明宣。
「我也不知道你都需要些什麽,總之這些銀錢你拿著,需要什麽就去買。」
新明宣搖了搖頭,說道:「母親上次給我的銀錢還有許多,用不著……」
「傻孩子,我雖然不常出門,卻也知道事事都需要用銀子來打點。你且用著,不夠了再來和母親說。」
秦氏的話很實在,新明宣心裏一暖,就收下了。
母子倆又坐著說了一會話,新明宣才告辭離開。
會試又稱「春闈」,一共三場、九天。從二月九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每三天為一場。這次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地點就設在京都的禮部貢院。
新德澤也是進士出身,對會試這些東西都很熟悉,臨行的前一晚仔細的給兒子說了些注意事項。
自從過了年後,新家上下都特別重視新明宣的這次考試,整個新府每日裏都靜悄悄的,就怕耽誤大少爺進學。
二月九日,卯時剛到,天還黑著,新明宣便起了床,收拾整齊後往「念慈苑」去。
新老太太特意開了祠堂,讓這位庶長孫進去拜了拜。意在能得到祖宗的保佑,高中進士。
大房二房的人都到齊了,被品兒抱著的新明揚,被秦氏牽著手的新荷,連小胖子新明維都被李氏抱到影壁這裏、來送新明宣。
新德澤看著兒子上了馬車,憂心忡忡的,隻怕他不能高中。
「大哥,宣哥兒才十四歲,是這期考生裏麵年紀最小的了。就算不中,又有什麽關係,當曆練也是好的。」新德育勸著大哥:「宣哥兒十三歲考中的舉人,雖是末尾,卻也是他這一輩的翹楚了……少年舉人能有幾個?」
新德澤歎了口氣,說道:「也罷,看他的造化了。」
禮部的貢院大約是剛修整過,很是氣派,共三進門。新明宣剛踏進去就看見第一進紅色的門匾,上麵寫了兩個黑色的大字——貢院。兩邊也掛了紅色的紙燈籠。
他和眾考生一起,邁過第三進門,才算進入了考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號,約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正上方有一個小窗,方便呼吸和發放考卷用。裏麵放的有木板,可以當書桌或床鋪。等考卷發現來後,小號的門就被人從外麵關起來了。
一會兒的功夫,新德澤兄弟倆就笑著進了花廳,他沒想到顧望舒會來新家拜年,這樣的示好豈能錯過。
「四弟,坐坐坐……我馬上讓人備酒菜,咱們兄弟好好喝一杯。」
顧望舒淡淡開口:「待會還要趕回葉家,酒就不喝了,主要是來給大哥二哥拜個年。」說著話,讓虎子把帶的禮物呈上。
新德育笑著接了,吩咐下人倒茶,幾人坐下說話。
顧望舒在圈椅上坐著,氣度明顯不一樣了,雖然還是沉靜內斂的,卻絲毫不敢小覷。畢竟他如今是鎮國將軍的嫡親外孫了。
人通常是最敏感的,對於勢力強大的家族或對手,下意識就會表現出臣服和敬畏。即使在這之前是卑賤、低微。
眼看到午時了,顧望舒卻沒有留下用膳,他把懷裏的小姑娘放下,轉身離去。陽光把他的身影拉的很長,孑然一身的,看著很孤清。
新荷緊走了兩步,停在原地,她心裏莫名就很難受。
「主子,你不是討厭大老爺和二老爺嗎?為什麽還來新府拜年?」虎子跟在顧望舒身後,不解地問道。
少年回頭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發呆的新荷,沒有說話。
次日一早,秦氏就坐著馬車帶著大房的二個孩子回了娘家。秦老太太心疼女兒,見她回去,拉著手就沒鬆開過。
年過得很快,順天府又屬於天子腳下,有連續幾天的遊玩活動,自然更是熱鬧的。順著鼓樓斜街往南走,一路上銀號、金店、酒鋪、茶館、成衣鋪、當鋪等應有盡有。親朋好友趁著這難得的悠閑時間結伴出來遊玩,一時之間,人流湧動、比肩接踵。
新德澤約著新德育,和府裏養的幕僚一起去京都郊區看梅花,聽說這會子開得極好,花期也旺盛。
新家居住在帽兒胡同,與太醫院院史錢大人的錢家,工部尚書趙大人的趙家距離不遠。
趙大人的兒子就是趙淵,素來和新明宣混在一起的,秦氏和趙淵的母親周氏又是手帕交,兩家的關係一直很好。
秦氏領著兩個孩子特地去趙府拜訪,周氏看見她過來,眉歡眼笑,抱著荷姐兒親了好幾口。她最是喜歡女孩兒,偏偏生了兩個兒子。
趙淵正在自己的房裏陪弟弟玩七巧板,聽說新明宣兄妹倆來了,吩咐一旁站立的大丫頭好好照顧著二少爺。他往母親的正房去了。
一進門就看見小姑娘在母親的懷裏坐著,乖巧的很。他上前一步,就把人抱了起來。荷妹妹又香又軟,果然和抱弟弟的感覺不一樣。
周氏笑罵道:「這孩子,一點都不穩重。你看看宣哥兒……說話、喝茶都像個大人了,果然中了舉人就是不一樣的。」
秦氏也笑:「男孩活潑一些,總是好的。再說,淵哥兒年紀還小呢。」
新明宣陪著笑,看了趙淵一眼,示威的意思很明顯:在你們家裏不好發作……先讓你小子抱會我妹妹。
新荷有些尷尬,她雖然看著年紀小,可內裏年紀可不是六歲,被人這樣抱來抱去,不是什麽光彩的事。
她一時便掙紮著要下來,趙淵以為她和自己不熟,便低聲哄道:「母親剛做了椒鹽酥,很好吃哦。」說著話,便讓站在一旁伺候的丫頭去膳房拿過來些。
周氏看了眼大兒子,和秦氏說話,「淵哥兒很喜歡荷姐兒呢。」
秦氏抬頭看了他們一眼,也笑了:「難得他們相處這樣融洽。」
到了初六,新玉珍抱著兩個月大的惜姐兒也回來了。她雖然生的是個女兒,卻因著娘家的關係,一家人都捧著她過。
新老太太看心心念念的女兒回來了、喜不自勝,中午就在「念慈苑」擺了宴席,請了大房二房的人一起用膳。
新荷對自己的姑姑沒什麽好感,前世的時候,新家出事,她麵都不露一次。父親登門求助,還被拒了。
新玉珍來新府之前,就隱隱聽說了年前府裏發生的事,對於大嫂和侄女偏幫顧望舒的行為,心裏很不滿。
為了寬慰母親,她足足在新家住了十多天,趕在元宵節之前,被夫家的人接回去了。
元宵節過後,送過祖宗,年也就徹底走遠了。
二月的暖風吹過新府,秦氏院裏的迎春花就都開了,金黃色的花朵搖曳生姿,清香撲鼻。她倚在塌上,很沒精神。
乳母許氏正招呼著幾個小丫頭打掃庭院,看見新明宣進來,忙屈身行禮:「見過大少爺。」
新明宣擺擺手,往正房走去,有小丫頭挑了簾子,他進了屋。
「母親。」
「是宣哥兒……過來坐。」秦氏昏昏欲睡著,看兒子過來了,擺手讓他近前來。
新明宣挨著秦氏坐了,和她說話:「再有兩日,兒子就要參加考試了,一共三場,到時候就沒辦法來給您請安了。」
秦氏一愣,最近總是胸口悶悶的,不大痛快,倒是把這件大事給忘了。她下了塌,親自拿了一千兩的銀票遞給新明宣。
「我也不知道你都需要些什麽,總之這些銀錢你拿著,需要什麽就去買。」
新明宣搖了搖頭,說道:「母親上次給我的銀錢還有許多,用不著……」
「傻孩子,我雖然不常出門,卻也知道事事都需要用銀子來打點。你且用著,不夠了再來和母親說。」
秦氏的話很實在,新明宣心裏一暖,就收下了。
母子倆又坐著說了一會話,新明宣才告辭離開。
會試又稱「春闈」,一共三場、九天。從二月九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每三天為一場。這次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地點就設在京都的禮部貢院。
新德澤也是進士出身,對會試這些東西都很熟悉,臨行的前一晚仔細的給兒子說了些注意事項。
自從過了年後,新家上下都特別重視新明宣的這次考試,整個新府每日裏都靜悄悄的,就怕耽誤大少爺進學。
二月九日,卯時剛到,天還黑著,新明宣便起了床,收拾整齊後往「念慈苑」去。
新老太太特意開了祠堂,讓這位庶長孫進去拜了拜。意在能得到祖宗的保佑,高中進士。
大房二房的人都到齊了,被品兒抱著的新明揚,被秦氏牽著手的新荷,連小胖子新明維都被李氏抱到影壁這裏、來送新明宣。
新德澤看著兒子上了馬車,憂心忡忡的,隻怕他不能高中。
「大哥,宣哥兒才十四歲,是這期考生裏麵年紀最小的了。就算不中,又有什麽關係,當曆練也是好的。」新德育勸著大哥:「宣哥兒十三歲考中的舉人,雖是末尾,卻也是他這一輩的翹楚了……少年舉人能有幾個?」
新德澤歎了口氣,說道:「也罷,看他的造化了。」
禮部的貢院大約是剛修整過,很是氣派,共三進門。新明宣剛踏進去就看見第一進紅色的門匾,上麵寫了兩個黑色的大字——貢院。兩邊也掛了紅色的紙燈籠。
他和眾考生一起,邁過第三進門,才算進入了考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號,約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正上方有一個小窗,方便呼吸和發放考卷用。裏麵放的有木板,可以當書桌或床鋪。等考卷發現來後,小號的門就被人從外麵關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