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奸臣傳。


    興國公徐勳,興安侯良子,因貧養於太平裏徐氏。少不讀書,為養父宗族所斥。勳狠戾,陰附南京守備太監傅容門下,暗知宗房交給事中趙欽,欲以其田宅附趙。因將養父田宅獻魏國公徐俌為修繕貢院孔廟,孤身出宗。後欽事發,勳因得錦衣衛都指揮葉廣垂青,興大案置欽於死,因得認祖歸宗。


    勳奉生父良回京,上下鑽營,良庶子,以勳故,得襲興安伯爵。勳因慧黠見寵於東宮,得掌府軍前衛。孝宗崩,東宮睿宗立,時蒙元犯邊,致有虞台嶺之敗。勳調諸宣府,私出虞台嶺,大敗虜寇於沙城,又掩其行蹤複襲數部,一時聲震敵後,生擒敵酋烏魯斯博爾特。俟歸,睿宗大悅,因封平北伯,大見恩寵。


    尋內閣劉健謝遷等謀逐八虎並勳,使戶部韓文導百官伏闕,事機不密,遂為勳所趁。時勳在金陵,星夜回京,私調十二團營兵馬,因逐劉謝,貶韓文,百官因革退者,不計其數。勳與劉瑾大見任用,時勳尚不足二十也。


    正德二年,勳奉旨巡邊,逢安化王朱寘鐇謀逆,悉平之。收火篩部內附,複得河套。回朝論功,睿宗大悅,晉為平北侯。其父良父以子貴,同晉侯爵。時勳與瑾不睦,爭奪日烈。瑾昔力主複寧王中護衛,時廷和子慎劾寧王數罪,瑾怒,吏部張彩,勳門下舊人矣,輒調楊廷和南京官,附瑾門下。瑾大悅,謂得人,慶者十數日。


    然睿宗疑寧藩日重,因使勳及瑾並張永諸人謁陵南京,並查寧藩事。至南昌府,寧藩逆謀日急,挾瑾行不軌事,瑾怒而刺王,二者同死。勳遂調江西諸衛平亂,以南京諸衛平匪,寧藩亂一晝夜而平。時帝在京因小疾數月不朝,提督內廠東廠錢寧,勳舊部,暗通寧藩,陰謀調兵不軌,事發捕之下獄。時寧藩陰使刺者害宗室親藩者數十人,帝怒甚,寧藩子孫盡皆誅除,瑞昌宜春二王附逆並誅,子孫禁錮,餘者如錢寧等多死。然勳因平亂有功,封國公,論者皆以為過矣……


    看著手中那一遝小箋紙,還未看完,書案後頭的老者便一時眉頭緊皺,隨即對身前恭恭敬敬站著的那位年輕官員說道:“讓你寫的是奸臣傳,不是讓你給他歌功頌德!要不是此人留下那麽多亂七八糟的製度,還有他那個不知道在海外呆了多久的幾世孫收容了末代明帝,我朝的江山早就穩固了!記著,把人往閹黨奸佞裏頭寫,那些平亂打仗的功全都放在他部下身上!總而言之,這就是個不學無術心狠手辣橫行不法的奸臣,奸臣!”


    “是是是,首輔大人。”


    連聲答應之後,那負責寫這一篇明史傳記的翰林方才捧著那一遝小箋紙退出了屋子,擦了一下額頭的汗珠,這才在心底暗罵了出來。還說人家是奸臣,可咱們如今的武朝,根本就是從人家那兒篡來的,而且還是官製等等都照抄了人家的,再說這江山何止尚未穩固,那位末代興國公收容了小皇帝在海外,聽說已經拉起了一支聲勢浩大的兵馬,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殺回來!他可不想厚著臉皮再改奸臣傳了,回頭借病辭官算了!


    後記(上)


    又到畫上句號的時候了。


    寫正德的人很多,脫不開就是那幾件事,幾個人物,原本以為我能寫出些新意來,如今從頭再看,其實仍舊有限。隻是一本書寫到最後,終究有些得意之處,有些不滿之處。


    從弘治到正德,從赫赫有名的一位位名臣黯然離開朝堂,一個個赫赫有名的奸閹奸臣叱吒風雲,無疑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我從明實錄和明史之中挑選了幾個有些意思的人物插入其中,因而寫人多過寫事,甚至為此去深挖人物之間的關係並樂此不疲,不得不說是犯了某種程度的考據癖。這其中,不少人物及其關係是前人少有涉及的,不少大小事件也是前人不曾理會的,我一一羅列,自然不止是逗大家一笑。


    史書蓋棺論定,將人斥之為奸臣的張彩,我下了些氣力給其正名。無他,除卻他的好色以及沒啥實證的貪財之外,縱使以歪曲人著稱的明史,也找不出太多關於他的不是。強幹能事,風儀無雙,能讓劉瑾折服而大用,必有其了不得的才幹,惜乎冤死獄中而慘遭戮屍,此能者遭人嫉恨妒忌的典型;至於王越程敏政等,亦是各有其冤。相形之下,唐寅徐經的冤屈,隻能算是小人物遭受的池魚之殃了。光彩照人的清流名臣之後,此等人注定是被犧牲的。


    關於弘治皇帝的上朝,以及鴉朝的描述,並非我杜撰,而是史書大書特書的一點。然而,弘治除卻朝會鮮見閣臣,這也是事實,禦劄和密揭來回傳遞,這種君臣交流對我們來說新鮮,對時人來說無奈。至於弘治年間盜匪橫行等事,明實錄自不會作假,李東陽回鄉返京途中,亦有反映民生疾苦的多首詩歌。而弘治護妻愛子,史所著稱,不用我給他正名。


    朱厚照這個小皇帝和劉瑾的關係,我一直不認為存在所謂的劉瑾謀反。盡管從前也有曹吉祥謀反的舊例,但曹吉祥於英宗,和劉瑾於朱厚照不同。後者是在石亨被殺後察覺到危機造反,劉瑾未曾有這樣的危機,好好的九千歲不做,冒著本來就反對者眾的情形去造反,除非是瘋了。而縱觀史書,盡管武宗朱厚照登基以後便是隨性而為的皇帝,但終劉瑾在世,不曾出過京城,不曾上陣打仗,不曾南巡南京,不曾有後頭那麽多各式各樣的傳聞……由此可見,劉瑾之死,於朱厚照來說,可謂是一場莫大的轉折點。


    後記(下)


    土木堡之變險些丟命失位的英宗在複辟之後尚且懷念王振,更何況同樣從小被劉瑾服侍長大的朱厚照?隻有謀反能夠置劉瑾於死地,隻有謀反能夠讓朱厚照不再念著劉瑾,不得不說這是最淩厲的一招。但從此之後,朱厚照寵過很多人,八虎之外崛起的尚有張英等等大璫,但再未有過劉瑾那樣權傾天下的,因為曾經讓他全心全意信賴的人,已經不在了。江彬固然後期一度煊赫,但相比劉瑾的權勢,大為不及。朱厚照在劉瑾死後縱情聲色滿天下遊幸亂跑,可以視作是另一種叛逆。


    縱觀本書,出場的女角色很少,和徐勳搭上關係的女角色更少,這是一開始就奠定的基調,於是注定了本書是一本……男人書,因為女角色能出場的機會著實不多。不是我身為女作者一定要一夫一妻諸如此類的問題,而是開篇奠定過程和結局,作為那個時代來說,有弘治帝後這樣的奇葩,還有眾多一夫一妻的名臣,一心一意並不是很奇怪的事。這不是宴必有妓自以為風流的晚明奢靡頹廢時期,社會風氣總體仍是比較簡樸。最重要的是,倘若一開始有了深深傾心的女子,後麵再插進另一個甚至另幾個,總體感覺比較怪異。


    對於有讀者提到的前期劇情緊湊,後期拖遝問題,在於節奏掌握遞進有些問題。前期並非劇情緊湊,而是一件事被我拉太長了,中間起伏很多。相比小事件的緊湊,大事件的拉長以至於後麵行文常常有這習慣,久而久之每每形成節奏緩慢。不得不說,寫了這麽久的書,節奏上頭總有些把握不夠,仍需大大改進。後記的奸臣傳是我寫著玩的,大家隨便看看就好,我又不是學中文的,亂拽幾句半文半白的而已……


    好了,囉嗦這麽久,談一談新書吧。如無意外,這次應該是唐朝的,我得先去好好啃一啃書單,在此不妨亮給大家看一看我搜羅的書單——新唐書舊唐書不用說,大唐新語、大唐傳載、貞觀政要、隋唐嘉話、唐才子傳、唐會要、唐律疏議、藝文類聚、朝野僉載……還有林林總總一大堆,當然沒法全看,但都得去仔細查查,畢竟很久不寫唐朝了。至於發書時間,還請大家密切關注書架,千萬不要下架本書,我屆時一定會發通告。最遲四月,希望能夠順利出爐。


    好了,連載一年多的奸臣就此結束了,謝謝大家這麽久以來的支持!最後再惡狠狠說一句,不許……下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奸臣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府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府天並收藏奸臣1最新章節